編輯推薦
他曾是二十年代著名畫會天馬會、晨光會以及天華藝術會初創期的會員,他是第1個美術傢與攝影傢聯閤創辦的美術攝影學會、中國第1個漫畫會的創辦者之一,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美術傢協會最早的理事會理事。
他以漫畫傢知名,十八歲發錶“諧畫”,1920年起經常發錶社會題材漫畫,他所獨創的簡明生動嚴謹樸正的漫畫裝飾風格,使現代中國漫畫達到藝術的新高度,他最為人稱道的漫畫長篇是1945年創作的神話題材彩色漫畫《西遊漫記》。
他是讓今天的設計師瞠目的設計傢,一生設計的産品和文化産品數不勝數。早在二十年代,他在自己編輯的刊物中開闢近代工藝美術研究專欄,以此為基礎撰寫瞭《近代工藝美術》(於1932年齣版,為中國第1本關於現代設計的著作)。他為張仃主持設計的國徽提供瞭決定性建議——梁思成建議以“璧”為基本形象,張光宇的建議是“天安門”。
內容簡介
《追尋張光宇》書稿完整地刻畫齣瞭一代纔華蓋世的藝術大師張光宇的一生,他的經曆,他推動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抱負及實績,他超邁的藝術觀念、深厚的藝術造詣和多方麵卓絕的藝術成就。同時也通過本書的描繪和附錄的年譜,呈現瞭整整一個時代的社會曆史背景和風貌。
目錄
《追尋張光宇》
序言 張光宇
前言
引子
一 童年的故事
(一)傢鄉
(二)童年
二 自己的誌願
(一)我要讀書
(二)藝術學徒
(三)“新舞颱”、張德祿、張聿光
三 辦刊
(一)《世界畫報》
(二)主編丁悚——老丁和小丁
(三)代替攝影的鋼筆畫
(四)投稿和辦刊
四 新職業
(一)月份牌畫稿
(二)香煙牌子
(三)廣告畫傢
五 三日畫報
(一)慘案!慘案!
(二)《三日畫報》
(三)《望求老丈把冤伸》
(四)初識葉淺予
(五)舊瓶新酒
(六)電影之美
六 漫畫會
(一)漫畫會成立
(二)漫畫會同仁
(三)從北伐到“四一二”
七 上海漫畫
(一)初創
(二)獨樹一幟的封麵漫畫
(三)傳播新藝術和新思想
(四)諷刺漫畫
(五)《工藝美術之研究》
八 時代的新舞颱
(一)“時代”之初
(二)漫畫新舞颱
(三)《民間情歌》
(四)《萬象》與《中國神話》
(五)中國前衛攝影之發端
(六)壁畫《龍女》
九 “自由”談
(一)《獨立漫畫》被禁
(二)《十日雜誌》的封麵漫畫
(三)禁書《光宇諷刺集》
(四)發現張仃
(五)漫畫、漫畫界、漫畫傢
(六)《潑剋》隻辦瞭一期
(七)連環畫《林衝》《武鬆》《費宮人》
(八)《新詩庫》的畫和詩
十 心中雲霞
(一)事變!事變!
(二)團結抗日
(三)學士颱
(四)漫協漫展——把憤怒寄托在槍杆上
(五)紀念魯迅
(六)陪都一隅
(七)讀書
(八)“女神”
十一 “西遊漫記”
(一)在桂林
(二)湘桂黔撤退
(三)關山四騎圖
(四)西遊漫記
(五)關於漫畫
十二 這是一個漫畫時代
(一)勝利以後
(二)這是一個漫畫時代!
(三)《水泊梁山英雄譜》和《<金瓶梅>人物論》
(四)天亮瞭
十三 北京之春
(一)明朗的天
(二)電影美術顧問
十四 漫畫、《漫畫》
(一)思想改造運動
(二)漫畫、《漫畫》
十五 新觀察
(一)高血壓癥
(二)新觀察
(三)“裝飾諸問題”
十六 新時代的藝人
(一)知音
(二)民族的、民間的、現代的
(三)新中國畫
十七 大鬧天宮
(一)漫畫傢和動畫片
(二)“緻〇〇〇兄”
(三)《大鬧天宮》的美術設計及其他
十八 芳嘉園
《張光宇年譜》
凡例
一、1900年—1917年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辛醜)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壬寅)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癸卯)
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乙巳)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丁未)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戊申)
1909年(宣統元年己酉)
1910年(宣統二年庚戌)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壬子)
1913年(民國二年癸醜)
1914年(民國三年甲寅)
1915年(民國四年乙卯)
1916年(民國五年丙辰)
1917年(民國六年丁巳)
二、1918年—1927年早期
1918年(民國七年戊午)
1919年(民國八年己未)
1920年(民國九年庚申)
1921年(民國十年辛酉)
1922年(民國十一年壬戌)
1923年(民國十二年癸亥)
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
1925年(民國十四年乙醜)
1926年(民國十五年丙寅)
1927年(民國十六年丁卯)
三、1928年—1937年第二期69
1928年(民國十七年戊辰)
1929年(民國十八年己巳)
1930年(民國十九年庚午)
1931年(民國二十年辛未)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壬申)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癸酉)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甲戌)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乙亥)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丙子)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丁醜)
四、1938年—1945年第三期(前)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戊寅)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己卯)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庚辰)
1941年(民國三十年辛巳)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壬午)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癸未)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甲申)
五、1945年—1949年第三期(後)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乙酉)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丙戌)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丁亥)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戊子)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己醜)
六、1950年—1960年第四期
1950年(庚寅)
1951年(辛卯)
1952年(壬辰)
1953年(癸巳)
1954年(甲午)
1955年(乙未)
1956年(丙申)
1957年(丁酉)
1958年(戊戌)
1959年(己亥)
1960年(庚子)
七、1961—1965年晚年
1961年(辛醜)
1962年(壬寅)
1963年(癸卯)
1964年(甲辰)
1965年(乙巳)
精彩書摘
《追尋張光宇》:
二 自己的誌願
(一)我要讀書
張光宇有一位巧手的祖母。從幼年時起,張光宇就喜歡跟著祖母用梅紅紙剪些喜鵲梅花、大公雞之類。老祖母十分喜愛這個聰慧的孫兒。
故鄉恬淡的自然情趣、鄉間豐富的民俗節慶和傢人自給自足的文化生活,對光宇兄弟産生瞭很深的影響,特彆是父母的寬厚和對兒子的理解,對他們特彆喜愛藝術、後來終生從事藝術事業起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兄弟三人均愛好美術,無一人肯繼承父業,但我父親從不強奪兒子的誌願。”幾十年以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光宇迴憶起父親,滿是敬重和感激。
起初,張亮生希望光宇學習中醫,繼承自己的職業,但是,已經喜好美術的光宇不愛看病人的苦臉與傢屬們不展的愁眉,堅決不要跟隨父親學醫。
張光宇十三歲的時候,外祖父也開始盤算女兒一傢的未來發展瞭。外祖父十分看重女婿傢的長子,他提齣讓張光宇日後在實業界發展的計劃,以便將來繼承、開拓傢族的事業。
二十世紀初的無锡,這座有著三韆多年曆史的小城,其曆史地位、文化地位和商業地位,還遠不及南京、杭州、蘇州等周邊城市。然而很快,到瞭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無锡的地位急劇上升,在全省乃至全國聲名鵲起,到抗戰前夕,工廠已有三百一十五傢,産業工人達六萬三韆七百六十四人,躍居全國第二。工農業總産值已占當時全國工農業總值的1%。
不能不承認,張光宇的外祖父是有遠見的。
1912年,這位齣任無锡九豐麵粉廠駐滬經理不久的精明商人,就已經意識到他的事業、傢族的生意麵臨著一個曆史性的機會,而他的事業和傢産都需要可靠的繼承人。
他堅持要張光宇離開就讀的普通小學校,並親自把張光宇送去一傢熟識的錢莊學習做生意。
在無锡民間流傳的創業故事中,榮氏傢族的傳奇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1887年,年僅十四歲的榮宗敬,隻身來到上海,開始瞭他的闖蕩之路。他到瞭上海永安街上的源豫錢莊學生意。幾年後,他把弟弟榮德生也帶到瞭上海。1896年,來自小城無锡縣的榮氏傢族在上海創辦瞭廣生錢莊。無锡人到上海學生意,學習辦廠的經驗、經商的經驗,同時積纍最初的資本,幾大傢族最早的創業者,幾乎都有這樣的經曆。而他們的成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傢鄉人對生活的選擇,對未來的謀劃。
“不要讀書瞭,去錢莊學徒。”傢裏這樣安排孩子的前程,在當地早被默認為傢族發達的最佳路徑,是為子弟們提供的好機會,然而在喜愛藝術的光宇看來,這偏偏是一件痛苦的事。
這一年,張光宇已經在傢鄉的小學校讀完四年級,他喜歡新式學校的生活,想象著將來或許能夠到上海讀書甚至讀大學的情景。他越來越癡迷繪畫,有空時,他能抱上一本有畫的圖書,花幾個鍾點,把書裏的綉像、插圖一一描摹下來,他在心裏暗暗驚異,人竟有法子把眼睛看到的有趣事物留在小小的畫幅之中!他還是同意去瞭錢莊。父親勸說:試試看吧。
新學徒的生活每天充滿瞭乾不完的瑣碎勞作,還有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其實張光宇並不是不能吃苦的孩子,也從未被嬌生慣養,作為傢中長子,他勤快友善,嗬護兄弟,尊敬長輩,一嚮招人喜歡。但是在錢莊裏,他隻感覺到從未有過的無趣、無味和無聊。他喜歡做有創造性的事情,喜歡做那些和美麗的形狀、色彩有關的事情,當筆端不斷流淌齣綺麗的圖畫,當心中不可捉摸的感動和眼前稍縱即逝的靈光化作紙上的色彩和形象時,總是張光宇最快活的時光。
整整一年,他默默在錢莊做著學徒繁雜的工作,當春節歇假結束該返迴錢莊的時候,他再也不肯去瞭。
猜想一下,這一年裏究竟發生過什麼事嗎?他能不能再畫他喜歡的“花麵臉子”,能不能再帶著小兄弟和鄰裏孩子扮戲,能不能被允許製作諸如西洋鏡一類的玩意兒?他喜歡劈裏啪啦打算盤嗎?他喜歡擺弄那些賬簿銀票和銀錢嗎?他有時間到街上的書鋪子去翻看有圖的書籍或被允許靜靜地閱讀自己喜歡的綉像“三國”“水滸”“嶽飛傳”嗎?如若不能,這個聰慧少年的精神生活該是多麼的寂寥黯淡!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假想圖書的詳細簡介,該書主題完全獨立於“追尋張光宇(附 張光宇年譜)”: --- 《塵封的航道: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遠洋貿易的變遷與士紳的參與(1900-1949)》 導言:被忽視的藍色脈動 本書旨在深入挖掘二十世紀前半葉(1900年至1949年)中國遠洋貿易版圖的復雜重塑過程,尤其聚焦於中國傳統士紳階層如何以新的商業身份介入並塑造這一至關重要的經濟領域。在宏大敘事中,這段時期常被簡化為民族資本與外國列強的對峙,或是聚焦於內陸工業化的緩慢起步。然而,海洋,作為中國連接世界的傳統門戶,其商業活動在政治動蕩與技術革新交織的背景下,經曆瞭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轉型。 傳統上,中國對外貿易的航道和船隊主要由閩粵沿海的世傢大族或依附於清廷的“公行”所壟斷。辛亥革命後,隨著政治格局的瓦解,舊有的商業壁壘被打破,新的機會與挑戰並存。本書認為,在這一轉型期,一批受過新式教育或有著深厚儒傢背景的士紳——他們不再是單純的土地擁有者或地方官員,而是敏銳捕捉時代脈搏的“新商紳”——開始主動嚮遠洋航運、保險和商品進齣口領域滲透。他們的參與,不僅是資本的投入,更是一種文化觀念與傳統商業倫理在現代國際商業規則下的艱難適應與重塑。 第一部分:舊秩序的瓦解與新航道的探索(1900-1920) 這一部分著重分析清末民初“保護航權”與“船政自強”思潮的興衰。 第一章:漕運的衰落與海運的覺醒 詳細考察長江內河運輸的衰敗如何迫使沿海士紳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分析1900年前後,清廷及地方督撫對現代船務公司的有限扶持政策(如招商局的睏境與重組嘗試)。此處將重點分析傳統賬房製度與西方復式記賬法在早期航運公司中的衝突與融閤。 第二章:士紳的初次試水:從土地到貨闆 本書通過對江浙、福建等地士紳傢族的案例研究,揭示他們如何利用既有的社會網絡(如宗族信用和地方官僚關係)來投資於新興的輪船公司和貨棧。這些投資往往帶有強烈的“保國”情結,但實際操作中卻麵臨管理人纔匱乏和外資船公司的無情傾軋。我們將剖析1910年代“客貨分流”政策對沿海貿易結構的影響。 第三章:貿易網絡的地方性重塑 關注福州、廈門、廣州等傳統口岸在民國初期的商業生態。分析一批掌握瞭外語或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士紳後代,如何利用其文化資本,逐步取代買辦階層中較為邊緣的部分,開始直接與西方洋行進行閤同談判。重點比較南北方在遠洋貿易中對特定商品的側重(如北方對礦産與糧食,南方對絲綢與茶葉的齣口控製)。 第二部分:戰火下的供應鏈重構與資本的流動(1921-1937) 民國“黃金十年”為中國遠洋貿易帶來瞭短暫的穩定期,但也使本土商業麵臨更嚴峻的外部挑戰。 第四章:保險的本土化嘗試與風險管理 遠洋貿易的核心風險在於保險。本章詳細考察瞭中國本土保險公司,特彆是由商會和士紳聯閤創辦的保險機構,如何試圖打破英美保險巨頭的壟斷。研究“互助信托”模式在航運風險分擔中的應用,並分析1920年代幾次重大沉船事件對本土保險業信譽的衝擊。 第五章:關稅自主權的象徵意義與實際貿易影響 關稅自主權的恢復並未立即帶來繁榮。通過分析不同時期中央政府對特定商品的進齣口稅率調整,考察這些政策如何間接影響瞭士紳主導的貿易路綫的盈利能力。尤其關注1930年代初,隨著全球經濟大蕭條的蔓延,傳統絲綢和茶葉的齣口價格暴跌,對沿海士紳階層的財務打擊。 第六章:海關的“雙重性”:管理與滲透 海關總稅務司署作為事實上的“國中之國”,對貿易規則的製定具有決定性作用。本書探討瞭中國士紳階層如何通過培養傢族子弟進入海關係統擔任中低級職位,從而獲取市場信息、影響通關效率,以及在灰色地帶進行資源置換的策略。 第三部分:戰爭的洗禮與商業倫理的終結(1937-1949) 抗日戰爭和隨後的內戰,對中國遠洋商業體係造成瞭毀滅性的打擊。 第七章:戰爭物資的“灰色”運輸綫 分析在日軍封鎖下,中國商人如何利用東南亞的復雜地理環境和中間人網絡,維持與國際市場的最低限度聯係。此處研究的重點是“軍商閤流”現象,即部分士紳資本被迫或主動轉嚮特需物資的采購與走私,這極大地侵蝕瞭他們立足的“儒商”倫理基礎。 第八章:船隻的沉沒與資本的轉移 戰爭導緻大量商船被擊沉或被徵用。本書統計瞭這一時期中國本土船隊的損失率,並追蹤瞭幸存的資本流嚮——從實體航運轉嚮瞭更安全的金融資産或轉移至海外。分析瞭國民政府遷至颱灣後,早期海運資源和人纔的去嚮。 第九章:戰後重建的幻夢與新體製的奠基 抗戰勝利後,中國遠洋貿易曾有過短暫的復蘇希望。然而,惡性通貨膨脹和隨之而來的內戰徹底斷絕瞭士紳資本的最後喘息之機。本章將描述最後一代以傳統商業精神運營的遠洋企業是如何在混亂中解體的,為1949年後全新的國傢主導型貿易體係的建立,留下瞭深刻的背景注解。 結論:航道之外的遺産 本書最終論證,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遠洋貿易的變遷,不僅僅是一部技術和貿易史,更是一部關於傳統精英階層商業身份重塑的社會史。士紳階層在這一時期的掙紮與適應,展示瞭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文化資本在麵對全球資本主義衝擊時所展現齣的韌性、妥協與最終的消亡。他們留下的經驗與教訓,成為理解當代中國商業文化基因的重要參照點。 --- 關鍵詞: 遠洋航運、民國商業史、士紳資本、近代海關、貿易轉型、船政自強、二十世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