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张光宇(附 张光宇年谱)

追寻张光宇(附 张光宇年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薇,黄大刚 著
图书标签:
  • 张光宇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
  • 年谱
  • 回忆录
  • 文化
  • 学术
  • 传记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21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954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0
字数:550000
附件:张光宇年谱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他曾是二十年代著名画会天马会、晨光会以及天华艺术会初创期的会员,他是第1个美术家与摄影家联合创办的美术摄影学会、中国第1个漫画会的创办者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家协会最早的理事会理事。

  他以漫画家知名,十八岁发表“谐画”,1920年起经常发表社会题材漫画,他所独创的简明生动严谨朴正的漫画装饰风格,使现代中国漫画达到艺术的新高度,他最为人称道的漫画长篇是1945年创作的神话题材彩色漫画《西游漫记》。

  他是让今天的设计师瞠目的设计家,一生设计的产品和文化产品数不胜数。早在二十年代,他在自己编辑的刊物中开辟近代工艺美术研究专栏,以此为基础撰写了《近代工艺美术》(于1932年出版,为中国第1本关于现代设计的著作)。他为张仃主持设计的国徽提供了决定性建议——梁思成建议以“璧”为基本形象,张光宇的建议是“天安门”。

内容简介

  《追寻张光宇》书稿完整地刻画出了一代才华盖世的艺术大师张光宇的一生,他的经历,他推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抱负及实绩,他超迈的艺术观念、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多方面卓绝的艺术成就。同时也通过本书的描绘和附录的年谱,呈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风貌。

目录

《追寻张光宇》
序言 张光宇
前言
引子
一 童年的故事
(一)家乡
(二)童年
二 自己的志愿
(一)我要读书
(二)艺术学徒
(三)“新舞台”、张德禄、张聿光
三 办刊
(一)《世界画报》
(二)主编丁悚——老丁和小丁
(三)代替摄影的钢笔画
(四)投稿和办刊
四 新职业
(一)月份牌画稿
(二)香烟牌子
(三)广告画家
五 三日画报
(一)惨案!惨案!
(二)《三日画报》
(三)《望求老丈把冤伸》
(四)初识叶浅予
(五)旧瓶新酒
(六)电影之美
六 漫画会
(一)漫画会成立
(二)漫画会同仁
(三)从北伐到“四一二”
七 上海漫画
(一)初创
(二)独树一帜的封面漫画
(三)传播新艺术和新思想
(四)讽刺漫画
(五)《工艺美术之研究》
八 时代的新舞台
(一)“时代”之初
(二)漫画新舞台
(三)《民间情歌》
(四)《万象》与《中国神话》
(五)中国前卫摄影之发端
(六)壁画《龙女》
九 “自由”谈
(一)《独立漫画》被禁
(二)《十日杂志》的封面漫画
(三)禁书《光宇讽刺集》
(四)发现张仃
(五)漫画、漫画界、漫画家
(六)《泼克》只办了一期
(七)连环画《林冲》《武松》《费宫人》
(八)《新诗库》的画和诗
十 心中云霞
(一)事变!事变!
(二)团结抗日
(三)学士台
(四)漫协漫展——把愤怒寄托在枪杆上
(五)纪念鲁迅
(六)陪都一隅
(七)读书
(八)“女神”
十一 “西游漫记”
(一)在桂林
(二)湘桂黔撤退
(三)关山四骑图
(四)西游漫记
(五)关于漫画
十二 这是一个漫画时代
(一)胜利以后
(二)这是一个漫画时代!
(三)《水泊梁山英雄谱》和《<金瓶梅>人物论》
(四)天亮了
十三 北京之春
(一)明朗的天
(二)电影美术顾问
十四 漫画、《漫画》
(一)思想改造运动
(二)漫画、《漫画》
十五 新观察
(一)高血压症
(二)新观察
(三)“装饰诸问题”
十六 新时代的艺人
(一)知音
(二)民族的、民间的、现代的
(三)新中国画
十七 大闹天宫
(一)漫画家和动画片
(二)“致〇〇〇兄”
(三)《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及其他
十八 芳嘉园

《张光宇年谱》
凡例
一、1900年—1917年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
二、1918年—1927年早期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三、1928年—1937年第二期69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四、1938年—1945年第三期(前)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
五、1945年—1949年第三期(后)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戌)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己丑)
六、1950年—1960年第四期
1950年(庚寅)
1951年(辛卯)
1952年(壬辰)
1953年(癸巳)
1954年(甲午)
1955年(乙未)
1956年(丙申)
1957年(丁酉)
1958年(戊戌)
1959年(己亥)
1960年(庚子)
七、1961—1965年晚年
1961年(辛丑)
1962年(壬寅)
1963年(癸卯)
1964年(甲辰)
1965年(乙巳)

精彩书摘

  《追寻张光宇》:
  二 自己的志愿
  (一)我要读书
  张光宇有一位巧手的祖母。从幼年时起,张光宇就喜欢跟着祖母用梅红纸剪些喜鹊梅花、大公鸡之类。老祖母十分喜爱这个聪慧的孙儿。
  故乡恬淡的自然情趣、乡间丰富的民俗节庆和家人自给自足的文化生活,对光宇兄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宽厚和对儿子的理解,对他们特别喜爱艺术、后来终生从事艺术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兄弟三人均爱好美术,无一人肯继承父业,但我父亲从不强夺儿子的志愿。”几十年以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回忆起父亲,满是敬重和感激。
  起初,张亮生希望光宇学习中医,继承自己的职业,但是,已经喜好美术的光宇不爱看病人的苦脸与家属们不展的愁眉,坚决不要跟随父亲学医。
  张光宇十三岁的时候,外祖父也开始盘算女儿一家的未来发展了。外祖父十分看重女婿家的长子,他提出让张光宇日后在实业界发展的计划,以便将来继承、开拓家族的事业。
  二十世纪初的无锡,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小城,其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和商业地位,还远不及南京、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然而很快,到了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锡的地位急剧上升,在全省乃至全国声名鹊起,到抗战前夕,工厂已有三百一十五家,产业工人达六万三千七百六十四人,跃居全国第二。工农业总产值已占当时全国工农业总值的1%。
  不能不承认,张光宇的外祖父是有远见的。
  1912年,这位出任无锡九丰面粉厂驻沪经理不久的精明商人,就已经意识到他的事业、家族的生意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而他的事业和家产都需要可靠的继承人。
  他坚持要张光宇离开就读的普通小学校,并亲自把张光宇送去一家熟识的钱庄学习做生意。
  在无锡民间流传的创业故事中,荣氏家族的传奇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1887年,年仅十四岁的荣宗敬,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闯荡之路。他到了上海永安街上的源豫钱庄学生意。几年后,他把弟弟荣德生也带到了上海。1896年,来自小城无锡县的荣氏家族在上海创办了广生钱庄。无锡人到上海学生意,学习办厂的经验、经商的经验,同时积累最初的资本,几大家族最早的创业者,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而他们的成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乡人对生活的选择,对未来的谋划。
  “不要读书了,去钱庄学徒。”家里这样安排孩子的前程,在当地早被默认为家族发达的最佳路径,是为子弟们提供的好机会,然而在喜爱艺术的光宇看来,这偏偏是一件痛苦的事。
  这一年,张光宇已经在家乡的小学校读完四年级,他喜欢新式学校的生活,想象着将来或许能够到上海读书甚至读大学的情景。他越来越痴迷绘画,有空时,他能抱上一本有画的图书,花几个钟点,把书里的绣像、插图一一描摹下来,他在心里暗暗惊异,人竟有法子把眼睛看到的有趣事物留在小小的画幅之中!他还是同意去了钱庄。父亲劝说:试试看吧。
  新学徒的生活每天充满了干不完的琐碎劳作,还有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其实张光宇并不是不能吃苦的孩子,也从未被娇生惯养,作为家中长子,他勤快友善,呵护兄弟,尊敬长辈,一向招人喜欢。但是在钱庄里,他只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无趣、无味和无聊。他喜欢做有创造性的事情,喜欢做那些和美丽的形状、色彩有关的事情,当笔端不断流淌出绮丽的图画,当心中不可捉摸的感动和眼前稍纵即逝的灵光化作纸上的色彩和形象时,总是张光宇最快活的时光。
  整整一年,他默默在钱庄做着学徒繁杂的工作,当春节歇假结束该返回钱庄的时候,他再也不肯去了。
  猜想一下,这一年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吗?他能不能再画他喜欢的“花面脸子”,能不能再带着小兄弟和邻里孩子扮戏,能不能被允许制作诸如西洋镜一类的玩意儿?他喜欢噼里啪啦打算盘吗?他喜欢摆弄那些账簿银票和银钱吗?他有时间到街上的书铺子去翻看有图的书籍或被允许静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绣像“三国”“水浒”“岳飞传”吗?如若不能,这个聪慧少年的精神生活该是多么的寂寥黯淡!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主题完全独立于“追寻张光宇(附 张光宇年谱)”: --- 《尘封的航道: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远洋贸易的变迁与士绅的参与(1900-1949)》 导言:被忽视的蓝色脉动 本书旨在深入挖掘二十世纪前半叶(1900年至1949年)中国远洋贸易版图的复杂重塑过程,尤其聚焦于中国传统士绅阶层如何以新的商业身份介入并塑造这一至关重要的经济领域。在宏大叙事中,这段时期常被简化为民族资本与外国列强的对峙,或是聚焦于内陆工业化的缓慢起步。然而,海洋,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传统门户,其商业活动在政治动荡与技术革新交织的背景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型。 传统上,中国对外贸易的航道和船队主要由闽粤沿海的世家大族或依附于清廷的“公行”所垄断。辛亥革命后,随着政治格局的瓦解,旧有的商业壁垒被打破,新的机会与挑战并存。本书认为,在这一转型期,一批受过新式教育或有着深厚儒家背景的士绅——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土地拥有者或地方官员,而是敏锐捕捉时代脉搏的“新商绅”——开始主动向远洋航运、保险和商品进出口领域渗透。他们的参与,不仅是资本的投入,更是一种文化观念与传统商业伦理在现代国际商业规则下的艰难适应与重塑。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瓦解与新航道的探索(1900-1920) 这一部分着重分析清末民初“保护航权”与“船政自强”思潮的兴衰。 第一章:漕运的衰落与海运的觉醒 详细考察长江内河运输的衰败如何迫使沿海士绅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分析1900年前后,清廷及地方督抚对现代船务公司的有限扶持政策(如招商局的困境与重组尝试)。此处将重点分析传统账房制度与西方复式记账法在早期航运公司中的冲突与融合。 第二章:士绅的初次试水:从土地到货板 本书通过对江浙、福建等地士绅家族的案例研究,揭示他们如何利用既有的社会网络(如宗族信用和地方官僚关系)来投资于新兴的轮船公司和货栈。这些投资往往带有强烈的“保国”情结,但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管理人才匮乏和外资船公司的无情倾轧。我们将剖析1910年代“客货分流”政策对沿海贸易结构的影响。 第三章:贸易网络的地方性重塑 关注福州、厦门、广州等传统口岸在民国初期的商业生态。分析一批掌握了外语或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士绅后代,如何利用其文化资本,逐步取代买办阶层中较为边缘的部分,开始直接与西方洋行进行合同谈判。重点比较南北方在远洋贸易中对特定商品的侧重(如北方对矿产与粮食,南方对丝绸与茶叶的出口控制)。 第二部分:战火下的供应链重构与资本的流动(1921-1937) 民国“黄金十年”为中国远洋贸易带来了短暂的稳定期,但也使本土商业面临更严峻的外部挑战。 第四章:保险的本土化尝试与风险管理 远洋贸易的核心风险在于保险。本章详细考察了中国本土保险公司,特别是由商会和士绅联合创办的保险机构,如何试图打破英美保险巨头的垄断。研究“互助信托”模式在航运风险分担中的应用,并分析1920年代几次重大沉船事件对本土保险业信誉的冲击。 第五章:关税自主权的象征意义与实际贸易影响 关税自主权的恢复并未立即带来繁荣。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特定商品的进出口税率调整,考察这些政策如何间接影响了士绅主导的贸易路线的盈利能力。尤其关注1930年代初,随着全球经济大萧条的蔓延,传统丝绸和茶叶的出口价格暴跌,对沿海士绅阶层的财务打击。 第六章:海关的“双重性”:管理与渗透 海关总税务司署作为事实上的“国中之国”,对贸易规则的制定具有决定性作用。本书探讨了中国士绅阶层如何通过培养家族子弟进入海关系统担任中低级职位,从而获取市场信息、影响通关效率,以及在灰色地带进行资源置换的策略。 第三部分:战争的洗礼与商业伦理的终结(1937-1949) 抗日战争和随后的内战,对中国远洋商业体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七章:战争物资的“灰色”运输线 分析在日军封锁下,中国商人如何利用东南亚的复杂地理环境和中间人网络,维持与国际市场的最低限度联系。此处研究的重点是“军商合流”现象,即部分士绅资本被迫或主动转向特需物资的采购与走私,这极大地侵蚀了他们立足的“儒商”伦理基础。 第八章:船只的沉没与资本的转移 战争导致大量商船被击沉或被征用。本书统计了这一时期中国本土船队的损失率,并追踪了幸存的资本流向——从实体航运转向了更安全的金融资产或转移至海外。分析了国民政府迁至台湾后,早期海运资源和人才的去向。 第九章:战后重建的幻梦与新体制的奠基 抗战胜利后,中国远洋贸易曾有过短暂的复苏希望。然而,恶性通货膨胀和随之而来的内战彻底断绝了士绅资本的最后喘息之机。本章将描述最后一代以传统商业精神运营的远洋企业是如何在混乱中解体的,为1949年后全新的国家主导型贸易体系的建立,留下了深刻的背景注解。 结论:航道之外的遗产 本书最终论证,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远洋贸易的变迁,不仅仅是一部技术和贸易史,更是一部关于传统精英阶层商业身份重塑的社会史。士绅阶层在这一时期的挣扎与适应,展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资本在面对全球资本主义冲击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妥协与最终的消亡。他们留下的经验与教训,成为理解当代中国商业文化基因的重要参照点。 --- 关键词: 远洋航运、民国商业史、士绅资本、近代海关、贸易转型、船政自强、二十世纪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追寻张光宇(附张光宇年谱)》简直就是一本时间胶囊,把我一下子拉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书名本身就透着一股子探寻的劲儿,读着读着,我仿佛真的跟着作者的脚步,一步步走进张光宇先生的艺术世界,感受他的人生轨迹。他的画作,尤其是那些充满趣味和生活气息的漫画,总能让我忍俊不禁,又在笑声中体会到他对时代、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年谱部分更是像一张精密绘制的地图,详细记录了他每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每一次艺术创作的萌芽与绽放。读完之后,我才惊觉,原来一位艺术家的人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他的才华可以穿越时空,至今仍然触动人心。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纪念,更是一份对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印记的梳理和珍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张光宇先生早期作品的解读,那些充满时代感的线条和构图,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对年谱的编排也十分用心,清晰的时间线索,穿插着相关的事件和作品,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会感到枯燥。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对张光宇先生艺术成就的了解,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精神洗礼。他的画作,无论是早期的宣传画,还是后期的艺术设计,都透露出一种朴实而深刻的人文关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张光宇先生艺术理念的阐释,那些关于“为人民而创作”的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年谱的梳理,让他的艺术之路变得更加清晰可见,让我看到了他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也让我对“艺术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是值得反复品读的,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评分

《追寻张光宇》这本书,如同一扇开启往昔岁月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位艺术巨匠的内心世界和他非凡的人生旅程。书中的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是时光的定格,定格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也定格了张光宇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艺术思考。年谱的严谨梳理,更是为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平勾勒出了一幅完整而清晰的画面,让我得以沿着时间的脉络,感受他艺术生涯的起伏跌宕。我被他作品中蕴含的幽默、智慧和人文关怀深深打动,仿佛能听到他用画笔在与这个世界进行着生动的对话。这本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精美的艺术作品,更让我领略了一位艺术家如何用他的才华和热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追寻张光宇(附张光宇年谱)》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艺术家的传记,不如说是一部浓缩了时代变迁的文化史诗。当我沉浸在书中,仔细品味张光宇先生那些妙趣横生的漫画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幽默感和智慧。他的画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更是一种独特的视角,一种对社会百态的观察和 commentary。年谱的加入,为他的艺术生涯注入了更深厚的历史维度,让我能够将他的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我惊叹于他作品的生命力,即便时隔多年,那些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场景依旧能够引起共鸣。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表达,更是他所处时代的缩影。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一次次地“追寻”他留下的足迹,每一次翻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

翻开《追寻张光宇》,我立刻被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所包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讲述着张光宇先生从少年时代到艺术高峰的传奇人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张光宇先生艺术风格演变的细致梳理,从早期的漫画大家,到晚期的艺术探索,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实而独特。书中的插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满了活力和想象力,即使是现代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而附录的年谱,则像是为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平经历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让我能够更系统地了解他的人生轨迹,理解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和时代背景。读这本书,仿佛是在与张光宇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以及他对那个时代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关于艺术创作的灵感,也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纸质不错内容不错

评分

非常棒的购物体验。京东加油加油。

评分

非常棒的购物体验。京东加油加油。

评分

纸质不错内容不错

评分

纸质不错内容不错

评分

包装非常好,也是国内关于张光宇先生生平最详尽的记录了。

评分

盼le很久的书啊

评分

大促之日,选些想读的书。

评分

haohaohaohao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