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通过精彩的故事,了解传统节日、节气。
《中国记忆·传统胎教故事》是一本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胎教故事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的故事。我们用尽量简短的篇幅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但减轻孕妈妈的阅读压力,而且使她们更有兴趣读下去。这本书不仅能承载父母的爱,将其传递给胎宝宝,而且也能唤起父母对童年的回忆。
在每个节日后面配有浓厚节日气氛的插画和对全国各地的风俗活动的介绍。每个节气故事都是依据节气风俗安排的,尽力让读者从故事中感受到节气节日的氛围。大部分故事后面还有“给宝宝的话”,可以在这个小版块跟宝贝有互动交流,也许是直接跟宝贝讨论故事,也许是孕妈妈对以前节日的回忆,也许是对宝宝出生后的憧憬……
内容简介
“胎教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讲故事!
“外国故事好还是中国故事好?”中国传统故事!
“中国传统故事中哪些更贴合实际生活呢?”节日故事!
“除了故事,我们还能收获什么呢?”传统文化熏陶!
……
现在的节日,除了过年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还有什么?商家一波又一波的促销?中国的节日早就失去了往日的传统味道。以后的孩子可能连节日是什么时候都不记得,更别说玩“称人”“斗蛋”“兔儿爷”这些游戏和玩具了。这种时候孕妈妈看这本书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不仅应该在孕期读,更应该在孩子出生后读,使宝贝不仅是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更是在蕴涵传统文化底蕴的环境中成长。
这本书不仅仅能勾起孕妈准爸小时候的美好回忆,还能在胎教过程中和宝宝互动。故事后面“给宝宝的话”能轻松解决孕妈准爸没话跟宝贝说的难题,让胎教时间变成一家三口快乐交流的快乐时光。
这是一本欢乐又实用的胎教书。通过讲述节日的故事,让孕妈妈和胎宝宝轻松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胎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中华传统智慧自然滋养胎宝贝,帮助广大孕妈孕育一个聪明睿智的宝宝。
除了故事外,本书还介绍了每个节日和部分节气怎么过,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有趣民俗,可以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节日,感受传统之美。
内页插图
目录
传统节日故事
除夕
除夕这样过:挂灯笼、贴春联、贴福字、准备年夜饭
玉皇大帝开天门
饺子圈福
迎灶王奶奶
气量狭窄的灯猴
压岁钱的由来
春节
春节这样过: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拜年、发红包、回娘家
年兽来了
重明鸟
守门神
傻女婿拜年
老鼠嫁女儿
财神生日
财神休妻
送穷日请穷神的怪事
女娲造人
元宵节
元宵节这样过:吃汤圆、放鞭炮、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跑旱船
元宵姑娘
平定 “诸吕之乱”
黄巢和红灯笼
灯笼的传说
仁慈的马皇后
龙抬头
龙抬头这样过:理发、炒豆子、吃馄饨、吃面条、吃水饺、吃春饼
龙斧山, 劈山斧
开花的金豆?
药王山庙会的传说
二月二吃猪头
清明节
清明节这样过:祭祀扫墓、植树、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
妈祖林默娘
满山红绿的挂纸
端午节
端午节这样过: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挂钟馗像
汨罗江畔的诗人
白蛇传说
钟馗捉鬼
伍子胥和端午节
孝女曹娥
七夕节
七夕节这样过:拜织女、斗巧、乞巧、洗发
牛郎织女
巧姑娘的鹊桥
中秋节
中秋节这样过 : 吃月饼、赏月、拜月、观潮、赏桂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朱元璋与月饼
丑女无盐
重阳节
重阳节这样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
费长房奇遇葫芦仙
桓景斗瘟魔
腊八节
腊八节这样过:喝腊八粥、泡腊八蒜、晒腊八豆腐、擀腊八面
释迦牟尼成道
朱元璋与腊八粥
英雄岳飞与腊八粥
“瞌睡虫” 和 “没底锅” 英雄岳飞与腊八粥
小年
小年这样过:祭灶神、扫房子、剪窗花、擦玻璃、发面、蒸馒头
厨房里的灶神
贪吃的皇帝
祭灶的由来
过小年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故事
春天
立春这样过:吃春饼、喝春茶、燃春柴、吃水萝卜、挂春幡、踏春
立春 “咬春” 的传说
立春 打春牛
雨水 女娲补天
雨水 二郎担山
惊蛰 奇妙的梨树?
惊蛰 雷公与电母
惊蛰 好强的龙王
春分 揠苗助长
春分 铁杵磨成针
清明 清明柳
清明 宋定伯卖鬼
谷雨 仓颉挋赏
谷雨 牡丹花仙和谷雨
夏天
秋天
冬天
精彩书摘
老鼠嫁女儿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常选择在春节期间结婚。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如果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结婚,安排在春节期间,那就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了。这不,正逢春节,鼠爸爸和鼠妈妈也正张罗着要把女儿嫁出去呢。
鼠爸爸和鼠妈妈商量了一晚上,决定让风儿做自己的女婿,因为风儿能吹散天上飘着的乌云,多了不起呀。所以,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老鼠爸妈就去找风儿了。
风儿先生听明白鼠爸爸和鼠妈妈的来意后,一个劲儿地摇头说:“不行,我不是最了不起的人,我最怕墙了,因为墙可以把我挡在外面。”
两人只好往回走,走了一会儿,一抬头看到了一面墙。这次是墙先开口了:“大家都听说你们给女儿找女婿呢?”鼠妈妈说:“是啊,听说你最了不起了,可以做我们的女婿吗?”
墙说:“我可不是最了不起的人,我最怕你们老鼠了。老鼠在我身上打洞、建鼠屋,每天看你们进进出出,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老鼠夫妻这才恍然大悟,惊叹着说:“哦,原来我们老鼠也有值得骄傲的一面啊!女儿最好的新郎就在自己家附近。”
于是老鼠夫妻将女儿嫁给了一只有才识、有自信的年轻老鼠,日子就选在春节期间的初三这一天。
给宝宝的话
每到初三晚上,老鼠要娶媳妇儿,于是小朋友们都会早早上床睡觉,妈妈小时候也是如此。在睡梦中,好像可以听到鼓乐吹打、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还有“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以后的掌声。在初三这一天,还会烧门神纸、松柏纸祈福。宝宝,等你出生后,妈妈也带你这样过节。
财神生日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的日子,大家都在今天迎神接神。其中有一位神仙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那就是财神。因为他可以给人们带来财运,使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其实啊,关于财神有很多种不同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河北地区流传的关于财神的故事。
汉武帝年间,邯郸城里有一家叫“财帛永兴”的丝绸店,掌柜的姓李。有一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李掌柜收拾了铺子,关了店门,回家睡觉去了。不久,他就做起梦来了。梦里,他店里像往常一样没有客人,忽然门外来了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
他一进门就在一把椅子上坐下来,自言自语似的念叨着:“明天是我的生日。谁能给我过,我保证让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心里纳闷:“看这老头的穿着也不像是穷人啊,怎么跑来找我给他过生日呢?”老人依旧在那里念叨。李掌柜忽然困意袭来,趴在柜台上睡着了。谁知,他又做起梦来,还是跟前面那个梦一样。就这样,他一个接一个地做着梦,一连三次进入了同样的梦境。
第二天,李掌柜醒来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梦,那梦做得可真奇怪!李掌柜是生意人,为了讨个吉利,他准备了香纸、鞭炮、供品等物。然后又依照梦里老人的嘱咐,燃放了鞭炮,供奉了香火……喜庆的爆竹声吸引了周围的街坊,大家都跑来看热闹。说来也怪,人们看完了热闹竟都涌进店里购买了布匹,本来冷清的店立马变得热闹红火起来。一天下来,李掌柜卖了不少布匹,他高兴地说:“那老人肯定就是财神爷!”
给宝宝的话
祭祀财神爷这天可热闹啦!街上的商铺家家都要放鞭炮,一直从早上放到过了晌午呢。
……
前言/序言
《星辰之语:现代亲子沟通与情感连接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父母如何有效地与孩子建立深厚、富有建设性的沟通桥梁。它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模式,转而聚焦于理解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提供一系列实用、科学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沟通技巧与策略。全书分为五大部分,从“倾听的艺术”到“处理冲突的智慧”,再到“培养高情商的实践路径”,旨在帮助父母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可靠的倾听者、引导者和情感支持者。 --- 第一部分:倾听的重建——从听到理解的飞跃 (约300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听”,但真正的“倾听”却日益稀缺。本书首先挑战了成人习以为常的对话模式,指出许多亲子间的隔阂源于无效的倾听。我们详细分析了“选择性倾听”、“预设性倾听”和“评判式倾听”的危害。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教授“镜像式倾听”和“同理心反馈”技巧。例如,当孩子表达受挫时,父母不应立即提供解决方案,而是先用“听起来你因为这件事感到非常生气/失望,是吗?”来确认和反射孩子的情绪。我们引入了“非语言信号的解读”章节,强调眼神接触、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这些无声的交流往往比语言本身更具力量。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绝对安全、无需设防的表达空间,这是所有有效沟通的基础。 第二部分:语言的力量——构建积极的对话框架 (约350字) 本章深入剖析了日常用语对孩子自我认知的影响,侧重于如何使用“我信息”来替代“你信息”,从而有效规避指责与对抗。 “我信息”的结构被细致拆解:描述事实、表达感受、阐述需求。例如,将“你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太不负责任了!”转变为“当我看到玩具散落在地板上时,我感到有些焦虑,因为我担心有人会绊倒,我需要你把它们放回箱子里。”这种表达方式,既清晰地传达了父母的边界,又极大地降低了孩子的防御心理。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提问的艺术”。我们区分了限制性问题(如“你今天开心吗?”——答案通常是“是”或“不是”)与开放性问题(如“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我们提供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小学、青春期)的“探询式问题库”,引导孩子进行深度思考和自我反思,而不是简单地应付了事。这部分强调,语言不是命令的工具,而是连接心灵的桥梁。 第三部分:情绪的导航——理解与接纳复杂感受 (约350字) 当代亲子沟通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处理孩子强烈而复杂的情绪,如愤怒、嫉妒或恐惧。本书将情绪视为信息的载体,而非需要被压制的“负面产物”。 我们详细介绍了“情绪命名”的实践方法,教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准确地识别和描述自己的感受——“你现在感到的是挫败,而不是‘不乖’。” 这一步骤是情绪智力(EQ)培养的关键。 随后,我们引入了“情绪容纳空间”的概念。父母需要学习在孩子情绪爆发时,先提供稳定和接纳,而不是急于纠正行为。本书提供了“五步情绪降温法”,专门针对儿童的“情绪风暴”(Tantrum)情境,包括:空间隔离(如果需要)、承认情绪、深呼吸练习、共同解决。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父母将情绪爆发期,转化为宝贵的学习和连接时刻,教会孩子健康的自我调节机制。 第四部分:冲突的转化——将摩擦点变为成长的阶梯 (约300字) 冲突在任何关系中都不可避免,亲子关系也不例外。本书致力于将冲突视为沟通深化的契机,而非关系的破裂点。我们摒弃了基于惩罚的解决模式,转向基于合作的“共同问题解决”(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框架。 这一框架的核心在于“理解需求优先于改变行为”。当孩子与父母产生分歧时(例如,关于睡觉时间或电子产品使用),父母首先需要蹲下来,倾听孩子背后的真实需求(可能是“我需要更多的自主权”或“我担心错过朋友的联系”)。只有需求被理解和确认后,双方才能共同探讨出满足双方核心需求的折中方案。 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设定清晰、合理的家庭规则,并且重要的是,如何与孩子一起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从而增强规则的执行力和孩子的责任感。 第五部分:日常连接的仪式——深化长期情感纽带 (约200字) 有效的沟通并非只在危机时刻发生,它更需要日常的点滴积累。本章关注“微小连接”的重要性。我们强调了“每日十分钟的无干扰高质量时间”(Special Time),这段时间完全由孩子主导,父母只负责陪伴和享受。 此外,本书探讨了如何利用家庭活动,如一起烹饪、散步或阅读,来创造自然的对话机会。我们提供了一套“肯定式赞美”的模板,重点表扬孩子的努力、策略和品格,而非仅仅是天赋或结果。例如,赞美“你今天解决那个数学题的方法很有创意”胜过“你真聪明”。通过这些持续的、正向的情感输入,亲子之间的信任度和沟通顺畅度将得到质的提升。 ---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改善与孩子交流方式的父母、祖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关心儿童心理发展的人士。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用的工具手册,帮助家庭成员在充满爱与尊重的氛围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