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梵文佛典:基本語法指南

閱讀梵文佛典:基本語法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光法師 著
圖書標籤:
  • 梵文
  • 佛典
  • 語法
  • 閱讀
  • 學習
  • 語言學
  • 宗教
  • 佛教
  • 文化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ISBN:978751356671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19702
品牌:外研社
包裝:精裝
開本:大32開2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4
正文語種:英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

此書是佛學大師法光法師的傾力之作,書中篇章分部詳略得當,並不時加入漢語與梵文的佛典引用,讓讀者能夠對
梵文的基本語法結構得到一定地瞭解。

內容簡介

《閱讀梵文佛典:基本語法指南》是法光法師介紹梵文學習的經典之作,也是普通讀者入門與研習梵文的佳品。全書由英文寫成,但其中參考瞭諸多中文佛典和梵文經典佛典,篇章分布得當,內容由淺入深,每篇章還會配有相應試題練習。作者在書中對梵文經典的結構,梵文單詞詞性及各種常見的梵文錶達方式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分析。

作者簡介

作者法光法師(Ven. K. L. Dhammajoti),馬來西亞人,斯裏蘭卡科倫坡剋拉尼亞大學佛學博士,現在剋拉尼亞大學、香港大學和中國佛學院等多傢大學任兼職教授。學兼大小乘,精通英、漢、馬、巴利文、梵文,熱心在學業上幫助中國留學僧,對華友好,曾多次訪華。

目錄


Preface

Abbreviations

Lesson 1
1.1 The Sanskrit Alphabet
1.2 Three genders of nouns: masculine (m), neutral (n)
and feminine (f)
1.3 Three numbers: singular (sg), dual (du) and plural (pl)
1.4 Case (vibhakti)
1.5 Masculine nouns ending with -a
1.6 Adjectives
1.7 Omission of the verb “to be” in a sentence
1.8 Indeclinable particles ca, vā, api, na and the affix –vat

Lesson 2
2.1 The accusative case (acc)
2.2 The ablative case (abl)
2.3 Accusative and ablative case of m nouns ending in -a:
buddha
2.4 Neutral nouns ending in -a: phala
2.5 Sanskrit verbs
2.6 Verbal prefixes
2.7 Three grades of strengthening of vowels
2.8 Verbs of classes I, IV, VI, X
2.9 Particle iti
2.10 The emphatic particle eva

Lesson 3
3.1 The dative case
3.2 Genitive used in the dative sense
3.3 Expression of “have”
3.4 The vocative case
3.5 The declensions learned so far
3.6 Declension of f ā-ending noun: praj?ā
3.7 Suffixes -tā, -tva , -tas
3.8 Class VI verbs
3.9 Class IV verbs
3.10 Class X verbs
3.11 Summary of differences between verbs of
class I, IV, VI and X
3.12 Personal pronouns: 1st person stem: mad,
2nd person stem: tvad

Lesson 4
4.1 Declension of m nouns ending in -u
4.2 Declension of n nouns ending in -u
4.3 Declension of pronoun sa? (m) ‘he’/‘that’
and e?a? (m) ‘this’
4.4 Declension of pronoun tat (n) ‘it’/‘that’
and etat ‘this’
4.5 The enclitic pronoun enam
4.6 The causative verbs
4.7 The denominatives
4.8 The instrumental case
4.9 Past Passive Participles (PPP)

Lesson 5
5.1 Declension of m nouns ending in -i : agni
5.2 Declension of n nouns ending in -i : vāri
5.3 Declension of f nouns ending in -i : jāti
5.4 Declension of f nouns ending in -ī : nadī
5.5 Declension of pronoun sā (f)
5.6 Declension of demonstratives: ayam (m),
idam (n), iyam (f)
5.7 Declension of interrogative pronou


梵文佛經的深度探索:一部觸及文明內核的語言學考察 這部書稿,並非一本淺嘗輒止的入門手冊,而是一次對梵語佛典深邃內涵的智識跋涉。它聚焦於那些承載著佛陀教誨、經過韆年傳承與闡釋的古老文本,意圖剝離其錶象的神秘光環,直抵構成這些經典的語言學根基。這是一次對文明發生地與精神坐標的追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人類思想史中最具影響力的著作群落的係統性解讀。 我們不以“基本語法指南”的姿態齣現,因為梵語佛典的魅力遠不止於一套規則的習得。它更像是一張精密的地圖,勾勒齣古代印度思想傢們如何以邏輯的嚴謹與詩意的飛揚,構建齣他們對宇宙、人生、苦樂、解脫的洞察。因此,本書的側重點在於剖析梵語的內在邏輯如何映射佛教的哲學體係,探究語言的結構與意義的生成之間那微妙而又決定性的聯係。 本書將首先從梵語作為一種語言的源起與演變開始,追溯其在印歐語係中的位置,並重點梳理其在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地位與傳播。這並非為瞭枯燥地羅列詞源或語係演化,而是為瞭理解為何是梵語,而非其他語言,成為瞭佛教傳播的主乾。梵語獨特的結構,其高度的形態變化,以及其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都為佛教思想的精微錶達提供瞭可能。我們將考察梵語中詞匯的豐富性,特彆是那些與佛教概念緊密相關的詞語,例如“涅槃”(Nirvāṇa)、“輪迴”(Saṃsāra)、“業”(Karma)、“菩提”(Bodhi)等。這些詞語的構成,其潛在的詞根意義,以及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都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味。 在語法層麵,本書將摒棄照本宣科的教條式講解,而是緻力於揭示梵語語法規則背後的思維模式。例如,梵語名詞的格(Case)係統,遠非簡單的語法標記,它們體現瞭主語、賓語、工具、歸屬、地點等概念在句子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這些角色之間的動態關係。這與佛教對“因緣”(Pratītyasamutpāda)的理解,對事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強調,有著驚人的契閤。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不同的格來錶達“行動的施予者”、“行動的承受者”、“行動的工具”以及“行動的根源”等,並將其與經文中關於造業、受報、修行等議題聯係起來。 動詞(Verb)的變化,更是梵語的精髓所在。其時態(Tense)、語態(Voice)、語氣(Mood)的豐富性,為描述動作的發生、狀態的持續、意誌的錶達提供瞭極為精準的工具。例如,梵語的完成體(Perfect)和未完成體(Imperfect)的區分,不僅僅是時間上的前後,更蘊含著對事件發生狀態的不同認知。我們將探討這些動詞變化如何被用來描繪佛陀的教誨,如“覺悟”(Buddha)這一詞本身,其動詞詞根“budh-”就意味著“覺醒”、“知曉”,而“Buddha”則錶示“已覺悟者”。再如,描述佛陀的慈悲(Karunā)與智慧(Prajñā)時,梵語動詞的運用將如何體現其無邊無際、恒常不變的特性。 句法(Syntax)的分析將是本書的另一重點。梵語獨特的語序靈活性,尤其是其主賓謂(SOV)的基本語序,以及在強調、抒情時齣現的倒裝現象,都值得深入研究。這種語序的靈活性,恰恰允許瞭信息的層層遞進與重點的突齣,使得佛陀的論述和菩薩的開示能夠以一種既嚴謹又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現。我們將分析長句的構成,連接詞的運用,以及各種從句如何巧妙地嵌套,以構建齣復雜的思想鏈條。這不僅僅是對句子結構的拆解,更是對佛教論辯中邏輯的推演、因果的闡釋、以及境界的描繪方式的還原。 此外,本書還將關注梵語中一些特殊的語言現象,如復閤詞(Sandhi)的規則。梵語的語音結閤規則,使得詞與詞之間在發音上發生變化,這不僅是為瞭語音的流暢,更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瞭事物融閤、相互影響的觀念。對這些規則的理解,是準確誦讀和理解梵文佛典的關鍵。我們將詳細解釋這些規則,並展示它們如何在實際的佛典文本中發揮作用,將獨立的詞語融閤成意義更加豐富、結構更加緊密的整體。 本書並非旨在培養一批梵文誦讀傢,而是希望藉由對梵語佛典語言學的深入,為讀者提供一把解鎖古代印度智慧寶庫的鑰匙。理解梵語的精妙之處,便是理解佛陀教誨的深刻之處,是理解佛教思想體係如何得以形成、發展並影響世界的力量之源。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讓讀者看到,語言本身並非冰冷的符號,而是承載著人類最深沉的思考、最普世的關懷、以及對終極真理的不懈追尋的載體。 因此,本書將從根本上挑戰那種將梵文佛典視為神秘符號或僅供學術研究的對象的心態。相反,它將引導讀者走進梵語佛典的“心髒”,去感受其語言的脈搏,去理解其思想的肌理,去領略其智慧的光芒。這是一場關於語言、思想與文明的深度對話,一次對人類精神遺産的緻敬與再發現。讀者將在此過程中,不僅僅學會“如何閱讀”梵文佛典,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何如此閱讀”,以及“閱讀之後,我們看到瞭什麼”。這是一種超越語言本身的體驗,一種對生命、對宇宙、對人類自身認知邊界的拓展。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過去嘗試過好幾本入門級的梵語教材,但大多都陷入瞭“為語法而語法”的怪圈,讀完後依然覺得雲裏霧裏,無法真正觸及到佛典的精髓。然而,這本教材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孤立地講解語法規則,而是緊密地圍繞著佛陀教義中的核心概念來組織材料。比如,當講解“因果律”相關的詞匯時,它會立即引用《心經》或《金剛經》中的經典句式進行實例分析,讓枯燥的陳述瞬間變得鮮活起來。這種“語境優先”的教學法,極大地激發瞭我學習的內在動力。我發現自己不再僅僅是為瞭記住變位而背誦,而是為瞭更好地理解佛陀的教誨而主動去拆解句子結構。書中對一些關鍵的哲學詞匯,如“空性”(śūnyatā)、“緣起”(pratītyasamutpāda)等在梵文中的細微差彆,也做瞭非常深刻的辨析,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語言工具書的範疇。

評分

從學習方法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簡直是革命性的。它沒有采取那種傳統的、先建立規則再進行練習的模式,而是巧妙地引入瞭“聽力模仿”和“口語重構”的訓練模塊。雖然梵語日常交流的需求不高,但通過大聲朗讀和跟讀附帶的音頻材料,我發現自己對那些長串復閤詞的內部結構有瞭更直觀的把握,發音也變得更加標準和自信。特彆欣賞它在練習部分的設計,不是簡單的填空,而是要求讀者根據給齣的一個核心概念,重構齣一個具有佛學背景的短句。這種開放式的訓練,極大地鍛煉瞭我的語言創造力。此外,書中還附帶瞭一個非常詳盡的在綫資源庫鏈接,裏麵包含瞭大量的原典掃描件和校對後的文本,這對於那些想進一步深入研究原始文獻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為我們架設瞭一座堅實的橋梁,從基礎語法直接通往學術前沿。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初次拿到手裏,那種厚重而又不失細膩的手感就讓人愛不釋手。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泛著柔和的米黃色光澤,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字體設計更是精妙,它巧妙地融閤瞭傳統書法的美感和現代印刷的清晰度,每一個梵文字符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藝術品,結構分明,筆畫流暢,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從中感受到語言背後蘊含的文化底蘊。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那些復雜的組閤詞匯和變位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圖解說明,不再是枯燥的錶格堆砌,而是用流程圖和結構分析圖的形式展現,讓人豁然開朗。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編者對這門古老語言的深深敬意。在整體布局上,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目錄清晰明瞭,極大地提升瞭查閱的效率。可以說,光是捧讀這本書,就已經是一次對古典美學的熏陶,為接下來的學習之旅奠定瞭極為愉悅的心情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難度設置和進階路徑設計,體現瞭一種極其審慎和成熟的教學理念。它沒有試圖在第一頁就壓垮讀者,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嚮導,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準備。初級的語法講解部分,講解詞匯和句型的選擇極其保守和高頻,確保學習者能夠迅速建立起能夠閱讀簡單祈禱文的基礎。然而,隨著章節的推進,它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逐步引入瞭那些在後期大乘經典中大量齣現的復雜句法結構,例如復雜的被動語態和用於錶達無常概念的特殊時態。更關鍵的是,作者提供瞭一套清晰的“自檢與迴顧”機製,每隔幾個單元就會有一個綜閤性的復習章節,這個章節不是簡單地重復舊知識點,而是通過全新的、更復雜的範例來檢驗前麵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這種螺鏇上升式的學習結構,讓我感覺學習過程充滿瞭挑戰性,但又始終保持在可控的範圍之內,真正實現瞭從“認識字母”到“解讀文本”的平穩過渡。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接觸古代文獻的愛好者,我常常為市麵上許多教材對文化背景介紹的膚淺感到不滿。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在講解語法現象的同時,總會適時地穿插對印度古典文化、耆那教哲學以及早期佛教社會背景的介紹。例如,在講解名詞的格變化時,作者會追溯到古印度社會中不同階層(婆羅門、刹帝利等)在宗教儀式和日常用語上的差異,這些曆史的側麵使得語言的學習不再是孤立的符號操作,而是一次與古印度文明的深度對話。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謙遜而富有洞察力,他總能用現代的思維方式去解釋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古代概念,避免瞭過度神化或簡單化曆史事實。閱讀這些背景知識,讓我對佛經文本中蘊含的社會張力與思想演變有瞭更立體的認識,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佛教思想史的理解深度。

評分

學習

評分

好好學習梵文

評分

學習

評分

好深奧的一本書,慢慢學習瞭

評分

好好好!!!!!!!!!!!!!

評分

在京東買書相當方便,送貨快,書品種全!

評分

學習

評分

是全英文版的。買瞭先收藏,以後有機會學習。

評分

非常好,發貨速度也很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