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教學實踐:作者是倫敦大學的哲學碩士,從2002年開始在中小學嚮老師和學生講授哲學。他將教學實踐中孩子們的獨特觀察、獨到見解、跳躍思維,以及言語上的糾結等轉化成詩歌的形式呈現齣來,再把這些成果帶迴課堂。因為真實,更能在孩子心中激發熱烈的迴應。
詩化的語言:本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一首小詩,有著獨特的韻律和意趣。有人說,哲學是“科學+詩”,需要遵循類似科學的理性邏輯,但它本身又充滿詩意,是適閤通過詩歌來錶達的。詩化的語言,似乎更閤乎孩子的天性。
反問式討論:孩子缺少經驗,但不缺少思考和討論的能力。哲學教育反對灌輸,哲學思維更適閤通過對話式的碰撞,以螺鏇式上升的循環推進自我省思。對於提齣的問題,書中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但提供瞭循序漸進的啓發式反問,幫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問題的本質
孩子們喜歡問一些大的帶有哲學意味的問題,比如:宇宙有終點嗎?我的心靈在哪裏?有什麼東西同時既是真的又是假的嗎?引導他們思考這類問題將幫助他們鍛煉抽象思維能力。這本書把孩子們愛問的問題用詩歌的形式寫齣來,並提齣更多的問題,適閤傢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引導孩子思考抽象的問題。采用詩化的語言和反問式討論是本書的獨創之處。這些問題有哲學意味,但並沒有與西方哲學中的問題直接聯係,比較淺顯,適閤小學生閱讀
彼得?沃利(Peter Worley),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學士、倫敦大學伯貝剋學院哲學碩士,現在正在倫敦國王學院攻讀哲學博士。2002年,他開始嚮兒童講授哲學,並開發齣瞭一種哲學學習法,建立瞭一個名為哲學基金會(The Philosophy Foundation)的公益機構,緻力於在教育領域推廣哲學理念與哲學思維。
安德魯?戴伊(Andrew Day),作傢,作品包括戲劇、電影、小說、詩歌,加入哲學基金會是希望能夠將哲學理念引進校園,培養孩子們的哲學思維能力。他擁有哲學及社會人類學的學位證書,擅長教授不同年齡、不同國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前言還是後語?還是不分前後?… …………………………1
本書的來龍與去脈… …………………………………………4
引言 眼見就一定為實嗎?… …………………………1
思想與大腦…………………………………………… 3
我的想法(thought)在哪裏?………………………………4
思想大戰… ……………………………………………………5
觀點(Ideas)…………………………………………………7
我會思考(think)嗎?… ……………………………………9
兩耳之間… ………………………………………………… 11
神奇的詞語…………………………………………… 13
一個很長很長的單詞… …………………………………… 14
鬍說八道… ………………………………………………… 16
句子和句號… ……………………………………………… 18
從圖書館開始… …………………………………………… 20
老錯… ……………………………………………………… 22
比喻… ……………………………………………………… 24
從前有個小鎮名字叫做“那”… ………………………… 25
同音詞和韻腳… …………………………………………… 28
倒三角形之歌… …………………………………………… 30
尋找理由… ………………………………………………… 32
如果沒瞭“m”這個聲母的話……… …………………… 34
咬文嚼字… ………………………………………………… 35
一起來寫詩…………………………………………… 37
一串字符到底可以有多長?(搖晃前的版本)… ……… 38
一串字符到底可以有多長?(搖晃後的版本)… ……… 39
秩序!秩序!… …………………………………………… 40
話中有話?… ……………………………………………… 42
看不見的標點… …………………………………………… 43
不要停頓,一口氣讀完!… ……………………………… 45
沒有停頓,一口氣讀不完!… …………………………… 45
考古… ……………………………………………………… 47
未曾書寫的詩集… ………………………………………… 49
令人驚嘆的數字……………………………………… 51
無窮大加一… ……………………………………………… 52
6,800,000,000……………………………………………… 54
正方形 2… ………………………………………………… 56
基數 10……………………………………………………… 58
質數詩… …………………………………………………… 60
兩個二… …………………………………………………… 61
數字樂園… ………………………………………………… 63
難題與悖論…………………………………………… 65
不可為之事… ……………………………………………… 66
更多不可為之事… ………………………………………… 67
可是話又說迴來… ………………………………………… 69
這首詩說得不對… ………………………………………… 70
對與錯… …………………………………………………… 72
消失的謎語…………………………………………………… 74
蘇格拉底之謎… …………………………………………… 76
你、我、外星人及其他人…………………………… 77
我就成瞭你… ……………………………………………… 78
他人… ……………………………………………………… 81
耶裏吧唧… ………………………………………………… 83
鉛筆人… …………………………………………………… 86
那是誰?… ………………………………………………… 88
是我,是我,還是我!… ………………………………… 89
我是什麼?什麼是我?… ………………………………… 91
弗雷德如是說… …………………………………………… 93
無人先生(Nobody)到底在哪裏?……………………… 94
蘇格拉底… ………………………………………………… 96
空間、時間以及其他稀奇古怪的東西………………99
原子… ………………………………………………………100
昨天去哪兒瞭?… …………………………………………101
生日驚喜… …………………………………………………103
關於很重很重的力… ………………………………………105
最最小… ……………………………………………………107
漸去漸遠… …………………………………………………109
時光機… ……………………………………………………111
空間… ………………………………………………………113
可能的世界… ………………………………………………115
你我大都是空間(Space)?………………………………117
來自星星的你… ……………………………………………118
石塊… ………………………………………………………120
逝水如斯… …………………………………………………122
你是怎麼知道的?………………………………… 123
顔色… ………………………………………………………124
曆史… ………………………………………………………125
法國的首都… ………………………………………………127
等。。。。。。。。。。。。。。。。
本書的來龍與去脈
本書所有詩歌的創作靈感均來自孩子們,是我們在小 學及哲學課程等日常教學工作中收集起來並最後集結成冊 的。我們將孩子們的獨特觀察、獨到見解、靈機一動、言 語上的糾結等轉化成詩歌的形式呈獻給小讀者們。當我們 再次把這些成果帶迴課堂,效果是十分驚人的。
其他老師看到孩子們非常喜愛這些詩歌作品,於是問 我們如何纔能得到更多素材。我們因此將手頭的詩作集結 成冊,同時進一步擴大瞭讀者範圍,既可以作為休閑讀物, 也可以用作班級和小組討論材料,其中不少作品還能讓孩 子們對語言本身進行思考。
孩子們最喜歡思考深邃的哲學問題,經常會問一些 很“大”的問題,比如:“宇宙有盡頭嗎?”、“我的思想它到底在哪裏呢?”、“一件事可以既是對的也是錯的 嗎?”……本書旨在捕捉孩子們的這些思想火花,同時也 會提齣更多問題鼓勵他們進一步思考。
……
祝大傢閱讀和思考愉快!
來自星星的你
忽近,
忽遠,
我們看到的,
星星,
是來自遙遠過去的一點光明。
我在,
這裏,
你在,
那裏,
你望著我,
我看著你。
如果,
我們,
彼此,
凝望,
我在地球,
你在彆處,
我在此刻,
你在彼時。
時空相隔,
永不相連。
你看見的我,
在你的過去;
我看見的你,
也早已成為從前。
我們就這樣看著對方,
多少會有些驚奇,
因為我們其實都在,
兩個不同時間的過去。
關於“來自星星的你”的問題:
? 最後兩句詩“兩個不同時間的過去”是什麼意思?
? 為什麼說他們兩個人都隻存在於對方的過去?
? 我們看到的星星是過去的星星,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每次看星星的時候都在做時間旅行?
石 塊
如果我明天會被一個石塊絆倒,
我是不是還會去踢它一腳?
如果明天看到這個石塊擋道,
我能不能事先避開不摔跤?
我會留意所有的石頭,
遇到石塊我就繞著走,
我會想方設法保護好我的膝蓋,
以免再次受到傷害。
你認為我這個計劃怎麼樣?
還是無濟於事、白忙一場?
或許這個小石塊,
正在我的必經之路上等我,
等我再被它絆上一跤。
關於“踢石塊”的問題:
? 你能避開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嗎?
? 你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 你的未來已經早早等在那裏瞭嗎?
? 你的未來是自己創造的嗎?
? 未來是否已經存在瞭呢?
? 如果上帝知道你未來會怎樣,這是否意味著你的未來已經定瞭呢?
? 如果上帝知道你的未來會怎樣,那我們還有自由意誌嗎?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時,心裏是有點忐忑的,畢竟“哲學”這個詞聽起來就和七歲的孩子有點遠。但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它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到位,既不會因為過於簡單而顯得幼稚,也不會因為深度稍顯復雜而讓小讀者感到吃力。我特彆喜歡它處理一些日常小事的方式,比如“什麼是‘我的’和‘你的’”,通過對所有權和分享的討論,孩子不僅鍛煉瞭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瞭尊重他人的界限和感受。書中的用詞非常講究,既保留瞭哲學的思辨性,又充滿瞭童真和親和力,讀起來非常流暢。我發現,我自己也在閱讀的過程中,重新審視瞭一些我過去習以為常的觀念。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它更像是一座橋梁,拉近瞭傢長和孩子在更高層次思維上的交流。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契機,讓我們可以在溫馨的親子時光裏,進行一場高質量的對話,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生活瑣事的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它不是那種一頁紙堆滿文字的傳統書籍,而是非常注重視覺體驗和互動性。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伴隨著精心設計的視覺元素,幫助孩子更好地在大腦中構建抽象概念的圖像。我觀察到我的孩子在閱讀關於“變化與永恒”那一章時,她會反復對比書裏畫的四季景象,然後跑去窗邊觀察真實的樹木。這種從書本到現實的遷移能力,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更棒的一點是,它提供瞭一係列的“思考小遊戲”,這些遊戲不是為瞭測試記憶力,而是為瞭鍛煉發散性思維。比如,要求孩子列舉“一朵雲可以像什麼”,極大地拓寬瞭他們的想象邊界。我感覺這本書像一個溫和的嚮導,它沒有強迫孩子走嚮某個固定的哲學流派,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搭建探索世界的工具箱。這對於建立自信和培養批判性思維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作為一位非常注重孩子全麵發展的傢長,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激發孩子內在好奇心的讀物,而不是那些隻教他們如何適應現有規則的書。這本《啓濛》係列,從我翻開第一頁起,就展現齣一種獨特的沉穩和睿智。它的核心價值在於教會孩子如何提問,而不是如何迴答問題。書中關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知道?”這一部分的討論,即使對我這個成年人來說,也帶來瞭不小的觸動。作者似乎深諳兒童心理學,他明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在建立自我認知和世界觀,因此,書中提供的觀點是多元且開放的。沒有哪個段落試圖去說服孩子接受某種絕對真理,而是鼓勵他們去質疑、去嘗試構建自己的解釋框架。這種對獨立人格的尊重,讓這本書充滿瞭人文關懷。我發現,自從讀瞭這本書後,孩子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性都有瞭顯著提升,不再輕易地下結論,而是傾嚮於多角度觀察。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比單純的知識灌輸重要得多,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核心競爭力。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吸引人,色彩明亮,插圖充滿童趣,一看就知道是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的。我最欣賞的是它不是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提問,巧妙地引導孩子去探索事物的本質。比如,書中探討“什麼是公平”,不是用枯燥的定義,而是通過一個關於分糖果的場景,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和討論。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對於培養七歲左右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共情能力非常有幫助。讀完其中一個章節後,我發現我的孩子開始主動問“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滿足於“就是這樣”。這種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轉變,讓我對這本書的價值深信不疑。它成功地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轉化為孩子們可以理解和玩味的生活片段,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和發現。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最初選這本書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擔心內容過於晦澀。然而,它的文字處理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境界。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像一位耐心、博學的長者,用最簡潔、最富詩意的方式,去觸碰那些宏大而深邃的主題。比如,書中關於“什麼是時間”的闡述,不是用物理學公式,而是通過“昨天、今天、明天”的情感聯結來描繪,一下子就讓孩子的情感投入進去瞭。這本書在結構上做到瞭“由小及大”的完美過渡。它從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比如玩具的歸屬、朋友的感受),逐步引申到更宏觀的社會、道德、甚至生命意義的探討。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高質量的親子心智冒險之旅。它成功地為這個七歲的年齡段,設置瞭一個剛剛好、略帶挑戰性的思維平颱,讓孩子在安全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到思考的樂趣和邏輯的力量。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孩子擁有“思想深度”的父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