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梵文佛典:基本语法指南

阅读梵文佛典:基本语法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光法师 著
图书标签:
  • 梵文
  • 佛典
  • 语法
  • 阅读
  • 学习
  • 语言学
  • 宗教
  • 佛教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667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19702
品牌:外研社
包装:精装
开本:大32开2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4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此书是佛学大师法光法师的倾力之作,书中篇章分部详略得当,并不时加入汉语与梵文的佛典引用,让读者能够对
梵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得到一定地了解。

内容简介

《阅读梵文佛典:基本语法指南》是法光法师介绍梵文学习的经典之作,也是普通读者入门与研习梵文的佳品。全书由英文写成,但其中参考了诸多中文佛典和梵文经典佛典,篇章分布得当,内容由浅入深,每篇章还会配有相应试题练习。作者在书中对梵文经典的结构,梵文单词词性及各种常见的梵文表达方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法光法师(Ven. K. L. Dhammajoti),马来西亚人,斯里兰卡科伦坡克拉尼亚大学佛学博士,现在克拉尼亚大学、香港大学和中国佛学院等多家大学任兼职教授。学兼大小乘,精通英、汉、马、巴利文、梵文,热心在学业上帮助中国留学僧,对华友好,曾多次访华。

目录


Preface

Abbreviations

Lesson 1
1.1 The Sanskrit Alphabet
1.2 Three genders of nouns: masculine (m), neutral (n)
and feminine (f)
1.3 Three numbers: singular (sg), dual (du) and plural (pl)
1.4 Case (vibhakti)
1.5 Masculine nouns ending with -a
1.6 Adjectives
1.7 Omission of the verb “to be” in a sentence
1.8 Indeclinable particles ca, vā, api, na and the affix –vat

Lesson 2
2.1 The accusative case (acc)
2.2 The ablative case (abl)
2.3 Accusative and ablative case of m nouns ending in -a:
buddha
2.4 Neutral nouns ending in -a: phala
2.5 Sanskrit verbs
2.6 Verbal prefixes
2.7 Three grades of strengthening of vowels
2.8 Verbs of classes I, IV, VI, X
2.9 Particle iti
2.10 The emphatic particle eva

Lesson 3
3.1 The dative case
3.2 Genitive used in the dative sense
3.3 Expression of “have”
3.4 The vocative case
3.5 The declensions learned so far
3.6 Declension of f ā-ending noun: praj?ā
3.7 Suffixes -tā, -tva , -tas
3.8 Class VI verbs
3.9 Class IV verbs
3.10 Class X verbs
3.11 Summary of differences between verbs of
class I, IV, VI and X
3.12 Personal pronouns: 1st person stem: mad,
2nd person stem: tvad

Lesson 4
4.1 Declension of m nouns ending in -u
4.2 Declension of n nouns ending in -u
4.3 Declension of pronoun sa? (m) ‘he’/‘that’
and e?a? (m) ‘this’
4.4 Declension of pronoun tat (n) ‘it’/‘that’
and etat ‘this’
4.5 The enclitic pronoun enam
4.6 The causative verbs
4.7 The denominatives
4.8 The instrumental case
4.9 Past Passive Participles (PPP)

Lesson 5
5.1 Declension of m nouns ending in -i : agni
5.2 Declension of n nouns ending in -i : vāri
5.3 Declension of f nouns ending in -i : jāti
5.4 Declension of f nouns ending in -ī : nadī
5.5 Declension of pronoun sā (f)
5.6 Declension of demonstratives: ayam (m),
idam (n), iyam (f)
5.7 Declension of interrogative pronou


梵文佛经的深度探索:一部触及文明内核的语言学考察 这部书稿,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入门手册,而是一次对梵语佛典深邃内涵的智识跋涉。它聚焦于那些承载着佛陀教诲、经过千年传承与阐释的古老文本,意图剥离其表象的神秘光环,直抵构成这些经典的语言学根基。这是一次对文明发生地与精神坐标的追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类思想史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群落的系统性解读。 我们不以“基本语法指南”的姿态出现,因为梵语佛典的魅力远不止于一套规则的习得。它更像是一张精密的地图,勾勒出古代印度思想家们如何以逻辑的严谨与诗意的飞扬,构建出他们对宇宙、人生、苦乐、解脱的洞察。因此,本书的侧重点在于剖析梵语的内在逻辑如何映射佛教的哲学体系,探究语言的结构与意义的生成之间那微妙而又决定性的联系。 本书将首先从梵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源起与演变开始,追溯其在印欧语系中的位置,并重点梳理其在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地位与传播。这并非为了枯燥地罗列词源或语系演化,而是为了理解为何是梵语,而非其他语言,成为了佛教传播的主干。梵语独特的结构,其高度的形态变化,以及其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都为佛教思想的精微表达提供了可能。我们将考察梵语中词汇的丰富性,特别是那些与佛教概念紧密相关的词语,例如“涅槃”(Nirvāṇa)、“轮回”(Saṃsāra)、“业”(Karma)、“菩提”(Bodhi)等。这些词语的构成,其潜在的词根意义,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 在语法层面,本书将摒弃照本宣科的教条式讲解,而是致力于揭示梵语语法规则背后的思维模式。例如,梵语名词的格(Case)系统,远非简单的语法标记,它们体现了主语、宾语、工具、归属、地点等概念在句子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这些角色之间的动态关系。这与佛教对“因缘”(Pratītyasamutpāda)的理解,对事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强调,有着惊人的契合。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不同的格来表达“行动的施予者”、“行动的承受者”、“行动的工具”以及“行动的根源”等,并将其与经文中关于造业、受报、修行等议题联系起来。 动词(Verb)的变化,更是梵语的精髓所在。其时态(Tense)、语态(Voice)、语气(Mood)的丰富性,为描述动作的发生、状态的持续、意志的表达提供了极为精准的工具。例如,梵语的完成体(Perfect)和未完成体(Imperfect)的区分,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前后,更蕴含着对事件发生状态的不同认知。我们将探讨这些动词变化如何被用来描绘佛陀的教诲,如“觉悟”(Buddha)这一词本身,其动词词根“budh-”就意味着“觉醒”、“知晓”,而“Buddha”则表示“已觉悟者”。再如,描述佛陀的慈悲(Karunā)与智慧(Prajñā)时,梵语动词的运用将如何体现其无边无际、恒常不变的特性。 句法(Syntax)的分析将是本书的另一重点。梵语独特的语序灵活性,尤其是其主宾谓(SOV)的基本语序,以及在强调、抒情时出现的倒装现象,都值得深入研究。这种语序的灵活性,恰恰允许了信息的层层递进与重点的突出,使得佛陀的论述和菩萨的开示能够以一种既严谨又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我们将分析长句的构成,连接词的运用,以及各种从句如何巧妙地嵌套,以构建出复杂的思想链条。这不仅仅是对句子结构的拆解,更是对佛教论辩中逻辑的推演、因果的阐释、以及境界的描绘方式的还原。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梵语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复合词(Sandhi)的规则。梵语的语音结合规则,使得词与词之间在发音上发生变化,这不仅是为了语音的流畅,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事物融合、相互影响的观念。对这些规则的理解,是准确诵读和理解梵文佛典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解释这些规则,并展示它们如何在实际的佛典文本中发挥作用,将独立的词语融合成意义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紧密的整体。 本书并非旨在培养一批梵文诵读家,而是希望借由对梵语佛典语言学的深入,为读者提供一把解锁古代印度智慧宝库的钥匙。理解梵语的精妙之处,便是理解佛陀教诲的深刻之处,是理解佛教思想体系如何得以形成、发展并影响世界的力量之源。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看到,语言本身并非冰冷的符号,而是承载着人类最深沉的思考、最普世的关怀、以及对终极真理的不懈追寻的载体。 因此,本书将从根本上挑战那种将梵文佛典视为神秘符号或仅供学术研究的对象的心态。相反,它将引导读者走进梵语佛典的“心脏”,去感受其语言的脉搏,去理解其思想的肌理,去领略其智慧的光芒。这是一场关于语言、思想与文明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人类精神遗产的致敬与再发现。读者将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学会“如何阅读”梵文佛典,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何如此阅读”,以及“阅读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一种超越语言本身的体验,一种对生命、对宇宙、对人类自身认知边界的拓展。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革命性的。它没有采取那种传统的、先建立规则再进行练习的模式,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听力模仿”和“口语重构”的训练模块。虽然梵语日常交流的需求不高,但通过大声朗读和跟读附带的音频材料,我发现自己对那些长串复合词的内部结构有了更直观的把握,发音也变得更加标准和自信。特别欣赏它在练习部分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填空,而是要求读者根据给出的一个核心概念,重构出一个具有佛学背景的短句。这种开放式的训练,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语言创造力。此外,书中还附带了一个非常详尽的在线资源库链接,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原典扫描件和校对后的文本,这对于那些想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始文献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为我们架设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从基础语法直接通往学术前沿。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接触古代文献的爱好者,我常常为市面上许多教材对文化背景介绍的肤浅感到不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在讲解语法现象的同时,总会适时地穿插对印度古典文化、耆那教哲学以及早期佛教社会背景的介绍。例如,在讲解名词的格变化时,作者会追溯到古印度社会中不同阶层(婆罗门、刹帝利等)在宗教仪式和日常用语上的差异,这些历史的侧面使得语言的学习不再是孤立的符号操作,而是一次与古印度文明的深度对话。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谦逊而富有洞察力,他总能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解释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古代概念,避免了过度神化或简单化历史事实。阅读这些背景知识,让我对佛经文本中蕴含的社会张力与思想演变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佛教思想史的理解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难度设置和进阶路径设计,体现了一种极其审慎和成熟的教学理念。它没有试图在第一页就压垮读者,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向导,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准备。初级的语法讲解部分,讲解词汇和句型的选择极其保守和高频,确保学习者能够迅速建立起能够阅读简单祈祷文的基础。然而,随着章节的推进,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逐步引入了那些在后期大乘经典中大量出现的复杂句法结构,例如复杂的被动语态和用于表达无常概念的特殊时态。更关键的是,作者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自检与回顾”机制,每隔几个单元就会有一个综合性的复习章节,这个章节不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点,而是通过全新的、更复杂的范例来检验前面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螺旋上升式的学习结构,让我感觉学习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但又始终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真正实现了从“认识字母”到“解读文本”的平稳过渡。

评分

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入门级的梵语教材,但大多都陷入了“为语法而语法”的怪圈,读完后依然觉得云里雾里,无法真正触及到佛典的精髓。然而,这本教材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孤立地讲解语法规则,而是紧密地围绕着佛陀教义中的核心概念来组织材料。比如,当讲解“因果律”相关的词汇时,它会立即引用《心经》或《金刚经》中的经典句式进行实例分析,让枯燥的陈述瞬间变得鲜活起来。这种“语境优先”的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内在动力。我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是为了记住变位而背诵,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佛陀的教诲而主动去拆解句子结构。书中对一些关键的哲学词汇,如“空性”(śūnyatā)、“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等在梵文中的细微差别,也做了非常深刻的辨析,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语言工具书的范畴。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初次拿到手里,那种厚重而又不失细腻的手感就让人爱不释手。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泛着柔和的米黄色光泽,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字体设计更是精妙,它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书法的美感和现代印刷的清晰度,每一个梵文字符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结构分明,笔画流畅,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那些复杂的组合词汇和变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图解说明,不再是枯燥的表格堆砌,而是用流程图和结构分析图的形式展现,让人豁然开朗。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对这门古老语言的深深敬意。在整体布局上,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目录清晰明了,极大地提升了查阅的效率。可以说,光是捧读这本书,就已经是一次对古典美学的熏陶,为接下来的学习之旅奠定了极为愉悦的心情基础。

评分

好深奥的一本书,慢慢学习了

评分

法光法师介绍梵文学习的经典之作。

评分

这个很不错 一直想买这本书 终于拿到那 哇咔咔

评分

好深奥的一本书,慢慢学习了

评分

法光法师介绍梵文学习的经典之作。

评分

在京东买书相当方便,送货快,书品种全!

评分

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

评分

很好

评分

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