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天然成分原料手册

化妆品天然成分原料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建新 编
图书标签:
  • 化妆品
  • 天然成分
  • 原料
  • 配方
  • 美容
  • 护肤
  • 化妆品配方
  • 植物提取物
  • 功效成分
  • 化妆品原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032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075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8
字数:55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化妆品生产、研究的技术人员
  收集的化妆品天然成分全面,内容介绍详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430多个化妆品天然功能原料,系统介绍它们的名称、化学结构、来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产品规格、安全管理情况、付作用、与化妆品相关的药理作用和研究、以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等。本书可供从事化妆品研究、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王建新,江南大学化工学院,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标准委员会成员,教授,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妆品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天然功能成分在化妆品中应用的研究,为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标准委员会成员,在全国化妆品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内页插图

目录

A
阿拉伯半乳聚糖(Galactoarabinan)1
阿魏酸(Ferulic acid)2
安格洛苷(Angoroside)3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4
6-氨基嘌呤(Adenine)5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5
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6
胺肌肽(Anserine)7
薁(Azulene)8B
八肽(Octapeptide)10
巴西胡桃蛋白(Brazil nut protein)11
白池花内酯(Meadowfoam δ-lactone)11
白桦酯醇(Betulin)12
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13
白藜芦醇(Resveratrol)14
白杨素(Chrysin)15
半胱氨酸(Cystein)16
半日花素(Laudanosine)18
半乳糖二酸(Galactaric acid)18
半乳糖基果糖(Galactosyl fructose)19
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20
半乳糖脱氢酶(β-Galactose dehydrogenase)21
胞苷(Cytidine)21
胞嘧啶(Cytosine)22
贝壳硬蛋白(Conchiolin protein)23
棓酸(Gallic acid)24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25
吡啶硫酮锌(Zinc pyrithione)26
吡多素(Pyridoxine)27
吡喃葡糖苷(Darutoside)27
荜茇明宁碱(Piperlonguminine)28
表棓儿荼素棓酸葡糖苷(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glucoside)29
表棓儿荼素棓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30
扁柏酚(Hinokitiol)31
扁桃酸(Mandelic acid)32
丙氨酸(Alanine)33
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34
菠萝蛋白酶(Bromelain)35
补骨脂酚(Bakuchiol)36
C
蚕丝胶蛋白(Sericin)和
水解丝胶蛋白(Hydrolyzed sericin)38
茶氨酸(Theanine)39
茶多酚(Camellia sinensis polyphenols)40
茶儿茶素类(Camellia sinensis catechins)41
茶碱(Theophylline)42
茶碱乙酸(Acefylline)43
产碱杆菌多糖(Alcaligenes polysaccharides)44
超氧歧化酶(Superoxide dismatases)45
橙皮素(Hesperetin)和橙皮苷(Hesperidin)46
六肽(Hexapeptide)48
赤藓醇(Erythritol)48
赤藓酮糖(Erythrulose)49
除虫菊酯(Bioresmethrin)50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51
雌二醇(Estradiol)52
雌甾四烯醇(Estratetraenol)53
枞酸(Abietic acid)53
D
大豆多肽[Glycine max(soybean)polypeptide]55
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s of soy)56
大麻籽蛋白(Hemp seed protien)57
大麦蛋白(Barley protein)58
丹皮酚(Paeonol)59
胆碱(Choline)60
胆甾醇(Cholesterol)和
二氢胆甾醇(Dihydrocholesterol)61
蛋氨酸(Methionine)62
蛋白多糖(Proteoglycan)63
蛋白酶(Proteinase)64
蛋蛋白(Egg protein)66
蛋清(Albumen)67
稻米蛋白(Rice protein)68
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69
地奥亭(Diosmetin)和地奥司明(Diosmine)70
地衣酸(Usnic acid)71
地榆苷(Ziyuglycoside)73
靛红(Isatin)73
丁香酚葡糖苷(Eugenyl glucoside)74
豆甾烷醇麦芽糖苷(Stigmastanol maltoside)75
杜鹃花酸(Azelaic acid)76
E
鳄梨甾醇(Avocado sterols)78
二氢(神经)鞘氨醇(Sphinganine)78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noic acid)79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80
二肽(Dipeptide)81
F
番木鳖碱(Brucine)83
番茄红素(Lycopene)84
泛醇(Panthenol)85
泛醌(Ubiquinone)86
泛硫乙胺(Pantethine)87
泛内酯(Pantolactone)88
泛酸(Pantothenic acid)89
费洛蒙酮(Androstadienone)90
蜂花醇(Myricyl alcohol)90
蜂蜡酸(Beeswax acid)91
蜂蜜蛋白(Honey protein)91
蜂王浆蛋白(Royal jelly protein)92
辅酶A(Coenzyme A)93
辅酶泛醇(Ubiquinol)94
覆盆子酮葡萄糖苷(Raspberryketone glucoside)95
G
甘氨酸(Glycine)97
甘氨酰甘氨酸(Glycyl glycine)97
甘草类黄酮(Kanzou furabonoide)98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和
甘草亭酸(Glycyrrhetinic acid)99
甘露聚糖(Mannan)101
甘露糖(Mannose)102
甘露糖醇(Mannitol)103
甘油葡萄糖苷(Glucosylglycerol)104
肝素(Heparin)104
肝糖(Glycongen)105
睾酮(Testosterone)107
葛根素(Puerarin)107
根皮素(Phloretin)和根皮苷(Phlorizin)109
谷氨酸(Glutamic acid)110
谷胱甘肽(Glutathione)111
谷维醇(Oryazanol)112

前言/序言


《古籍修复与保护技术指南》 图书简介 引言:时间的印记与守护的责任 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古籍如同凝固的历史碎片,承载着先人的智慧、社会的变迁与艺术的精髓。然而,时间的侵蚀、环境的变迁以及不当的保管,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献面临着不可逆转的损毁风险。本书《古籍修复与保护技术指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是对物质成分的解析,而是对时间痕迹的尊重与挽救,旨在为古籍修复与保护领域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实用的操作规范与理论支撑。 第一部分:古籍的“生命周期”与损害评估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载体(如纸质、绢帛、竹简等)古籍的物质构成及其固有的脆弱性。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为什么”古籍会损坏,而非“如何使用”其天然成分。 第一章:载体材料的物质科学考察 详细阐述了古代造纸术(如皮纸、麻纸、竹纸)的纤维结构及其老化机理。重点分析了由于酸性残留物、光照、霉菌侵蚀导致的纤维素降解、黄变与脆化过程。不同纸张的pH值、酸度因子(ACIDITY FACTOR)测试方法与标准被详尽介绍,这些都是评估修复难度的客观依据。 第二章:环境因素的致损机制 环境对古籍的危害是多维度、协同性的。本章侧重于阐述温湿度波动、光照强度(尤其是紫外线和可见光波段的辐射)、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文献的化学反应影响。我们将展示如何通过建立精确的环境监测模型,预判潜在的损害,这与关注原料的化妆品学视角截然不同。 第三章:常见损害类型及病理诊断 系统分类了古籍的常见损伤:霉变(真菌感染的形态学与微生物学识别)、虫蛀(蛀孔特征分析与活性虫害的鉴别)、水渍与火损的物理化学后果。诊断部分强调的是对损害部位的结构性分析,而非对材料功效的分析。 第二部分:修复的艺术与科学——技术实践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详细介绍了一系列非化学合成层面的、以恢复文献物理完整性为目标的修复技术。 第四章:基础清理与稳定化处理 修复工作的第一步是安全地去除污染物。本章详细介绍了干式清理技术,如使用专业吸尘器、软毛刷和橡胶海绵对灰尘和松散污渍的清除。湿法清理部分聚焦于去污液的配方选择——这里的“配方”是基于水溶性污染物性质的水溶液(如去离子水、缓冲溶液),而非化妆品中用于皮肤作用的活性成分。强调了渗透性测试和残余物测试的重要性。 第五章:纸张的增强与补洞技术 修复的核心挑战之一是恢复脆弱纸张的机械强度。本章重点介绍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增韧技术: 植物胶的制备与应用: 详细解析了麦角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等天然胶质的糊化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胶液的浓度和温度,达到最佳的粘接强度和渗透性。这与化妆品中乳化剂或增稠剂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其目的是填补纤维空隙,而非提供肤感。 补纸工艺: 阐述了如何手工抄制或使用超薄组织纸进行“举配”(将新纸片与原纸层层叠加、融合)技术。这要求修复师对纸纤维的走向有精准的判断力,以确保新旧纸层在物理应力下保持一致。 第六章:文献的装订恢复与整体保护 古籍的装订结构是其物理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涵盖了线装、包背装、册页装等不同形制的修复要点,涉及对档案级装订材料(如棉线、麻绳)的选择和张力控制。 第七章:特殊载体与疑难杂症的修复 针对绢帛、古籍地图、拓片等特殊载体,介绍了如底衬加固(使用耐久性高的绢或无酸纸作为支撑)、晕色控制等专业技术。对于大面积水渍或霉变后的材料,讨论了压平、熏蒸消毒后的材料稳定化处理流程。 第三部分:预防性保护与未来展望 预防胜于治疗。本部分将焦点从“修复”转向“保护”,强调的是科学的储存环境管理和主动干预。 第八章:理想的档案库房环境控制 探讨了如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如ISO标准)的恒温恒湿(通常建议温度18±2℃,相对湿度50%±5%)库房系统。着重分析了HVAC(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用以控制微环境,防止因环境剧变而引发材料的应力变化。 第九章:数字化保护与三维记录 本书认可数字化技术作为实体保护的有力补充。详细介绍了高分辨率图像采集技术(如多光谱成像)在揭示肉眼不可见信息和评估材料状况中的应用,以及三维扫描技术在记录古籍形态结构上的价值。 第十章:修复材料的档案级标准与伦理 修复过程的材料选择必须遵循“可逆性”和“最小干预”的伦理原则。本章深入探讨了如何评估修复材料(如粘合剂、衬纸、装订线)的长期稳定性、酸碱度及对原件的兼容性。这涉及到材料的化学惰性测试,与追求“天然成分”对皮肤有益的化妆品原料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估体系。 结论:传承与责任 《古籍修复与保护技术指南》是一部技术工具书,它指导读者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和精湛技艺,减缓历史文献的衰老过程,确保人类文明的载体得以完好地传递给后世。全书贯穿着对文献物质本体的深度理解和严谨的操作规范,旨在培养一批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历史责任感的古籍保护工作者。本书内容专注于文献材料的结构稳定、环境控制与物理修复,与任何关于化妆品原料的配方、功效或市场应用知识均无关联。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号称是“化妆品天然成分原料手册”的书,我拿起来后心里就充满了期待,毕竟现在大家对天然、有机护肤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能有一本系统介绍这些原料的书,简直是如获至宝。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期望值就开始像漏气的皮球一样慢慢瘪下去。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完全跑偏了。我期待看到的是关于植物提取物、天然油脂、矿物粉末等成分的详细化学结构、提取方法、功效机制以及安全性的深度解析。比如,当我看到“迷迭香提取物”这个词时,我希望了解的是它具体是哪种溶剂提取的,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鼠尾草酸、迷迭香酸)的含量范围是多少,它们抗氧化能力的科学依据在哪里,以及在不同配方体系中如何稳定应用。但这本书给出的信息往往停留在非常表层的描述,更多的是罗列一些已经被广泛熟知的功效,比如“具有抗炎作用”、“滋润皮肤”,缺乏真正能让配方师或专业人士深入研究的硬核数据和前沿研究进展。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入门介绍,而不是一本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手册。这种内容的空泛感,使得它在“手册”这个定位上显得力不从心,对于需要精细化配方调整的专业人士来说,价值实在有限。

评分

关于安全性和法规层面的内容,我发现这本书的处理显得极其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滞后了。在现代化妆品原料的使用中,毒理学数据、过敏性测试结果、以及全球主要市场的监管要求(如欧盟REACH法规、美国的FDA规定等)是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一个合格的原料手册,应当提供清晰的原料ID(如INCI名称、CAS号),并明确指出其在不同区域的合规状态,特别是针对那些新兴的、生物技术来源的天然原料,潜在的风险评估数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在这本书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这些硬性监管信息的详细阐述。它对于原料的安全性的描述,似乎还停留在几十年前那种“既然是天然的就一定安全”的朴素认知上。例如,对于某些可能存在光敏性或接触性皮炎风险的植物提取物,书中并未提供相应的警示,也没有给出推荐的最高安全使用浓度范围。这种对法规和风险的集体失语,使得这本书完全无法作为指导现代产品开发和市场准入的工具书,阅读时总有一种悬着心的不安感。

评分

另一个让我感到极度困惑的地方在于,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和逻辑关联性实在是令人抓狂。一本好的手册,其编排应当是清晰、有逻辑的,方便读者快速定位和对比不同原料的特性。我本期望能看到按照化学分类(如萜类、黄酮类、多糖类)或者按照功效分类(如抗氧化剂、保湿剂、乳化剂)进行系统划分的章节。然而,这本书的章节划分显得异常随意和跳跃。有时相邻的章节会突然从植物油跳到矿物颜料,再突然又转到某种不知名的发酵产物,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解释。更糟糕的是,在描述单个原料时,信息点往往是散乱的,比如关于一个特定植物油的介绍,可能前面讲了它的脂肪酸组成,中间跳跃地插入了一段关于其历史用途的轶事,后面又草草提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限制,上下文之间的衔接非常不自然。这种混乱的编排,极大地降低了阅读效率和检索的便利性。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没有标签的仓库里找东西,每一次查找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辨认和筛选,而不是像使用手册那样,能够迅速找到所需信息并进行有效对比。

评分

从排版和图示质量来看,这本书也暴露出了明显的制作上的瑕疵,这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图表的阅读体验。对于化学原料的介绍,尤其是涉及复杂分子结构或者提取流程图时,高质量的插图和清晰的流程图是理解其工作原理的关键。然而,这本书中的许多图表,尤其是那些似乎是从早期文献中直接扫描或低分辨率导入的图片,模糊不清,线条粗糙,关键的化学键或流程箭头几乎难以辨认。例如,在解释一种酶解产物的制备工艺时,我需要看清楚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精确区间,但图示上的数字和单位模糊成一团,根本无法有效读取。此外,全书的版面设计也显得非常陈旧,缺乏现代出版物应有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感。大段的文字堆砌,很少有表格、重点框或对比图来帮助读者消化复杂的知识点。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和对照的“手册”来说,视觉体验和信息的直观呈现能力是衡量其实用价值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只能说是让人大失所望。

评分

更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对于“天然”二字的界定和前沿研究动态的追踪显得极为滞后,这使得它与当前化妆品原料领域飞速发展的趋势严重脱节。如今的“天然”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磨粉或榨油,而是涵盖了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代谢产物、植物细胞培养以及绿色化学提取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一本现代手册理应重点介绍这些新兴、高效且可持续的原料来源。比如,对于利用特定酵母菌生产透明质酸或神经酰胺的生物合成路径,或者介绍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高有效成分收率的最新进展,这些都是配方师急需了解的“干货”。但这本书的内容似乎主要停留在对传统草本植物的经验总结上,对这些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几乎没有涉及。这让这本书读起来像是一部过时的植物志,而不是一本关于现代化妆品原料的“手册”,它无法为追求创新和功效最大化的配方工作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参考点,其知识的时效性让人对其专业性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评分

挺喜欢的

评分

很好

评分

我是买来长知识、帮老婆识别化妆品那些夸大广告类的陷阱的!100个赞!

评分

这本有点内容有点简单,价格偏贵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真心不错,质量好,配送快!好评!

评分

当作工具书

评分

单位买的,一直用的这个。送货速度快!

评分

需要学习一下关于化妆品的知识,这本书很浅显,写的很通俗,专业术语一部分,大白话一部分,里面各种东西覆盖非常广,但是这个价格太贵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