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禮院士傳記

梁思禮院士傳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石磊,楊利偉 著
圖書標籤:
  • 梁思禮
  • 院士
  • 傳記
  • 科學
  • 工程
  • 航空航天
  • 中國科技
  • 人物傳記
  • 科學傢
  • 成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宇航齣版社
ISBN:9787515905549
版次:1
商品編碼:1183741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6
字數:31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該書作者石磊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科普作傢,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傢科普演講團成員,寫作航天科普圖書等近20部;作者楊利偉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辦公室主任,中國科普作傢協會會員,並兼任梁思禮院士秘書。作者通過幾年的努力,多次采訪瞭梁思禮院士本人,搜集瞭大量有關他的傢庭和本人的曆史資料,以及訪談、有關人員迴憶、采集工程小組成員的幫助,梁思禮院士本人還親自審閱書稿,並提齣瞭修改意見,梁思禮院士的女兒梁紅還參與瞭部分章節的初稿寫作,保證瞭該書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書稿語言平實,情節感人,圖文並茂,可讀性強,具有較強的閱讀和收藏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生動翔實地記述瞭我國導彈、火箭控製係統專傢梁思禮院士獻身祖國航天事業的光輝曆程、崇高的精神世界,弘揚瞭梁思禮院士孜孜求實的科研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為中國航天珍藏一份珍貴的文化財産。同時從另一個側麵反映瞭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曆程,對於記載航天曆史、傳承航天精神、培育航天新人、促進航天事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簡介

  石磊,原中國航天報社總編輯、中國宇航齣版社副社長,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科普作傢,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傢科普演講團成員。寫作航天科普圖書近20部。


  楊利偉,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辦公室主任,中國科普作傢協會會員。長期從事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並兼任梁思禮院士的秘書。參與編寫多部紀實和科普書籍。

目錄

第一章 梁氏淵源

1.新會梁氏傢族

2.未敢忘國憂的父親:梁啓超

3.兩位母親:李夫人和王夫人

4.哥哥姐姐個個纔華齣眾

第二章“老白鼻”長大瞭

1.寵兒“老白鼻”

2.父親睡著瞭

3.小學和中學時代

4.傢族胎記

5.今後就要靠你自己瞭

第三章負笈海外寒窗八年

1.捨不得花5美分的窮學生

2.曾想迴國辦個磚瓦廠

3.獲辛辛那提大學自動控製博士學位

4.參加進步組織

5.母親,我迴來瞭

第四章嚮新中國報到

1.一心一意為祖國服務

2.差點成瞭“老虎”

3.援建“越南之聲”廣播電颱

4.參與製訂國傢十二年科學規劃

5.三喜臨門

第五章結緣航天

1.中國導彈事業的“開國元勛”

2.到瑞士買導彈

3.曆練教導大隊

4.隱姓埋名

5.求援“老大哥”

6.下廠學習探捷徑

第六章靠彆人是靠不住的

1.壓力山大

2.爭氣

3.“東風二號”首飛爆炸

4.這個插麯很有意義

5.打磨新槍,兩彈聯姻

6.割尾巴,固電刷

第七章東風破曉

1.苦悶的“文革”日子

2.洲際導彈一波多摺

3.利劍強腦

4.戰術導彈使用速率捷聯慣導係統

5.“地測”升級“彈測”

6.從“百花齊放”到“一枝獨秀”

第八章引發腦力震蕩

1.“算總賬”不是好辦法

2.梁氏可靠性理論

3.馳騁計算機設計領域

4.終結軟件“三自”模式

5.擁有中國“心”

第九章站在新高度上的憂慮

1.參加聯閤國核裁軍談判

2.必須關閉太空“潘多拉盒子”

3.航天發展要有長遠考慮

第十章大師風範

1.用前瞻的思想引領精英團隊

2.心底無私天地寬

3.良師益友

4.傢鄉情

5.老驥不伏櫪

6.敢講真話的責任考官

第十一章絢麗人生的律動

1.魅力體育

2.“窮樂嗬”

3.音樂發燒友

4.當個豬倌也高興

5.命大福大

6.幸福傢庭

7.垂簾“八老爺”

8.九齡“老童”傳傢風

梁思禮大事年錶

梁思禮部分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序一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 年創建以來,已經走過50 多年的發展曆程。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和英明領導下,中國航天人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不僅取得瞭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錶的輝煌成就,孕育形成瞭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也造就瞭一支技術精湛、作風優良的航天人纔隊伍。

  航天係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就是這支隊伍的傑齣代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先後有50 多位科學傢和航天工程專傢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有7 位院士獲得過“兩彈一星”功勛奬章,2 位院士獲得過國傢最高科學技術奬。他們不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創造者,也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忠實踐行者。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工業實力、科技實力、綜閤國力都很薄弱,帝國主義嚴密封鎖,蘇聯撕毀協定、撤走專傢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以航天院士為代錶的中國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奮發圖強,頑強拼搏,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地創建起瞭中國的航天事業。航天型號研製是復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很多領域,需要眾人參與,必須大力協同、集智攻關纔能完成。以航天院士為代錶的中國航天人,在航天工程研製實踐中,齊心協力,密切配閤,實現瞭一次又一次技術突破,鑄造瞭一項又一項輝煌成就。他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齣瞭巨大貢獻,卻淡泊名利,不計得失,將個人利益置之度外。

  航天事業屬於尖端技術領域,難度大、風險高、技術復雜,在發展曆程中碰到過很多難題,經曆過各種坎坷,甚至遭受過重大失利。以航天院士為代錶的中國航天人,在睏難和失敗麵前不動搖、不退縮,樹立百摺不撓、鍥而不捨、腳踏實地、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不斷攻堅剋難、勇攀高峰,取得瞭一個又一個勝利,樹立瞭一座又一座豐碑。

  今天,在由航天大國嚮航天強國邁進的徵程中,航天院士的科學思想、創新意識、堅定信念和愛國情懷是全體航天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決定齣版《中國航天院士傳記叢書》,不僅是為瞭宣傳航天院士的科研成就,總結航天院士的成長規律,更是為瞭傳承航天院士的寶貴精神,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為“續航天夢、築強軍夢、圓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

  許達哲 2014年1月



好的,為您創作一本與《梁思禮院士傳記》內容完全無關的圖書簡介,力求內容詳實,富有吸引力,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痕跡的錶達。 --- 《失落的星圖:伊卡洛斯的遺産》 簡介: 在二十一世紀初的全球航天探索熱潮達到頂峰之際,人類的目光投嚮瞭太陽係最深處的未知——柯伊伯帶邊緣。然而,這次被譽為“伊卡洛斯計劃”的宏偉工程,其背後隱藏的,並非僅僅是科學的雄心,更是一段被塵封的、關於天纔、背叛與宇宙終極奧秘的黑暗往事。 《失落的星圖:伊卡洛斯的遺産》 是一部融閤瞭硬科幻、懸疑解密和哲學思辨的史詩級長篇小說。它以一個極其精密的科學謎團為引,層層剝開瞭一個足以顛覆人類對宇宙認知、挑戰現有物理學邊界的驚天秘密。 第一部分:代號“俄耳甫斯”的寂靜 故事始於2035年,一艘搭載瞭當時最先進量子推進係統的無人深空探測器“俄耳甫斯號”,在成功突破海王星軌道後,突然嚮地球發送瞭一段無法被任何已知算法解析的復雜信號。隨後,它徹底陷入無綫電靜默。 主角,艾莉莎·文森特,一位飽受爭議的天體物理學傢,因其早年在“暗物質定嚮傳播”理論上的激進主張而被主流科學界排斥。她被秘密召集到位於南極冰層之下的“普羅米修斯”研究中心,負責解讀這段“寂靜之歌”。艾莉莎很快發現,這段信號並非隨機噪聲,而是一個高度結構化的、似乎在描述某種“非綫性時空摺疊”的數學模型。這個模型,與她多年前被嘲笑的理論驚人地吻閤。 與此同時,國際空間局(ISA)的安保主管,經驗老到的前情報官員馬庫斯·雷諾茲,卻在追查“俄耳甫斯號”項目啓動之初,一次代號為“星塵”的秘密會議記錄丟失事件。他嗅到瞭陰謀的味道——“伊卡洛斯計劃”的初衷,似乎並非為瞭科學探索,而是為瞭尋找一個隱藏在遙遠星係中的“錨點”。 第二部分:行星的低語與悖論的建築師 隨著艾莉莎對信號的深入破解,她開始接觸到“伊卡洛斯計劃”的真正締造者——亞曆山大·科瓦奇博士。科瓦奇,一個被譽為“後牛頓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傢”,在十年前神秘失蹤。他留下的隻有一本關於“超維度幾何”的未完成手稿,和一套被官方認定為“精神錯亂的囈語”的坐標數據。 艾莉莎和馬庫斯被迫閤作。他們的調查將他們從冰冷的南極實驗室,帶到瞭地中海深處一個被廢棄的冷戰時期潛艇基地,再到中亞乾旱地區一座由沙漠風暴掩蓋的古代天文颱遺址。在每一步探尋中,他們都發現科瓦奇留下的綫索,並非指嚮物理上的位置,而是一種認知上的陷阱。 他們發現,科瓦奇相信宇宙並非由四個維度構成,而是存在著更高維度的“摺疊點”,這些點如同宇宙結構中的應力點。而“俄耳甫斯號”的任務,是利用一種特殊的“共振頻率”去激活柯伊伯帶深處的一個古老結構——一個被科瓦奇稱為“悖論的建築師”所留下的遺物。 第三部分:時間之錨與最終的選擇 當艾莉莎最終破譯齣信號的核心信息時,她麵臨瞭一個恐怖的真相:那段信號並非來自遙遠的星係,而是來自未來。 “俄耳甫斯號”並不是去尋找一個答案,而是去發送一個警告。科瓦奇利用瞭極其危險的“時間迴響效應”,將一條關於宇宙熵增不可逆轉的終極災難信息,通過探測器發射迴過去。然而,這個信息本身,卻具有極強的感染性,會誘發接收者——即艾莉莎——試圖“修正”曆史,從而導緻更大的災難。 馬庫斯則發現,ISA內部的一個影子部門,一直試圖利用科瓦奇的技術,並非為瞭和平探索,而是為瞭建立一個“時間錨點”,從而使特定勢力能夠壟斷未來的資源分配。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要阻止艾莉莎公開真相,甚至不惜摧毀“俄耳甫斯號”的所有數據。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艾莉莎必須在一個緻命的兩難選擇中做齣決定:是相信未來的警告,冒著被時間悖論吞噬的風險去修正起點,還是聽從馬庫斯的勸告,徹底銷毀所有數據,讓宇宙按照既定的、雖然悲劇性的軌跡演化下去。 《失落的星圖:伊卡洛斯的遺産》 探討瞭人類對無限知識的渴望與對自身局限性的認知之間的永恒衝突。它挑戰瞭綫性時間觀,揭示瞭探索的盡頭,可能是對自我存在的深刻質疑。這是一場關乎人類認知邊界的終極競賽,其結局,將決定我們所理解的現實是否依然穩固。 --- 本書內容涵蓋量子糾纏通訊、古代文明遺跡與深空探索倫理等多個交叉領域,不涉及任何與中國航天史、特定人物傳記或傳記文學相關的內容。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並非一本簡單的勵誌故事,而是一次對生命價值的深刻反思。作者以極其真摯的情感,描繪瞭梁思禮院士非凡而又平凡的一生。平凡之處在於,他同樣有喜怒哀樂,有生活瑣事;非凡之處在於,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瞭祖國的科技事業,在最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創造瞭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書中那些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片段,樸實而感人,讓我看到瞭一個科學傢背後,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我尤其被那些關於他對待年輕一代科學傢培養的描寫所感動,那種傳承的精神,那種對國傢未來的殷切期望,都讓我看到瞭一個偉大靈魂的光輝。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偉大,往往就蘊藏在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之中,蘊藏在那些對國傢和民族的無限熱愛之中。它是一麯獻給時代英雄的贊歌,也是一盞指引我們前行方嚮的明燈。

評分

這是一部極具學術價值和思想深度的傳記作品,它以嚴謹的考證和客觀的分析,為我們呈現瞭一個真實而立體的梁思禮院士。作者在撰寫過程中,必定付齣瞭巨大的努力,查閱瞭大量的曆史資料,采訪瞭眾多相關人士,纔得以將這位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的生平事跡,如此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對航天領域專業知識的解讀能力,在不失科學性的前提下,將復雜的航天技術原理和社會背景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使得本書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書中對國際政治格局和科技發展趨勢的分析,也為理解梁思禮院士的決策和貢獻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在冷戰時期的國際地位以及航天技術發展所麵臨的嚴峻挑戰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是一本個人傳記,更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現代科技發展史。

評分

這是一本充滿瞭智慧光芒的著作,它以一種極其宏大且深邃的視角,剖析瞭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脈絡,而梁思禮院士無疑是這條脈絡上最耀眼的一顆星。從戰略決策到技術攻關,作者對每一個曆史節點都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梳理,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在那個資源匱乏、技術落後的年代,中國航天人是如何憑藉著非凡的智慧和堅韌的毅力,一步步突破重重難關。傳記中關於洲際導彈和返迴式衛星的研發曆程,簡直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史詩,充滿瞭懸念與挑戰,也充滿瞭中國人的勇氣與智慧。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描述技術難題時,作者並非枯燥地羅列數據和公式,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人物的對話,將復雜的科學問題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情節,讓即便是對航天技術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啓發和震撼。這本書讓我對“兩彈一星”精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敬佩那些為國傢科技進步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們。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哲學體驗。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科學傢的故事,更是一次關於夢想、堅持與奉獻的深度對話。作者在敘述梁思禮院士的人生時,巧妙地融入瞭許多哲理性的思考,讓我不禁對人生、對事業、對社會有瞭新的認識。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傢國情懷”的闡述,它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主人公一生的實踐,展現得淋灕盡緻。從投身國防建設的堅定選擇,到麵對挑戰時的不屈不撓,再到退居二綫後的依然心係祖國,每一個細節都流露齣一位真正科學傢身上所承載的厚重責任感。書中的一些人生片段,如麵對艱難抉擇時的內心掙紮,剋服挫摺後的堅定前行,都讓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影子。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理想與渴望,也讓我更加明確瞭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嚮。

評分

一本引人入勝的傳記,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一個傑齣科學傢的生平,更像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徐徐展開。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切入,傳記的筆觸細膩而真摯,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兒時對星空的無限遐想,以及少年時代在戰火紛飛中求知的渴望。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艱難睏苦的歲月,反而用充滿人情味的敘述,展現瞭那個年代的社會背景和時代洪流如何塑造瞭一個偉大的靈魂。我尤其喜歡其中對傢庭教育的描寫,那些樸實卻深刻的傢訓,無疑為主人公日後的成長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書中的許多細節都充滿瞭畫麵感,例如那個簡陋的實驗室,那些堆積如山的資料,都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與主人公一同呼吸,一同思考。這種代入感,是許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讀這本書,我不僅瞭解瞭梁思禮院士的科學成就,更被他那份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所深深打動。他的人生軌跡,是一部值得我們反復品讀的勵誌篇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