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祖在台大就读研究所期间,于台湾奉元天德黉社跟随爱新觉罗·毓鋆先生,遍读群经与诸子百家,后精研儒家学说,以传统经典阐释现代精神,尤其深修《易经》,往往将难解的易理,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正因他将《易经》义理付诸实践,曾在台湾掀起一股《易经》热,迄今不坠,很多政界、商界名流跟随学习,使《易经》成为一门显学。
习《易》不知乾坤,茫然无所得;读经不知《易》,条理不能贯通;不通五经,无法真懂《四书》,由此,乾、坤两卦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与门槛。学习《易经》核心的是解读乾坤深义,《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即从乾坤核心入手,同时又结合现实,讲评透彻,探本朔源,深入浅出,详尽阐述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切入易理核心,使读者逐渐体会其真正内涵。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刘君祖,1952年生,祖籍湖南宁乡。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中华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奉元学会现任理事长。
刘君祖先生精研传统经典近四十年,尤其深修《易经》,为近年来享誉海内外的易学大家。
刘君祖先生于书院讲授传统经典近三十年,授课内容涉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佛家经典。他讲授的传统经典,注重依经讲经,体贴经义,将深奥难懂的义理,转化为切实有用的人生智慧,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真味道,开启了现代中国人真正读懂中华传统经典的方便之门。多年来,他一直孜孜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
自序:天上人间
开天辟地——乾卦
创造力源头在乾、坤
乾为主,坤为从
乾为理,坤为势
乾、坤——易之门
乾、坤与易简之间的关系
《说卦传》说乾、坤
乾为心、坤为物
乾卦卦辞
“元亨利贞”四德俱全
乾卦《彖传》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卦《彖传》——创世计划书
乾卦《象传》
乾卦六爻详述
六爻的关键词:潜、见、惕、跃、飞、亢
初爻:潜龙勿用
二爻:见龙在田
三爻:终日乾乾
四爻:或跃在渊
五爻:飞龙在天
上爻:亢龙有悔
总论:群龙无首
在天、在渊、在田
“在”当下,“存”未来
《易经》互卦、错卦、综卦的概念
占卦实例:乾卦五爻变——剥卦
易学小教室
厚德载物——坤卦
乾儒坤道
坤卦卦辞
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先天、后天八卦的方位概念(先体、后用)
《易经》四方之应用
坤卦《彖传》
万物资生,品物咸亨
德合无疆、行地无疆、应地无疆
容保民无疆、民说无疆、日进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西南得朋,乃终有庆
垂衣裳而天下治
坤卦《象传》
坤卦六爻详述
初爻:防微杜渐
上爻:山穷水尽
三爻:忍耐为上
四爻:谨言慎行
五爻:无为而治
二爻:循规蹈矩
“六二”中正之道
《易经》的卦气系统
占卦实例:二十世纪末的中国人能从德川家康学到什么?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易学小教室
龙虎风云——解读《文言传》
何谓“文言”?
乾卦《文言传》
和谐互动,政通人和
和谐共存,圆满善终
“元亨利贞”四德俱全
《文言传》的问答体例
遁世无闷
闲邪存其诚
修辞立其诚
上下无常、进退无愧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再说“元亨利贞”
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重刚而不中,中不在人
大人——《易经》最高的德位
知进退存亡得丧
坤卦《文言传》
柔顺之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
天地闭,贤人隐
黄中通理,美在其中
阴疑于阳必战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系辞传》论乾、坤
作乐崇德
人文化成
安身致用
生生不息
极数知来
致虚守静
生生之门
制器尚象
道器一贯
建功立业
政治文明
大道之门
悦心研候
防微杜渐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我们看坤卦第一爻“初六”。坤卦一开始是一个节气的概念,呈现自然天象的变化。“履霜,坚冰至”,坤卦是大地的象征,脚踏实地就是“履”。一脚踩下去,发现踩了个透心凉,感觉不舒服。“履”的本意是鞋子,上古时期的乡野草民未必有鞋子,尤其在秋霜时节,光着脚踩在大地上,那个感觉就叫履霜。踩到霜才发现节气变了,照这样下去就是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这就是“坚冰至”。冰雪封山,坚冰牢不可破的寒气时节很快就要来到,所以一定要有防微杜渐的思维。人活在天地自然之中,经历四季轮回,一定累积许多经验。“履霜”就是个“机”,看到秋霜的刹那间马上就要想到再过几个月寒气会更严重,大地要结冰了,而且那冰不管怎么捶、怎么敲都化不了,因为冰结得够厚、够坚。履霜时坚冰还没来,但可以推想马上就要来了,所以现在就要做准备。
可见,“坚冰至”是未来,“履霜”是当下。“履霜”的时候就要为未来的“坚冰至”提早防范。景气不好,一个严重的警讯出现,就是“履霜”,这时该怎么办呢?如果在霜的时候设法除霜,只要用一点点热量就可以处理;等到霜结成坚冰,那就很难对付了,即使有能力对付,也不知要花多少成本。
人生很多事也是如此,从履霜的起点到冻结的坚冰之间有一个过程,一路下滑,这个下滑的势点,我们通常叫拐点,在拐点时就要有动作,不然到后面就会越来越难,形势越来越恶化。所以,有先见之明的人,懂得在“履霜”时,在事情还不很严重的时候当机立断,赶快做危机处理,到坚冰的时候就不会损失那么大。
坤卦“初六”的《象传》解释这一爻时说:“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在寒气刚刚开始凝结为霜的时候就要有所警觉,倘若放任不管,或者做过分乐观的预期,那就会“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总有一天会碰到完全没办法破冰解冻的局面。“驯至其道”,“道”就是按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继续扩大。“驯”就是“顺”的意思,驯兽师能让凶猛的狮子、老虎变得顺服驯良,因为它怕鞭子,那就是“地势坤”的“势”。人在权势形势的逼迫之下非低头不可,这也是坤卦的特性,不然为什么要忍耐呢?“驯”的目的就是让再凶悍的东西都得顺。“驯致其道”,顺着自然节气往下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冷,越来越难以处理;等到“至坚冰”那一步,就没法善后了,所以莫不如在“始凝”的时候早早下手。
坤卦初爻的意象是从节气来的,因为霜降的时间与坤卦所象征的十二消息卦之阴历十月只差一点点,所以坤卦第一爻就取“履霜”的象,不过在海南、台湾讲节气,像在讲天方夜谭,如果到华北等高纬度地区,节气的感觉就比较实在。
“初六”爻变是复卦,发展到“坚冰”就是上爻。“初六”是始,经过始壮究、始壮究两重卦发展成“上六”的乾坤大战、阳刚阴柔之间两败俱伤、双方关系完全冻结的局面,这就是“坚冰至”。就像当今的国际关系、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刚开始没那么严重,可能只是一点小摩擦,像薄薄一层霜,但当时双方谁也不愿道歉“除霜”,累积久了就变成不可化解的“坚冰”世仇。所以人在“履霜”时千万要有大智慧,赶快除霜,不要等到坚冰已至,连神仙也救不了。
……
自序:天上人间
《汉书·艺文志》称:“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午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改,犹五行之更用事焉。”“六艺”即“六经”,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熏陶教化中国数千年。心神和乐、正言守礼、广听断事,为人生经世致用的恒常德行,皆源于《易经》所揭示推演的自然法则。《易》为群经之首,创作时代最早,影响也最大。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乃至医兵农卜各门技术,都不脱《易经》理气象数的深广范畴。
宋代之后,《四书》的重要性提升,成了知识分子必修的经典。其实,《四书》的根底仍在五经。《中庸》《大学》原来只是《礼记》中的两篇,而《礼记》还只是“三礼”(《周礼》《礼记》《仪礼》)之一,严格讲不算真正的礼经,传述发挥的性质居多。《论语》孟子》为语录体,孔孟因机问答,往往说出结论而省略辩证的过程。学者欲探求其思想真相,必须深入研究《五经》,依经解经,依传解传,才能触类旁通,一以贯之。之所以如此,当然与孔子晚年专心编纂著述、垂教后世有关。所谓删《诗》《书》、订《礼》《乐》、赞《易》、修《春秋》,经过统合处理后,华夏古典思想已呈现崭新的风貌。孟子称孔子集大成,为圣之时者,相当精准掌握了经学的主旨与脉络。子思在《中庸》里总结其祖父的学问体系:“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也点出孔子思想既师法古圣先王,又仰观俯察天地自然,而更有许多创造发明。《易》为《五经》之源,自然法则包容涵摄处理人事的许多道理。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确为讲论中华学术非常重要的特色。
孔子晚年喜《易》,行止坐卧随时翻阅,将竹简翻破多次,这对他学思大成必有帮助。《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爻变所成的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息息相关,必须前后反复参照印证,才能通彻义理。《易》以乾、坤两卦居首,阴阳相交,刚柔互动,由此生出震、巽、坎、离、艮、兑六卦,并进而演变成其他六十二卦,称为父母卦,又是核心的核心。习《易》不知乾坤,茫然无所得;读经不知《易》,条理不能贯通;不通五经,无法真懂《四书》。由此看来,乾、坤两卦实为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与门坎,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
《易传》处处称“子曰”,为孔子习《易》通悟的宝贵心得。《说卦传》称:“乾,健也;坤,顺也。”刚健柔顺为乾坤的基本属性,散而为宇宙人生的万象大用,则如:“乾为天,为君,为父,为首,为龙为马为心,为金为玉为圜..坤为地,为众,为母,为腹,为牛为物,为文……”深悟其理,巧妙运用于人生的各各场域中,趋吉避凶,乃至开物成务,必有奇效。
《序卦传》乾先坤后,告诉我们开天辟地的自然秩序;《杂卦传》称“乾刚坤柔”,教我们善体善用以立身行事。《大象传》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人效法天地之道,努力不懈,敬业乐群,清华大学的校训典出于此。《彖传》赞叹:“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更是周严圆融,推演出宇宙最高的道理。《文言传》专论乾坤两卦的处事智慧,诚恳剀切,敦笃务实。《系辞传》首尾多章阐发乾、坤大义,生动精彩,令人寻味不尽。
本书依此架构,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帮助读者进入《易经》之门,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安身立命于波谲云诡的二十一世纪,精强气壮,福寿无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文字会比较晦涩难懂,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然而,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语言流畅自然,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既有深入的哲学思辨,又不乏让人会心一笑的生活洞察。作者对于复杂概念的拆解能力令人叹服,他总能找到一个最精妙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比如他谈到“阴阳消长”时,用到的例子是自然界四季的更迭,但引申到职场人际关系的微妙平衡时,那种精准度和说服力,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分析问题的工具箱。读它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次漫长而深入的对话,他引导你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强行植入他的观点。对于那些渴望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定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精神食粮。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请了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坐在你对面,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那些藏在生活琐事背后的深刻逻辑。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卖弄学问、不故作高深的写作态度。他引用的典故和例子都非常生活化,即便是初次接触传统文化的人也能迅速理解其精髓。我记得有一段关于“知止不殆”的论述,作者将这个概念放到了现代商业竞争和个人得失的语境下进行剖析,分析得入木三分。很多人都渴望成功,但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成功”的边界在哪里,以及何时应该收手。这本书就像是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懂得适时放下和满足。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做重大决策时,会不自觉地停顿一下,问自己:“这个行为是否已经超越了那个看不见的界限?”这种内省的习惯,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不再轻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内心多了一份从容和审慎。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但这种“开朗”不是狂喜,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宁静与了然。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似乎能够洞察到每一个读者内心深处的困惑,然后用最恰当的时机抛出那个点醒你的句子。我喜欢他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他从不回避人性的弱点和现实的残酷,但总能在揭示问题本质之后,提供一条通往光明彼岸的路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极为巧妙,知识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人感觉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高峰,每上升一层,视野就开阔一分。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更教会了我如何“自处”。在如今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有一本书这样沉下心来,用如此深厚的底蕴和精准的表达,与读者进行一场关于生命本质的严肃对话,实属难得。它不是一本读完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而是应该常置案边,时常翻阅,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现代人修心的指南!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才开始读的,一开始还觉得名字有点玄乎,但翻开后就完全放不下了。作者的文笔非常沉稳,不像那种哗众取宠的“成功学”书籍,而是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他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哲理故事,引导你去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顺势而为”的阐述,这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人力定胜天”的执念。我开始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惫和受挫,恰恰是因为我们逆着一股强大的内在或外在的潮流在用力。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视角,让我学会了在纷乱的世界中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定海神针”。读完后感觉心境平和了许多,不再那么焦虑于那些掌控不了的事情,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如何把当下的每一步走得更扎实、更合乎本心。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阅读一本好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吧。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慢书”。我通常习惯于快速阅读,但这本书我特意放慢了速度,甚至会把一些段落反复阅读好几遍,因为每一句话似乎都经过了反复锤炼。作者的文字里有一种强大的内在秩序感,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仿佛走进了一个精心规划的园林,每一步都有景致,但又绝不凌乱。最让我感到震动的是关于“气场”和“格局”的探讨,那不是那种空泛的鸡汤文字,而是结合了大量历史案例和个人观察的深度剖析。他论证了为什么有些人在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而有些人却步步为营却功亏一篑,核心区别就在于对大局的把握和对细节的尊重。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重塑的过程,它迫使你跳出日常琐碎的烦恼,从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我发现自己看待冲突和分歧的方式都变得更加包容和有弹性了,不再执着于一时的输赢,而是更关注长远的和谐与发展。
评分好书啊好书
评分在拜读中
评分好
评分经典解读,有用
评分东西很好,价格合理,送货及时,还会再来。
评分乾坤我已经买过了好几本,这本是特意买来送给朋友的
评分好啊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厉害厉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