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在颱大就讀研究所期間,於颱灣奉元天德黌社跟隨愛新覺羅·毓鋆先生,遍讀群經與諸子百傢,後精研儒傢學說,以傳統經典闡釋現代精神,尤其深修《易經》,往往將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實例佐證解讀。正因他將《易經》義理付諸實踐,曾在颱灣掀起一股《易經》熱,迄今不墜,很多政界、商界名流跟隨學習,使《易經》成為一門顯學。
習《易》不知乾坤,茫然無所得;讀經不知《易》,條理不能貫通;不通五經,無法真懂《四書》,由此,乾、坤兩卦是學習中華文化的基礎與門檻。學習《易經》核心的是解讀乾坤深義,《乾坤:劉君祖講乾坤大智慧》即從乾坤核心入手,同時又結閤現實,講評透徹,探本朔源,深入淺齣,詳盡闡述乾坤兩卦的哲學意涵,並將其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切入易理核心,使讀者逐漸體會其真正內涵。
乾、坤兩卦在《易經》中具有開天闢地的領導意義,被稱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經》核心的核心。本書細講詳解乾、坤兩卦的經傳全文,思維縝密,邏輯清晰,從乾先坤後的自然秩序到乾剛坤柔的立身行事,詳盡闡釋乾坤兩卦的哲學意涵,幫助讀者從容進入《易經》之本,瞭解中華文化的核心智慧;並以生活實例佐證解讀,使讀者深悟其理,並可在生活中藉鑒應用。
劉君祖,1952年生,祖籍湖南寜鄉。颱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中華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奉元學會現任理事長。
劉君祖先生精研傳統經典近四十年,尤其深修《易經》,為近年來享譽海內外的易學大傢。
劉君祖先生於書院講授傳統經典近三十年,授課內容涉及四書五經、諸子百傢,以及佛傢經典。他講授的傳統經典,注重依經講經,體貼經義,將深奧難懂的義理,轉化為切實有用的人生智慧,呈現瞭傳統文化的真味道,開啓瞭現代中國人真正讀懂中華傳統經典的方便之門。多年來,他一直孜孜緻力於兩岸的文化交流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工作。
自序:天上人間
開天闢地——乾卦
創造力源頭在乾、坤
乾為主,坤為從
乾為理,坤為勢
乾、坤——易之門
乾、坤與易簡之間的關係
《說卦傳》說乾、坤
乾為心、坤為物
乾卦卦辭
“元亨利貞”四德俱全
乾卦《彖傳》
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時乘六龍以禦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保閤太和,乃利貞
首齣庶物,萬國鹹寜
乾卦《彖傳》——創世計劃書
乾卦《象傳》
乾卦六爻詳述
六爻的關鍵詞:潛、見、惕、躍、飛、亢
初爻:潛龍勿用
二爻:見龍在田
三爻:終日乾乾
四爻:或躍在淵
五爻:飛龍在天
上爻:亢龍有悔
總論:群龍無首
在天、在淵、在田
“在”當下,“存”未來
《易經》互卦、錯卦、綜卦的概念
占卦實例:乾卦五爻變——剝卦
易學小教室
厚德載物——坤卦
乾儒坤道
坤卦卦辭
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
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先天、後天八卦的方位概念(先體、後用)
《易經》四方之應用
坤卦《彖傳》
萬物資生,品物鹹亨
德閤無疆、行地無疆、應地無疆
容保民無疆、民說無疆、日進無疆
含弘光大,品物鹹亨
西南得朋,乃終有慶
垂衣裳而天下治
坤卦《象傳》
坤卦六爻詳述
初爻:防微杜漸
上爻:山窮水盡
三爻:忍耐為上
四爻:謹言慎行
五爻:無為而治
二爻:循規蹈矩
“六二”中正之道
《易經》的卦氣係統
占卦實例:二十世紀末的中國人能從德川傢康學到什麼?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易學小教室
龍虎風雲——解讀《文言傳》
何謂“文言”?
乾卦《文言傳》
和諧互動,政通人和
和諧共存,圓滿善終
“元亨利貞”四德俱全
《文言傳》的問答體例
遁世無悶
閑邪存其誠
修辭立其誠
上下無常、進退無愧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雲從龍,風從虎
貴而無位,高而無民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再說“元亨利貞”
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重剛而不中,中不在人
大人——《易經》最高的德位
知進退存亡得喪
坤卦《文言傳》
柔順之道
積善之傢,必有餘慶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
天地閉,賢人隱
黃中通理,美在其中
陰疑於陽必戰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係辭傳》論乾、坤
作樂崇德
人文化成
安身緻用
生生不息
極數知來
緻虛守靜
生生之門
製器尚象
道器一貫
建功立業
政治文明
大道之門
悅心研候
防微杜漸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緻其道,至堅冰也。
我們看坤卦第一爻“初六”。坤卦一開始是一個節氣的概念,呈現自然天象的變化。“履霜,堅冰至”,坤卦是大地的象徵,腳踏實地就是“履”。一腳踩下去,發現踩瞭個透心涼,感覺不舒服。“履”的本意是鞋子,上古時期的鄉野草民未必有鞋子,尤其在鞦霜時節,光著腳踩在大地上,那個感覺就叫履霜。踩到霜纔發現節氣變瞭,照這樣下去就是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這就是“堅冰至”。冰雪封山,堅冰牢不可破的寒氣時節很快就要來到,所以一定要有防微杜漸的思維。人活在天地自然之中,經曆四季輪迴,一定纍積許多經驗。“履霜”就是個“機”,看到鞦霜的刹那間馬上就要想到再過幾個月寒氣會更嚴重,大地要結冰瞭,而且那冰不管怎麼捶、怎麼敲都化不瞭,因為冰結得夠厚、夠堅。履霜時堅冰還沒來,但可以推想馬上就要來瞭,所以現在就要做準備。
可見,“堅冰至”是未來,“履霜”是當下。“履霜”的時候就要為未來的“堅冰至”提早防範。景氣不好,一個嚴重的警訊齣現,就是“履霜”,這時該怎麼辦呢?如果在霜的時候設法除霜,隻要用一點點熱量就可以處理;等到霜結成堅冰,那就很難對付瞭,即使有能力對付,也不知要花多少成本。
人生很多事也是如此,從履霜的起點到凍結的堅冰之間有一個過程,一路下滑,這個下滑的勢點,我們通常叫拐點,在拐點時就要有動作,不然到後麵就會越來越難,形勢越來越惡化。所以,有先見之明的人,懂得在“履霜”時,在事情還不很嚴重的時候當機立斷,趕快做危機處理,到堅冰的時候就不會損失那麼大。
坤卦“初六”的《象傳》解釋這一爻時說:“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緻其道,至堅冰也。”在寒氣剛剛開始凝結為霜的時候就要有所警覺,倘若放任不管,或者做過分樂觀的預期,那就會“馴緻其道,至堅冰也”,總有一天會碰到完全沒辦法破冰解凍的局麵。“馴至其道”,“道”就是按照這個路子發展下去、繼續擴大。“馴”就是“順”的意思,馴獸師能讓凶猛的獅子、老虎變得順服馴良,因為它怕鞭子,那就是“地勢坤”的“勢”。人在權勢形勢的逼迫之下非低頭不可,這也是坤卦的特性,不然為什麼要忍耐呢?“馴”的目的就是讓再凶悍的東西都得順。“馴緻其道”,順著自然節氣往下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冷,越來越難以處理;等到“至堅冰”那一步,就沒法善後瞭,所以莫不如在“始凝”的時候早早下手。
坤卦初爻的意象是從節氣來的,因為霜降的時間與坤卦所象徵的十二消息卦之陰曆十月隻差一點點,所以坤卦第一爻就取“履霜”的象,不過在海南、颱灣講節氣,像在講天方夜譚,如果到華北等高緯度地區,節氣的感覺就比較實在。
“初六”爻變是復卦,發展到“堅冰”就是上爻。“初六”是始,經過始壯究、始壯究兩重卦發展成“上六”的乾坤大戰、陽剛陰柔之間兩敗俱傷、雙方關係完全凍結的局麵,這就是“堅冰至”。就像當今的國際關係、宗教與宗教之間的對立,剛開始沒那麼嚴重,可能隻是一點小摩擦,像薄薄一層霜,但當時雙方誰也不願道歉“除霜”,纍積久瞭就變成不可化解的“堅冰”世仇。所以人在“履霜”時韆萬要有大智慧,趕快除霜,不要等到堅冰已至,連神仙也救不瞭。
……
自序:天上人間
《漢書·藝文誌》稱:“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錶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午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鞦》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於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六藝”即“六經”,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熏陶教化中國數韆年。心神和樂、正言守禮、廣聽斷事,為人生經世緻用的恒常德行,皆源於《易經》所揭示推演的自然法則。《易》為群經之首,創作時代最早,影響也最大。先秦諸子百傢的思想,乃至醫兵農蔔各門技術,都不脫《易經》理氣象數的深廣範疇。
宋代之後,《四書》的重要性提升,成瞭知識分子必修的經典。其實,《四書》的根底仍在五經。《中庸》《大學》原來隻是《禮記》中的兩篇,而《禮記》還隻是“三禮”(《周禮》《禮記》《儀禮》)之一,嚴格講不算真正的禮經,傳述發揮的性質居多。《論語》孟子》為語錄體,孔孟因機問答,往往說齣結論而省略辯證的過程。學者欲探求其思想真相,必須深入研究《五經》,依經解經,依傳解傳,纔能觸類旁通,一以貫之。之所以如此,當然與孔子晚年專心編纂著述、垂教後世有關。所謂刪《詩》《書》、訂《禮》《樂》、贊《易》、修《春鞦》,經過統閤處理後,華夏古典思想已呈現嶄新的風貌。孟子稱孔子集大成,為聖之時者,相當精準掌握瞭經學的主旨與脈絡。子思在《中庸》裏總結其祖父的學問體係:“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也點齣孔子思想既師法古聖先王,又仰觀俯察天地自然,而更有許多創造發明。《易》為《五經》之源,自然法則包容涵攝處理人事的許多道理。天人閤一,體用不二,確為講論中華學術非常重要的特色。
孔子晚年喜《易》,行止坐臥隨時翻閱,將竹簡翻破多次,這對他學思大成必有幫助。《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爻變所成的四韆零九十六種變化,息息相關,必須前後反復參照印證,纔能通徹義理。《易》以乾、坤兩卦居首,陰陽相交,剛柔互動,由此生齣震、巽、坎、離、艮、兌六卦,並進而演變成其他六十二卦,稱為父母卦,又是核心的核心。習《易》不知乾坤,茫然無所得;讀經不知《易》,條理不能貫通;不通五經,無法真懂《四書》。由此看來,乾、坤兩卦實為學習中華文化的基礎與門坎,怎麼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
《易傳》處處稱“子曰”,為孔子習《易》通悟的寶貴心得。《說卦傳》稱:“乾,健也;坤,順也。”剛健柔順為乾坤的基本屬性,散而為宇宙人生的萬象大用,則如:“乾為天,為君,為父,為首,為龍為馬為心,為金為玉為圜..坤為地,為眾,為母,為腹,為牛為物,為文……”深悟其理,巧妙運用於人生的各各場域中,趨吉避凶,乃至開物成務,必有奇效。
《序卦傳》乾先坤後,告訴我們開天闢地的自然秩序;《雜卦傳》稱“乾剛坤柔”,教我們善體善用以立身行事。《大象傳》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人效法天地之道,努力不懈,敬業樂群,清華大學的校訓典齣於此。《彖傳》贊嘆:“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更是周嚴圓融,推演齣宇宙最高的道理。《文言傳》專論乾坤兩卦的處事智慧,誠懇剴切,敦篤務實。《係辭傳》首尾多章闡發乾、坤大義,生動精彩,令人尋味不盡。
本書依此架構,細講詳解乾、坤兩卦的經傳全文,幫助讀者進入《易經》之門,瞭解中華文化的核心智慧,安身立命於波譎雲詭的二十一世紀,精強氣壯,福壽無疆。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類主題的書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文字會比較晦澀難懂,讀起來像是在啃硬骨頭。然而,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語言流暢自然,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既有深入的哲學思辨,又不乏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洞察。作者對於復雜概念的拆解能力令人嘆服,他總能找到一個最精妙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比如他談到“陰陽消長”時,用到的例子是自然界四季的更迭,但引申到職場人際關係的微妙平衡時,那種精準度和說服力,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分析問題的工具箱。讀它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一次漫長而深入的對話,他引導你構建屬於自己的認知框架,而不是強行植入他的觀點。對於那些渴望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內心定力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精神食糧。
評分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開朗”,但這種“開朗”不是狂喜,而是一種沉澱下來的寜靜與瞭然。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似乎能夠洞察到每一個讀者內心深處的睏惑,然後用最恰當的時機拋齣那個點醒你的句子。我喜歡他處理矛盾衝突的方式,他從不迴避人性的弱點和現實的殘酷,但總能在揭示問題本質之後,提供一條通往光明彼岸的路徑。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極為巧妙,知識點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讓人感覺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高峰,每上升一層,視野就開闊一分。它不僅教會瞭我如何“做人”,更教會瞭我如何“自處”。在如今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能有一本書這樣沉下心來,用如此深厚的底蘊和精準的錶達,與讀者進行一場關於生命本質的嚴肅對話,實屬難得。它不是一本讀完就可以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應該常置案邊,時常翻閱,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現代人修心的指南!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纔開始讀的,一開始還覺得名字有點玄乎,但翻開後就完全放不下瞭。作者的文筆非常沉穩,不像那種嘩眾取寵的“成功學”書籍,而是娓娓道來,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曆經世事後的通透。他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做什麼”,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哲理故事,引導你去思考人與人、人與自然、乃至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順勢而為”的闡述,這完全顛覆瞭我過去那種“人力定勝天”的執念。我開始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疲憊和受挫,恰恰是因為我們逆著一股強大的內在或外在的潮流在用力。這本書給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觀察世界的視角,讓我學會瞭在紛亂的世界中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定海神針”。讀完後感覺心境平和瞭許多,不再那麼焦慮於那些掌控不瞭的事情,而是把精力放在瞭如何把當下的每一步走得更紮實、更閤乎本心。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纔是閱讀一本好書最大的價值所在吧。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怎麼說呢,就像是請瞭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坐在你對麵,用最樸實的語言,揭示那些藏在生活瑣事背後的深刻邏輯。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賣弄學問、不故作高深的寫作態度。他引用的典故和例子都非常生活化,即便是初次接觸傳統文化的人也能迅速理解其精髓。我記得有一段關於“知止不殆”的論述,作者將這個概念放到瞭現代商業競爭和個人得失的語境下進行剖析,分析得入木三分。很多人都渴望成功,但很少有人停下來思考“成功”的邊界在哪裏,以及何時應該收手。這本書就像是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懂得適時放下和滿足。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在做重大決策時,會不自覺地停頓一下,問自己:“這個行為是否已經超越瞭那個看不見的界限?”這種內省的習慣,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不再輕易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內心多瞭一份從容和審慎。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慢書”。我通常習慣於快速閱讀,但這本書我特意放慢瞭速度,甚至會把一些段落反復閱讀好幾遍,因為每一句話似乎都經過瞭反復錘煉。作者的文字裏有一種強大的內在秩序感,讀起來讓人感到非常舒服,仿佛走進瞭一個精心規劃的園林,每一步都有景緻,但又絕不淩亂。最讓我感到震動的是關於“氣場”和“格局”的探討,那不是那種空泛的雞湯文字,而是結閤瞭大量曆史案例和個人觀察的深度剖析。他論證瞭為什麼有些人在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為夷,而有些人卻步步為營卻功虧一簣,核心區彆就在於對大局的把握和對細節的尊重。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自我重塑的過程,它迫使你跳齣日常瑣碎的煩惱,從更高的維度去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我發現自己看待衝突和分歧的方式都變得更加包容和有彈性瞭,不再執著於一時的輸贏,而是更關注長遠的和諧與發展。
評分好
評分質量好物流快下次再買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學習易經,從中增長知識,豐富閱曆,用在醫學上有很好的相融性。
評分很不錯,易學大師,值得一看
評分東西很好,價格閤理,送貨及時,還會再來。
評分厲害厲害??
評分不錯!
評分厲害厲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