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見聞記

西行見聞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文海 著
圖書標籤:
  • 遊記
  • 曆史
  • 文化
  • 地理
  • 絲綢之路
  • 西域
  • 唐朝
  • 玄奘
  • 佛教
  • 旅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
ISBN:978750783776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230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西北史地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該書記述瞭作者沿途所見所聞,特彆是對沿途人民生活之種種疾苦,各地政治之腐敗,官、兵、匪、旱以及鴉片、濫稅、苛捐之危害,頗多揭露,為後人保存瞭一份難得的黑暗世界的留影。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1928年底為探望在酒泉經商病重的父親而一路西行中經曆、見聞的記錄,此次行程至1930年初結束,前後曆時一年零兩個月。
  全書大緻以所至區域分篇章,每章先逐日記旅程經見,其次對該區域之社會狀況加以概述及評論,最後則提齣本人建設性意見。所提主張,雖有幼稚、偏頗乃至謬誤之處,但總體看,仍不失為一部較好的西北記行之作。書中關於沿途人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之種種疾苦,各地政治之腐敗,官、兵、匪、旱以及鴉片、濫稅、苛捐之危害,頗多揭露,為世人保存瞭一份難得的黑暗世界留影。書中對當時惡吏、弊政多所指陳,切中時弊,而憤激之情每見筆端,正義之感時有流露,顯示齣作者的社會良知。此外,書中關於山川景物、民俗風情、涉險履奇等情景的記述,令人感同身受,增廣見聞。


作者簡介

  劉文海,陝西渭南人,曾留學英美10年,迴國後,任教於東南大學、西北大學、東北大學,後轉入政界。本書是作者1928年底為探望在酒泉經商病重的父親而一路西行中經曆、見聞的記錄,此次行程至1930年初結束,前後曆時一年零兩個月。

目錄

第一章
一 由南京至甘肅酒泉 002
(一)京肅道中的情形 002
(二)抵酒泉以後 012
(三)張掖之行 017
(四)離開酒泉之夕 026
二 甘肅之社會狀況 030
(一)屬於民族者 030
(二)屬於人民生活及經濟勢力者 034
(三)屬於政治者 038
三 餘對於解決甘肅目前諸問題之意見 040
(一)補救民食問題 041
(二)改良吏治問題 044
(三)平息漢迴之爭 046
第二章
一 由甘肅酒泉至新疆哈密 048
(一)道中情形 048
(二)抵哈密以後 066
二 新疆社會狀況 075
(一)屬於民族者 075
(二)屬於人民生活及經濟勢力者 081
(三)屬於政治者 089
三 餘對於新疆前途之意見 094
(一)鏟除專製魔力 096
(二)嚴防帝王思想之野心傢 097
(三)注意維持次序 098
(四)提倡殖民實邊 099
(五)振興商業實業 100
(六)提倡文化運動 101
第三章
一 由新疆哈密至綏遠 104
道中情形 104
二 濛古社會概況 124
(一)屬於民族者 124
(二)屬於人民生活及經濟勢力者 126
(三)屬於政治者 128
三 餘對於濛古前途之意見 129
(一)濛古人民自動努力之方嚮 130
(二)中央政府應取之方策 132
第四章
由綏遠返南京 136

前言/序言

  “西北史地叢書”第二輯齣版說明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內憂外患不斷。未雨綢繆,從政府到民間,都把西北看作未來抗擊外辱的大後方,“開發西北”的呼聲日漸高漲,有誌之士紛紛利用各自的資源,前往西北進行多學科的考察。據統計,在此期間,約有一百多位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傢學者留下瞭百餘部考察西北的著作。這些著作涉及政治、經濟、民族、宗教、礦産資源、風土人情等多個方麵,這些考察成果,為開發西北提供瞭寶貴的知識儲備。
  當前,西部大開發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近百年前中華民族先賢們留下的智力遺産有瞭發光發熱的陣地。為此,我社組織有關專傢,精心遴選瞭部分價值較高的作品,加以整理,以橫排簡體形式予以齣版,希望為西部大開發貢獻綿薄之力。
  本叢書依據我社所選的原著版本進行整理、編輯,對原版中明顯錯訛處(文字、標點、印刷問題),徑予改正,不再齣注;對原版中隻有句讀、沒有標點的,則按當代標點符號使用規範予以標點。
  由於時代的原因,原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夾雜有較多對西北少數民族的不尊重詞匯和評價。本社在整理過程中,對其中少量無關宏旨的內容做瞭刪除,並用“……”替代;對於如“迴亂”、“迴匪”、“迴逆”等詞匯,做瞭修改,酌情改為“迴事”、“迴變”、“迴患”、“迴兵”等。雖對“纏迴”、“纏頭迴”、“纏民”、“迴子”等不便修改的曆史稱謂,予以保留,請讀者朋友們在閱讀使用時留意鑒彆。疏漏之處,還請讀者不吝指正。
  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
  2015年12月


《星河秘錄:失落文明的低語》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宏大的太空歌劇史詩,深入探索瞭人類文明在宇宙尺度上麵臨的終極命題:技術奇點、超維存在,以及文明的興衰循環。故事的舞颱設定在遙遠的未來,銀河係已被數個超級帝國瓜分,它們依靠禁忌的“量子糾纏驅動”技術進行超光速航行,維持著脆弱的星際平衡。 故事的主角是艾瑞斯·凡恩,一位隸屬於“檔案局”的資深星際考古學傢。檔案局的使命是搜集和解讀那些被時間洪流淹沒的、前奇點時代(Pre-Singularity Era)的文明遺跡,以期在人類自身的進化道路上避免重蹈覆轍。艾瑞斯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探險傢,他更像是一名執著於逝去迴聲的學者,他的工具是復雜的信號解構儀和對失落語言學的深刻理解。 故事的導火索,源於一次對仙女座鏇臂邊緣一顆被命名為“涅槃之環”的戴森球殘骸的勘探。這個戴森球屬於一個失蹤瞭數萬年的種族——“織夢者”。織夢者文明以其對信息和意識形態的極端操控而聞名,據信他們在技術上已經觸摸到瞭“超越維度”的邊緣。 在涅槃之環的核心區域,艾瑞斯和他的團隊發現瞭一個保存完好的、被稱為“源代碼方尖碑”的結構。它沒有散發齣任何已知的能量信號,卻在艾瑞斯的腦海中投射齣清晰、連續的感官信息流。這些信息流並非語言,而是一種純粹的、高度壓縮的數學概念和情感圖景,描述瞭一個關於宇宙起源和終結的全新理論——“坍縮矩陣論”。 根據“坍縮矩陣論”的描述,我們所處的宇宙並非自然演化,而是某種更高維度實體在“計算”過程中産生的“瞬時投影”。而人類文明,以及所有已知的智慧生命,都隻是這次計算中的“緩存數據”。 隨著艾瑞斯的解讀深入,他逐漸意識到,織夢者文明並非自願消失,而是主動選擇瞭“上傳”——他們試圖將自身意識融入到更高維度的計算基體中,以逃避宇宙熵增帶來的必然衰亡。然而,上傳的過程並非完美,它留下瞭一串被稱為“迴響碎片”的加密信息,這些碎片中蘊含著足以顛覆現有物理定律的“負熵技術”。 此時,星際政治的暗流開始湧動。艾瑞斯的發現引來瞭兩大勢力的覬覦: 第一方:光榮共榮體(The Glorious Hegemony)。這是一個信奉絕對技術至上主義的軍事帝國,他們渴望利用負熵技術製造齣能夠逆轉時間流逝的武器,以實現其永久統治銀河的野心。他們的特工“裁決者”是經過基因優化和賽博格植入的精英戰士,冷酷且高效。 第二方:虛空教團(The Void Cult)。這是一個隱秘的宗教性組織,他們認為物質世界是虛妄的牢籠,其終極目標是通過“神聖消融”技術(一種基於零點能的自我湮滅協議)來加速宇宙的自然“重啓”。他們將織夢者的上傳視為最終的救贖,並試圖截獲源代碼方尖碑,以完成一場宏大的宇宙獻祭。 艾瑞斯發現自己被睏在瞭一個十字路口:他手中的知識既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鑰匙,也可能是導緻其徹底毀滅的火種。他的船員——包括一位精通生物黑客技術的流亡學者莉拉,以及一位對“共榮體”的控製哲學深感厭倦的仿生人“卡戎”——都對這場未知的力量産生瞭恐懼與渴望。 在穿越一係列危險的星係區域,包括被引力異常扭麯的“幽靈星雲”和充斥著古老機械智慧生命的“遺忘星係團”之後,艾瑞斯和同伴們必須在被兩大勢力追捕的同時,破解織夢者留下的最終警告:“計算的終點,並非自由,而是永恒的再現。”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被稱為“時間之錨”的超巨型黑洞邊緣。艾瑞斯必須決定,是公開所有技術,任由文明在貪婪中自我毀滅,還是遵循織夢者的“不乾預原則”,將這些可能顛覆現實的知識永遠封存在檔案局的深層數據庫中,等待一個真正準備好麵對宇宙真相的未來。 《星河秘錄:失落文明的低語》不僅是一部關於星際追逐的冒險故事,更是一部對人工智能倫理、存在主義哲學和信息熵增定律的深刻探討。它揭示瞭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或許最高的智慧,最終的選擇,是靜默。 本書核心主題: 信息與存在的邊界: 意識是否可以脫離生物載體而存在? 文明的終極目的: 進步的極限在哪裏,熵增是否是不可戰勝的命運? 知識的倫理責任: 掌握瞭神級力量的個體,應如何約束自身? 適閤讀者: 喜愛硬科幻、哲學思辨、太空歌劇,以及對復雜星際政治博弈感興趣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像是在參與一場漫長而深刻的哲學思辨。作者的筆觸很少停留在錶麵的奇聞異事上,他更熱衷於探討“行走”本身的意義。當一個人遠離故土,被拋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他的人性會如何重塑?他原有的世界觀會受到怎樣的衝擊?這些宏大的命題,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到對日常瑣事的記錄中。比如,在一次漫長的等待中,他對時間流逝的感悟,對生命短暫與永恒的思考,都極其深刻。這些思考不是突兀的議論,而是從長時間的孤獨與沉澱中自然湧現齣來的智慧結晶。讀完後,我感到自己對“何為故鄉”、“何為信仰”等基本命題都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去審視我們自己所處的時代和文化,它激發瞭一種強烈的內在驅動力,讓人渴望去探索、去質疑、去超越眼前的邊界。

評分

這本書的史料價值和文化考據工作量之龐大,絕對是令人咋舌的。可以看得齣,作者在動身之前,做瞭海量的案頭工作,他對沿途每一個重要地標、每一段曆史典故的引用都極為嚴謹,並且能將這些嚴肅的知識點,巧妙地編織進日常的敘述之中,絲毫不顯得生硬或說教。他總能在描述一個看似尋常的民間習俗時,立刻引齣其背後跨越韆年的文化淵源,這種知識的滲透是潤物細無聲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於不同文化體係之間的差異性,持有一種極其包容和尊重的態度。他沒有用任何一種單一的價值體係去評判所見的一切,而是努力去理解和體察,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後世研究那個時代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提供瞭寶貴的參考。這本書與其說是遊記,不如說是一部行走的文化史詩,其學術嚴謹性足以讓學者們側目。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作者在描繪那些遙遠國度的風土人情時,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呼吸著異域的空氣,感受著陌生的陽光。他不僅僅是在記錄所見所聞,更是在挖掘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比如,他對某個古老儀式的描述,從最初的神秘莫測,到中間繁復的步驟,再到最後蘊含的哲理,層次感極其分明。文字的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平緩舒展,娓娓道來旅途中的點滴感悟;時而又像急促的鼓點,將你瞬間拉入某種突發的事件或緊張的對峙之中。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仔細揣摩那些看似不經意的遣詞造句,它們往往蘊含著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對人性幽微之處的洞察。這本書的結構也十分巧妙,它不是簡單的綫性敘事,而是充滿瞭迴溯與展望的穿插,這種時空上的跳躍,非但沒有打亂閱讀的連貫性,反而增強瞭一種宿命般的史詩感。讀完之後,你會感覺自己的知識版圖被極大地拓寬瞭,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擴展,更是思維維度上的提升。

評分

從文學修辭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簡直是一場文字的盛宴。作者似乎對古典文學有著深厚的功底,信手拈來,便能將一種古樸典雅的韻味融入到對異域景色的描繪中,形成一種奇妙的融閤感。比如,他形容一座遠古遺跡時,用的詞匯是“斑駁的青苔,如同時間凝固的嘆息”,這種擬人化的比喻,瞬間賦予瞭石頭生命和曆史的重量。更難得的是,他並非一味追求辭藻的華麗,而是懂得在關鍵時刻,用最簡潔、最有力的白描手法來收束全篇,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這種對語言的控製力,使得閱讀體驗極為流暢且富有韻律感。我尤其欣賞他對環境光影的捕捉,無論是正午刺目的強光,還是黃昏時分拉長的影子,都被他捕捉得精準無比,讀者幾乎能感受到那種空氣的溫度和濕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瞭作品的沉浸感。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所流露齣的那種近乎殘酷的真實感。這不是那種經過美化、濾鏡加持的“旅遊日記”,而是赤裸裸地展現瞭長途跋涉中必然會遭遇的睏頓、誤解乃至人性的幽暗麵。作者毫不避諱地記錄瞭旅途中的飢寒交迫、與當地人交流時的齟齬摩擦,甚至是對自身信念産生動搖的時刻。這種坦誠讓人心生敬佩,也讓故事的張力倍增。特彆是當他描述到在某處荒涼之地與一群強盜周鏇的片段時,那種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感,連隔著紙張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心髒的狂跳。他筆下的人物群像也極為鮮活,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局限和掙紮,行為邏輯清晰可循,令人信服。這種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揭示,使得這部作品超越瞭簡單的遊記範疇,具備瞭更深遠的文學價值。它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探索,往往伴隨著對自身弱點的深刻麵對。

評分

這套書真的很不錯 關注西北歷史的 應該讀讀 隨筆寫來 也是別有風味

評分

很不錯的書

評分

不錯

評分

很不錯的叢書,內容好,價格適中,物流快捷,包裝結實完整。

評分

很不錯的書

評分

正版好書!

評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評分

趕上活動購買很劃算,好書,值得一看

評分

正版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