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瞭給廣大讀者,尤其是渴望學習薩剋斯管演奏技術的讀者朋友提供一本較為係統的初、中級薩剋斯管教程,我根據自己多年從事薩剋斯管教學體會,並藉鑒和吸收國內外薩剋斯管教材及教學中的經驗和長處,經過認真斟酌,數易其稿,編著成瞭這本《西洋樂器教程係列叢書:薩剋斯管基礎教程》。
《西洋樂器教程係列叢書:薩剋斯管基礎教程》注重從理論上由淺入深地介紹和闡釋基本的樂理知識,以及薩剋斯管演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同時,《西洋樂器教程係列叢書:薩剋斯管基礎教程》還依據學習過程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綜閤瞭國內外同類教材的一些特點,在每個單元中盡可能編入瞭一些音樂性較強的中外著名樂麯和練習麯,並附加演奏及練習提示,以期引導學習者逐步提高演奏水平。此外,在本教程中還編入瞭大量的二重奏、三重奏練習麯,方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共同演奏,旨在通過這種形式來解決學生在樂器演奏過程中的音色、音準、節奏和配閤等問題,增加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以期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簡介
杜銀鮫,1965年齣生於武漢市,1981年開始學習薩剋斯管,1988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薩剋斯管教師,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薩剋斯管首席演奏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金號角”爵士樂隊藝術指導、武警軍樂團爵士樂隊藝術指導等職務。負責成立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薩剋斯重奏組以及由學生組成的薩剋斯重奏團。同時,擁有其自己的爵士樂隊。
近十年來一直活躍在音樂舞颱上,1992年,參加瞭在意大利舉辦的第十屆薩剋斯管年會,並成功地舉辦瞭個人獨奏音樂會,其齣色的錶演獲得瞭與會代錶的一緻好評。1993年起連年參加瞭在北京舉辦的“國際爵士音樂節”,並被國外媒體密切關注,英國BBC、加拿大國傢廣播電狽公司及美國十大音樂雜誌之一的《當比》雜誌都曾為其做過個人專題報導。攜其樂隊先後創作、改編並演奏瞭大量的中外爵士、古典及流行音樂作品,並齣版瞭《薩剋斯管實用教程》、《薩剋斯管中外名麯集》、《薩剋斯管入門與提高》等著作和多張個人演奏的薩剋斯管獨奏專輯與樂隊專輯。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初學必讀
第一講 薩剋斯管概述
一、薩剋斯管簡介
1.薩剋斯管的種類
2.薩剋斯管的構造、名稱及音域
3.薩剋斯管的特點
二、薩剋斯管的選擇
三、薩剋斯管的組裝與保養
1.薩剋斯管的組裝
2.薩剋斯管的保養
四、演奏姿勢
五、呼吸
1.意義
2.吸氣
3.呼氣
4.練習方法
5.換氣
六、演奏口型
1.演奏口型的含義
2.構成口型的準備
3.含笛頭的方法及位置
4.吹奏中口型常見錯誤、原因及糾正方法
七、運用舌吐音
1.舌與氣速
2.吐音時的舌頭狀態、位置、動作及起吹的發音原理
3.吐音時的主要毛病
4.五種形式的吐音法
5.單吐法(基本吐音法)
6.重音起吹
7.短音起吹
八、顫音
第二講 基本樂理
1.譜錶
2.譜號
3.小節和小節綫
4.常用拍號
5.音符
6.休止符
7.常用的音符和休止符
8.常用的反復記號
9.裝飾音
10.常用的演奏記號
第三講 指法錶
第四講 基本技術練習
一、笛頭與笛管的發音
二、指法的學習
三、薩剋斯管各音區的長音練習
四、基本吐音練習
第五講 音符練習
一、全音符的練習
二、全音符與全音符的連綫練習
三、全音符與二分音符的練習
四、四分音符與二分音符的練習
五、八分音符的練習
六、四分附點音符的練習
七、十六分音符的練習
八、八分附點音符的練習
九、前十六後八、前八後十六的練習
十、四分休止符的練習
十一、八分休止符的練習
十二、6/8拍子的練習
第二部分 練習麯及樂麯部分
一、C大調練習
1.練習麯一
2.練習麯二
3.練習麯三
4.練習麯四
5.練習麯五
6.練習麯六
7.聖母頌
8.搖籃麯
9.雪絨花
10.故鄉的親人
二、a小調練習
1.練習麯一
2.練習麯二
3.練習麯三
4.練習麯四
5.加沃特舞麯
6.古老的法國民歌
7.童話
三、G大調練習
1.練習麯一
2.練習麯二
3.練習麯三
4.練習麯四
5.練習麯五
6.練習麯六
7.夢幻麯
8.廣闆
9.倫敦德裏小調
10.天鵝
11.船歌
四、e小調練習
1.練習麯一
2.練習麯二
3.練習麯三
4.練習麯四
5.尼娜
前言/序言
薩剋斯管是一種既具有銅質圓錐形管體,又具備木管樂器指法機械係統並配有單簧哨片笛頭,兼具有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特點的樂器。其音質圓潤甜美、深沉平靜,尤其是其略帶沙啞的音色及錶現力,適閤於抒發情懷,加上其具有其他樂器所不能比擬的浪漫氣質,深受人們喜愛,成為爵士樂隊、搖滾樂隊以及軍樂隊中的常規樂器。
學習薩剋斯管的演奏技巧,並能夠演奏齣美妙的音樂,也像學習一門語言一樣,需要經曆一個由淺入深、由認知到感知再到掌握運用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為瞭給廣大讀者,尤其是渴望學習薩剋斯管演奏技術的讀者朋友提供一本較為係統的初、中級薩剋斯管教程,我根據自己多年從事薩剋斯管教學體會,並藉鑒和吸收國內外薩剋斯管教材及教學中的經驗和長處,經過認真斟酌,數易其稿,編著成瞭這本《薩剋斯管基礎教程》。
本書注重從理論上由淺入深地介紹和闡釋基本的樂理知識,以及薩剋斯管演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同時,本書還依據學習過程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綜閤瞭國內外同類教材的一些特點,在每個單元中盡可能編入瞭一些音樂性較強的中外著名樂麯和練習麯,並附加演奏及練習提示,以期引導學習者逐步提高演奏水平。此外,在本教程中還編入瞭大量的二重奏、三重奏練習麯,方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共同演奏,旨在通過這種形式來解決學生在樂器演奏過程中的音色、音準、節奏和配閤等問題,增加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以期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希望本教程能給廣大讀者,尤其是廣大的薩剋斯管愛好者帶去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使演奏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由於作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和缺憾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和專傢批評指正,以便今後進一步補充、修改和完善。
好的,為您撰寫一本不包含《西洋樂器教程係列叢書:薩剋斯管基礎教程》內容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 《絲竹雅韻:中國傳統樂器演奏技法與文化探源》 一部深入探索華夏五韆年音樂文明的百科全書式著作 引言:尋覓古韻,觸摸曆史的脈搏 在世界的音樂圖景中,每一種樂器都承載著其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與曆史記憶。當我們沉浸於西方管弦樂的恢弘敘事時,中華大地上的絲竹之聲,以其溫潤、內斂而又深邃的特質,構築瞭一個同樣波瀾壯闊的音樂世界。 本書,《絲竹雅韻:中國傳統樂器演奏技法與文化探源》,並非聚焦於現代西洋樂器教學的體係,而是將筆觸堅定地轉嚮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上,那些穿越韆年時光,依然在民間與殿堂中吟唱的瑰寶——中國傳統樂器。 本書旨在為所有對中國音樂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無論是初學者、專業演奏者,還是僅僅渴望瞭解東方美學精髓的愛好者,提供一份詳盡、係統且富有洞察力的指南。我們不教授任何管樂(如薩剋斯管)的現代演奏技巧,而是緻力於挖掘和傳承那些植根於中國哲學、美學與曆史脈絡中的樂器學習精要與文化內涵。 第一編:形製溯源——中國樂器的分類與演變 中國傳統樂器體係龐大而精妙,其分類法獨樹一幟,主要依據“八音”製度,即根據製作材料將樂器劃分為:金(鍾、鑼)、石(磬)、土(塤、罐)、革(鼓類)、絲(古琴、二鬍)、木(拍闆)、匏(笙、葫蘆絲)、竹(笛、簫)。 本篇將詳盡闡述這一獨特的分類體係,並以大量曆史圖譜和文物考據,追溯每類樂器在先秦、漢唐、宋元直至近現代的形製演變。例如: “絲”部探秘: 深度解析古琴的構造哲學——如何從一張麵闆中提煉齣“高山流水”的意境;對比箏族樂器(如古箏、揚琴)在不同朝代的形製差異及其對音色風格的影響。 “竹”部考察: 不涉及現代西洋木管樂器(如長笛、單簧管),而是專注於中國竹製吹管樂器。我們會詳細剖析洞簫的“幽微”之美,笛子的“高亢”之法,以及排簫在古代祭祀中的獨特地位。我們將深入研究竹材的選擇、開孔的精確性對泛音和音階的影響,這與西洋木管樂器的指孔係統有著本質的區彆。 “革”與“金”的律動: 研究鼓類(如堂鼓、闆鼓)的皮麵張力、敲擊方式對節奏體係的影響,以及鑼、鈸等打擊樂器在戲麯、鼓吹樂中構建復雜音響背景的作用。 第二編:技藝精研——核心樂種的演奏心法 本捲聚焦於中國音樂體係中幾個最具代錶性的核心樂器,提供深入的、側重於中國傳統美學錶達的演奏方法論,完全規避西方樂理的特定指法和氣息訓練模式。 1. 古琴:靜水流深的內省藝術 古琴的演奏強調“慢練、意在、形不拘”。我們不教授任何現代五綫譜的閱讀方式,而是深入解讀“減字譜”的奧秘——它如何用最精煉的符號記錄下指法、力度與意境的完美結閤。本篇將詳細解析“按、進、吟、猱、綽、注”等核心指法,並探討如何通過這些技法,在演奏中實現“虛實相生”的哲學境界。重點在於“氣口”的調整與“徽位”的精確把握,這與西方弦樂器的揉弦技巧和把位轉換概念截然不同。 2. 二鬍:弦上悲歡的敘事者 二鬍的魅力在於其極富人聲化的錶現力。本部分將專注於二鬍的運弓技巧,解析“內弓”與“外弓”在力度控製上的差異,以及如何通過“揉弦”和“顫音”來模擬中國戲麯中人物的哭腔與嘆息。我們將對比不同地域(如京劇伴奏、民間獨奏)的拉奏風格,強調弓弦之間摩擦産生的獨特音色如何服務於中國式的敘事結構,而非模仿西方小提琴的歌唱性。 3. 笛簫:吐納之間的自然之音 針對竹製吹管樂器,我們將重點闡述“氣息的控製”與“音色的塑造”。對於笛子,我們會詳述如何運用“膜”的震動來産生獨特的“哨音”和“毛邊感”,這是中國笛音的靈魂所在,是西洋管樂器所不追求的。對於簫,我們將教授如何通過控製口腔與氣流的角度,實現“氣若遊絲”的空靈效果,強調其在冥想與意境錶達中的作用。 4. 笙與嗩呐:閤奏與獨奏的張力構建 笙的技巧訓練聚焦於多音的協調與氣息的平穩供給,以營造齣和諧的“和聲”織體,而非西方和聲學意義上的精確和弦。嗩呐的演奏則強調其“穿透力”的運用,分析其在鑼鼓樂中,如何通過特定的指法和氣流衝擊,實現高亢、激昂的氛圍烘托。 第三編:文化視閾——樂器與民俗的交織 音樂是文化的載體。本篇將樂器從演奏廳和練習室中解放齣來,迴歸其在傳統社會中的實際功能與文化意義。 禮樂製度與雅樂: 迴溯先秦至清代宮廷雅樂中,編鍾、編磬、雅瑟等樂器在祭祀、朝會中的作用,探討“中和之美”在製度層麵的體現。 戲麯的骨架: 詳細分析“文場”(如闆鬍、月琴)與“武場”(鼓闆)在昆麯、京劇等主要劇種中的功能定位。樂器如何服務於唱腔、念白與武打場麵,構成不可分割的聽覺符號係統。 民間麯藝的生命力: 考察江南絲竹、廣東音樂、陝西秦腔等地方音樂體係中,樂器如何融入市井生活,成為節慶、婚喪嫁娶中不可或缺的情感錶達工具。 結語:傳承與創新——在繼承中煥發新生 《絲竹雅韻》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一套立足於中國傳統審美框架的知識體係。它旨在幫助讀者理解,中國傳統樂器的學習,不僅是掌握一套指法或氣息,更是一場與曆史、哲學、乃至個人心性的對話。本書提供的工具與視野,將引導您領略古老的絲竹之聲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而非陷入現代流行樂器學習的既有模式。這是一次對東方音樂之美的深度迴歸與緻敬。 (本書不包含任何關於薩剋斯管的指法、演奏、曆史或樂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