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林谷芳作品

归零/(林谷芳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谷芳,孙小宁 著
图书标签:
  • 科幻
  • 未来
  • 赛博朋克
  • 人工智能
  • 末世
  • 悬疑
  • 反乌托邦
  • 技术
  • 哲学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68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943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林谷芳作品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归零》是台湾著名禅者林谷芳与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观照生命、体践如实的畅销作品。全书以对话体形式呈现,可谓叩者无所不问,应者无所不答。用禅宗的生命智慧,应对现代人的惶惑、困扰、焦虑、缠缚。话题涉及人际、友谊、财富、命运、爱情、孩子、艺术、宗教、美与岁月、修行与生活等现代人生活的诸方面。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乃有无限的可能。生命事,只“我生、我爱、我死”,可世人却尽多在此缠缚,你得返观自照,才能破茧而出。书中的应答啐啄是禅家境界现前的活泼对应,直指日常功用的随处安然,但总总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

作者简介

  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台北书院山长、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教授。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时间,亦因一段因缘入中国音乐。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标举宗门不共,所作恰可治时人“以禅为生命妆点”之病。在禅与艺术外,1988年后又以海峡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

  孙小宁,资深媒体人,书评人。现供职于《北京晚报》。读书、阅人、阅世。曾出版有电影随笔集《看得见风景 望不见爱情》(2013)、《印心》(2016)。散文《滇西笔记》曾获第六届(2014)在场主义散文奖。自1995年结缘林谷芳先生,先后分不同主题采访这位禅者兼文化学者,共合作访谈录四本。其中《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曾获新华网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共同评选的2013年度影响力图书,《十年去来》系列两本呈现的是林谷芳先生对大陆社会数十年变迁的文化观察,《归零》则是他针对当下人现实生活、生命困惑所做的叩应回答。

目录

序:回眸过,满目青山 林谷芳1
采访者序: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孙小宁2
第一部我生
(人际)
1位子摆对了,人家才看得对2
2朋友之间相知相谅,不腻最好6
3孤独是一种美感8
4整个社会都谈人际,反而没有真实的人际可言11
(友谊)
1朋友的前提是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也知道他不是出于恶意13
2纯粹的异性友谊,是否是我们的妄想?16
3社会落差中的相处之道——总经理与科长理论21
4寒微与世家都要能看到对方的优点26
(财富)
1有应对才有意义,金钱一样有它的价值递减效应31
2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34
3有过钱的人才能看淡钱吗?37
4没有理财智慧,不代表没有生命智慧40
5发展是硬道理吗?44
6感恩与仇富:当代人的一对难题48
(命运)
1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规划53
2人生四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于艺、志于道58
3算命与看星相,谦卑还是亵渎?61
4人的命运是上帝安排?但上帝如何安排我不信上帝?67
(加法世界与减法世界)
1扩展自由是生命最根柢的价值71
2禅者如何做减法74
3最适当的时机做最适当的事77
(超越惯性)
1吃食物还是被食物吃?80
2票友的心灵,专家的技巧85
3当“健康”变成流行89
(资讯社会)
1资讯经验不能替代生命经验95
2网络虚拟世界:是想象力释放,还是另一种脑空白?98
3因为网络,我们面临另一种失序102
4博客往往会让你退回子宫106
5资讯社会中生命最大的困境是不自由110
第二部我爱
(爱情)
1没有谁会永远年轻,没有谁感情不受挫116
2真的是年轻时代爽透了,老了才不留遗憾?照样有遗憾!121
3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真正懂了为何又难投入?125
4夫妻间的事情,没有哪一天是明白的128
5假如爱情是盲目的,禅者如何了了分明?132
6出家众以戒律为重,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134
(孩子)
1带业而来:认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图138
2四种老师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种?143
3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样的参照系147
4孩子不需要全副盔甲应对社会149
5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152
(旅行)
1旅行是为照见自己154
2年轻时的流浪叫浪漫,年老时的流浪叫流落街头157
3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161
4旅行如果没有跟生命相应,所写的文字就是一种职业书写165
(艺术)
1做艺术教育,先要想清楚为什么169
2艺术和人格为什么不完全统一?173
3当代艺术呈现了生命的困境,之后呢?177
4谢德庆与印度苦行僧:一个东西还需要秀,又能深刻到哪里去?180
5艺术如果从各种角度都可以诠释,就意味着没有判准183
6懂与不懂之间,我们要持什么态度?188
7永恒之当机:作为个体生命,我们选择什么?192
(美与岁月)
1拒绝长大与童心未泯有何区别?194
2不服老与临老入花丛198
3女人如何在岁月里安然?201
4一日有一日的领会,十年有十年的风光209
第三部我死
(宗教)
1痛苦的人才学佛?216
2我不确定这件事,为什么要信它?219
3我们可以把佛教当科学吗?223
4晓得终点在哪里,才会选择怎么活227
5死若乌有,生又何欢?231
6好死不如赖活?235
(修行与生活)
1宗教感不能代替修行239
2大法小法如何检验?242
3修行是否意味着对恶退让?245
4修行与日常生活会矛盾吗?254
5修行的实证缘自生命的另一套观念258
6有人说这是末法时代,我们怎么办?261
附录:手掌上的修行——关于生命困境的一场对话264
后记:禅者的立场,是不设立场 孙小宁293
序言
序:回眸处,满目青山 林谷芳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生命才有无限可能。
归零,体现在公案话头、机锋转语,它生杀同时,让人葛藤顿销。
归零,也体现在日常功用,既无限可能,乃必有生活的现前对应。
禅,活泼泼的对应,活生生的生活。
可我却不曾想过要写一本生活禅的书。
不写,不因它无法体现孤轮独照的绝待、两刃相交的截然。
不写,也不因它缺乏机关不露的绵密、兵法严厉的森然。
不写,是因写的人太多,可依文解义的结果却只能让人死于句下。
不写,还因写的人多非行者,无有境界现前的勘验。
不写,更因写的人总在提供一种立场,远离了禅归零的原点。
禅举药毒同性,一个答案,用在此人是药,用在他人是毒;
一种说法,放在此时是药,放在他时是毒。
也因此,禅从不提供一个固定答案,它强调解套的关键还在你自己。
所谓生命的智慧,
其实就在当事者能否就自身与事物的关联起观照,
能否识得自己应事对物的临界点。
正因如此,先前的不写,为的是禅者的如实;
如今的写,却也缘于同样的如实。
如实,是因书中的应答啐啄并不在提供答案,
它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你能返观自照,生命自有一转。
而禅者那不离生活、超越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种种也就在你眼前。


精彩书摘

  《归零/(林谷芳作品》:
  1朋友的前提是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也知道他不是出于恶意孙:丘吉尔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当然是针对政治关系来说,但我知道,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许多人会私下认可这句话。您怎么看?林:朋友的关系不能这么简单地看成一个适者生存的法则。你刚才也说它是放到政治层面上讲的,政治是众人之事,当然得有妥协,也会有所牺牲。个人之事不同,完全可以操之在我。所以即使一个朋友与你越走越远,甚至有矛盾在,基于一种过去的情分,一些美丽的回忆,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也是一种自然而可贵的情操。
  我读历史,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总让我神往动容,说明永远的朋友是我们生命中内在的希冀,尽管形式上永远的朋友不可能存在。
  孙:古代人的友谊是生死相托、肝胆相照。但回到当代人切身的体验,朋友间微妙的地方又很多。比如彼此的空间感受、个人隐私能分享到何种程度,都挺难拿捏。美国有部电影叫《丑闻笔记》,内容介绍上有句话:女人间的秘密,可以成为杀伤彼此的武器,揭示了人性中幽暗隐微的一面。
  林:朋友之间也像其他人际关系一样,是两个活体间的关系,自然有无限模式。当我们设定永远的朋友是一种错误时,设定朋友必然要是什么样子也是一种错误。环境在变,对朋友的定义要求也不同。
  举例来讲,过去生活环境恶劣,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比较单纯。你帮我几袋子面粉就已经算雪中送炭了。若要共同成就某项大业与理想,我就两肋插刀。现代社会机制已经渗透到生命各个层次,代为解决许多的个人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多生死相托之事了,反而显出彼此交往最细微的一面。
  孙:是啊,我的身体意外受伤时,我都觉得多少让朋友有些为难。因为要关心总要有所表达,但是有些表达方式未必为我喜欢,难免彼此揣度又折磨。
  林:朋友的前提就是要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都晓得他不是在害你。这样就容易化繁为简。我为什么强调相知的重要,就是如此。你知道他做事的用心。有这个前提,就不会徒增烦恼。
  你受伤时那些朋友处理的方式尽管不一样——有人十白触到你的痛处而不说,是体贴;有人一直关心你天天的康复与进展,也是体贴。这样看就有了处朋友的智慧,否则会觉得自己一辈子在交朋友,又一辈子被朋友所误所伤。
  孙:那种伤害坦率讲还蛮大的,比被敌人所伤还厉害。
  林:有些事情要看自己的敏感度。你处在特殊情况下,希望朋友为你营造一个舒适的情感环境,是人之常情。但从另外角度讲,也是智慧不够。朋友的前提并非投你所好。你受伤,心里希望朋友关心,又不希望人家问得太具体,这都不该是决定他是否是你好朋友的关键。有时问是关心,不问也是,是由他们每个人的做事方式决定的。即使手足无措,也是一种体贴。他要是不在乎你,他才不会这样呢,反而会津津乐道也难说。
  ……
《浮生若梦:时代的音韵与生命的低语》 这是一个关于声音的故事,关于那些穿越时空,触动灵魂,又在转瞬之间消散的旋律。它并非仅仅描绘了乐曲的起伏跌宕,更深入地探索了音乐背后承载的时代精神、个体命运以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一个由音符编织而成的世界,在那里,历史的回响与生命的低语交织,谱写出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华章。 故事的开端,并非从某个宏大叙事的起点,而是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音符开始。那是一个在某个寻常午后,偶然从收音机里飘出的旋律,它轻柔地、却又坚定地闯入了主人公的意识,仿佛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个旋律,带着一丝古老的忧伤,又蕴含着某种不屈的生命力,让主人公开始思考:这声音来自何方?它又承载着怎样的故事? 随着主人公的追寻,我们被引入了一个广阔的音乐图景。这幅图景并非单调的古典乐或流行乐的罗列,而是包罗万象,从古老的东方宫廷雅乐,到街头巷尾的民间小调;从饱含革命激情的时代歌曲,到表达个体隐秘心事的抒情民谣。作者并非简单地介绍这些音乐,而是将它们置于其诞生的时代背景之下,展现音乐如何成为时代的代言者,如何记录历史的变迁,又如何反映人们的心境。 例如,在描绘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时,作者会侧重于当时盛行的音乐风格。那些铿锵激昂的旋律,如何鼓舞人心,凝聚力量;那些低沉婉转的曲调,又如何诉说着离别与思念,寄托着家国情怀。作者并不回避音乐与政治、社会运动之间的联系,他会细致地分析某些歌曲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节点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如何成为民众情绪的出口,又如何影响着历史的走向。然而,他绝非将音乐简单地工具化,而是强调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独立价值,以及它在与时代互动中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影响。 在探索音乐的深层内涵时,作者将目光投向了每一个音符背后的人。那些作曲家、演奏家、歌者,他们的生命故事与他们的音乐融为一体。他们或许是名垂青史的巨匠,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圭臬;他们也或许是默默无闻的草根,他们的歌声只在某个村落,某个特定的群体中流传。但无论身份如何,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音乐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会深入挖掘这些音乐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他们经历过的辉煌与落寞,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理想与失落。例如,对于一位在战火纷飞年代创作了传世之作的作曲家,作者会细致地描绘他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将个人的痛苦与对和平的渴望融入音乐,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对于一位以其独特的嗓音唱响了某个时代心声的歌手,作者会展现她如何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通过歌声放大,引发无数听众的共鸣。 本书并非对音乐史的枯燥梳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历史的洪流和个体的生命轨迹交织在一起。作者善于从细微之处入手,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例如某个演奏家指尖的微小颤抖,某个歌手在录音室里几次不经意的叹息,这些细节,往往比宏大的叙事更能触动人心,更能展现音乐创作的艰辛与不易,更能揭示音乐与生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音乐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与融合。从东方婉约的五声音阶,到西方严谨的十二平均律;从宗教仪式中庄严肃穆的唱诵,到自由奔放的爵士乐即兴。作者会展现不同音乐体系如何相互影响,如何在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这种跨文化的视角,不仅拓宽了我们的音乐视野,更让我们认识到,尽管文化背景各异,但人类对美的追求,对情感的表达,却是共通的。 书中也触及了现代社会中音乐的传播方式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早期的唱片、广播,到今天的数字流媒体、短视频平台,音乐的载体在不断变化,但音乐所承载的情感和意义却从未改变。作者会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音乐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声音中脱颖而出,如何依然能够穿透喧嚣,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也会探讨,当我们沉浸在海量的音乐资源中时,我们是否反而失去了静下心来聆听一首真正触动灵魂的音乐的能力。 《浮生若梦:时代的音韵与生命的低语》并非是一本关于音乐理论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情感、关于历史的散文集,只不过,它的语言是音乐。作者用音乐作为线索,串联起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无数个值得铭记的时代。他提醒我们,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一份记忆,一份情感,一份生命的力量。而当我们驻足聆听,或许就能在这些声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找到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 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能让音乐爱好者获得知识和启迪,也能让对音乐不甚了解的读者,通过其中讲述的故事,感受到音乐的温度和力量。它鼓励我们去感受,去思考,去在生活的喧嚣中,留出片刻的宁静,去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音韵,去感受那些生命的低语。它让我们明白,音乐并非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渗透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情感的伙伴,是我们精神的慰藉,是我们理解世界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 最终,这本书引领我们思考,在时间的洪流中,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或许,正是那些触动人心的旋律,那些跨越时空的真挚情感,那些在音乐中得以永恒的生命之歌。它们如同浮生若梦,转瞬即逝,却又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伴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归零》就足够吸引我了。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声音和欲望所裹挟,内心早已千疮百孔,但却浑然不知。我迫切地需要一些能够让我停下来,静下心来思考的东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返璞归真”的路径,让我们能够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找回内心深处的平静。“归零”这个词,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重生的力量,一种洗净铅华后的纯粹。我猜想,林谷芳先生,这位在学界享有盛誉的大家,一定能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人生智慧,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关于“归零”的生动图景。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他对人生、对艺术、对文化的独到见解,并从中汲取智慧,学习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澄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精神世界的一次洗礼,让我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

评分

这本《归零》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通往内心世界的地图。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一些关于人生哲学和精神层面的探讨。在现代社会,我们被各种信息和欲望裹挟着前进,很多人都感到疲惫和迷失,找不到真正的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指引,帮助读者重新认识自己,摆脱不必要的包袱,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归零”这个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在一片空寂的土地上,重新播下希望的种子,一切从头开始。我好奇林谷芳先生会如何解读这个概念,他是否会从东方哲学的角度,阐释“无”的智慧?或者,他会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一段关于放下与重生的故事?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幸福感,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安宁。我希望能读到那些能触及灵魂深处的文字,那些能够点亮我内心黑暗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深沉的蓝色背景,上面是几个笔触遒劲的汉字,带着一种洗尽铅华的朴拙感。我第一眼看到就被吸引住了,总觉得这书名“归零”和这画面有一种莫名的契合,仿佛在暗示着一种回归本源、重新开始的意境。最近生活里经历了一些起伏,总是在不断地追逐、获取,到头来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什么都没抓住。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内心深处有一股冲动,想要借由阅读来寻找一些内心的平静和方向。我开始想象,作者林谷芳先生,这位在音乐和文化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大家,会在书中探讨些什么呢?是关于音乐的哲思?是人生智慧的启迪?还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好奇的是,在经历了世事的洗礼后,他是否也能找到那份“归零”的安宁,并将之融入笔端,传递给我们这些仍在迷途中摸索的读者。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汪清泉,涤荡我心中的尘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境地,并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评分

翻开《归零》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沉静的智者,正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声音,与我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意味,它不像那些市面上流行的心灵鸡汤,而是引人深思,需要读者主动去体会和领悟。我一直对林谷芳先生的学识和见解深感钦佩,他总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解读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到当代的语境中。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作者的智慧和洞察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经历了人生的繁华与落寞之后,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归零”,如何才能摆脱过去,拥抱未来。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并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渴望,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照见我内心的真实,并引导我走向更成熟、更深刻的生命境界。

评分

每次翻开一本新书,我最期待的就是作者能否在字里行间构建出一个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世界。对于《归零》这本书,我抱持着这样的期待。书名中的“归零”二字,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人生哲学。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断舍离”的书籍,试图简化生活,但总觉得不够深入,缺乏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我猜想,《归零》或许能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的视角,探讨的是心灵的“归零”,是如何摆脱外在的束缚,回归内心最纯粹的状态。林谷芳先生的名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深厚功底的智者。我希望,他能借由这本书,与我们分享他在人生旅途中,是如何面对挫折、超越自我,最终达到一种“归零”的境界。也许,书中会穿插一些他的人生经历,或是他对某些经典哲学的独到见解,这些都足以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渴望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学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自在。

评分

看看?

评分

好书

评分

替妈妈买的,送货稍慢,但包装好。妈喜欢。

评分

很不错,这次活动很实惠,书的品质也很好!

评分

收到了,该充充电了

评分

很好,很快,大学生使用 正版图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文化“闲书”充实业余时光

评分

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