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袁庚生前僅此授權《袁庚傳》全新版本
袁庚:嚮前走,莫迴頭
新華社:世界再無袁庚,改革仍在進行
記住袁庚,就是記住深圳的童年
記住袁庚,就是記住我們的青春
2016年1月31日,中國改革開放具有標誌性的先驅者、探索者之一——99歲的袁庚同誌,在深圳蛇口逝世。人們通過不同的方式悼念這位傳奇老者。人民日報客戶端用袁庚說過的六個字“嚮前走,莫迴頭”概括袁庚乃至當年所有在一綫探索的改革前輩的精神和勇氣;新華社以《世上再無袁庚改革仍在進行》為題,《南方都市報》以《袁庚韆古改革萬歲》為題,分彆發錶瞭長篇悼念文章。以下是部分著名企業傢對袁庚同誌的評價。
內容簡介
他,堅持破冰之旅,創建蛇口工業區,塑造的“蛇口精神”,激發起宏偉的改革創業浪潮; 他,衝破思想牢籠,響亮提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影響瞭全中國; 他,開創性地實施瞭工程承包、乾部招聘等24個全國首創舉措,諸多改革經驗福澤至今。 1978年底,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在李先念劃撥的寶安縣蛇口半島(現深圳市南山區轄內)2。14平方公裏土地上,堅持破冰之旅,創建蛇口工業區,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實際運作*一人。在蛇口,他以“大不瞭迴秦城監獄去”的大無畏精神,敢於衝破思想牢籠,在荊棘叢中殺齣瞭一條血路,響亮地提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影響瞭全中國。他與蛇口廣大創業者開創性地實施瞭工程承包、乾部招聘、民主選舉、同級報紙可以批評同級黨委等舉措,創建瞭24個全國首創或*一,為中國改革開放寫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章。 作者窮三年之功,追訪156人,翻閱大量內部檔案及私人日記,進行瞭搶救式的記錄,以重返當年改革現場的敘述文本,重現在曆史的節點上起到關鍵作用人物的生命印記,從一個人的傳記呈現一個時代,感受中國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必要性及艱巨性。 《袁庚傳》共分三捲:《袁庚傳·情報生涯》、《袁庚傳·改革現場》、《袁庚傳·蛇口試管》。現今推齣的是《袁庚傳·改革現場》,截取時間段為1978-1984年。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袁董是一位富有遠見的先行者,也是一位勇於開拓的探索者。他創辦的招商銀行體現瞭他這種改革精神和人格魅力。我始終為有這樣一位首任董事長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
對平安等誕生於蛇口的企業的支持,寄托著袁董對於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深重情懷,平安任重道遠,未來的路還很長。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
在他的身上,洋溢著一股特殊的人格魅力、生命活力與領導感染力。與他接觸多年,讓我難忘的,是他的激情與理想、堅定與樂觀、開放與包容、創新與嘗試。
——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寜
在中國通往現代商業文明的道路上,我深信袁庚並沒有離去,他是一盞指路的明燈。
——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
30多年瞭,袁老先生留下的“蛇口精神”,已經成為深圳創新精神的代名詞。我們這些後來人都會銘記袁老先生從萬韆荊棘中踏齣一條路的勇氣,銘記他從無到有破局的毅力。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
目錄
第一章 臨老受命掛帥香江 / 1
一、“他什麼都想知道!” / 3
二、想在香港買塊地 / 9
三、中央批準《請示》 / 15
四、跳齣香港到寶安求發展 / 18
五、袁庚登颱亮相 / 23
六、香港第一課 / 28
第二章 蛇口驚雷 / 35
一、蛇口鎮上的“港客” / 36
二、李先念:“就給你這個半島吧!” / 45
三、夜訪羅青長 / 59
四、讓野鬼都能魂歸故裏 / 68
五、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 / 72
六、對不起,我的大鵬! / 74
第三章 讓老夫衝鋒陷陣 / 79
一、“荒山野嶺有什麼看頭?” / 80
二、都是“伊麗莎白”惹的禍 / 83
三、袁庚買船抓航運 / 86
四、張振聲為何請辭? / 94
五、袁庚的“試用期” / 99
六、四分錢奬金風波 / 101
七、200米長的瘡疤 / 108
八、皇城根下舌戰群儒 / 112
九、江澤民幫助蛇口解睏 / 116
十、鬍耀邦問袁庚要多大權力 / 119
第四章 “蛇口方式”或“蛇口模式” / 125
一、“請問你搞什麼主義?” / 126
二、副部長被拒“國門”外 / 134
三、北歐“海盜”問:101年呢? / 137
四、超級精明、拼命的日本人 / 141
五、船王包玉剛的話題 / 148
六、南景樹的迴訪 / 153
七、“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 154
八、堅辭深圳市長之職 / 159
九、報端始見“蛇口方式” / 163
十、江澤民替蛇口小店寫報告 / 168
十一、“超級富豪團”不是扶貧團 / 175
十二、“大不瞭再迴到秦城去!” / 181
十三、“港督替你們做宣傳!” / 185
第五章 建設時代的“黃埔軍校” / 191
一、有錢有地,就是沒人! / 192
二、“把內地那一邊的東西統統拋棄掉!” / 195
三、“劍橋大學建造多大的橋?” / 198
四、“問問紅綫女唱的是什麼戲?” / 203
五、捅開“乾部私有製” / 209
六、“我把大傢騙來瞭!” / 212
七、“你放毒,我消毒!” / 216
八、乍暖還寒 / 221
九、大力支持 不加乾預 / 228
十、騎著單車上清華 / 232
第六章 赤灣之癢 / 239
一、赤灣是幸運的 / 240
二、與梁湘的短暫“蜜月” / 248
三、“要袁庚同誌用蛇口的辦法搞。” / 252
四、股份製“放飛”赤灣 / 254
五、省錢,對股東負責! / 260
六、榖牧:“到北京找國務院解決。” / 264
七、萬裏說:你大膽去闖吧! / 271
八、中央說“按袁庚的思路辦” / 273
九、“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 / 275
第七章 誰在動乾部的“權杖”? / 281
一、部級調查大員 / 285
二、鬍耀邦視察與袁庚藉東風 / 291
三、一場特殊的民意測驗 / 302
四、五灣碼頭塌方事件 / 308
五、許智明:“我不退位誰退呢?” / 312
六、就職典禮 / 321
第八章 桃花源裏可耕田? / 325
一、新桃花源 / 326
二、凝聚人心的地方 / 332
三、蛇口可以先行一步! / 335
四、赤灣深水港夢幻成真 / 338
五、“齣瞭問 .再來找我!” / 342
六、工人們的“保護神” / 345
七、榖牧再助蛇口 / 348
八、“我願以晚年的政治生命孤注一擲!” / 354
九、“我跟你沒有共同語言!” / 366
十、“我們到現場去!” / 373
十一、1983年的年終禮物 / 376
第九章 明星時代 / 381
一、鄧小平肯定爭議性“口號” / 382
二、告他對鄧大人不敬 / 391
三、王震:“你每句話都是尖銳的!” / 397
四、請五老及傢人吃飯 / 405
五、黃宗英:“袁庚是米開朗琪羅!” / 409
六、首次信任投票 / 417
七、辦張小報,用輿論監督乾部! / 421
八、“袁庚纔是真正的霸道啊!” / 424
九、包玉剛送十二字訣 / 428
十、榖牧:“我請袁庚做顧問!” / 432
十一、章含之:“袁庚頂著三道金牌挽留我!” / 437
第十章 山雨欲來 / 443
一、袁庚,跳那麼高乾什麼? / 444
二、玫瑰與猴子 / 455
三、袁顧問訪閩 / 462
四、彩車經過天安門 / 464
五、在趙紫陽麵前與梁湘冷戰 / 468
六、“我們願意接受實踐法庭的審判!” / 472
七、四處“化緣” / 479
八、袁庚vs鬍啓立:“你保上半段,我保下半段!” / 484
感謝辭 (代後記) / 491
附錄一 袁庚個人年錶 / 494
附錄二 我們所走過的路 / 502
附錄三 本書參考的圖書、資料與報刊目錄 / 525
前言/序言
《潮湧:中國經濟改革的黎明》 序章:曆史的召喚 1978年的中國,猶如一道沉睡的巨龍,在經曆瞭數十年的動蕩與沉寂後,正緩緩睜開惺忪的雙眼。一場深刻的變革,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水,即將席捲這片古老的土地。而這股潮水,並非憑空而生,它源於深厚的曆史積澱,源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源於那些敢於打破桎梏、勇於探索前路的先行者。 本書《潮湧:中國經濟改革的黎明》旨在描繪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體製轉型過程中那段充滿挑戰、機遇與奮鬥的歲月。它不是對某個特定人物的傳記,也不是對某一項具體政策的深度解析,而是試圖以宏觀的視角,勾勒齣那個時代社會各階層、各領域所經曆的變革圖景,以及推動這場變革的深層動因與復雜過程。 第一章:撥亂反正,思想的解放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振聾發聵的論斷,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中國前進的方嚮。在經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後,國傢百廢待興,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如何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重新審視和確立發展道路,成為擺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頭的重問。 本章將迴溯1978年前後的思想解放運動。我們看到的,是知識分子重新迴歸學術陣營,是在理論研討中對“兩個凡是”的挑戰,是對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新解讀。這種思想的鬆綁,為後續的經濟改革奠定瞭思想基礎。我們將深入探討,當束縛思想的枷鎖被逐漸打開,當人們敢於質疑、敢於探索時,一種全新的活力是如何在中國大地上悄然孕育。我們會關注到,那些在工廠、農村、科研單位的基層乾部和普通勞動者,是如何開始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僅僅是遵循僵化的教條。 第二章:農村的星星之火,傢庭聯産承包責任製的孕育與推廣 “吃飽飯”是當時最樸素的願望。在人民公社體製下,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受到極大壓抑,糧食産量徘徊不前。而在這片土地上,一股自發的改革力量正在悄然興起。 本章將重點展現傢庭聯産承包責任製的萌芽與發展。我們不會聚焦於某個具體的村莊,而是試圖描繪齣一種普遍的現象:當農民們在暗中嘗試“分田到戶”、“包産到戶”,並且産量顯著提高時,這種創新是如何在基層得以傳播,又如何在麵臨阻力的情況下,一步步獲得官方的認可。我們將描繪齣農民們在土地上的辛勤耕耘,他們對改革的熱切期待,以及改革為他們帶來的生活改善,是如何成為推動整個經濟改革的重要動力。這股來自農村的星星之火,將如何燎原,成為改變中國農業麵貌的關鍵。 第三章:工業的陣痛與活力,企業自主權的初步釋放 如果說農村的改革是“分”的釋放,那麼工業的改革則是“活”的注入。計劃經濟體製下,國有企業效率低下,技術落後,産品單一。如何讓企業真正“活”起來,成為工業改革的焦點。 本章將審視改革開放初期,工業領域所經曆的探索。我們將看到,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在試點中,如何開始獲得有限的自主權,例如在生産計劃、産品銷售、利潤分配等方麵。這種試點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瞭試錯與調整。我們會關注到,當企業開始有瞭更多的自主權,當利潤與效益直接與企業的生存發展掛鈎時,管理層和工人們的積極性是如何被激發。我們將描繪齣,在當時的條件下,一些企業是如何通過技術改造、引進外國先進設備和管理經驗,實現生産效率的提升和産品質量的改善。雖然改革的步伐相對緩慢,但這種對企業活力的初步釋放,已經預示著中國工業未來的巨大潛力。 第四章: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的誕生與發展 “閉關鎖國”的年代已經過去,中國需要走嚮世界,學習和藉鑒。而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改革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 本章將聚焦於經濟特區的建立與發展。我們不會詳細介紹某個特定特區的具體政策,而是旨在展現經濟特區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意義。從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到後來的上海浦東,這些曾經的邊陲小鎮或沿海城市,是如何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蛻變成充滿活力的經濟增長極。我們將描繪齣,在這些特區,外資如何開始湧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如何被引入,新的産業如何在這裏落地生根。我們將看到,經濟特區的建設,不僅吸引瞭外資,更重要的是,它為中國積纍瞭對外開放的經驗,培養瞭市場經濟的意識,為全國範圍內的改革開放提供瞭可藉鑒的模式。 第五章:計劃與市場的博弈,改革的深層挑戰 改革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各種矛盾和挑戰不斷湧現。 本章將深入探討,在改革開放初期,計劃與市場的關係是如何被不斷調整和重新定義的。我們將看到,改革並非意味著完全拋棄計劃,而是如何在保留國傢宏觀調控能力的同時,逐步引入市場機製。這種博弈充滿瞭復雜性,涉及到價格改革、流通體製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諸多方麵。我們將描繪齣,在改革過程中,一些價格雙軌製的齣現,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討論。我們還會關注到,當時的政策製定者和理論傢們,是如何在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改革的路徑。這種探索,既有突破性的創新,也麵臨著來自傳統體製的阻力。 第六章:民營經濟的悄然興起,個體戶與私營企業的萌芽 在計劃經濟的框架下,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曾一度被邊緣化。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一股新的經濟力量開始悄然興起。 本章將審視改革開放初期,民營經濟的萌芽與發展。我們不會著重於某個具體的企業傢,而是試圖描繪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那些敢於“下海”的個體勞動者,以及開始嘗試組織私營企業的先行者。他們是如何在政策的邊緣地帶,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財富,滿足社會需求。我們將看到,這些民營經濟的齣現,不僅為社會提供瞭更多的就業機會,也豐富瞭市場上的商品種類,它們是如何在逐漸改變著中國的經濟格局。雖然在初期,民營經濟還麵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它們所展現齣的生命力,已經預示著中國經濟的未來將更加多元化。 第七章:社會思潮的湧動,變革中的陣痛與希望 經濟體製的深刻變革,必然帶來社會思潮的巨大湧動。人們的觀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嚮都在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衝擊。 本章將描繪齣,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社會在思想、文化、社會結構等方麵所經曆的變化。我們將看到,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各種新的思想和文化開始進入中國,它們與傳統的中國文化相互碰撞,既帶來瞭思想的活力,也引發瞭睏惑與爭論。我們將描繪齣,普通民眾的生活是如何在改革中發生變化的,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消費觀念也在發生改變。同時,我們也看到,在變革中,一些新的社會問題開始顯現,例如貧富差距、社會治安等。然而,在這些陣痛之中,我們更要看到的是,普通中國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望,以及他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為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國傢所付齣的努力。 尾聲:曆史的坐標 《潮湧:中國經濟改革的黎明》並非一本結束性的曆史敘述,而是一段波瀾壯闊的開端。1978年至1984年,是中國經濟改革的奠基時期,是播撒希望的季節,是孕育未來的春天。這段曆史,承載著一代人的艱辛與智慧,更昭示著中國走嚮復興的堅定步伐。 本書希望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重溫那段激蕩人心的歲月,理解改革的復雜性與深刻性。它不是要講述一個完美的故事,而是呈現一個真實的曆史進程——充滿瞭探索、挑戰、犧牲與輝煌。這股改革的潮水,從1978年開始,以勢不可擋之姿,深刻地改變瞭中國,並繼續奔湧嚮前,塑造著我們今日的中國,也影響著世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