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通往天堂的入口》是一本研究幾何圖形、圖案、標誌如何形成我們的現實的書籍。在本書中,弗倫奇深入探討瞭幾何的奧妙,揭示這些圖形的意義。神聖幾何凸顯人類的智慧,直達神明的幽境。對瞭解神聖幾何,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內容簡介
《通往天堂的入口》是英國書作傢卡倫·L.弗倫奇的新書,是一本研究幾何圖形、圖案、標誌如何形成我們的現實的書籍。簡單的幾何符號蘊含著神秘智慧的信息,這些信息亙古以來通過數不勝數的媒介加以呈現——融入我們的基因構造當中,我們憑藉直覺就能將它們洞悉。在《通往天堂的入口》中,弗倫奇深入探討幾何的奧妙,揭示這些圖形的意義,展示瞭它們構成現實的方式以及你對現實的感知。
作者簡介
卡倫·L.弗倫奇,英國數學傢、藝術傢,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傢,著有《生命的隱形幾何》《通往天堂的入口》等。弗倫奇畢生緻力於對神聖幾何學的理解和解讀,她的上一本著作《生命的隱形幾何》已成為享譽國際的名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緻謝 7
序言:分享一段旅程 8
1 圖形語言 10
2 想象的果實 15
第一部分 空間-時間-存在矩陣 29
3 時間的圓形網格 30
4 唯一的中心一點 36
5 二元的相互作用 39
6 空間的方形網格 44
7 存在的三角網格 54
8 運動不息的創造 67
9 多個維度的展開 82
第二部分 我們的內在之旅 99
10 我們心靈的窗口 100
11 生命的力量 114
12 十字的方嚮 139
13 愛心 158
14 偉業 165
概要A 174
第三部分 通往天堂的入口 177
15 通往天堂的入口標誌 178
概要 B 186
16 我們的內在求索 196
詞匯錶 212
人名、地名、時期 216
索引 220
精彩書摘
第1章圖形語言大量書籍不遺餘力地介紹幾何原理引人入勝的精妙之處及其深遠的波及範圍,正是這些原理規定瞭宇宙的經緯。這種規定是對幾何事實的邏輯分析,剩下的便是更為深奧的問題,為什麼?幾何還有什麼其他的意義?它的全部意義是什麼?
現實遠不止於“雙眼見到的一切”。更多的東西存在於我們憑藉五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無法感知到的領域,我們的思想若是隻局限於接受基於感官刺激和衡量的證據,便會尤其如此。更多的東西是不可觸摸的,需要依賴我們的第六感官——洞察力。它更為廣為人知的說法是精神世界,與可以衡量的自然物質世界互為補充。它的形式恰似我們的洞察力,縹緲微妙不可捉摸。但我們齣於原始的本能,就是知道它的存在。
過去的研究者和哲學傢對它加以鑽研,把它寫得和自然世界一樣真實可信,那是一個科學、信仰、哲學、神秘學與藝術肩並肩手挽手的時代。這是因為,大傢都認識到並相信物質和精神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這些哲學傢知道我們周遭明顯存在的各種規則和結構,不光適用於我們的軀體自我,對我們本齣一源的精神層麵同樣有效。正是這樣的認識,構成瞭全部占星術和大部分煉金術的基石。這些永恒規律和原則的真實存在不可衡量,卻肯定可以通過藝術、神話、歌麯、音樂、幾何當中的符號,在物質世界中體現齣來。文字的力量
本書的基本內容在於利用單詞,描述並分享個人對神聖幾何本質的看法。這種看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英語語言為基礎,尤其是要說明某些詞匯如何用來描繪現實的屬性,比如空間和時間。甚至這些單詞的首字母,與相關的幾何圖形結構之間,也體現著驚人的相似度。這種字母、單詞、發音與幾何模型串聯起來,描述現實體驗特徵的現象,並不新鮮。印度人早在好幾韆年前就瞭解瞭這些親密的關係。他們繪製精確的被稱作“曼荼羅”或者“具”的幾何藝術作品,再加持古梵語寫就的咒語,意圖喚起幾何意象的能量。類似的古老的幾何模型還包括美洲各土著部落的靈療輪、猶太教的卡巴拉。它們和其他圖形一樣,數世紀以來不斷地被繪製,以有形來體現無形的統一宇宙萬物的秩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就好比數學公式,通過抽象的形式揭示宇宙的真實本質。
本書還將顯示,即使是現代的語言,比如英語,也能夠像古文明的語言一樣,被用來建構模型概括普遍的原理。所有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模型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我們更好地理解它們內在的規律。它們通過文字和幾何錶現的復雜的象徵意義,可以直接簡化為極其簡單的圖案和形象,實際上卻包含著大量的信息。若要對它們進行解讀,則需依賴邏輯、創造力以及直覺的通力閤作——以一種人類體驗生命和現實的基礎方式,去感知呈現在你麵前的事物。圖形語言
簡單的幾何符號,如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以及螺鏇形,它們包含的信息長期以來貫穿於宗教、哲學、神秘學、藝術、科學的領域,這些信息融閤進我們的基因構造,我們憑藉本能就能夠辨識齣來。它們是能量強大的神聖意象,反映瞭現實不可捉摸的一麵,我們憑藉它們建構現實,理解現實的本質,透過象徵的形式加以直覺的領會。這使得幾何成為一種通用的語言,使我們開啓隱藏在“記憶”深處的對現實的真正本質的認知,並解放我們的感知能力。幾何是一種永生的語言,在我們周遭比比皆是,自然界也無處不有。它保持著活力,絲毫不受當代社會不斷變化的價值觀的影響,每一代新人隻要選擇解讀,它就仍然能夠喚醒他們的心智。
心靈的靈性
通過神聖幾何這一通用語言,心靈能夠立即憑藉直覺看到紛亂復雜的世界其實有著簡單的根基。靈性正是這種當下獲得直覺感知的狀態,與純粹的生理智能相對立,後者必須攻讀書本,吸收硬性事實,再依樣復述,提供學習的證明。一個有靈性的人並不一定就是宗教人士:靈性當然不是指盲目的信仰、虔誠的態度抑或迷信。嚴格的規矩和僵化的體係助長獨裁氛圍的滋長,並固化自身的靈性和發展受他人控製的信念。個人發展的靈性之路其實像流動的旅程,如同蜿蜒的河流,激發你打開自我迎嚮新的可能,一路追尋,一路質疑,傾聽直覺的聲音,遍覽流逝的風光。這樣的旅程完全是個人的體驗;不是盲目地人雲亦雲,也不是模仿他人,而是自己去發現,並相信自己的直覺。
一旦感官警覺起來,你就會發現自己本應平淡的生活突然之間充滿瞭令人驚嘆的巧閤——榮格稱之為“同步性”。許多你過去認為尋常枯燥的經曆,突然擁有瞭新的意義。在你通往靈性覺悟的道路上,你會發現老師和嚮導會以多種麵貌齣現——同樣以適閤你個人的方式。他們在那裏等待,在閤適的時間幫助你前行。這些特殊的人群作為助理助手監督進程,不會明講隻給指示,確保你做好準備邁齣每一個下一步。虛僞的先知擁有知識,卻缺乏智慧恰當地運用它。這些人沒有走齣小我的藩籬,而是擴張瞭它的領地。
前行的道路
對任意一門學科,譬如幾何,憑藉直覺獲得靈性知識,沒有哪一種方法比其他方式高明幾分。你的目標是在繁雜多樣中洞察深刻卻簡單的本質,而非皈依於某種具體的觀點或者宗教。簡單擁有大齣許多的實質內容,並且相比復雜的、奇特的、瞬時的、古怪的事物,對個人更有益處。所有靈性的途徑都是對真正現實的同種形式的體察,並終將匯入同一個知識來源。語言也許會有差異,使用的象徵卻都是原型。
所以,將個人的偏見暫擱一邊,譬如根深蒂固的疑慮,然後放飛你的想象,敞開自己麵對圖形和數字,有意識地進行一種全新的體驗。每個人都具有這樣的能力,可惜太多人喪失瞭堅信自己能夠做到的信念。
……
前言/序言
若乾年前的一天,我突然發覺自己走上瞭一條意料之外的道路,一切源於我做的幾場栩栩如生的夢。在夢中,英語字母化作簡單的圖形,構成空間、時間和存在。每一個字母是描述空間、時間、存在的特性的單詞的首字母,它們作為圖形都與這三個層麵産生視覺的相關性。這些感官體驗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使我催生瞭一種探求幾何世界的渴望。
簡單的探索很快演變成規模龐大的開采行動,開鑿的隧道通往廣泛的學科領域。令我驚奇不已的是,人類竟然早在遠古時期就通過對星辰和自然的密切觀察瞭解到幾何的重要性,並尋求秩序和圖案來錶現宇宙當中的某種意義。令我最為驚奇的是,我發現我想到的圖案組成的統一模型,從外觀和內涵上,都與諸多文化的許多其他類似的模型幾乎一模一樣——尤其是亞洲的印度冥想圖。
遺憾的是,最初的研究雖然促使我的第一部手稿問世,但它一摞起來就是一張咖啡桌,內容也太過深奧。最初夢到的幾個簡單的念頭,完全淹沒在瞭由證據、論據及例子匯成的汪洋大海裏。大的手術動過後,書籍變得更易消化,憑藉有限的例子生動說明論點。
幾何構築現實。那又怎樣呢?這與我自身的日常生活又有什麼關係呢?正如我們的祖先領悟到的那樣,圖形不僅建構現實,而且提醒我們生存的意義所在。正基於此,幾何纔成為這個星球上各種人為結構和信仰係統的一個重要特徵。
幾何的意義是數字和圖形“語言”的固有組成部分,這種語言由少數精英掌握,籠罩著層層迷雲;依賴我們對象徵手法的直覺解讀,它的存在和宇宙自身一樣古老。我們閱讀詩歌或者小說,就會本能地進行這樣的解讀——我們憑直覺就能瞭解諸如痛苦、愛情以及飢餓這樣的字眼傳達齣的感受,我們在心中分享著文字描繪齣的世界。同樣,數字和圖形對我們的意義,要比我們意識到的更為深遠。
《通往天堂的入口》一書,就簡單的幾何圖形和圖案構築現實的方式,解釋我們是如何可以對其做齣直覺感知的,以及我們所感知的內容。該書還解釋瞭我們如何天性注定追求這樣的感知,如何隻需通過拓展意識的空間獲得感知,並說明瞭這種拓展的現實可能性。
本書還囊括瞭筆者個人解讀圖形的視角,進一步說明幾何語言,但主要的目的還在於提醒大傢意識到這種啓發性語言的存在以及它指嚮的意義所在。我自身的探索嚮我打開瞭一個嶄新的世界,完全轉變瞭我對生活的看法。我希望這些意義也可以運用到你們的生活當中,麵對我們共享的現實,促進你們對其認識的發展和轉變。
《通往天堂的入口》 這是一部關於尋找、關於超越、關於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之下,卻又深刻影響我們生命軌跡的非凡旅程的敘事。它並非一個單純的探險故事,也不是一篇簡單的哲學探討,而是將二者融為一體,以一種溫潤而富有力量的方式,引領讀者去審視自身,去理解生命的意義,去探尋那超越物質層麵、觸及靈魂深處的光芒。 故事以一個似乎平凡無奇的人物開篇。主人公,我們姑且稱之為“行者”,生活在一個被世俗瑣事所包裹的世界。他的日子如同大多數人一樣,在日復一日的機械運作中流淌,有著按部就班的工作,有著被習慣定義的人際關係,以及那些不時湧現的、關於“為何如此”的淡淡睏惑。然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一個微小的契機,一個模糊的片段,或者是一則古老的傳說,在他心中激起瞭某種難以名狀的漣漪。這漣漪並非源於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對某種“存在”的渴望,一種對生命本質更清晰認知的召喚。 這種渴望,並非是那種一夜暴富的衝動,也不是對名利場上的躍躍欲試。它更像是種子在沉睡中被陽光喚醒,悄然萌發。行者開始留意那些被忽視的細節:清晨窗邊灑落的光綫,雨滴敲打窗欞的節奏,街角陌生人臉上掠過的細微錶情。他發現,在這些看似尋常的景象背後,似乎隱藏著某種更為宏大的秩序,某種超越物質錶象的脈絡。 他的旅程,並非一開始就目標明確,也非一路坦途。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種“被指引”的探索。起初,他或許會追尋一些看似不相關的綫索:一本泛黃的古籍,一段不經意的對話,一個奇特的夢境。這些綫索,如同散落在迷霧中的星辰,引導著他一步步走嚮未知。他可能需要穿越陌生的城市,在熙攘的人群中尋找一個可以傾訴的靈魂;他可能需要跋涉過荒涼的山野,在寂靜中聆聽內心的聲音。 在這個過程中,行者並非孤軍奮戰。他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些人會成為他短暫的旅伴,有些人會以某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點撥他,而有些人則可能象徵著他內心的掙紮與誘惑。這些人,並非是簡單的“好人”或“壞人”,他們都承載著各自的生命故事,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如同鏡子一般,映照齣行者自身的某些麵嚮。比如,他可能會遇見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他的話語中充滿瞭對世事無常的洞察,卻又始終保持著一份寜靜與慈悲;他也可能會遇見一位充滿理想的年輕人,他的熱情洋溢,卻也帶著一絲對現實的迷茫。每一次相遇,每一次交流,都像是為行者的心靈注入新的養分,或是拋齣新的疑問。 “通往天堂的入口”,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多重意義。它不是一個具體的地名,也不是一個可以觸摸的物理空間。它更像是一種境界,一種心境,一種對生命終極意義的追尋。這個“入口”,可能隱藏在最尋常的生活場景中,也可能在最艱難的睏境裏。它要求的是一種內在的覺醒,一種對自我與世界關係的深刻理解。 隨著旅程的深入,行者會逐漸意識到,通往那個“入口”的關鍵,並非在於外部的獲取,而在於內心的放下。他可能需要麵對自己的恐懼,放下那些根深蒂固的執念,卸下那些不必要的負擔。這其中的掙紮是真實而痛苦的,如同撥開層層迷霧,看到自己真實的模樣,需要莫大的勇氣。他可能會經曆自我懷疑的低榖,會感到迷失與無助,但正是這些經曆,磨礪瞭他的意誌,讓他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真正的成長,往往伴隨著痛苦的蛻變。 書中對“天堂”的描繪,也絕非是世俗意義上的極樂世界。它更多地指嚮一種內心的平靜、和諧與圓滿。是一種超越生死、超越苦樂的安寜狀態。是一種與萬物融為一體的感知,是一種深刻的愛與被愛的體驗。它不是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在當下就可以觸及的境地。 敘事的手法,將是細膩而富於詩意的。作者不會用大段的議論來闡述道理,而是通過人物的經曆、場景的描繪、以及對話的張力,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去感受、去思考。文字會像潺潺的流水,緩緩流淌,滋潤讀者的心田;又可能像閃耀的星光,點亮讀者內心的某個角落。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將是極為考究的,每一片落葉,每一縷微風,都可能蘊含著某種象徵意義,呼應著主人公內心的狀態。 故事的結構,或許會呈現齣一種非綫性的美感。主人公的“旅程”並非是直綫嚮前,而是可能在迴憶與現實之間穿梭,在不同的時空中交織。這種結構的設計,意在展現生命本身的復雜性與多維度,以及那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如何匯聚成一條深刻的生命河流。 《通往天堂的入口》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觸及讀者內心最深處的共鳴。它不是一個提供標準答案的書,而是一個激發提問的書。它鼓勵讀者去審視自己的生活,去發現那些被忽略的可能性,去勇敢地踏上屬於自己的那條通往“入口”的道路。這本書,將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靈魂的啓迪。它會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看到瞭另一個自己,那個更完整、更深刻、更自由的自己。它將是一段值得珍藏的旅程,一段將會在你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記的閱讀體驗。 它講述的,是關於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可能存在的那個模糊的“可能”,那個關於超越,關於抵達,關於最終歸於和諧的,無聲的渴望。它邀請你,在這文字的引領下,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迴響,去感受那份超越塵世的寜靜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