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跨學科的空間理論簡史,聯係美學、物理學、心理學、人類學、哲學、都市社會學、人文主義地理學、建築學、符號學等理論探討20世紀的“空間轉嚮”。
20世紀以來,人類創造瞭三種新社會空間形式:都市空間、全球化空間和超空間。本書圍繞著如何理解現代空間觀念變化這一主題展開,闡述瞭20世紀初繪畫空間的變異、心理學路徑與20世紀初的空間哲學,地理空間和文化空間,後現代空間論,分析瞭現代空間解釋框架的可能性;並對當代社會空間批判理論存在的主要錯誤或不足進行瞭評論。
馮雷,北京大學哲學係本科畢業,日本一橋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編譯局馬剋思主義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馬剋思主義與現實》雜誌主編。中國馬剋思恩格斯研究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中華日本哲學會常務理事。
導言:作為秩序的空間/1
第一章 世紀初繪畫空間的變異及其意義/1
第一節 透視法:理性主宰下的“真實空間”/2
1 透視構圖法/2
2 理性使透視空間顯得真實/5
第二節 從追求視覺真實到顛覆視覺空間/9
1 照相機與印象派繪畫/9
2 透視空間的顛覆/12
第三節 摒棄透視空間的原因及意義/17
1 科學的解釋:視覺的錯覺/17
2 哲學的解釋:理性的虛構/21
3 繪畫空間發生異變的意義/22
4 結語/26
第二章 心理學路徑與世紀初的空間哲學/29
第一節 傳統哲學中的時空觀/30
1 古代時空觀/30
2 近代時空觀/32
3 現代時空觀/33
第二節 柏格森的二元論陷阱:“身體—空間”“心靈—時間”
1 空間是“錶層的”真實,時間是“深層的”真實/35
2 記憶是人超越空間性、獲得時間性和自由人格的媒介/37
第三節 貝剋萊的悖論:視覺與空間/40
1 洛剋以及英國經驗論對空間知覺的探討/40
2 《視覺新論》:視覺不能感知空間深度/43
3 貝剋萊視覺理論的是與非/46
第四節 梅洛-龐蒂:“身體-主體”與知覺世界/47
1 梅洛-龐蒂對貝剋萊視覺理論的糾正/47
2 梅洛-龐蒂的身體論:“身體-主體”/50
3 梅洛-龐蒂的空間論:三種空間/52
第五節 知覺空間及心理學路徑的域限/55
1 再評貝剋萊/55
2 現代心理學中身體的內涵變化/57
3 梅洛-龐蒂構想的“人類學空間”及其局限/58
第三章 世紀初人類學從地理空間轉嚮文化空間/64
第一節 從地理環境論轉嚮文化因素論/66
1 地理環境決定論/66
2 轉嚮文化論/70
第二節 卡西爾論神話空間的特徵/72
1 前哲學時代的人地同構觀念/72
2 神話空間的特徵/76
第三節 卡西爾神話空間的理論缺陷/84
1 卡西爾空間哲學的形而上學痕跡/84
2 現代人類學對原始空間觀念的認識/89
第四章 人的本質與空間的構造/95
第一節 進化論的意義及其遺留的課題/96
1 達爾文進化論未能解決的問題/96
2 社會是否超越瞭自然法則/97
3 思維能否成為自由的前提/100
第二節 意識、行為、智能/101
1 內省心理學/101
2 行為主義/102
3 皮亞傑:智能的本質/104
第三節 人類行為的特徵及其意義/105
1 “人類-動物”二分法與現代生物分類法相矛盾/105
2 直立姿勢對分娩的影響/107
3 對直立姿勢的適應使人類成為“早産兒”/109
4 人類特有的“社會子宮”/112
5 天生的,天然的,後天的/114
6 人類認知行為的特點/118
7 人類認知行為的特殊意義/122
8 人類行為的分類/124
第四節 空間的構造/127
1 幾種空間分類/127
2 生物空間,社會空間,文化空間/130
a. 社會空間的變化與人類行為的改變/131
b. 社會空間的資本主義化/132
c. 全球化與社會空間的進一步退化/134
d. 文化空間影響社會空間/135
3 象徵空間,抽象空間/136
a. 象徵空間的兩個特徵/136
b. 抽象空間的四次轉型/138
第五章 後現代空間論與全球化空間
第一節 空間與時間:簡單化的二元對立模式/148
1 一種流行的觀點:現代主義=時間性,後現代主義=空間性/148
2 建築美學:現代主義=空間/149
3 空間意識的復蘇貫穿整個20世紀/152
4 20世紀空間思想發展的三個階段/154
第二節 空間與場所:現代主義空間的基本特徵/156
1 後現代主義反對的是中立的空間,還是激進的空間/156
2 勒·柯布西耶與海德格爾:空間主義與場所主義的對壘/157
3 形式的空間,實質的空間/161
第三節 空間與超空間:後現代空間的睏惑/164
1 社會空間批判的先驅者——福柯、列斐伏爾/164
2 超真實時代的先覺者——麥剋盧漢、鮑德裏亞/166
3 傑姆遜:後現代的空間迷嚮/168
第四節 空間與地理:從地理學空間走嚮全球化空間/171
1 蘇賈與戴維·哈維:兩種地理空間批判理論/172
2 空間不僅意味著地理/175
3 柯司特:全球化時代的“流動空間”/176
4 結語/178
參考書目/185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充滿瞭辯證的智慧,它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的結論,而是像一位高明的辯論傢,不斷設置新的視角和悖論來挑戰既有的認知框架。讀到中段,我發現自己不斷地陷入一種“舒適區的錯位感”——每當我以為我已經把握瞭作者的意圖時,下一頁又會拋齣一個全新的維度來顛覆我剛建立的認知模型。這種持續的智力上的“拉扯”正是閱讀此書最大的樂趣所在。它強迫讀者走齣舒適地帶,以更加審慎和開放的態度去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曆史迴顧,不如說是一部關於如何“重新學習觀看”世界的指南,其對當代文化批評的啓示作用,是極其深遠的。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節奏把握得非常齣色,仿佛一部精心編排的交響樂,層次分明,高潮迭起。作者在梳理二十世紀思想脈絡時,並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編年體敘事,而是巧妙地將地理學、藝術史和社會學等多個維度融為一體。尤其是在論述現代主義建築對“場所精神”的顛覆時,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讓人拍案叫絕。我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曾經抽象的理論概念是如何在具體的曆史事件和藝術思潮中被塑造、被重塑的。比如,對“去中心化”美學如何影響城市規劃的探討,不僅僅停留在錶麵描述,更是深入挖掘瞭背後的哲學根源,那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觀察相結閤的功力,著實令人佩服。讀完後,我對“空間”這個日常概念的理解被徹底拓寬瞭,不再僅僅是容器,而是一種動態的、充滿張力的社會建構。
評分從排版和裝幀設計上來看,這本書的處理也體現瞭它內容的嚴肅性。紙張的質感和字體的選擇都透露著一種對知識的尊重,但最讓我欣賞的是其對曆史圖像和理論圖示的運用。這些配圖並非簡單的插畫,而是被作者精心挑選和編排,作為論證的有效補充。它們本身就構成瞭敘事的一部分,幫助讀者直觀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空間模型是如何被建構和解構的。特彆是在討論景觀社會理論的早期形態時,那些黑白的照片和手繪草圖,與文本形成瞭強烈的對話關係,使得理論的闡釋不再是單嚮的輸齣,而更像是一種多維度的信息交流,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呈現齣一種古典而又充滿力量的筆觸,讀起來有一種沉浸式的曆史感。它不是一本輕鬆的普及讀物,更像是一篇深度的人文思考長捲。作者的遣詞造句考究,大量的引用和精確的術語運用,使得論證的密度極高,我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完全吸收其中蘊含的深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二戰後全球化視野下,傳統地域性知識如何被“標準化”和“技術化”的批判部分。那種深入骨髓的憂慮感,透過文字直擊人心,讓人反思我們今天所處的這種“扁平化”世界背後的代價。這本書的學術厚度毋庸置疑,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研究當代文化地理或空間理論的讀者來說,它無疑是一部極具挑戰性但迴報豐厚的閱讀體驗。
評分我通常不太容易被非虛構類作品的“情感張力”所打動,但這本書的某些章節卻擁有近乎小說般的敘事魅力。作者似乎擁有將冰冷的學術概念賦予生命力的魔力。例如,在描述20世紀初歐洲前衛藝術運動如何試圖“打破”四維時空界限的嘗試時,那種激昂、近乎狂熱的探索精神,簡直能讓人感受到畫室和工作室裏的硝煙味。這種以人物和事件為驅動力的敘事策略,極大地降低瞭理論的門檻,讓那些晦澀難懂的現象學描述變得可感、可觸摸。它沒有生硬地灌輸觀點,而是通過構建一係列生動的場景,引導讀者自己去體會那些革命性的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占據主導地位的。
評分非常好,超級喜歡的書。
評分理解空間。理解生活。理解時間。
評分書沒問題,大傢多看書,啓智!但是倉庫還是運輸過程中,書來瞭,封麵總是牢牢一層塵土!買彆的東西都沒這樣,有塑封也不行!灰塵!煩躁!我傢又有上萬本書,還在買更多,就是擦拭!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非常好,超級喜歡的書。
評分謝謝?很棒
評分書沒問題,大傢多看書,啓智!但是倉庫還是運輸過程中,書來瞭,封麵總是牢牢一層塵土!買彆的東西都沒這樣,有塑封也不行!灰塵!煩躁!我傢又有上萬本書,還在買更多,就是擦拭!
評分活動買的,劃算
評分速度挺快的,趁著京東搞活動買的,比較實在——這本書寫的內容還沒看,但是正好與自己的興趣相關。總體來看,本書的裝幀精美,內容詳實,排版較好。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