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全图鉴

中草药全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玉波,李海涛 编
图书标签:
  • 中草药
  • 药用植物
  • 中医药
  • 传统医学
  • 植物图鉴
  • 药材
  • 养生保健
  • 自然医学
  • 本草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426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01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解经典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544
字数:46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老祖宗留下的珍贵医药学遗产,业内专家认真校正、深入解读,大量经典验证古方全公开,通俗易懂,实图对照,中医药学宝库带回家。

  1.资料充实,解读精到

  书中对中国药典资料加以淬炼,涉及512种中药材的全方位资料,同时按药性功效划分18类,易查易用。

  2.实图呈现,实用为主

  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书原方以供参考。

  3.原汁原味,中西结合

  遵照中医传统和古籍原意解读,通俗易懂,也融入了现代专业药物知识与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药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药用植物、药材及手绘彩图,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药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目录

1 解表类

辛温解表药

16 麻黄

17 紫苏叶

18 生姜

19 防风

20 羌活

21 白芷

22 辛夷

23 胡荽

24 柽柳

25 鹅不食草

26 桂枝

27 香薷

28 心叶荆芥

29 藁本

30 细辛

31 苍耳子

32 葱白

33 火索麻

34 牛至

辛凉解表药

35 薄荷

36 蝉蜕

37 菊花

38 葛根

39 淡豆豉

40 牛蒡子

41 桑叶

42 柴胡

43 升麻

44 浮萍

45 五色梅

46 大叶桉叶

2 清热类

清热泻火药

48 石膏

49 知母

50 芦根

51 竹叶

52 淡竹叶

53 莲子心

54 熊胆

55 鸭跖草

56 栀子

57 夏枯草

58 决明子

59 谷精草

60 萝芙木

61 球兰

62 野牡丹

63 苦丁茶

64 无花果

清热解毒药

65 金银花

66 连翘

67 大青叶

68 板蓝根

69 青黛

70 贯众

71 蒲公英

72 紫花地丁

73 蚤休

74 木芙蓉叶

75 野菊花

76 千里光

77 四季青

78 鱼腥草

79 金荞麦

80 穿心莲

81 半边莲

82 半枝莲

83 白花蛇舌草

84 红藤

85 败酱

86 土茯苓

87 白蔹

88 白头翁

89 马齿苋

90 秦皮

91 铁苋

92 地锦草

93 山豆根

94 马勃

95 橄榄

96 余甘子

97 金果榄

98 朱砂根

99 木蝴蝶

100 土牛膝

101 胖大海

102 肿节风

103 绿豆

104 玉簪花

105 马鞭草

106 七叶一枝花

107 杠板归

108 醉鱼草

109 羊蹄

110 狗牙花

111 山芝麻

112 马蹄蕨

113 鬼灯笼

114 落葵

115 金丝桃

116 木蓝

117 蝴蝶花

118 虎掌草

119 龙葵

120 八角莲

121 八角金盘

122 蛇莓

123 臭牡丹

124 仙人掌

125 杉木

126 铁线草

清热燥湿药

127 黄芩

128 黄连

129 黄柏

130 龙胆

131 苦参

132 白鲜皮

133 椿皮

清热凉血药

134 鲜地黄

135 玄参

136 牡丹皮

137 赤芍

138 紫草

139 水牛角

140 扶桑花

141 吊竹梅

142 虎耳草

143 岗梅根

144 火炭母草

145 山甘草

清虚热药

146 青蒿

147 白薇

148 地骨皮

149 银柴胡

150 胡黄连

3 泻下类

攻下药

152 大黄

153 芒硝

154 番泻叶

155 芦荟

润下药

156 火麻仁

157 郁李仁

158 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

159 甘遂

4 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166 独活

167 川乌头

祛风湿清热药

187 防己

188 马钱子

189 雷公藤

5 化湿类

212 藿香

6 利水渗湿类

利水消肿药

222 茯苓

232 黄花稔

利尿通淋药

233 车前草

234 滑石

235 关木通

236 通草

237 瞿麦

238 地肤子

239 海金沙

利湿退黄药

252 茵陈

7 温里类

260 附子

261肉桂

8 理气类

274 陈皮

消食类

298 山楂

10 驱虫类

306 使君子

307 苦楝皮

308 槟榔

309 南瓜子

310 鹤虱

311 榧子

312 云实

11 止血类

凉血止血药

314 大蓟

化淤止血药

332 花蕊石

333 韩信草

334 莲花

335 薯莨

336 地菍

337 小连翘

收敛止血药

338 白及

温经止血药

347 艾叶

348 炮姜

12 活血化淤类

活血止痛药

350 川芎

活血调经药

356 丹参

357 红花

358 桃仁

活血疗伤药

368 土鳖虫

369 苏木

370 骨碎补

371 血竭

372 刘寄奴

373 接骨木

破血消癥药

374 莪术

13 化痰止咳平喘类

温化寒痰药

380 半夏

381 天南星

382 白附子

清热化痰药

388 前胡

389 桔梗

395 天竹黄

止咳平喘药

406 苦杏仁

407 苏子

14 安神类

重镇安神药

420 朱砂

421 磁石

养心安神药

425 酸枣仁

15 肝息风类

平抑肝阳药

432 石决明

433 珍珠母

434 牡蛎

息风止痉药

439 羚羊角

440 牛黄

441 钩藤

442 天麻

16 补虚类

补气药

448 人参

449 西洋参

450 党参

451 太子参

452 黄芪

补阳药

461 鹿茸

462 巴戟天

463 淫羊藿

464 仙茅

465 补骨脂

466 益智

补血药

481 当归

482 熟地

483 白芍

484 何首乌

485 阿胶

486 龙眼肉

补阴药

487 北沙参

488 南沙参

489 麦门冬

490 天门冬

17 收涩类

止汗药

504 麻黄根

505 浮小麦

506 糯稻根须

敛肺涩肠药

507 五味子

508 乌梅

509 罂粟壳

固精缩尿止带药

514 山茱萸

18 其他类

开窍药

522 麝香

523 冰片

524 石菖蒲

525 蟾酥

526 安息香

涌吐药

527 常山

528 瓜蒂

529 胆矾

杀虫止痒药

530 雄黄

531 硫黄

532 白矾

533 蛇床子

精彩书摘

  竹沥

  别名:竹汁、淡竹沥、竹油。

  来源: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

  成分:本品含愈创木酚等酚性成分、甲酸等酸性成分、谷氨酸及糖类等。

  植物形态: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米,直径5~7厘米,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及其螀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褶,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厘米,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1或2片,拔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鳞被3至1枚或缺如,披针形;花药在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柱头3枚,呈扫帚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长特性:生于山坡、路旁或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集方法:取鲜竹竿,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药材性状:为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以色泽透明者为优。

  药理作用:本品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

  药用功效:清热滑痰、镇惊利窍,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用法用量:内服:冲服,50~100克;入丸剂或熬膏。

  ……

前言/序言

  中草药是由自然界中获取的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以及矿物药的总称,因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所以人们常通称为中草药。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现存有1200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有5000多种在各地被广泛使用。中草药有“四气五味”之说,“四气”即药性的寒、热、温、凉,而“五味”即药物的辛、酸、甘、苦、咸。千百年来,中国人世代沿袭着借助中草药来养身疗疾的传统,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中草药经验,已逐步发展、完善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本草学。

  历史上无数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呕心沥血,他们所编纂的大量医药典籍成为世人攀登医药学巅峰的石阶,为中草药知识的普及与应用引领方向。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和明代的《本草纲目》更是博采众长,是我国重要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书中载药365种,其中包括252种植物药、67种动物药和46种矿物药,又按药性和功用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由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载药高达1892种,收录医方11096个、绘图1160幅,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作为中国医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对人类医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为了让人们更全面、更清晰、更透彻地了解中草药知识,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药典,对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详细资料及实图加以汇集、辨识,以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书中收录各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512种,按各种中草药的药性功效,分为解表、清热、理气、消食、补虚等18大类,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药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专业药物知识。同时,配以1000多张高清药用植物、成品药材实图及手绘彩图,近距离展示中草药的真实面目。原汁原味,收录数百个古医书原方以供选用、参考;中西结合,在运用传统中医理论解读中草药药理药性的同时,也附加了大量中草药的现代研究成果,让读者获得更充实、更实用、更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但由于文献资料浩如烟海,编者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海涵、斧正。



《草木集萃:寻常巷陌的生命密码》 在这座被钢筋水泥包裹的城市中,我们或许早已忘记,脚下这片土地,以及生长于其上的万物,曾是祖辈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智慧的源泉。本书并非一本刻板的植物图谱,更非一部枯燥的药理大全。它是一次深入寻常巷陌、田间地头的生命探索,一次触碰大地脉搏的感悟之旅,一次对那些被遗忘的绿色宝藏的深情回望。 我们将在初夏的微风中,探访那些悄然绽放于屋檐角落的野花,它们或许没有名贵的姿态,却承载着时间的温度和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将拨开杂草丛生的篱笆,去寻找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本植物,它们的名字或许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但它们蕴含的能量,却从未停止过对这片土地的滋养。 书中,我们将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它们的模样,记录它们的生长习性,分享它们的独特之处。你或许会惊叹于蒲公英随风飘散的坚韧,看到它如何将希望播撒到每一个角落;你或许会好奇路边不起眼的狗尾巴草,原来它在古老的传说中,曾有过怎样的意义;你或许会发现,那些被视为“杂草”的植物,竟有如此细腻而迷人的纹理,它们在不经意间,透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不会拘泥于繁复的分类术语,而是力图还原它们最本真的生命状态。我们将跟随季节的更迭,观察它们如何从嫩芽舒展到繁茂,再到归于沉寂。我们会留意它们与昆虫、鸟类之间的微妙互动,感受这个微观世界里生命的和谐与平衡。 本书的每一页,都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我们相信,即使是最平凡的生命,也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不凡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记录,唤醒你内心深处与自然的连接,让你重新审视身边那些被忽视的绿色生命。 想象一下,当你在散步时,不再是匆匆而过,而是停下脚步,辨认出路边那株曾经被你忽略的植物,回想起它在书中的描述,感受到一种奇妙的亲切感。当你在厨房里,看见熟悉的食材,却能联想到它在野外的姿态,以及它所蕴含的朴素力量,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原来如此简单而丰富。 《草木集萃:寻常巷陌的生命密码》是一本属于所有热爱生活、对自然充满好奇的人的书。它适合那些渴望在喧嚣中寻找一份宁静,在平凡中发现一份惊喜的人。它没有艰涩的理论,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一颗真诚探索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让我们一起,重新走进这片被遗忘的绿色天地,聆听草木低语,感受生命的力量,解锁那些隐藏在寻常巷陌中的,最动人的生命密码。在这里,你将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体验,是感受,是与大自然的一次温暖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与草药打交道的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满足我偶尔查阅辨识需求,又能让我深入了解中草药背后故事的书籍。《中草药全图鉴》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期待,它的封面设计也十分吸引人,那种朴实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仿佛一股清新的药草香扑鼻而来。我一直觉得,中草药不仅仅是用来治病的药材,它们更是大自然的馈赠,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和神奇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这片药草的海洋,让我看到那些形态各异、功效神奇的草本植物,了解它们是如何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它们又有着怎样的生命周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草药采集、炮制以及储存的实用知识,这些都是我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另外,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中草药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往往能让我在使用和认识草药时,多一份敬畏和亲切感。毕竟,每一个草药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它们灵魂的体现。总而言之,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中草药,将这份自然界的宝藏,更好地融入我的生活,让这份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传统医药文化充满了好奇,而中草药无疑是其中一个最吸引我的部分。每次看到市面上林立的各种养生产品,我总会想起那些深藏在山野田间的天然瑰宝。《中草药全图鉴》这本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探索中草药世界的绝佳向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图鉴,更希望它能讲述每一味草药的“前世今生”。例如,它是否有悠久的 Use history?在古代的医书中有没有记载?是否有与它相关的诗词歌赋或者传说故事?这些人文色彩能够极大地增加我对草药的理解和情感连接。我也希望它能介绍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虽然我不会自己随意调配,但了解这些方剂的构成和原理,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中草药是如何协同作用的,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地位。此外,如果书中能探讨一些中草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或者介绍一些创新性的炮制方法,那将是锦上添花。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份药材列表。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我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向往,尤其是那些能够为我们带来健康的植物。《中草药全图鉴》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我希望它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植物王国的大门。我期待书中能够有非常清晰、精美的插图,最好是写实风格的,能够捕捉到植物最细致的特征,让我即使在第一次见到某种草药时,也能辨认出它。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容易在家庭环境中种植或者在周边公园、绿地就能找到的常见草药,并且能够给出一些基础的栽培和养护建议,这样我就可以在家中尝试种植一些,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适合日常保健、能够简单使用的草药,比如泡茶、煮粥等,并附上详细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轻松地从中草药中汲取健康。如果还能有一些关于中草药与季节变化、地理环境关系的介绍,让我明白为什么某些草药会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生长得最好,那就更好了。

评分

在我看来,中草药不仅仅是药物,它们更像是大自然的“医生”,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中草药全图鉴》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厚重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这些神奇的植物。我希望它不仅仅罗列出草药的名称和图片,更应该对每一种草药的生长环境、产地分布进行详细的说明。例如,它通常生长在哪里?是山坡、田野还是水边?在不同的地区,它的形态或者功效会不会有差异?我希望书中能够给出一些生动的描述,让我仿佛能亲临其境,感受草药生长的自然气息。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每种草药的药理作用,从更科学的角度解释它们为何能够治疗某些疾病,其内在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果还能提及一些关于草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比如最新的科学发现,那将极大地提升我对这些传统瑰宝的认知。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强调一些草药的炮制方法对于其药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炮制来最大化地发挥草药的功效,同时避免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评分

最近总觉得身体有点小毛病,想着是不是可以从中草药里找找灵感。朋友推荐了《中草药全图鉴》,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对这个主题一直挺感兴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把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中草药都介绍得明明白白。重点是,我希望它能够有高清、准确的图片,这样我才能在野外或者市场上不至于把它们认错了。毕竟,认错草药可能后果很严重。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说明每种草药的形态特征,比如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果实的模样,甚至茎干的质地,这些细节能帮助我建立起直观的认识。除了外形,我更关心它们的功效和主治。我希望能够看到清晰的说明,比如“用于治疗XX疾病”、“具有XX效果”,并且最好能有一些简明的用法用量建议,虽然知道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但作为参考也是极好的。而且,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毒性中草药的警告和识别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知识。如果还能附带一些辨别相似草药的小技巧,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中华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值得去了解!

评分

中华博大精深的中药文化,值得去了解!

评分

书还不错。但医学类的书好贵。

评分

好书,快递大哥陈兄准时送到幸苦了,多谢!为快递大哥陈兄点赞,,,,,,,,,一

评分

评分

比较实用

评分

还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如果不是下定决心 最好还是慎重考虑后再买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好!质量好!价格实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