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精版)

汤头歌诀(精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汪昂 著,信彬,吴剑坤 编
图书标签:
  • 汤头
  • 煲汤
  • 食谱
  • 养生
  • 滋补
  • 家常菜
  • 健康饮食
  • 传统美食
  • 粤菜
  • 烹饪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341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06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解经典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512
字数:43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民间口口相传几代人的方剂绝学,业内专家为你呈现更直白的精细解读,中医古籍学习不求人,制药煎汤,分门别类,图文共解,一目了然。

  1.通俗易懂,简明实用

  对原著古文加以精心编译、注解,让阅读学习更轻松,方剂组成、功效、用药方法皆有标注,使用更方便。

  2.图文丰富,精美直观

  收入大量药材实图、手绘彩图、金陵古图,结合牵线文字和图表,拓宽阅读视野,增加知识含量。

  3.严谨详实,药材百科

  对方剂中所选的药材资料加以详尽解读,附加药材真品鉴别方法。

内容简介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对古本《汤头歌诀》进行了全新的编写,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同时还收入了307幅药方实例图解和248幅精美逼真彩色手绘草药图,对植物的根、茎、叶、化、子等部位做详细的解读说明,使植物各部位的药性一目了然!书中对每首方剂均说明出处,并分歌诀、注释、方析、组成、用法、功能、主治7个部分论述,将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

作者简介

  信彬,

  研究员,副教授,先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历任北京市卫生局物价处处长、审计处处长,北京朝阳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现任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担任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价格协会副会长等职务。现从事中医肿瘤临床治疗工作,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以及软组织肉瘤、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中医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


  吴剑坤,

  中医治未病科主任、体检中心主任,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高级健康管理师。荣获2004年度、2005年度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个人。2006~2009年担任中药房主任,出版《医院制剂手册》《药品手册——中药分册》,内容包括325种中成药、600种常用中药饮片、医院制剂品种、协定处方等内容的介绍,颇受欢迎。

目录

第一章 补益之剂

四君子汤 2

补肺阿胶散 4

秦艽扶羸汤 5

秦艽鳖甲散 7

黄芪鳖甲散 8

紫菀汤 10

升阳益胃汤 11

小建中汤 13

百合固金汤 15

益气聪明汤 16

独参汤 17

龟鹿二仙胶 18

天王补心丹 19

保元汤 20

金匮肾气丸 22

还少丹 23

当归补血汤 25

河车大造丸 26

右归饮 27

虎潜丸 29

斑龙丸 30

七宝美髯丹 31

第二章 发表之剂

麻黄汤 34

大青龙汤 36

十神汤 37

小青龙汤 38

人参败毒散 40

九味羌活汤 42

桂枝汤 43

升麻葛根汤 46

葛根汤 47

神术散 49

麻黄附子细辛汤 51

再造散 52

麻黄人参芍药汤 54

银翘散 55

神白散 56

桑菊饮 58

华盖散 59

防风解毒汤 60

竹叶柳蒡汤 61

第三章 攻里之剂

大承气汤 64

蜜煎导法 65

小承气汤 66

调胃承气汤 67

温脾汤 68

枳实导滞丸 69

木香槟榔丸 71

香连丸 72

更衣丸 73

芍药汤 74

第四章 涌吐之剂

瓜蒂散 78

稀涎散 79

第五章 和解之剂

小柴胡汤 82

四逆散 84

黄芩汤 85

黄连汤 87

藿香正气散 88

逍遥散 90

六和汤 91

清脾饮 93

奔豚汤 94

何人饮 95

痛泻要方 97

达原饮 98

蒿芩清胆汤 99

第六章 表里之剂

大柴胡汤 102

葛根黄芩黄连汤 104

三黄石膏汤 105

防风通圣散 106

五积散 108

大羌活汤 110

参苏饮 111

茵陈丸 113

第七章 消补之剂

保和丸 116

健脾丸 118

参苓白术散 119

平胃散 121

枳实消痞丸 123

鳖甲饮子 124

葛花解酲汤 125

第八章 理气之剂

补中益气汤 128

越鞠丸 130

四七汤 131

乌药顺气汤 133

苏子降气汤 134

四磨汤 136

旋覆代赭汤 137

橘皮竹茹汤 139

定喘汤 140

正气天香散 142

丁香柿蒂汤 143

苏合香丸 144

栝楼薤白汤 146

丹参饮 147

第九章 理血之剂

桃仁承气汤 150

人参养荣汤 151

四物汤 153

犀角地黄汤 155

养心汤 156

归脾汤 158

咳血方 159

槐花散 161

当归四逆汤 162

四生丸 164

黑地黄丸 165

秦艽白术丸 167

小蓟饮子 168

黄土汤 170

癫狗咬毒汤 172

少腹逐瘀汤 173

血府逐瘀汤 174

补阳还五汤 176

复元活血汤 177

第十章 祛风之剂

三生饮 180

地黄饮子 181

小续命汤 183

大秦艽汤 184

顺风匀气散 186

独活汤 187

川芎茶调散 188

资寿解语汤 190

第十一章 祛寒之剂

理中汤 204

吴茱萸汤 205

回阳救急汤 207

真武汤 208

第十二章 祛暑之剂

三物香薷饮 230

清暑益气汤 231

生脉散 233

六一散 234

缩脾饮 235

第十三章 利湿之剂

小半夏加茯苓汤 238

舟车丸 239

五皮饮 241

茵陈蒿汤 242

第十四章 润燥之剂

猪肾荠苨汤 278

第十五章 泻火之剂

黄连解毒汤 294

附子泻心汤 296

升阳散火汤 297

半夏泻心汤 298

第十六章 除痰之剂

二陈汤 344

涤痰汤 346

青州白丸子 347

清气化痰丸 348

礞石滚痰丸 350

金沸草散 351

顺气消食化痰丸 352

半夏天麻白术汤 353

截疟七宝饮 355

三子养亲汤 356

小陷胸汤 357

指迷茯苓丸 359

常山饮 360

紫金锭 361

苓桂术甘汤 362

十枣汤 364

千金苇茎汤 365

金水六君煎 366

止嗽散 367

第十七章 收涩之剂

茯菟丹 370

金锁固精丸 371

牡蛎散 372

治浊固本丸 374

当归六黄汤 375

桑螵蛸散 376

柏子仁丸 378

真人养脏汤 379

诃子散 380

封髓丹 381

桃花汤 382

济生乌梅丸 383

威喜丸 384

第十八章 杀虫之剂

乌梅丸 386

集效丸 388

化虫丸 389

第十九章 痈疡之剂

金银花酒 392

托里十补散 393

真人活命饮 394

托里温中汤 395

托里定痛汤 397

散肿溃坚汤 398

醒消丸 399

小金丹 401

梅花点舌丹 402

蟾酥丸 404

保安万灵丹 405

一粒珠 407

六神丸 408

阳和汤 409

第二十章 经产之剂

附:(一) 便用杂方

附:(二) 儿科

抱龙丸 450

回春丹 451

八珍糕 453

肥儿丸 454

保赤丹 456

附录:汤头歌诀总录 457

精彩书摘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可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消化吸收和输送食物精微。脾胃功能虚弱,则食少便稀;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脏腑器官失去濡养,则面色虚白;脾主四肢,脾气虚亏肢体失去颐养,故乏力;中气不足则语声微陈,舌淡脉虚弱也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的表象。

  人参(白参)正品之生晒参: 本品分全须生晒和姜生晒。全须生晒具完整艼、芦头和参须,参须多以线缠绕;姜生晒呈圆柱形或纺缍形,具芦头,一般无须根和细支根,参体有明显纵皱纹理,上端有横环纹,常可见有凸起的横节。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份。

  用法:上述药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加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症见面色虚白,气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稀,舌质淡,脉虚缓。

  临证加减:①脾虚气滞,胸脘痞闷,入陈皮。②脾虚聚湿成痰,咳痰苔腻,或胃气失和,呕吐恶心,入半夏、陈皮。③湿阻气滞,脘腹胀满,入陈皮、半夏、木香、砂仁。④气虚及阳,脏腑失于温煦,惧寒腹痛,入干姜、附子。

  现代运用:主要用于慢性胃炎、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妊娠胎易动、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等属脾胃气虚者。

  ……

前言/序言

  古人治病,药有君臣,方有奇偶,剂有大小,此汤头所由来也。

  仲景为方书之祖。其《伤寒论》中既曰太阳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矣,而又曰麻黄证、桂枝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不以病名病,而以药名病。明乎因病施药,以药合证,而后用之,岂苟然而已哉!

  今人不辨证候,不用汤头,率意任情,治无成法,是犹制器而废准绳,行阵而弃行列,欲以已病却疾,不亦难乎?盖古人制方,佐使君臣,配合恰当;从治正治,意义深长。如金科玉律,以为后人楷则。惟在善用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如淮阴背水之阵,诸将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旧本有汤头歌诀,辞多鄙率,义弗该明,难称善本。不揣愚瞽,重为编辑,并以所主病证括入歌中,间及古人用药制方之意。某病某汤,门分义悉;理法兼备,体用俱全;千古心传,端在于此。实医门之正宗,活人之彀率也。然古方甚多,难以尽录。量取便用者,得歌二百首。正方、附方共三百有奇。盖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以此提纲挈领,苟能触类旁通,可应无穷之变也。是在善读者加之意耳。



《药食同源:中华饮食养生智慧》 本书是一部融汇千年中华饮食养生精粹的百科全书,它并非简单罗列食谱,而是从宏观的“天人合一”哲学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微妙联系。作者以古老的东方智慧为基石,结合现代科学的视角,带领读者一同探索食物的本性、四时五味的奥秘,以及不同体质的人群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来调养身体,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全书分为几个核心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饮食养生框架。 第一部分:饮食养生的哲学根基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中华民族独特的饮食哲学。我们将回顾“药食同源”的思想渊源,理解古人为何将食物视为治病养生的重要手段,而非仅仅满足口腹之欲。这里将探讨阴阳五行学说在饮食调养中的应用,例如寒热温凉的食物属性如何与人体的阴阳平衡相呼应,酸苦甘辛咸五味如何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以及这些理论如何指导我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食物。读者将了解到,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调整饮食,达到“治未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四时五味的养生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的变化不仅影响着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也深刻地作用于人体。本部分将详细阐述不同季节的饮食宜忌。春季如何通过温和的食物疏肝理气,助益生长?夏季如何选择清淡解暑的食物,以防暑热伤津?秋季如何通过滋润的食物来润肺益燥?冬季又该如何进补,以温养肾阳,抵御寒邪? 与此同时,本书还将深入解析五味的养生功效。酸味食物如何敛疮生津、助消化?苦味食物如何清热泻火、燥湿?甘味食物如何补益脾胃、调和诸药?辛味食物如何疏散风寒、活血通脉?咸味食物如何软坚散结、补肾?每一种味道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如何根据身体的需要,巧妙地搭配运用,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第三部分:体质辨识与个性化饮食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天生的体质差异,如同土壤的肥沃程度各不相同,需要不同的耕作方法。本书将介绍中华传统医学中关于体质的分类,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等。通过简单易懂的描述和辨识方法,读者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提供针对不同体质的详细饮食建议。例如,阳虚体质的人群在冬季如何选择温热的食物来驱寒暖身?阴虚体质的人群在燥热的秋季如何选择滋润的食物来缓解干燥?痰湿体质的人如何通过饮食来化痰祛湿?通过了解自己的体质,并根据相应的饮食指导进行调整,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四部分:常见食材的养生价值深度解析 本书将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进行深入的养生价值解析,远不止于简单的营养成分表。例如,我们会探讨大米的性味归经,它如何健脾益气;红枣的温补功效,为何是补气养血的佳品;绿豆的清热解毒作用,如何应对夏季的暑热;蘑菇的益气不伤脾胃,为何被誉为“山珍”等等。 我们将追溯这些食材的传统应用,结合现代科学研究,阐述其具体的养生机理。对于一些药食两用的食材,如枸杞、山药、生姜、大蒜等,我们将详细介绍它们的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教导读者如何将它们融入日常饮食,发挥其最大的养生功效。 第五部分:饮食禁忌与食物搭配的智慧 “君臣佐使”,中药讲究配伍,食物的搭配同样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本书将详细阐述常见的食物禁忌,例如哪些食物不宜同食,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哪些食物相冲,会影响药效或导致身体不适。我们将通过科学的解释,让读者明辨食物的搭配原则,避免误区。 同时,本书还将介绍一些经典的食物搭配方法,它们不仅能提升食物的风味,更能增强养生功效。例如,米粥搭配红枣的益气养血,鱼肉搭配生姜的去腥增香又驱寒,以及一些具有特定食疗作用的药膳粥、药膳汤的制作方法。 第六部分:现代生活的饮食调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压力、环境污染、不规律作息等诸多挑战,这些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进行有效的饮食调理。我们将探讨如何平衡工作与饮食,如何在外食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如何通过饮食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升免疫力。 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艰深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活化的例子和比喻来阐释复杂的养生道理。它适合所有对健康饮食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养生基础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实用的指导。 《药食同源:中华饮食养生智慧》旨在成为读者案头必备的养生指南,帮助大家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从源头上呵护自己的身体,拥抱健康、和谐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在入手《汤头歌诀(精版)》之前,我对这类中医古籍的印象,大多是晦涩难懂,充满文言文,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钻研。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在保留中医精髓的同时,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最赞赏的是它对“歌诀”的处理。我知道“汤头歌诀”本身就以歌诀的形式流传,但这本书的“精版”,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编排。歌诀的文字,简练而富有韵律,读起来非常顺口,就像在品味一首古诗。但每一句歌诀,都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信息,包括药物的组合,主治的病症,甚至还有一些用药的注意事项。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习的过程变得不再枯燥,反而充满乐趣。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歌诀,它还提供了非常详尽的解释和注解。在每一首歌诀的后面,都有对这个方剂的详细分析。包括药物的详细介绍,比如它们的性味归经,以及它们在这个方剂中扮演的角色(君、臣、佐、使)。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不再是机械地记忆歌诀,而是能够真正理解方剂背后的逻辑。我能够明白,为什么这几味药组合在一起,能够产生这样的疗效,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背诵”的层面。 我尝试着去理解一些比较基础的方剂,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麻黄汤”。在读完歌诀后,我仔细研读了后面的解释,了解到麻黄、桂枝、杏子、甘草这四味药,是如何协同作用,发汗解表,散寒止咳的。这种理解,让我对中医治疗感冒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针对“发烧”、“咳嗽”等症状,而是要找到病症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性地开出药方。 这本书的“精版”之处,还在于它对细节的关注。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用药剂量,都标注得非常明确,而且还会有一些关于炮制方法的提示。这对于想要更深入了解,甚至尝试实践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介绍,更是包含了实际操作的一些关键细节。 总的来说,《汤头歌诀(精版)》这本书,是一本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读者需求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用一种非常易于接受的方式,打开了中医方剂学的大门,让我这个中医小白,也能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我非常期待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去探索更多中医的奥秘。

评分

收到这本《汤头歌诀(精版)》,我的内心可以说是充满了惊喜和期待。作为一名对中医略有耳闻但缺乏系统了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中医理论高深莫测,难以接近。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首先,它的整体设计就非常吸引人。封面素雅,内页排版清晰,字体大小也恰到好处,非常便于阅读。不像一些传统的古籍,读起来容易眼疲劳。这本书在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出版的先进理念,做到了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我最欣赏的部分,绝对是它对“汤头歌诀”的呈现。我知道“汤头歌诀”本身就是一种以歌谣形式来记忆方剂的方法,但这本书的“精版”,无疑将这种方法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歌诀的文字,简练而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是在品味一首古老的诗歌。但每一句歌诀,又都精准地概括了方剂的组成和主治,这使得记忆和理解方剂变得异常轻松。 更让我赞叹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歌诀的罗列。它在每一首歌诀之后,都提供了非常详尽、深入的解读。这些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释了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以及药物之间的配伍道理。特别是对“君臣佐使”的解释,让我明白了中医方剂配伍的精妙之处,不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 我尝试着去理解一些基础的方剂,比如“桂枝汤”。通过歌诀和后面的详细解释,我才明白,原来中医治疗感冒,并不是简单地“发热就退烧”,而是要根据感冒的类型(风寒或风热),来选择不同的方剂。桂枝汤是如何通过发汗解表,来治疗风寒感冒的,这些都解释得非常清晰。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而且,这本书在细节上也做得非常出色。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一些药物的时候,会给出一些关于药物剂量、炮制方法,甚至是用药禁忌的提示。这些宝贵的细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指导。它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全面和实用。 总而言之,《汤头歌诀(精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传承,时代创新”的典范。它以一种非常友好、非常有效的方式,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领略到中医方剂学的博大精深。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它必将成为我中医学习道路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

读完这本《汤头歌诀(精版)》,我的内心可谓是波澜壮阔。我一直认为,中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所以对于尝试学习,总是有些畏手畏脚。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轻松和愉悦的方式,让我真正踏入了中医方剂的殿堂。 首先,这本书的“歌诀”形式,绝对是点睛之笔。我一直觉得,人类记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韵律和节奏。而这本《汤头歌诀(精版)》,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将复杂的方剂组成和功用,凝练成朗朗上口的歌谣。我发现,当我能够随着歌诀的节奏,一字一句地念出来时,那个方剂的组成和主治,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这比我以前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条文,要轻松和高效得多。 但这本书的伟大之处,远不止于此。它并没有停留在歌诀的层面,而是提供了极其详尽的“解读”。这些解读,用非常清晰、易于理解的语言,为每一个方剂“画像”,让歌诀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了生动的生命。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它们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配合,达到治疗效果的。尤其是关于“君臣佐使”的阐述,让我对中医配伍的精妙之处,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方剂的分析。比如,我曾经对“补中益气汤”这个名字感到好奇,但读了歌诀和随后的详细解释,我才明白,它不仅仅是“补中”,更是“益气”。它如何通过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物,来提升脾胃之气,解决脱肛、内脏下垂等问题,这些都解释得非常到位。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对中医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其内在的逻辑。 而且,这本书在细节上也做得非常出色。我注意到,书中有时会提到一些药物的炮制方法,或者一些用药的禁忌。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让读者感受到编者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对读者的负责。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本可以“学习”和“参考”的工具书。 总之,《汤头歌诀(精版)》这本书,是我中医学习道路上遇到的最宝贵的礼物。它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消除了我对中医的距离感,让我能够自信地去探索这门古老而伟大的医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中医药的认知,大概就停留在“感冒了喝点热水,吃点中成药”的层面。但当我拿到这本《汤头歌诀(精版)》,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书籍,也不是晦涩难懂的古籍,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系统的方式,把复杂的中医理论,尤其是方剂学,呈现在我面前。 我最喜欢的是它的歌诀形式。你知道吗?很多中医方剂的名字,听起来就觉得很复杂,什么“桂枝汤”、“白虎汤”,一开始我以为是要背很多死板的条文。但这本书的歌诀,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小孩子学儿歌一样,但内容却是博大精深的中医智慧。它把药物的配伍、君臣佐使的道理,都巧妙地融入到歌词里。比如,学到某个方剂的时候,歌诀会告诉你这个方子是治什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而且还能读出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罗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中医理论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亲近,甚至可以说,是充满趣味的。 而且,这本书的“精版”二字,绝不是虚设。我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的打磨上,是下了真功夫的。不仅仅是歌诀本身,它还配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和拓展。每一首歌诀后面,都会有对这个方剂的详细解读,包括它的组成、功用、主治,甚至还会有一些经典的临床应用案例。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不再是看到歌诀就一脸茫然,而是能够通过这些解释,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个方剂会这样配伍,它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种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讲解,去体会一些简单的方剂,比如感冒常用的“荆防败毒散”。读了歌诀,再看后面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中医治感冒,不是只看“发烧流鼻涕”这么简单,还要区分是风寒还是风热,是表证还是里证,而荆防败毒散,又是如何针对特定证型的。这种辨证论治的思想,在歌诀和解释的结合下,变得非常清晰。我开始慢慢理解,为什么中医能够流传几千年,它的理论体系是多么的严谨和系统。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耐心而渊博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中医的殿堂。它没有用高深的术语吓退我,也没有用枯燥的文字让我打瞌睡。相反,它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让我能够主动去探索,去理解,去应用。我现在对中医药的兴趣,已经从浅尝辄止,变成了想要深入了解的渴望。这本书,无疑是点燃我这份渴望的火种。

评分

拿到这本《汤头歌诀(精版)》,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是“通俗”。我知道“汤头歌诀”本身就以其易于记忆的歌诀形式而闻名,但这本书的“精版”,更是在此基础上,将中医方剂的精髓,以一种更贴近现代读者的方式呈现出来。 首先,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种陈旧的古籍样式,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现代、简洁的风格。字体清晰,行间距适中,而且配有适量的插图,这些插图虽然不是写实的,但却能恰到好处地帮助我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药物的药性,或者病症的体征。整体而言,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不会产生排斥感。 我最喜欢的部分,无疑是它对“歌诀”的处理。你知道吗?歌诀的形式,本身就充满了智慧。它将复杂的方剂组成、功用、主治,都凝练成朗朗上口的语句,这让记忆变得异常轻松。我发现,当我开始跟着歌诀念的时候,那些原本觉得晦涩难懂的方剂,仿佛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并且能够轻易地记住。这比我以前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条文,要有效得多,也有趣得多。 然而,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歌诀本身。它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在每一首歌诀后面,都配有极其详尽的“解读”。这些解读,用一种非常清晰、易于理解的语言,为每一个方剂“画像”。我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它们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配合,达到治疗效果的。尤其是书中对“君臣佐使”的讲解,让我对中医配伍的精妙之处,有了深刻的体会。 我尝试着去理解一些基础的方剂,比如“白虎汤”。通过书中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中医治疗高热、大汗、口渴等症状,会使用白虎汤,而它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方中的知母、石膏、甘草等药物,能够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中医的辨证论治理念,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这本书在学术的严谨性上也做得非常出色。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一些方剂的时候,会提到一些关于药物剂量、炮制方法,甚至是一些用药的禁忌。这些细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指导。它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全面和实用。 总而言之,《汤头歌诀(精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作。它用一种非常有效、非常友好的方式,将中医方剂学的精髓,以一种现代人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它必将成为我中医学习道路上,一份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拿到这本《汤头歌诀(精版)》,我有一种找到“宝藏”的感觉。一直以来,我对中医都抱着一种敬畏之心,觉得它博大精深,但又因为种种原因,难以真正入门。这本书,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中医方剂学的大门。 我特别喜欢它那“歌诀”的设计。你知道吗?以前学东西,总觉得记起来很困难,尤其是那些专业术语。但是,《汤头歌诀》这本书,把复杂的方剂变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谣。我发现,只要读上几遍,那些药物的名称、它们的组合,以及它们的作用,就能够非常轻松地印在脑海里。这种“边唱边学”的方式,不仅有趣,而且效率极高。 而且,这本书的“精版”之处,体现在它对每一首歌诀背后知识的深度挖掘。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一首歌诀,而是会提供非常详尽的解释。我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方剂的组成药物,它们的性味归经,以及它们在这个方剂中扮演的角色——是君、是臣、是佐、还是使。这种深入的解析,让我不再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而是能够真正地理解,为什么这些药物要这样配伍,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作用,产生疗效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学习“四君子汤”的时候,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这四味药,能够“补脾益气”。它不仅仅告诉我它们是补药,更让我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组合起来,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这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这本书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一些药物的时候,会给出一些关于药物炮制方法或者配伍禁忌的提示。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让读者感受到编者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对读者的关怀。这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本可以用来指导实践的“工具”。 总而言之,《汤头歌诀(精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让普通读者走进中医殿堂的佳作。它用一种非常有效、非常友好的方式,将中医的智慧呈现出来。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既想了解中医,又怕被高深理论吓倒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拿到《汤头歌诀(精版)》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毕竟“汤头歌诀”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年代感,而且我本身的中医基础非常薄弱。但当我翻开它,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 首先,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非常讨喜。它既有古典中医的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出版的便捷和美观。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内页的排版清晰明了,字迹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有压迫感。而且,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地方的插图,虽然不是写实的,但那种写意的风格,恰恰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一些概念,比如一些药物的形态,或者某些病症的体征。 我最赞赏的,是它对“歌诀”的呈现和解读。我知道“汤头歌诀”的精髓就在于歌诀,但这本书做得更进一步。它不仅保留了歌诀的韵律和易于记忆的特点,更是在每一首歌诀后面,提供了非常详尽、深入的解释。我能清晰地了解到,为什么这个方剂会这样配伍,它的药物组合有什么样的道理,以及它具体能治疗哪些病症。这种“由表及里”的学习方式,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真正地理解和领悟。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学习“葛根汤”的时候,书中的解释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葛根能够“升阳止渴”,为什么它在治疗“项背强几几”的症状时如此有效。这种具体的分析,让我对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不再觉得中医治疗是“凭感觉”,而是有其严谨的理论基础和精密的逻辑。 而且,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理论的介绍,它还融入了一些实际应用的考量。比如,在讲解某些方剂的时候,会提到一些药物的剂量,或者一些服用时的禁忌。这些细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导。它让我知道,中医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践。 总而言之,《汤头歌诀(精版)》这本书,成功地将中医方剂学的精髓,以一种现代人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仅教会我“是什么”,更教会我“为什么”。我现在对中医的兴趣,已经从最初的好奇,变成了想要深入学习的渴望。这本书,无疑是我这段旅程中,最棒的启程点。

评分

拿到这本《汤头歌诀(精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我一直对中医怀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入门书籍,很多时候都觉得望而却步。《汤头歌诀》的大名是听说过的,但总觉得古籍晦涩难懂,怕自己难以消化。直到看到这个“精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结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首先,这本书的整体设计就很吸引人。它不是那种老掉牙的古籍样式,也不是过于商业化的快餐读物。它保留了一种古朴的韵味,但又处处体现着现代的审美和印刷技术。纸张的质感很好,墨迹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而且,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每一页的布局都让人赏心悦目,不会有那种信息量过大而感到压迫的感觉。 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对“汤头歌诀”的呈现方式。我知道“汤头歌诀”本身就是一种记忆和传播方剂的方式,但这本书的“精版”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歌诀的文字,虽然简练,但都经过了精心的推敲,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非常富有节奏感,仿佛是在吟诵一首古老的歌谣。但你仔细品味,就会发现,每一句歌诀都包含着丰富的医学信息,告诉你这个方剂是做什么的,主要用了哪些药物,甚至一些用药的精髓。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歌诀本身。它在歌诀之后,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解读。这些解读,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以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我特别喜欢它对“君臣佐使”的解释,用非常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明白,为什么中医的方剂会讲究这些,为什么这几味药搭配在一起,就能产生神奇的疗效。 我最近正在尝试学习一些基础的方剂,比如“小柴胡汤”。读了歌诀,再看后面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医的“少阳病”,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调理。以前我对中医的理解,总觉得有些模糊,但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让我能够更系统地去理解中医的辨证施治,不再是零散地记忆一些药物和病症。 总而言之,《汤头歌诀(精版)》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方剂的书,更是一本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它用一种非常友好、非常有效的方式,让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下去,去领略更多中医智慧的光芒。

评分

刚拿到这本《汤头歌诀(精版)》,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词是“匠心”。我知道“汤头歌诀”是中医方剂学中非常经典的一部著作,但一直觉得它比较古老,可能不太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然而,这本书的“精版”二字,让我看到了编者在传承与创新上的努力。 首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的雅致,选用了一种温和的色彩,配以烫金的标题,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质感。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非常好,厚实而细腻,印刷清晰,字迹醒黑,阅读起来非常舒服,不会有那种眼睛疲劳的感觉。 最让我惊艳的,莫过于它对“歌诀”的处理。我知道,“汤头歌诀”本身就是以歌谣的形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方剂的。但这本书的“精版”,在保留了原有的精炼和韵律感的同时,对文字的呈现进行了优化,使其读起来更加流畅,也更容易被现代读者所接受。我发现,只要读几遍,一些经典的方剂歌诀,就能自然而然地记在心里,而且,在记忆的过程中,我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医学道理。 然而,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歌诀的记忆。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其后面的“详尽解读”。编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方剂的功用、主治罗列出来,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每一个方剂“解剖”了一遍。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一个方剂是如何从药物的选择,到药物的配伍,再到药物的剂量,一步步形成的。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不再是对中医理论感到模糊,而是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 我特别喜欢它对“君臣佐使”的解释。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个是君,哪个是臣,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它们在方剂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让我明白了,中医方剂的配伍,绝非偶然,而是充满了精密的逻辑和智慧。比如,在学习“炙甘草”的时候,我了解到它既能益气,又能调和诸药,其作用之多,让我惊叹不已。 而且,这本书在学术的严谨性上,也做得非常出色。我注意到,对于一些重要的方剂,书中会引用一些经典的医案,或者给出一些关于用药的注意事项。这些都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大大增强。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在耐心地引导我探索中医的奥秘。 总而言之,《汤头歌诀(精版)》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精版”。它用匠心独具的设计和深度扎实的解读,让中医方剂学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本书,它必将成为我中医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评分

收到这本《汤头歌诀(精版)》,说实话,一开始还有些忐忑。我不是医学科班出身,对中医药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皮毛,担心这本书会太过专业,难以理解。但翻开之后,我的顾虑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设计,非常巧妙地平衡了专业性和易读性,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地进入中医方剂的世界。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排版和设计。不是那种古板的线装书,也不是普通的大众读物。它整体的风格,透着一种古典的雅致,又带着现代的简洁。文字清晰,注释翔实,而且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一些概念。比如,在讲解一些药材的时候,会有一些写意的图画,虽然不是写实照片,但能够给我一个直观的印象。这种细节上的用心,让我感受到了编者的诚意。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歌诀”部分。这部分简直是这本书的灵魂。我一直觉得,记忆东西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韵律和节奏,而中医方剂的记忆,在我看来更是如此。这本书的歌诀,写得非常有讲究,字斟句酌,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医理。我发现,一旦我学会了一个歌诀,那个方剂的组成和功用,就已经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也不会轻易忘记。这比我以前死记硬背药典要有效得多,也轻松得多。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把歌诀堆砌在一起,它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框架。在歌诀之后,会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包括每一个药物的剂量、炮制方法,以及君臣佐使的配伍道理。这些解释,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干巴巴的,而是结合了中医的理论,讲得非常透彻。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一个药材在这个方剂里起着主导作用,为什么另一个药材是用来辅助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我曾经尝试着去理解一些基础的中医理论,但总是觉得不得其法,像无头苍蝇一样。但有了这本《汤头歌诀(精版)》,我发现自己能够更系统地去学习。它就像一个地图,指引我如何一步步去探索中医方剂的奥秘。我不再是零散地记忆一些方剂,而是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现在甚至开始尝试着去分析一些常见的疾病,看看哪些方剂可能适合。虽然我离真正的中医大家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这本书,无疑是我迈向这条道路上最坚实的第一步。

评分

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尺寸正好,老板态度很好。

评分

一个字!!值!!!

评分

质量不错,印刷很好,重要的是实惠啊,比在店里买便宜好多。

评分

书很好,是正版。

评分

健康快乐书里寻,提提精神看看书,永远不会有尽头,爱书才能更快乐!

评分

京东快捷方便,活动价格,很给力,次日达,快递小哥服务也超级棒,京东采购多年,值得信赖,赞?

评分

物流速度慢了点,包装很好,是正版书!很厚的一本书,希望可以学习到书上内容

评分

此书比老板的更舒服看着

评分

很实用,通俗易懂,好好学习中医学,将来做一个好医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