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3-6岁                                 别再骗孩子说“你是路边捡来的”,没有一个孩子听到这样的回答会感觉到快乐。
遵循蒙台梭利 “幼儿敏感期”教育理念,通过精巧的翻页、拉页设计,让孩子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
以绘本形式呈现的蒙台梭利启蒙读物
书中有大量的翻页、拉页设计,将生命生长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有趣
通过看、翻、拉等动作的同步配合,提升幼儿手脑协调
内文附家长说明,使用方法一目了然
随书附赠名家导读拉页                 
内容简介
   每个孩子都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本书就是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它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语言,毫不避讳地描述了生命诞生的过程。通过一个又一个小问号、小机关,让孩子感受体生命的奇特。     
作者简介
   玛丽-伊莲·普拉斯(Marie-Hélène Place)和 插图者 卡罗琳·封丹-里奇耶(Caroline Fontaine-Riquier)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和儿童绘本创作,她们力图把蒙台梭利理念带到童书创作中。1997年她们合作出版了《自己做 做中学》丛书。绘本文字和绘画简练、清新、幽默而充满诗意,使这套书很快深入法国的幼儿园和家庭,成为法国蒙台梭利协会推荐的幼儿园辅助教材。带着兔子帽的巴尔达萨也成为了法国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吉祥物。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也就理解了;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玛利亚·蒙台梭利
在让孩子通过《蒙台梭利:自己做 做中学》丛书去“看”和“做”的同时,幼儿教师和年轻父母也可以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看”和“做”。可以相信,这将会带给孩子们一个快乐而有益的童年,使他们身心更健康、感知更敏锐、思维更迅捷、行动更熟练。
——单中惠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蒙台梭利专家协会 顾问
    孩子是通过探索环境来发展自己的,他们在进行探索时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处于感知和思考的状态。孩子通过行动来思考,那么提供孩子动的机会和互动的材料就是教育的基础了。本系列主浊这样一套童书,为孩子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不能给孩子提供实物时,这套书可以弥补,也可以指导家长怎么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留白式的设计为孩子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也成为他们阅读乐趣的源泉。
——李跃儿 “李跃儿芭学园”创办人
    有效的学习,是自我激发、参与式的学习。这套丛书,从日常生活、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导入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生动形象,寓教于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是一套精彩的亲子读物。
——张爱民  心元儿童之家 校长
    通过轻松有趣的感官互动去帮助孩子认知真实世界,这是本套书区别于其他童书的极大亮点。当孩子们拥有这套书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求知欲是那么强烈,他们那么想亲手触摸现实生活的每个细节,他们心智成长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千万不要错过它。
——尹亚楠  国际蒙台梭利(AMI)认证教师     
前言/序言
       
				 
				
				
					蒙台梭利“自己做,做中学”:生命的奇遇 [3-6岁]  生命,一场探索与发现的宏伟旅程。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世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神奇乐园。他们以惊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渴望触摸、感受、理解周遭的一切。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学习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一场生动的、全身心的投入。他们需要机会去“自己做”,通过亲手实践去“做中学”,在每一次的尝试与错误中,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塑造独立自主的品格。  《蒙台梭利“自己做,做中学”:生命的奇遇 [3-6岁]》正是为这个生命中最宝贵、最富潜力的时期而精心设计的。本书并非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深入探索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如何转化为孩子日常生活的实践,如何点燃孩子内心深处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开启一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的奇遇”。  “自己做”:自主的基石,尊重的体现  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在于“自由与纪律”的平衡,而“自己做”是实现这一平衡的起点。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何为真正的“自己做”。它不是无序的放任,而是提供一个经过精心准备的环境,其中包含一系列适合孩子发展需求和能力的教具、活动和任务。     环境的准备: 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在家中或教育环境中,创设一个“准备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布置,更包含精神层面的支持。它意味着将日常物品以孩子易于获取、安全使用的方式摆放,让孩子能够自主选择活动,进行独立操作。例如,桌椅的高度、工具的尺寸、材料的呈现方式,都需细致考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障碍,鼓励孩子尝试。    活动的自主选择: 孩子不是被动地被安排活动,而是拥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内在节奏和能量水平,自由选择参与哪些活动。这种自主选择,是培养孩子内驱力、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本书将列举大量的活动范例,从生活自理(如穿衣、洗漱、食物准备)到感官探索(如分类、配对、大小排序),再到早期学术启蒙(如点数、形状认知、字母拼写),每一个活动都经过精心设计,旨在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做”中成长。    过程的尊重与观察: “自己做”并非要求孩子立刻完美地完成任务。蒙特梭利教育强调对孩子过程的尊重。本书将指导家长和教育者如何扮演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困难处、进步痕迹,而不是急于干预或评判。理解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试错,并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不是包办代替。这种尊重,是建立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做中学”:知识内化的途径,能力塑造的熔炉  “做中学”是孩子认知世界、掌握技能的最有效方式。大脑的学习机制决定了,亲身的体验远比抽象的讲解更为深刻。本书将深入剖析“做中学”的原理,以及如何在不同领域中实践。     感官的启蒙: 3-6岁是儿童感官发展的黄金时期。本书将详细介绍蒙特梭利感官教具的精妙之处,以及这些教具如何帮助孩子区分颜色、形状、大小、声音、触感等,从而建立清晰、精确的感官认知。这些感官的训练,不仅是为未来的学术学习打下基础,更是培养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例如,通过彩色圆柱体,孩子学习大小、高矮的比较;通过砂纸板字母,孩子在触摸中感受字母的形态,为日后的阅读和书写做好准备。    生活技能的习得: 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的重要体现。本书将提供大量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学习的建议,例如,鼓励孩子自己准备简单的食物,学习使用刀叉、擦桌子、浇花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任务,实则包含了精细的动作协调、逻辑思维、责任感和秩序感的培养。孩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生活技能,更建立了“我能行”的自信。    早期学术启蒙的自然融入: 蒙特梭利教育并非回避学术,而是以一种自然、有趣的方式进行启蒙。本书将展示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引导孩子接触数学、语言、科学等领域的概念。例如,通过串珠,孩子理解数量、序列和加减法的概念;通过拼图,孩子认识形状、空间关系;通过观察自然,孩子对植物、动物产生好奇。这些活动的设计,都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孩子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吸收。    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有机会“自己做”,并遇到挑战时,他们便开始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本书将强调蒙特梭利教具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配对、分类、排序、序列化等操作,这些都是发展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同时,当孩子在尝试中遇到挫折时,他们会被鼓励反复尝试,寻找不同的方法,这便是早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萌芽。  “生命的奇遇”:探索的勇气,成长的喜悦  “生命的奇遇”并非宏大叙事,而是存在于孩子每一次主动探索、每一次独立完成任务、每一次克服困难的微小瞬间。本书致力于帮助家长和教育者,看到并支持孩子生命中的这些“奇遇”。     内在秩序的建立: 蒙特梭利教育认为,孩子内心拥有一个“内在秩序”的蓝图,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寻求秩序、规律和一致性。本书将阐述,蒙特梭利环境的有序性如何回应并滋养孩子的这种内在需求。当孩子在有序的环境中自由活动,他们会逐渐发展出内心的秩序感,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专注力的养成: 在一个充满干扰的时代,专注力弥足珍贵。蒙特梭利环境的特质,如提供充足的、有吸引力的工作材料,允许孩子长时间沉浸在自己选择的活动中,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天然温床。本书将指导如何引导孩子进入“心流”状态,如何保护孩子的专注力不被外界打断,以及如何认识到专注力发展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与创造力的释放: 当孩子拥有自主选择、独立完成的机会,他们的思考能力便得以独立发展。本书将鼓励家长和教育者,减少对孩子思维的直接灌输,而是通过提问、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即使是简单的蒙特梭利教具,在孩子的重复操作和组合中,也能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尊重生命,热爱自然: 蒙特梭利教育深信,孩子天生热爱生命,并对自然充满好奇。本书将强调,将自然元素引入孩子的生活,带领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活,感受四季的变化。这种与自然的联结,不仅能拓展孩子的视野,更能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每一次的成功尝试,每一次的自主选择,每一次的自我管理,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本书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蒙特梭利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蒙台梭利“自己做,做中学”:生命的奇遇 [3-6岁]》是一本实践指南,也是一份情感的连接。它不仅仅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建议,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教育哲学: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生命潜力的舞台。  本书不教导孩子“是什么”,而是引导孩子去“发现是什么”。它不包装孩子的童年,而是鼓励孩子去体验真实的童年。它不追求速成的结果,而是致力于孩子长远的、健全的发展。  无论您是初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期待,还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寻求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将帮助您理解,在3-6岁这个关键时期,如何真正地支持孩子,让他们在“自己做”和“做中学”的过程中,开启一段段精彩纷呈的“生命的奇遇”,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热爱学习、充满生命力的人。  这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爱的探索。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走进他们属于自己的、最美好的“生命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