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联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凤凰联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黎敏 著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
  • 文化
  • 诗歌
  • 中国古典文学
  • 传统文化
  • 凤凰联动
  • 文学
  • 艺术
  • 共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897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93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百万畅销书作家曲黎敏第三只眼睛看“诗经”  找寻我们失去的诗意和情感  走出现代“失乐园”  ——这是当下中国有力的呐喊:回到诗经年代  ★百万畅销书作家曲黎敏诚意力作  2007年,她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引爆国学养生热,电视讲座创养生栏目收视率之  2008年,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讲透日常生活养生要诀,创下当年养生书销售新高。  2012年她的《生命沉思录》系列,揭秘人心和世态,成为末日世人焦虑的心灵“读药”。  2016年 她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重塑《诗经》之大美,唤醒现代人心中沉睡已久的诗性……  ★妙解爱情、婚姻、男女关系——现代人情感的“魔鬼辞典”!  爱情与色欲的差异就在于爱情把欲念聚集在一个固定的人身上。于是,忠贞,成了爱情重要的品性之一。在爱情里,有时候,多的、美的,是相思。对年轻人而言,生活瞬息万变,前一刻,也许还在为爱情的不确定性而苦恼,下一刻,一场邂逅,一个腼腆的微笑,也许就灿烂了人生。 。  婚姻里的情色为“正淫”,性生活的美好是婚姻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无论如何,一份好的爱,在风雨飘摇的世界里,是一份令人惊喜的馈赠。但无论是情欲还是爱情,都有可能有个随赠品出现,就是孩子。让男孩子玩玉,是培养其五德,女孩玩瓦,意在学做家务。  ★深掘诗教与社会、家庭、美及人性,麻辣温暖,大脑洞。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因为美育源于天性,用美育诗教代替宗教,是中国之圣教。诗教针对的是人心的教化,礼教针对的是人行为的教化。诗教不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针对中华民族这个奇特的族群及这个族群人性的复杂性,圣人开出的药方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不是政治,而是——诗教。  ★讲透肉身、精神、雅趣生活,疗心灵之疾,唤醒沉睡千年的唯美诗性。  我们这个“以经为诗”的伟大民族有着不断往前走的情怀和狂放,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蕴含的诗性和诗魂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始终有一种能力来拉升生活的平庸,始终用诗性来丰富对生命的高度敬仰和高度赞美。这种精神的丰富性,从《诗经》开始。我感觉《诗经》感人的,是它的健康,是我们现在生活里所缺乏的那种蓬勃清新的气息,这种朝气是如此美丽和可贵,它把我们带进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生活。我们应该再次回到《诗经》时代,先找回我们身体的健康,然后找回我们情绪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后再找回我们心灵的健康。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妙语联珠  诗用来相悦,礼用来相敬,乐用来相亲。  宗教生活化:山水之间都是灵性;生活艺术化:眼之所及都是艺术。  宗教解生死迷局,美育诗教得生命美之,迷局难了,美与诗却可直入真善美。  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什么是好时代?一个自己活得从容自信又受世界人民尊重的时代,才是好时代。  光做“人”是不够的,起码要做一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  看到鸟,就要分享它的飞翔;看到天,就要分享它的辽阔;看到地,我们就要分享它的那种宽厚和仁慈;看到蝴蝶,我们要分享它那种变化的能力……  什么是美感?——凡使我们的心为之变软、变温柔,引发了我们无限爱怜的事物,都是美的。当肉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因这爱而与这美共频共振时,就是见证生命奇迹的时刻。  生命要跟着天地走、气血要随着节气动,积淀下来,就是民俗。  “无邪”就是真性情。 无论修佛、修道、修真气运行等,都是在修“情”,修到后,也还是修个“情怀”。  剩女们真正要修炼的是女人的本性,而不是又傻又愣的“约”和“扑”。  为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令人艳羡?因为大多数人缺乏这种落拓……  如果做不了高士、大隐,我们要做的,就只能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快乐的普通人。  把《周易》放在群经之首,世界便是让人忧虑的;把《诗经》置于群经之首,世界便是美的。

内容简介

  曲黎敏对话中国ZUI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人们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作者简介

  曲黎敏,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畅销书《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字到人》《生命沉思录》等。

目录

自序 001上 篇唯有诗,可以让你与众不同第YI讲唤醒诗性,从《诗经》开始 002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002诗教是美育,比德育重要 004《小雅·采薇》——从普通生活到诗意人生 006第二讲《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 014《诗经》的古籍背景 014诗教是圣人给中国人的救世药方 017《魏风·十亩之间》——终归诗酒田园 020第三讲《诗经》的形成和意义 023《诗经》的形成源于古代的劳保制度 023孔子删诗标准——思无邪 024《卫风·伯兮》——赞美,会使生活明亮高尚 028第四讲学诗的益处 034六经是孔子真正的精华,而非《论语》 034声·音·乐 036诗关乎风化 038中 篇《诗经》里的生存之道,是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第五讲《关雎》——厚德之极 052《关雎》为什么成为首篇 053《关雎》是一首单纯的情诗 055古代嫔妃制 059好婚姻的标准 061第六讲男人的一生 065先存志于学,后成家立业 06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成本太高——《卫风·淇奥》 071执手之子,与子偕老终归太难——《邶风·击鼓》 073第七讲女人的春天 075春心荡漾三月三 076执拗、热烈是女子——《郑风·溱洧》 078爱恨交加难自拔——《郑风·褰裳》 079自有一曲苦楚在心头——《王风·大车》 081温和简单是男子——《郑风·出其东门》 082暗恋之美——《郑风·有女同车》 083第八讲秘会与相思 086总愿永以为好——《卫风·木瓜》 086这真是一场苦等——《郑风·山有扶苏》 087忐忑即美好——《邶风·静女》 088绝望犹如黑夜——《陈风·东门之杨》 089爱有诸多怕——《郑风·将仲子》 090有一种苦叫单相思——《陈风·泽陂》 092食与色——《郑风·狡童》 094ZUI美是相思——《陈风·月出》 096自古美人爱斯文——《郑风·子衿》 098一切邂逅,都是上天美丽的安排——《郑风·野有蔓草》 099幽会令人心颤——《召南·野有死麕》 100真情还是戏弄——《邶风·终风》 101好吧,我等——《邶风·匏有苦叶》 103第九讲爱情可任性,婚姻是天定 106无邪的风流与痴憨——《周南·桃夭》 106砍柴要斧头,娶妻要媒人——《豳风·伐柯》 107今夕有你,欢喜无比——《唐风·绸缪》 109一场高贵豪华的婚礼 113结婚,合适ZUI好——《陈风·衡门》 118一旦嫁人,皓齿深藏——《卫风·竹竿》 119有德之厚,在于行人之所难——《周南·葛覃》 120第十讲琴瑟和鸣 124要江山,还是要美人——《齐风·鸡鸣》 124夫妻更高境,默契与感恩——《郑风·女曰鸡鸣》 125风雨相伴,百脉皆畅——《郑风·风雨》 128情色之美,活色生香——《齐风·东方之日》 129房中之乐,永生难忘——《王风·君子阳阳》 130妻子不焦躁,男子自安康——《周南·芣苢》 132夫妻恩爱,子孙满堂——《周南·樛木》 135生了男儿放床上,生了女儿放地上——《小雅·斯干》 138中国历SHI上一次伟大的生育——《大雅·生民》 140第十一讲剩女与弃妇 145嫁不出去急慌慌——《召南·摽有梅》 146剩女为何难嫁 148关于“她生活” 149男人好解说,女人多怨尤——《卫风·氓》 152人性大多忘大德,思小怨——《小雅·谷风》 156前面我走,后面她来——《邶风·谷风》 157一个高贵美丽的弃妇——《邶风·日月》 161自古就有好闺密——《邶风·燕燕》 163微我无酒,以遨以游——《邶风·柏舟》 164挚爱先逝,唯苦唯念——《唐风·葛生》 167男人睹物才思人——《邶风·绿衣》 168第十二讲远慕·归隐·孤独 171有一种爱,叫“欲而不得”——《陈风·宛丘》 171有一种爱,叫“不必得”——《周南·汉广》 173神的孩子,可以不要人类的爱情——《邶风·简兮》 175心碎,也是一种醉——《秦风·蒹葭》 176有一种苦,认为“生而无幸”——《小雅·苕之华》 179北风呼号我且逃——《邶风·北风》 179为情所困多怨憎——《邶风·式微》 181红尘何须多恋恋——《小雅·鹤鸣》 182独卧高山独自眠——《卫风·考槃》 184无室无家令人羡——《桧风·隰有苌楚》 185不慕公家自在仙——《魏风·汾沮洳》 186我孤且骄任逍遥——《魏风·园有桃》 188孤独,即永恒——《王风·黍离》 189第十三讲唯有生活,才是史诗 192人生四季皆风景——《豳风·七月》 192暂得嘉宾鼓瑟笙——《小雅·鹿鸣》 199民族灵性在诗心——《小雅·都人士》 201下 篇《诗经》精选(曲黎敏译注,略)

精彩书摘

  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经常说生命有三个层面——身、心、灵,其实现代医学涉及的只是我们的肉身层面,而中医已经讲到了精、气、神,涉及神灵以及五藏神明的问题。那《诗经》则更进一步,涉及我们生命的最高层面,也就是“灵”。  灵的层面如何来理解呢?我认为,是艺术和宗教。  《诗经》本身所属这个层面的魅力,再加上我个人对诗教和美学的推崇,正是我想讲《诗经》的原因。  然而,有的读者可能会疑惑,艺术、宗教可讲的内容何其广泛,为什么我单单把《诗经》拎出来讲呢?  因为,从人类文明而言,《诗经》是我们中华文明一个非常伟大的起始点。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所谓“经”,就是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以《易》为经,可;以《书》为经,可;但以《诗》为经,伟大。综观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伟大民族;不仅如此,还以《诗》为群经之首,这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特异性。  假设那是一个荒蛮时代,人们穿着葛布缁衣,吃着粗茶淡饭,可是就有那么一群人在远瞻星空、在近观蒹葭,在用诗来表达着自己的伟大情怀,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现象。即便在春秋、战国那样的动荡时期,不仅君王在写、贵族在写、普通百姓在写,妇女也在写??所有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饱暖,都在通过诗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内心的欢乐、内心的骄傲??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诗经》开始,诗性就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  现在,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只是唤醒。  《诗经》,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也是我们原始先民生活的瑰丽展现。在《诗经》里,我们祖先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方方面面如孔雀羽翼上的眼睛,熠熠生辉;那种率真、担当以及人生责任,都唯美得淋漓尽致。  我们已经以此为始,如果能从这场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再次感受到《诗经》那种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那么,她,也许,会成为我们未来的一个精神目标,我们也由此重新出发,用这份率真、担当和责任,来重新唯美我们的未来生活。  中国自古是一个诗教大国,但这种诗教与美育,已随着历史长河从明流转入暗道,只是开启童蒙,实践一二,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便成为一种朦胧的碎片记忆。每当我们面对自然怦然心动时,依旧万千思绪如鲠在喉,只会说“美啊美”的,却再也说不出一二。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返历史长河,去看一下中国古代的人是如何用诗来释放自己的。  咱们就说刘邦,他这个人好像是没什么文化,但是他的诗确实气势非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酣畅淋漓,气势磅礴。  再说朱元璋,他曾为阉猪这件事,写了一副非常了不起的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个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其内容更是贴切,且意义非凡,不愧是从庙里出来的一代帝王。猪不阉,则是种猪,下种为生路,下种亦是死路——生死之路尽在其中。一刀下去,不仅斩断是非,亦斩断因果。其悟性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不管有没有文化,诗,只关乎我们的内心,以及我们的气势。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唯有诗,可以让你与众不同。  诗教是美育,比德育重要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因为美育源于天性,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小孩子看到花开就喜悦,这就是天性的同情。而德育源于后天,道德教育是为了防止人的过度自私而设定的维系互利的社会契约。我们之所以有道德约束,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一个群居社会,人不可以滥用自己的自私。就是说在群居社会里边,大家要想都过得好,就必须遵守规则。  而美育就不是这样了。用美育诗教代替宗教,是中国之圣教。中国人真正喜欢的生活——宗教生活化:山水之间都是灵性;生活艺术化:眼之所及都是艺术。老子说自然,孔子倡诗教,易经尚象,内经说阴阳,汉推气势,唐咏诗,宋唱词,元玩曲,红楼集山水建筑诗词琴曲之大成,都在此列。宗教解生死谜局,美育诗教得生命美之极致,谜局难了,美与诗却可直入真善美。读诗和写诗,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人,一个性情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的美充满感觉的人。  美育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化”就是让我们学会分享,尤其是学会分享生命里的美感。比如说我们看到鸟,就要分享它的飞翔;看到天,就要分享它的辽阔;看到地,我们就要分享它的宽厚和仁慈;看到蝴蝶,我们要分享它变化的能力??只要我们眼之所及,就有可能会唤醒我们内心的美感。  这种美感和这种分享,实际上源于深刻的爱和同情,从我们分享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可以跟天地同化的一部分,天地自然就不再是他者,我们也不再是我们自己,我们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甚至我们就是它,它就是我们。万物之美借助我们的这种分享,而成为我们生命里深刻的一部分,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美育另外一个“教化”在于培养丰富的精神。美和审美是先天的,是对生命的超越,是人与神唯一可以共享的东西。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定数,它只会让生命更沮丧,或更贪婪。唯有浩瀚的神秘,唯有美,唯有爱,可以让生命激荡,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看待一切,包括恶和天道的无情,并使我们的生命接近那无限,并得以超越。其实人和人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你若站在有限的角度上,那么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局限的;如果你站在无限的角度上,你会觉得你的生命一下子就扩展了。所以这也是美育教育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感受世界的美,担当世界的美,对世界的美负责任。  什么是美感?——凡使我们的心为之变软、变温柔,引发了我们无限爱怜的事物,都是美的。当肉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因这爱而与这美共频共振时,就是见证生命奇迹的时刻。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神魂意魄志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  ……

前言/序言


《越古老,越美好》: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回响 引子:时间的河流与文明的星辰 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闪耀的星辰,它们穿越古今,依旧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诗经》便是这样一颗古老而永恒的星辰。它不仅仅是中国文学的滥觞,更是中华民族情感、审美与思想的最初回声,是先民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吟唱出的关于爱、关于劳动、关于生活、关于家国的最真挚的歌谣。 《越古老,越美好》并非对《诗经》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或考据,它更像是一扇窗,一扇通往那个遥远时代,让读者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彼此的理解。本书的目的,是试图用一种更贴近当代人的语感和视角,去感受《诗经》的温度,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从中汲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养分。 第一章:春天的低语,生命的萌动 想象一下,当第一个音符从远古的旷野中飘来,那是怎样的声音?是田间劳作的号子,是青年男女初次相见的羞涩低语,还是对丰收的期盼,对自然的敬畏?《诗经》的开篇,往往带着一股清新而蓬勃的生命力,如同初春的微风,轻柔地拂过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 在这一章,我们将一同走进《诗经》中那些描绘春天景致的篇章。那些细致入微的笔触,勾勒出桃花初绽的娇嫩,柳条吐绿的生机,莺歌燕舞的喜悦。然而,这些并非简单的自然描写,它们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生命萌动的象征。一株株小草,一条条河流,都在诉说着关于生长、关于变化、关于新生的故事。 我们也将触及《诗经》中关于男女情感的早期表达。那种青涩而纯粹的爱恋,如同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不含一丝杂质。从初见的惊鸿一瞥,到相思的辗转反侧,再到结合的喜悦与承诺,《诗经》以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交流。《越古老,越美好》将引导读者去体味这种不加雕饰的真挚,去感受那份跨越数千年依然能够引起共鸣的爱意。 第二章:夏日的繁盛,劳作的赞歌 当阳光变得热烈,当万物进入恣意生长的季节,劳动者的身影便成为田野上最壮丽的风景。《诗经》中大量的篇幅,都献给了辛勤耕耘的农民。《越古老,越美好》将带你深入那个以农为本的时代,感受土地的温度,体验劳作的艰辛与喜悦。 在这里,我们听到的不再是低语,而是响亮的号子,是配合着播种、耕耘、收割节奏的歌谣。这些歌谣,是劳动者在烈日下的慰藉,是他们对丰收的憧憬,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书本将尝试还原当时农耕的场景,从耕牛的选择,到农具的运用,再到农时节令的遵循,让读者对先民的智慧和勤劳有更直观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这些劳动场景背后,蕴含着一种与土地的深刻连接,一种对自然的顺应与尊重。它们不仅仅是生产活动,更是古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体现。《越古老,越美好》将引导读者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重新理解“劳动”的意义,如何找回那份与土地的质朴联系。 第三章:秋季的收获,生活的哲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沉淀的季节,也是反思的季节。当一年的辛劳换来累累的果实,人们的情感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诗经》中的秋季篇章,往往带着一种成熟的韵味,既有丰收的喜悦,也夹杂着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百味的体悟。 《越古老,越美好》将聚焦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现古人如何庆祝丰收,如何祭祀祖先,如何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在这里,我们能看到酒的醇厚,肉的香气,以及人们欢聚一堂的温馨场面。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家庭生活图景,传递着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感。 同时,我们也会触及《诗经》中蕴含的早期人生哲思。或许不是深奥的理论,而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离别相思的愁绪,对君王臣民关系的思考。这些朴素的观察和感悟,构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为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根基提供了线索。书本将引导读者在享受收获喜悦的同时,去体味人生中的起伏跌宕,去感悟那份历经沧桑而不变的生命智慧。 第四章:冬日的沉淀,思念的温度 寒冷的冬日,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也是人们围炉而坐,倾诉思念的时刻。《诗经》中的冬日篇章,往往带着一种温暖而深沉的情感,无论是对家人的牵挂,还是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亦或是对故土的眷恋,都在寒冷的季节里散发出别样的温度。 《越古老,越美好》将带领读者走进那些关于冬日的诗篇,感受炉火的温暖,聆听风雪的呼啸,以及内心深处涌动的思念之情。无论是等待远方丈夫归来的妻子,还是离家在外思念家乡的游子,他们的情感都是如此真切而动人。 这一章还将探讨《诗经》中关于家国情怀的萌芽。虽然此时的“国家”概念与后世不同,但对家园的热爱,对族群的归属感,以及对君王德行的期盼,已经隐隐可见。这些情感,构成了中华民族集体意识的早期雏形。《越古老,越美好》将引导读者在寒冷的冬日里,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去理解那种深植于血脉的情感连接。 第五章:生活的光影,诗意的栖居 《诗经》不仅仅是宏大的叙事,它更在于那些细碎而美好的生活细节。《越古老,越美好》致力于捕捉这些“诗意”的瞬间,让读者看到,古人的生活是如何在平凡中闪烁光芒。 我们将在书中看到古代的婚礼,体会新娘出嫁时的喜悦与不舍;我们将看到古代的宴饮,感受亲朋好友团聚的欢乐;我们还将看到古代的服饰,了解先民的审美趣味;甚至,我们还将听到古人对音乐、对舞蹈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这些细节,如同零散的珍珠,串联起来,便能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越古古老,越美好》将引导读者放慢脚步,去欣赏那些被时间冲刷得越发晶莹的细节,去发现即使在最朴素的生活中,也蕴含着诗意的栖居。它提醒我们,美好并非遥不可及,而常常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第六章:语言的魔力,情感的回响 《诗经》的伟大,离不开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越古老,越美好》并非进行语言学的分析,而是试图让读者重新感受《诗经》语言的节奏、韵律和力量。 那些叠词的运用,为何能产生如此生动活泼的效果?那些比兴的修辞,又如何能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那些质朴的词语,为何能在千百年后依然触动心弦?本书将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展现《诗经》语言的精妙之处,让读者体会到,古人在有限的语言条件下,是如何创造出如此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表达。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诗经》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共鸣。这些语言,是先民们发自肺腑的呼喊、低语、赞美和叹息。它们穿越时空,直接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感受到,数千年前的人们,与我们有着同样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越古老,越美好》旨在唤醒读者对语言的敏感度,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体会《诗经》所传达的,那份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回响。 结语:传承的火种,未来的光芒 《越古老,越美好》不是一本终结性的解读,而是一次邀请。它邀请读者走进《诗经》的世界,去倾听那些古老的歌谣,去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诗意。它并非要我们回到过去,而是要我们从过去汲取智慧与力量,去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去感受我们为何而活。 “越古老,越美好”不仅仅是对《诗经》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的肯定。那些古老的智慧、淳朴的情感、天然的审美,在时间的洗礼下,非但没有褪色,反而愈发显得珍贵和美好。 本书希望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与今,连接文字与心灵。它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诗经》这颗璀璨的星辰,在当代社会继续闪耀,继续启迪我们,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一份真挚,一份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越古老,越美好》,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过往的珍视,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一种对中华文明永恒魅力的赞颂。它邀请你,一同踏上这场跨越千年的诗意之旅,去发现,去感受,去体味,那些越古老,越美好的,属于我们的文化宝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诗经》读本,简直是为现代人量身打造的。《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很多时候,它被束之高阁,成为少数专业人士的研究对象。而这本书,则成功地将《诗经》“拉下神坛”,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其魅力。作者在解读时,非常注重挖掘诗歌背后的人文关怀,例如对《豳风·七月》的解读,不仅仅是描述农事的变迁,更是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他们在艰辛劳作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种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的体察,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还加入了一些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这对于我这样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学习过程。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诗经》常常让我感到有些晦涩难懂。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诗经》的美妙之处。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诗经》,作者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解读方式,而是大胆地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核。书中对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也进行了非常富有诗意的解读,例如对“采薇”的描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描述采摘的动作,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自然,语言优美而不矫揉造作,读起来让人身心愉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诗经》,不再将其视为一份沉重的文化遗产,而是看作一份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宝藏。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让古老的《诗经》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情感世界的大门。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诗经》的全新解读,它避开了许多传统学术研究的繁琐考据,而是以一种更加贴近现代人情感和审美的方式,重新呈现了《诗经》的独特魅力。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质感都让人爱不释手,仿佛捧在手中就能感受到古老文字的温度。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经典篇章的解读,作者并没有生硬地解释文字的含义,而是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描摹,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去体会古人那份纯真而浓烈的情感。《周南·关雎》中的思慕,《邶风·击鼓》中的征战,《郑风·子衿》中的期盼,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情愫。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诗经》并非只能供高高在上的文人赏玩,它的文字中蕴含着最质朴的人性,最普遍的情感,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亦或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慨,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现代生活所遮蔽的纯粹情感。

评分

读完这本《诗经》解读,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古老的文字也能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作者在翻译和解读时,并没有刻意追求典雅,而是选择了更通俗易懂的语言,但又不失诗歌本身的韵味。比如,书中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阐释,不再是简单地讲解字面意思,而是深入到那种追寻不得、怅然若失的心境,让我瞬间联想到自己曾经为了某个目标而付出的努力,以及那份隐隐的失落感。这种将古老诗歌与现代人情感经验相连接的方式,是我之前阅读《诗经》时从未有过的体验。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精美的插画,这些插画并非对诗歌内容的具象描绘,而是意境的延伸,它们以一种抽象而写意的方式,进一步烘托了诗歌的氛围,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立体。我特别喜欢其中描绘的古代男女的日常场景,那些细节真实而生动,让人不禁想象,在遥远的过去,他们是否也曾有过与我们相似的喜怒哀乐。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繁华都市中偶然发现了一片静谧的古老庭院。它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只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着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和情感。《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例如描写嫁女、送别的诗篇,都饱含着家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者在这方面的解读尤其出色,他能够捕捉到文字背后那些细腻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联系。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可读性非常强,即便你对《诗经》一无所知,也能轻松上手。作者用现代人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古人的情感,使得那些古老的诗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文字,而是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思念的诗篇解读,那种穿越时空的思念,那种跨越距离的牵挂,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最生动的展现,让我不禁也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评分

很美,很美,美到陶醉,美到感觉面对面听曲仙儿的娓娓道来

评分

囤书中,也是留给孩子的一种财富,京东送书物流超级快

评分

写的不错,受益匪浅,值得一读。

评分

完整的包装,快速的物流,专业的服务,良好的态度。

评分

买了很多本书,京东发货超快,很快就发货了,京东物流也没的说,很快就到家了,收到图书后,书的质量没的说,绝对正版,纸张很厚,包装也很完整,是一次完美的购物体验,下次还会在来这里买东西!!

评分

因为满200减80,所以一次性买了这么多。质量可以

评分

每天阅读能使人快乐,阅读好书更是让心灵放松!

评分

因为满200减80,所以一次性买了这么多。质量可以

评分

美丽的东西是永远的,古老的歌曲是永恒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