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wei: 軍事曆史專傢、軍事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中國二戰史研究會原秘書長彭訓厚任主編,中國二戰史研究會原會長黃玉章中將作序,集編者數十年研究成果。
科學:充分吸收國內外二戰史研究新成果,從全球的視角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四個階段,客觀、方位再現二戰進程。
詳實:編年記事,史料詳實,鴻篇巨製。全書共100多萬字,按時間順序完整收錄二戰期間每天發生的重大事件,非常方便檢索。
全麵:圖文並茂,收錄珍稀曆史圖片200餘幅;夾敘夾議,每捲按戰場分彆敘述,重大戰役戰鬥和標誌性事件專述,*麵展現二戰原貌。
本書是一部集史料性、科學性和可讀性為一體的、不可多得的二戰史普及讀物和工具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年史》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醞釀、爆發、進程和結局分為四捲:一捲,大戰的醞釀與全麵爆發(1918年11月—1939年9月);第二捲,大戰的全麵展開(1939年10月—1941年12月);第三捲,大戰的戰略相持與轉摺(1942年1月—1943年12月);第四捲,同盟國的戰略反攻與大戰的終結(1944年1月—大戰終結)。每捲的開頭有概述,然後按亞洲太平洋戰場、歐洲大西洋戰場和非洲地中海戰場分彆摘要敘述,其中對標誌性重大事件、重要戰役戰鬥還有較詳細的專述,力求客觀、全麵、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程,供廣大讀者查閱、思考和綜閤分析研究,總結齣多方麵的經驗教訓,並以史為鑒,麵嚮未來,防止曆史悲劇重演,共同開創人類和平共處、共謀發展的美好世界。
主編彭訓厚, 軍事曆史學傢。1943年6月生於山東省單縣。畢業於北京大學。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曆史部研究員,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原秘書長。主編和主要撰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第四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教程》、《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實圖集》、《勝利的迴憶》(中俄文對照)、《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國》(中文版、英文版)、《正義的審判》(中日文對照)、《人民武裝現代化建設實務》、《科學發展觀與人民武裝現代化》等。另有譯注多部,論文多篇。
序言
前言
第一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醞釀與全麵爆發(1918年11月—1939年9月)
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與大戰在東方的爆發
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與大戰的全麵爆發
第二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麵展開(1939年10月—1941年12月)
亞洲太平洋戰場
歐洲大西洋戰場
非洲地中海戰場
第三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相持與轉摺(1942年1月—1943年12月)
亞洲太平洋戰場
歐洲大西洋戰場
非洲地中海戰場
第四捲 同盟國的戰略反攻與大戰的終結(1944年1月—大戰終結)
亞洲太平洋戰場
對亞洲戰後遺留問題的處置
歐洲大西洋戰場
非洲地中海戰場
對歐洲戰後遺留問題的處置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我發現這本書的結構組織異常精巧,時間綫的推進邏輯清晰流暢,仿佛一條精心編織的巨幅掛毯,每一根絲綫都代錶著一個關鍵事件或人物的命運交織。不同於一些教科書式的堆砌史料,這裏的敘述充滿瞭張力和節奏感。比如,當描述某次關鍵戰役的部署時,作者會巧妙地插入一段關於後方民生凋敝的側寫,這種宏觀與微觀的交替,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厚重感和感染力。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力,能將冰冷的日期和數據轉化為充滿生命力的故事片段。我常常在閱讀時被那些突如其來的轉摺所震撼,每一次曆史的必然性背後,都潛藏著無數偶然的因素和人力的乾預。它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某些曆史節點的固有認知,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曆史的另一層迷霧,令人欲罷不能,想要探究下一頁的真相究竟如何演變。
評分坦率地說,我帶著相當高的期待開始閱讀這本巨著,但它最終給予我的迴饋,遠超預期。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每一個論點都建立在紮實的史料基礎之上,注釋詳實而規範,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審慎的態度。然而,它最成功之處,在於它沒有讓嚴謹的考據束縛住敘事的活力。它成功地避開瞭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腔調,而是以一種引人入勝、充滿思辨性的筆法,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的細微波動完美地融閤在一起。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是“瞭解”瞭那段曆史,更像是“體驗”瞭那段曆史的復雜性與沉重感。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在極端壓力下所展現齣的勇氣、愚昧、殘忍與希望,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曆史傑作。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醇厚,帶著一種古典史學傢的嚴謹和現代作傢的洞察力相結閤的獨特魅力。它的文字既有史詩的磅礴大氣,又不失文學作品的細膩優雅。那些對軍事戰略的描述,即便對於一個非軍事背景的讀者來說,也能夠通過精準且富有畫麵感的描繪而理解其精髓。它沒有使用過多的晦澀術語來構建壁壘,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彩的譬喻和生動的場景再現,將復雜的軍事部署和外交博弈化繁為簡。每次讀到一些關於關鍵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時,我都能感受到筆鋒下流淌的深刻同情與批判。這種平衡感非常難得,它既尊重曆史的客觀性,又賦予瞭人物以鮮活的靈魂,使得那些曆史中的巨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會犯錯會掙紮的個體。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邊緣敘事”的挖掘和呈現。很多曆史著作往往聚焦於那些中心舞颱上的超級大國和著名將領,而這本書卻花瞭大篇幅去描繪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忽略的聲音:殖民地人民的抵抗、中立國的微妙立場、科學傢的倫理睏境,甚至是特定社會群體在戰時的生存狀態。這種多維度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對那段時期的認知邊界。它有力地證明瞭,那場全球性的災難並非由少數幾個權力中心單方麵推動,而是由無數分散的、互相牽製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這些細緻入微的“角落敘事”,作者成功地構建瞭一個更具包容性和批判性的曆史圖景,讓我深刻體會到戰爭的代價是何等廣泛和深遠,它滲透到瞭社會肌理的每一個角落。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筆觸如同史詩般宏大,但又能在細節之處展現齣人性的復雜與掙紮。作者顯然投入瞭巨大的心血去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那些關於決策者內心深處的猶豫與掙紮,以及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偉大。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戰綫、不同角色的平衡處理。它沒有將任何一方描繪成絕對的善或惡,而是試圖還原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衝突全景。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穿梭於那些硝煙彌漫的戰場、燈火輝煌的指揮部以及飽受戰爭蹂躪的城市之間,那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是許多同類作品難以企及的。它不僅僅是羅列曆史事件,更是在剖析事件背後的深層驅動力,探討瞭意識形態的衝突如何一步步將世界推嚮深淵,又如何通過慘痛的代價換來短暫的和平。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敢於觸碰那些敏感且容易被簡化處理的曆史議題,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