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亨画传 纪念革命烈士林正亨诞辰100周年

林正亨画传 纪念革命烈士林正亨诞辰100周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盟中央宣传部 编
图书标签:
  • 林正亨
  • 革命烈士
  • 画传
  • 历史人物
  • 传记
  • 艺术作品
  • 纪念出版物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红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56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23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4
字数:1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林正亨画传 纪念革命烈士林正亨诞辰100周年》客观的角度,生动的笔触,鲜活的故事,记述了革命烈士林正亨的一生。体现了台湾人民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林正亨(1915—1950),中国共产党党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盟员。台湾台中人,雾峰林家第八代传人。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林正亨为抗日救国毅然投笔从戎,先后参加昆仑关战役、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血染沙场。抗战胜利后,林正亨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台湾从事革命活动,1950年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追认林正亨为革命烈士。

目录

第一章 传奇的家族
第二章 投身抗战军旅
第三章 远征军中的台湾人
第四章 参加“二二八”反对恶政
第五章 台湾儿女祖国情怀
第六章 “雾峰精神”爱国爱乡

精彩书摘

  《林正亨画传 纪念革命烈士林正亨诞辰100周年》:
  林正亨,字克忍,是林祖密第三房夫人郭玲瑜的大儿子,九子中排行第五,1915年8月出生在厦门市鼓浪屿三丘田林公馆。
  1925年8月24日,林祖密在闽南遭反动军阀捕杀。由于他生前将大部分财产捐给国民革命运动,以及开发建设闽南的爱国事业,待他牺牲后,全家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那时由于生活困难,家里人不得不将林正亨寄养在福州的朋友家里读书。有时生活费和学费不能按时寄去,他小小年纪便时常遭到白眼和闲话。最后,福州的朋友干脆以“打架用刀捅人”的谣言,将他打发回鼓浪屿。一直要强的母亲,听到这些“劣迹”,一边伤心哭着,一边拿着鸡毛掸子追打他。
  正亨绕着圆桌与母亲周旋,哭诉这不是事实,是为赶走他而造的谣言。母子俩相拥而泣,一起品味着世态炎凉的苦涩。母亲不再送他去福州读书,而是省吃俭用供他在厦门读艺术专科学校。后来,林正亨以优异成绩从艺专毕业,他的油画习作受到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林正亨冈为受母亲郭玲瑜的影响,读书非常认真。郭玲瑜原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专科学校,与林祖密一见钟情。婚后育有林双吉、林正亨、林双盼(后改名林冈)、林双祝、林正利(又名林水)、林正宏(又名林正宽)等孩子。丈夫林祖密牺牲后,她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台湾。之后,她到过北京、加拿大等地。1980年她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林正亨喜欢读书,且多才多艺。他的身上遗传了父亲和母亲的基因,他不光崇尚读书,对习武也感兴趣,更有一颗爱国之心。
  林祖密牺牲后,鼓浪屿林公馆的生活日不敷出,母亲郭玲瑜不得不带着孩子们迁回台湾台中县雾峰林家,林正亨则一直在外求学,直到1934年他19岁才回到台湾。林家上厝族长林献堂也兼任下厝族长,对林祖密的后代百般照顾。1932年,林献堂大儿子林攀龙在林家创立了文化会社组织“一新会”。林正亨也加入了“一新会”,他和家人一起读华文书籍,并在“一新会”于雾峰大花厅主办的“纳凉会”中,与林家孩子林双意、林金生、林金昆、林紫薇一起演出反映底层民众生活的压轴话剧“夕归”,使家族内出现新气象。
  林正亨在台湾待的时间并不长。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他不喜欢日本人,不喜欢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然而母亲及家人都在那里,生活的基础也在那里,他不得不回台湾。1935年冬天,林正亨和朋友一起在酒楼吃饭,因时间较晚,遭日本宪兵的痛打。这种屈辱,令他决心离开台湾去祖国大陆谋生。因为从小喜欢美术,母亲就鼓励他去南京考美术专科学校。最疼爱他的母亲,通过“摇会”为他筹备了一笔学费。
  1937年年初,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战争的乌云正笼罩着神州大地,每个爱国青年都想投入抗日行列。林正亨决定丢掉画笔,满怀爱国热情毅然报考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当时,他的志愿有两个,一个是空军航空兵,另一个是陆军防化兵。但航空兵的学员已经招满了,他只好报考防化兵。算起来林正亨是黄埔十五期毕业生。踏入军校,林正亨感觉自己充满了自信和勇气,他认为自己为国家效力的时机马上就到了。他埋头军事业务的学习,读书刻苦,要用优秀的成绩,早日为国分忧。
  1937年10月底,日本侵略军开始进攻上海,南京随之沦陷,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只好迁到汉口,接着又搬到长沙。1938年,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又迁至重庆。
  1939年,林正亨终于在炮火和辗转迁校中从军校毕业,被派往国民革命军三十六军军部当见习军官。
  1940年1月,林正亨随部队前往广西昆仑关与日军作战,他被派往九十六师参谋处任少尉军官。
  在赴广西作战前夕,林正亨拍了一张戎装照片,照片上的他英姿勃勃,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今后命运如何,只有满腔热血和刚强的决心。
  他在照片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戎装难掩书生面,铁石岂如壮士心,从此北骋南驰戴日月,衣霜雪。
  笑斫倭奴头当球,饥餐倭奴肉与血,国土未复时,困杀身心不歇。
  1939年12月4日,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命令该师团号称“钢军”的二十一旅团攻占了广西战略要地昆仑关。蒋介石调集十五万精锐部队,一百多架飞机反攻昆仑关,经半月激战,中国军队付出沉重代价后,全歼昆仑关守敌,收复了这个战略要地。
  1940年1月初,日军第二十一军决定对昆仑关中国守军来一次突袭,企图再取昆仑关。他们从广东调军西进。1月中旬,日军大本营从关东军调来两个飞行中队参战。他们趁中国军队尚未部署完毕时,突然发动反攻,日军机群对中国守军狂轰乱炸,陆军同时对昆仑关进攻。由于中国军队后续部队没及时赶到,左右两翼暴露敌前。日军主力一周内连续攻陷了昆仑关西面的武鸣、恩陇;北面的宾阳、邹圩、上林等地,切断了昆仑关的后路,在清水河一带与守军对峙。
  这万分危急的形势,震撼了整个黔贵后方。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林正亨画传 纪念革命烈士林正亨诞辰100周年》(假设这是一本纪念性传记画册)的图书简介,内容将聚焦于林正亨的生平、革命贡献及时代背景,同时避免直接提及“AI生成”或使用常见AI写作模板,力求文字自然流畅,符合专业出版物的介绍风格。 --- 《薪火相传:革命先行者林正亨画传(纪念诞辰一百周年特辑)》 历史的剪影,青春的赞歌 当我们回望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总有那么一群人,以血肉之躯铸就了民族的脊梁。林正亨,这位闪耀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史册上的名字,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同一颗燃烧的流星,划过黑暗的天空,留下了持久而耀眼的光芒。值此革命烈士林正亨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隆重推出这部《薪火相传:革命先行者林正亨画传》。 本书并非仅仅是历史文献的堆砌,而是通过精心考证的史料、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叙述,试图重构这位杰出革命家、教育家、军事家的完整人生轨迹。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画传,让当代读者得以近距离触摸那段峥嵘岁月,感受一代知识分子如何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洪流之中。 鸿鹄之志:从粤西到延安的求索之路 林正亨的早年经历,充满了进步青年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他出生于广东粤西地区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这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思想基础。 画传详细描绘了他如何从一个充满朝气的学生,一步步走向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从早期接触进步思潮,到投身于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每一次选择都凝聚着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书中收录了大量他求学时期的信札、日记摘录,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思想者的敏锐性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投身革命洪流的转折点。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毅然放弃了安逸的学业和前途,投笔从戎,前往革命根据地接受更艰苦的锤炼。这一段历程,是本书浓墨重彩描绘的篇章,展现了革命者初心的坚韧不拔。 军事与教育的双重锋芒 林正亨的革命生涯是多维度的。他不仅是一位富有战略眼光的军事指挥员,更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和宣传工作者。 在军事上,本书通过详实的战例分析,展现了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卓越才能。无论是根据地的游击战术运用,还是正规战中的指挥艺术,都体现了他学习西方军事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创新精神。书中辅以手绘的战役地图、他亲自修订的军事教材片段,力求还原战场上的紧张与决策的果断。我们特别关注了他参与创建和建设野战政治大学的经历,这不仅是他军事才能的体现,更是他重视人才培养、注重革命队伍思想建设的证明。 在教育领域,林正亨坚信“教育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一环”。他不仅是教育方针的制定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如何将复杂的革命理论,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教材,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应战争环境的高效教育体系,这些内容在画传中都有深入的挖掘和展示。读者可以看到他批改学员作业的痕迹,感受到他对青年革命者的殷切期望。 铁骨铮铮:献身革命的最后岁月 革命者的一生,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达到价值的顶峰。林正亨的最后岁月,是其革命意志最集中体现的阶段。 本书详尽梳理了他在战争后期直至牺牲的历程。面对敌人的残酷绞杀和内部复杂的斗争环境,他始终坚守信念,展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对于他英勇就义的细节,我们秉持着严肃的历史态度,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同时聚焦于其精神力量的传承。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同志的回忆录,构成了这一章节有力的注脚,描绘出一位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形象。 纪念的意义:跨越时空的对话 《薪火相传:革命先行者林正亨画传》的出版,旨在超越简单的缅怀。林正亨的生平,是一部关于理想、奉献与牺牲的教科书。他所倡导的勤俭朴素、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全书采用大开本设计,精选了二百余幅历史照片、文献手稿和肖像画作,力求在视觉上达到最佳的阅读体验。每一幅图片都配有细致的图注和背景说明,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本书不仅适合党史研究者和革命历史爱好者,更适合广大青年读者,作为认识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读本。 通过这部画传,我们希望林正亨的革命精神能够薪火相传,激励后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他的一生,是对“为人民服务”最生动的诠释。 谨以此书,向这位不朽的革命先行者致敬。 --- (字数统计:约148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烈的缅怀。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眼前的繁华所迷惑,却常常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一切的人们。林正亨先生的名字,对我来说,既熟悉又有些模糊,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烈士。所以,当看到这本以他为主题的画传,并且适逢其百年诞辰,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填补我知识上的空白,让我更清晰地了解他的人生轨迹,他所参与的革命斗争,以及他最终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过程。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他早年的生活照,展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经历,以及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时,我也希望看到他在革命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时刻的影像记录,哪怕只是模糊的背景,也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艰辛与壮烈。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种精神的致敬,也是一次关于初心与使命的思考。

评分

拿到这本《林正亨画传》,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息。作为纪念革命烈士林正亨诞辰100周年的作品,它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缅怀之情。我对革命先辈的故事一直心存敬意,而林正亨先生的名字,更是民族记忆中熠熠生辉的符号。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从封面设计和整体风格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精心制作的献礼。我期待它能够通过影像和文字的结合,为我们展现一位革命者波澜壮阔的一生。我希望能够看到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了解他曾经的笑容,他的眼神,以及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我想,这些真实的影像,比任何宏大的叙事更能触动人心,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艰辛与希望,更能让我们体会到革命先烈们身上所蕴含的伟大精神。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历史的回溯与传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庄重与怀旧感,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配上林正亨先生年轻时充满革命激情的照片,瞬间就将人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感觉捧在手里很有分量。我一直对革命先辈的事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这个纪念诞辰100周年的特殊时刻,阅读这样一本画传,感觉意义非凡。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通过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直观地了解林正亨先生的生平轨迹,感受他作为一名革命者,在那个年代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为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牺牲。我相信,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故事,都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革命的意义,以及无数像林正亨先生一样的烈士们,是如何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和平与幸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纪念册,更是一本历史的教科书,一本精神的财富。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理想与斗争的年代。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具体的内容,但从排版和字体的选择上,我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细节上的用心。那些泛黄的黑白照片,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能捕捉到人物的神采和那个时代的独特氛围。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林正亨先生在不同时期的肖像,以及与他同时代的革命同志们的合影。我相信,通过这些影像资料,能够勾勒出一个更加鲜活、立体的林正亨形象,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上那个遥远的名字。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收录的文字资料充满好奇,比如他的革命日记、家书,甚至是同时代人的回忆录。这些零散却宝贵的信息,或许能够填补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空白,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林正亨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人生选择。这本书给我一种强烈的预感,它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评分

收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的装帧所吸引,那种复古的风格,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故事。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革命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林正亨先生,作为一位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英杰,他的事迹无疑是这段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单凭它“画传”的定位,我就知道这本书会以大量的历史图片为载体,通过视觉的力量,来展现林正亨先生的一生。我非常期待看到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它们或许能让我们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烈士们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照片和文字,而是能够通过精心的编排和梳理,将林正亨先生的生平、思想、以及他在革命斗争中的贡献,以一种更加生动、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