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龚居中 著,王缙 注
图书标签:
  • 中医
  • 外科
  • 古医籍
  • 医学史
  • 传统医学
  • 养生
  • 中医药
  • 历史
  • 医学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18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31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1
字数:1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龚居中所著,约成书于明崇祯三年(1630),全书共六卷,分脑颈、胸膜、背腰、臂腿、手足、遍身6部,论述了70余种外科病证,还收录了杂治、急救、中毒、误吞、虫兽伤等疾患的诊疗方法,书末附有《外科补遗秘授经验奇方》。书中插图近30幅,故又名为《图像外科百效全书》。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内容主要源于《医学入门》《古今医鉴》《跌损妙方》等。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以外科学术传承、方剂辑录为主要特点,重在收集治病诸方,新的学术阐释发挥不多,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十三年(1874)锄经园刻本为底本。

目录

卷之一
痈疽脉法
痈疽总论
痈疽辨论
治法总要
切要方括歌
灸针熨法
敷洗熏割
去污化毒
生肌敛口
诸般神膏

卷之二
脑颈部
脑痈
头疮
大头肿
鬓疽
耳疮
内疳
口舌疮
牙齿
痄腮
面疮
咽喉
瘰疬
痰核
瘿瘤
颈毒

卷之三
胸腹部
乳风
肺痿肺痈
心痈
胁痈
胃痈
肠痈
腹痈
脐痈
背腰部
胛肚发
右胛莲蓬发
左膊发
脊中蜂窠发
右搭肩串发
左搭肩发
对心发
龟背发
走流注发
发背
肾俞发
下肾俞双发
肾俞发
臀腿部
臀痈
便痈
悬痈
痔疮
九漏
囊痈
阴疮
妇阴疮
附骨疽

卷之四
手足部
手疣
甲疽
红丝疮
鹤膝风
过膝风
鼓槌风
人面疮
肾脏风疮
内外臁疮
裙褊疮
脚跟疮
螺蛳发
脚发
脚背发
嵌甲
遍身部
流注
瘭疽
痼发
疖毒
癞风
梅疮
梅毒
天疱

卷之五
疔疮
多骨疽
翻花疮
蜗疮
……

卷之六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
  痈疽辨论
  凡人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患疮疽必深也。若人患疮疽,起居平和,饮食如故,其疮疽必浅也。
  凡痈疽始发,即以隔蒜艾灸甚妙。盖火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意也。惟头为诸阳所聚,艾炷宜小而少,但灸要四边皮缩,或痛则灸之不痛,或不痛则灸至痛时方住。
  凡痈疽脓成,即当验脓之生熟浅深,施针可也。用手按之,熟则有脓,不熟则无脓。重按乃痛,脓之深也;轻按即痛,脓之浅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脓也;按之即复起者,有脓也。按之陷而不起者,无脓也,必是水也。若脓生而用针,气血既泄,脓反难成;若脓熟而不针,腐溃益深,疮口难敛。若疮深而针浅,内脓不出,外血反泄;若疮浅而针深,内脓虽出,良肉受伤。故云:妄施针刀,伤肉出血不止者危也。如用针,每宜桐子烧过,必须针口向下,以便流脓,后用绵缠刷帚篾套出。
  凡外敷贴药亦发表之意,一方谓贴冷药有神效,夫气得热则散,得冷则敛,何谓神效?经日:发表不远热是也。
  凡痈疽未溃前极痛者,为热毒便秘,宜解毒汤之类。若作脓痛者排之,脓胀痛者针之。已溃脓出而反痛者,此为虚也,宜八物汤加黄芪之类补之。亦有因登厕犯秽气所触而作痛者,宜药中加乳香、芷、芍之类和之。风寒所逼者,宜药中加防风、桂枝之类温散之。
  凡痈疽疮口不敛,由于肌肉不生;肌肉不生,由于腐肉不去;腐肉不去,由于脾胃不壮、血气不旺,治宜补托为主,而佐以行经活血之药。要知疮口难敛,或渐大渐开出血者死。
  凡痈疽发渴,乃血气两虚,宜参芪以补气,当归、地黄以养血。
  凡痈疽泄泻,有因寒凉伤脾者,以六君子加砂仁之类。亦有脾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汤之类。要知痈疽呕泻,肾脉虚者必死。
  ……

前言/序言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简介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外科诊疗经验与理论的珍贵医学典籍,其内容精炼,涵盖了广泛的外科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本书以其系统性的梳理和详实的记载,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参考。 一、 编纂背景与价值 本书的编纂,旨在搜集、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外科医学文献,使其得以传承与发扬。古代外科,虽不如内科发展成熟,但其在跌打损伤、疮疡肿毒、骨折脱臼等方面的认识与疗法,早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外科百效全书》的出现,便是对这些经验的系统性总结,填补了古代外科文献整理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主要内容概述 本书内容宏富,结构严谨,主要围绕着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展开,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疮疡肿毒类: 这是古代外科的重点和难点。本书详细记载了各种痈疽、疔疮、恶疮、流注等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机演变、辨证分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对于疮疡的形态、颜色、质地、疼痛程度、溃后分泌物的性状等都有细致的描述,为准确诊断提供了依据。治疗上,不仅包括内服药物,更侧重于外治法,如清创、引流、拔毒、生肌、收口等。书中列举了大量经典方剂,并对其加减变化进行了阐述,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精妙。 跌打损伤类: 凡因外力冲击、跌扑挤压等引起的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位等,本书均有详尽的论述。在损伤的辨识上,区分了气滞血瘀、筋伤骨错等不同病机。治疗上,不仅注重手法复位,还强调药物的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接骨续筋等功效。本书可能收录了如“金创膏”、“接骨散”等经典外用方剂,并对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所交代。 骨病与关节疾病类: 除了外伤导致的骨折脱位,书中也可能涉及一些慢性骨关节疾病,如骨痹、鹤膝风、痿证等。对其病因、病理、症状表现进行了区分,治疗上则侧重于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等。 脉管与皮肤病类: 一些与脉络、皮肤相关的疾病,如皮肤溃疡、慢性湿疹、臁疮(下肢溃疡)等,也可能包含在内。这些疾病往往与气血运行不畅、湿热蕴结等有关,治疗上需要内外兼顾,调理气血,清热解毒,促进皮肤的修复。 其他外科杂病: 除上述主要类别外,本书还可能涉及一些其他的外科范畴,如烧烫伤、冻伤、瘿瘤、痰核、痔疮、肛瘘等。对于每一种疾病,都力求做到辨证准确,方药得当,疗效确切。 三、 药物与方剂特色 《外科百效全书》在药物与方剂的选择上,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精神。 用药精当,药简病愈: 书中所载方剂,多以常用中药为主,配伍精炼,注重药物的协同作用,力求以最少的药物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外治为主,内治为辅: 古代外科疗法,外治法占据重要地位。本书必然会详细介绍各种膏、丹、丸、散、酒、露、熨等外用制剂的制作和应用方法,以及外治中的清创、引流、敷贴、熏洗等操作技术。内服方剂则作为辅助,以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正气,促进康复。 注重“毒”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外科对“毒”的认识尤为深刻,认为许多疮疡肿毒皆由“毒”引起。书中对“毒”的性质、部位、病机有深入探讨,并创制了许多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功效的方剂。 辨证灵活,加减得当: 医者在运用书中方剂时,并非墨守成规,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加减,以期达到个体化的治疗。 四、 历史意义与临床启示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的整理与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为中医外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也为现代外科医生了解中医外科的发展脉络,吸收其精华提供了窗口。 对于临床实践而言,本书的价值体现在: 提供丰富的治疗经验: 书中所载的辨证论治思路、方剂配伍、操作技巧等,对于解决一些临床疑难杂症,特别是慢性疑难疮疡、复杂跌打损伤等,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发掘有效的中药方剂: 书中收录的许多经典方剂,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可能具有新的治疗潜力,值得进一步的挖掘与开发。 强调整体观念与个体化治疗: 本书所体现的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精神,对于现代医学在疾病治疗中重视患者的全身状况和个体差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之,《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外科百效全书》是一部凝聚了中国古代外科智慧的医学瑰宝,其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使其在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持续为中医外科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常年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爱好者,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中的《外科百效全书》可以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首先,它的编校质量非常高,文字清晰,排版考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尤其赞赏它在整理和注释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对于一些古奥的术语和难懂的表述,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补充,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更多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古代外科医学的精髓。书中对于一些古代外科手术的描述,虽然年代久远,但其操作流程和原理的严谨性,依然让我感到惊叹。我曾尝试着对比现代医学的某些方法,发现其中许多理念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和工具有所不同。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医学并非故步自封,而是有着其内在的科学逻辑和发展脉络。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艺术品,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插图,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它让我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

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我真的是太喜欢了!尤其是这本《外科百效全书》,简直是我家书架上的一颗明珠。打开书的那一刻,就被那古朴典雅的装帧和精美的插图吸引住了。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让人忍不住想仔细翻阅。内容上,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医生,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被书中详实的历史考证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深深折服。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经验,那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感,是其他现代医学书籍无法比拟的。看着那些精妙的手术图解,想象着古人如何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凭借着对人体精深的理解和高超的技艺,解决病痛,真的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部了解中国古代外科医学发展史的百科全书,它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虽然有些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了更先进的替代,但其背后蕴含的治疗思路和哲学思想,至今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医学文化的一大贡献。

评分

不得不说,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中的《外科百效全书》真是个意外的惊喜!我原本只是对一些历史故事感兴趣,偶然间翻到了这本书,没想到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书中记载的许多外科病例,虽然读起来有些惊心动魄,但都讲述得非常具体,从病情的发生、发展,到治疗的每一个步骤,都描述得细致入微,仿佛我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的医疗场景。那些古代医家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冷静与智慧,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都让我深受触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病症的分类和描述,逻辑清晰,脉络分明,即使是医学小白也能大致理解。而且,配以古代精美的插图,更是为理解内容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和直观性。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像是单纯在学习医学知识,更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对医术的追求和对病人的关怀。它让我看到,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类是如何凭借着经验、观察和智慧,一步步探索生命的奥秘,攻克疾病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医学史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这本《外科百效全书》无疑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本购书。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所代表的医学成就,都极具研究价值。书中对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尤其是那些具体的方剂和手术器械的描述,都非常详尽。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一些特定病症的治疗案例,这些案例的记录,不仅展示了古代医生的临床经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医疗水平。虽然有些记载可能与现代医学的认知有所差异,但这正是其历史价值所在。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学发展的轨迹。而且,这套丛书的整理工作非常到位,使得原本可能难以解读的古籍,变得易于理解和研究。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我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外科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就,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资料支持。我非常期待这套丛书能够继续出版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这些珍贵的医学遗产。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时光、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物件情有独钟,而这本《外科百效全书》便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的存在,让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窥见了那个时代外科医学的辉煌。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讲述着古人如何与病魔抗争,如何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为人们带来康复。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述,无论是病症的症状,还是治疗的方法,都描绘得绘声绘色,仿佛就在眼前。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为书籍增添了许多生动的色彩,它们不仅仅是图画,更是古人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治疗手段的直观展现。读这本书,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想象着那些古代医者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如何凭借着对医学的执着和对生命的尊重,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医书,更是一本关于勇气、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教科书。它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医学充满了敬意,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