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事維艱,誰在為大清王朝遮風擋雨?
近400幅罕見曆史圖片,獨特視角,人性化解讀
揭秘晚清頭號重臣崛起與毀譽真相
1.全書從李鴻章的三十歲寫到七十二歲,時間跨度四十二年,共四捲八十二章。第一捲寫李鴻章為呂賢基、周天爵、福濟和曾國藩四任欽差大臣和封疆大吏參贊佐幕之經曆;第二捲寫李鴻章組淮軍,與曾國藩、曾國荃絞殺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之過程;第三捲寫李鴻章興辦洋務、籌建海防,以及日軍侵略颱灣和中法戰爭;第四捲寫中日甲午戰爭。
2.李鴻章一生,點翰林,拜巡撫,升總督,晉位大學士,授爵一等伯,任首席封疆大吏兼北洋大臣二十五年,主持海軍衙門十年,手握清廷水陸兵權,他是末世纔誌之士;主持洋務運動和籌辦海防,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興辦一批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企業,被後世譽為中興名臣;他親身參與近代史上重大曆史事件,在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中處於關鍵地位,受命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一係列喪權辱國條約,無奈落得“和談狀元”之“美名”。
3.帝國黃昏,體製腐敗,官宦保守頑固,社會風氣不開,李鴻章輾轉周鏇其間,移禍避釁,苦心孤詣把持大局,為清廷鞠躬盡瘁,力圖挽狂瀾於既倒,助清廷苟延數十載,終未能立百年大計於後世。蓋棺論定,正如梁啓超所言,“敬李鴻章之纔,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4.作者文筆老辣凝重,展示宏大的敘事風格,以場景轉換和人物對話串聯重大曆史事件的方式,架構曆史大場麵,寫得跌宕起伏,蕩氣迴腸。同時,重要人物、重要戰場、宮闕、會館、炮颱、服裝、槍炮、軍械、兵艦等輔以老照片或插圖近400幅,重現真實的曆史現場。
5.自負顢頇的帝王、或謹慎或猜忌的權臣、步步為營的封疆大吏、或忠勇或膽怯的將士、奸猾刁鑽胥吏、或冷漠或無奈的草民、驕衿傲慢的洋人……晚清重要人物粉墨登上封建末世大舞颱,演繹四海變鞦氣的腐朽與神奇、黑暗與光明。
末世纔誌之士李鴻章,任首席封疆大吏兼北洋大臣二十五年,主持海軍衙門十年,手握清廷水陸兵權。他又被譽為中興名臣,主持洋務運動和籌辦海防,開中國軍用、民用工業之先河。他更是近代外交史上的“和談狀元”,在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中處於關鍵地位,受命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一係列喪權辱國條約。
本書以老辣凝重的文筆、宏大的敘事風格,以場景轉換和人物對話串聯重大曆史事件的方式,架構齣曆史的大場麵的大架構,描述瞭李鴻章浮沉跌宕的人生傳奇,勾勒瞭一個性格矛盾、復雜豐富的人物形象,展現瞭晚清風雲變幻的社會局勢。同時,重要人物、重要戰場、宮闕、會館、炮颱、服裝、槍炮、軍械、兵艦等輔以老照片或插圖近400幅,重現曆史現場。
帝國黃昏,體製腐敗,官宦保守頑固,社會風氣不開,李鴻章輾轉周鏇其間,移禍避釁,苦心孤詣把持大局,為清廷鞠躬盡瘁,力圖挽狂瀾於既倒,助清廷苟延數十載,終未能立百年大計於後世。
王曉秦,大學教授,長期在內濛古師範大學進行研究工作,現供職北京印刷學院。多年來鑽研於文史類作品的寫作與研究;精通英文,善於挖掘國外的史料,與中國史料進行對比研究,成果頗豐。
◇李鴻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李鴻章這艘船在水裏無法航行,施展不開。——毛澤東
◇中堂從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巨險阻,猶所不辭。——孫中山
◇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短;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所長。——梁啓超
◇一生低首拜汾陽,萬古大名配諸葛。——袁世凱
◇使當日盡用公言,成功必不至此;若晚節無此自見,士論又當如何。——嚴復
◇大清帝國中一個有能耐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伊藤博文
第一捲 婉轉隨人蓋九年......................................................................................001
第 一 章 呂賢基臨危受命,李鴻章投筆從戎 / 002
第 二 章 團練大臣抵達閤肥,七品編修返歸故裏 / 011
第 三 章 隨天大王扯旗造反,巡撫大人藉力鄉勇 / 024
第 四 章 七大圩主分兵剿撚,官軍鄉勇當陣對峙 / 033
第 五 章 周盛波刀劈陸遐齡,眾鄉勇血洗旗杆村 / 040
第 六 章 朝廷捉襟見肘,幕客巧開財源 / 047
第 七 章 押送厘金踏訪煬帝陵,酒後失言道員遭冤殺 / 057
第 八 章 英公使探訪天京 驕天王辱慢洋人 / 066
第 九 章 太平軍攻剋舒城,呂賢基劈印自刎 / 078
第 十 章 左右無靠心緒茫然 先奸後娶險生激變 / 084
第 十 一 章 劉銘傳逞威蚌埠鎮 解埠商隨機巧周鏇 / 095
第 十 二 章 李鴻章投靠福濟 磨店鄉毀於兵燹 / 108
第 十 三 章 滿漢閤力攻含山 佐領意外受超擢 / 115
第 十 四 章 李傢父軍中病歿,福巡撫奪情留人 / 124
第 十 五 章 囂張跋扈天怒人怨,睚眥相報同室操戈 / 133
第 十 六 章 殺臣子天王渡難關,戰局緩少荃丁父憂 / 143
第 十 七 章 候補官賤賣頂戴,記名道茫無指歸 / 153
第 十 八 章 李鴻章投奔座帥,曾國藩訓導門生 / 160
第 十 九 章 英法聯軍兵臨城下,鹹豐皇帝巡幸木蘭 / 173
第 二 十 章 廷樞動蕩撲朔迷離,總督謹慎應對變局 / 182
第二十一章 籌辦安慶軍械所,彈劾門第鼎盛人 / 194
第二捲 三韆裏外欲封侯......................................................................................203
第二十二章 錢鼎銘韆裏求援,李鴻章招募淮勇 / 204
第二十三章 督率淮軍赴上海,初識華爾常勝軍 / 220
第二十四章 上海戰局蹇澀,天京連聲告急 / 230
第二十五章 常勝軍討要賞銀,李巡撫駕馭洋酋 / 240
第二十六章 怡和碼頭驗收洋槍,上海海關針插不入 / 249
第二十七章 洋總兵命喪慈溪城,白齊文搶劫海關道 / 262
第二十八章 布羅網緝拿洋逆賊,藉客將管帶常勝軍 / 270
第二十九章 陽澄湖上訂密約,叛將惻隱走忠王 / 280
第 三 十 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常勝軍事端再起 / 292
第三十一章 金陵禁臠不容染指,執拗九帥笨法攻城 / 300
第三十二章 天京城土崩瓦解,李秀成情急突圍 / 312
第三十三章 李秀成從容就義,曾國藩刪削手稿 / 321
第三十四章 湘軍大功告成,九帥急流勇退 / 326
第三十五章 曾國藩北上剿撚,李鴻章宴請恩師 / 333
第三十六章 友軍火並,名將難禦 / 342
第三十七章 抽厘金遭遇參劾,寫奏疏嚴詞抗辯 / 350
第三十八章 曾國藩勞師糜餉,李鴻章變計運籌 / 356
第三十九章 控扼膠萊,倒守運河 / 364
第 四 十 章 大功薄賞將領憤懣,濟寜聚訟少帥為難 / 375
第四十一章 大潛山人矯情,曾李雙請名將 / 387
第四十二章 龍王廟祈風求雨,徒駭河全殲西撚 / 395
第三捲 坐鎮北洋牽朝綱......................................................................................405
第四十三章 故友同年談洋務,兩宮太後詢功臣 / 406
第四十四章 恭親王神侃洋務,李鴻章恭謹應答 / 419
第四十五章 津門百姓宣泄積怨,聖母教堂火光衝天 / 428
第四十六章 調濟人情法理,議結天津教案 / 437
第四十七章 淮軍公所慶大壽 盛傢父子買前程 / 448
第四十八章 秘魯華工上公稟,中國買辦爭利權 / 459
第四十九章 日本人謀圖颱灣,美領事應聘參贊 / 468
第 五 十 章 北洋大臣痛斥日使,貪心皇商惹禍殺身 / 477
第五十一章 朽木引發潑天案,臣工罷修圓明園 / 487
第五十二章 盛宣懷巧意送洋燈,趙小蓮坦然收紅利 / 500
第五十三章 北洋水師無大將,馬隊統領任操督 / 508
第五十四章 李鴻章藉力老部麯,劉銘傳上摺辦鐵路 / 517
第五十五章 吳長慶率軍赴朝鮮,袁世凱臨機露鋒芒 / 526
第五十六章 張樹聲貪名戀位,李鴻章婉轉收權 / 539
第五十七章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小臣上疏政局遽變 / 551
第五十八章 中法和談三番更張,諒山守軍戰和兩難 / 563
第五十九章 樞廷大員猶豫彷徨,福建水師坐失良機 / 576
第 六 十 章 颱灣島孤懸海外,李中堂抽調“慶”軍 / 585
第六十一章 吳長慶金州歸天,日本人漢城發難 / 590
第六十二章 李鴻章坐鎮天津,金登乾赴法議和 / 602
第六十三章 潘鼎新傷重歇肩,馮子材建功邊關 / 611
第六十四章 伊藤博文齣使中國,《天津專條》暗伏隱患 / 620
第四捲 一誤流光悔後遲......................................................................................633
第六十五章 醇親王視察海軍,慶郡王貪攬財權 / 634
第六十六章 洋提督憤怒辭職,老司閽含淚彆離 / 650
第六十七章 洋舉人力爭上遊,武進士甘拜下風 / 660
第六十八章 揚國威水師訪日本,議武備總兵上條陳 / 672
第六十九章 鄧世昌議論無煙藥,劉銘傳辭官歸故裏 / 683
第 七 十 章 東學道驅逐倭洋,日本人密謀戰爭 / 695
第七十一章 朝鮮國局勢惡化,袁世凱逃離漢城 / 702
第七十二章 北洋水師豐島遇襲,“濟遠”“廣乙”倉促應戰 / 708
第七十三章 諉過飾功濛朝廷,虛驕顢頇宣戰書 / 723
第七十四章 平壤城孤懸危地,葉誌超怯懦潰退 / 731
第七十五章 禍機重疊輾轉相繼,內外交睏心生狐疑 / 744
第七十六章 大東溝海戰對決,北洋軍鬼哭神泣 / 756
第七十七章 黃金山下殺逃將,北洋署裏議和戎 / 771
第七十八章 老佛爺萬壽無疆,旅順口眾將為難 / 783
第七十九章 西太後煞然收權,救命草隨風飄去 / 792
第 八 十 章 日本大臣張揚跋扈,清廷專使大受挫辱 / 799
第八十一章 睏獸猶鬥唯一死,孤島悲歌慟地哀 / 808
第八十二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悲心悵然赴馬關 / 823
◇李鴻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李鴻章這艘船在水裏無法航行,施展不開。——毛澤東
◇中堂從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巨險阻,猶所不辭。——孫中山
◇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短;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所長。——梁啓超
◇一生低首拜汾陽,萬古大名配諸葛。——袁世凱
◇使當日盡用公言,成功必不至此;若晚節無此自見,士論又當如何。——嚴復
◇大清帝國中一個有能耐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伊藤博文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真的可以說是一種思想上的洗禮。作為一名對中國近代史略有涉獵的讀者,我一直對李鴻章這個名字感到復雜。而《李鴻章大傳》則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得以深入地探究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其所處的時代。作者對晚清政治格局的分析,簡直是入木三分。他不僅僅是講述李鴻章個人的故事,更是通過李鴻章的視角,展現瞭那個時期中國社會錯綜復雜的矛盾和深刻的危機。書中對洋務運動的評價,並非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深入剖析瞭其曆史局限性和深遠影響。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重大曆史事件時,所展現齣的宏觀視野和微觀洞察力。他能夠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傢的興衰緊密地聯係起來,讓我清晰地看到,李鴻章的每一個決策,都承載著沉重的曆史責任。這本書讓我對“變法圖強”的艱難,以及在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有瞭更深刻的體會。
評分《李鴻章大傳》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是它對於李鴻章個人情感世界的挖掘。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政治史,但沒想到,作者竟然能將一個帝國的重臣,寫得如此有血有肉,充滿人性的掙紮與無奈。書中關於李鴻章傢庭生活的描寫,雖然篇幅不長,但卻異常動人。他與妻妾、兒子的關係,他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失落,這些細膩的情感流露,讓他在曆史的洪流中,不再隻是一個冰冷的政治符號,而是一個有溫度、有情感的普通人。尤其是在處理一些棘手的外交事件時,書中不僅展現瞭他的政治手腕,更揭示瞭他內心的煎熬與彷徨。例如,在簽訂一係列不平等條約時,他內心的痛苦和責任感,在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作者並沒有迴避李鴻章的錯誤和爭議,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同情的視角,去呈現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他所做的艱難抉擇。讀完這本書,我對李鴻章這個曆史人物的看法發生瞭很大的轉變,不再是簡單的批判或贊揚,而是多瞭一份理解和敬意。
評分《李鴻章大傳》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種震撼。這種震撼,並非來自驚心動魄的情節,而是來自對一個偉大時代的深刻洞察,以及對一個復雜人物的全麵理解。作者的文筆相當大氣,敘事流暢,仿佛一條大河奔湧嚮前,將讀者帶入晚清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當時社會思潮和政治鬥爭的描寫,那種變革與守舊的激烈碰撞,充滿瞭曆史的張力。李鴻章在這個洪流中,扮演的角色,既是推動者,也是被裹挾者。作者巧妙地運用各種史料,將李鴻章的決策過程、內心掙紮,以及他與當時其他重要人物之間的互動,都描繪得栩栩如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的命運,是如何被無數個個體,在不同的曆史節點上,所塑造和改變的。它不僅僅是一本人物傳記,更是一部深刻的時代史,讓我對中國近代史的理解,有瞭質的飛躍。
評分這本《李鴻章大傳》簡直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讓人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一個復雜多麵的李鴻章。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李鴻章處理洋務運動的詳細敘述。那些看似枯燥的技術引進、船堅炮利的製造,在作者的筆下卻充滿瞭智慧的博弈和戰略的考量。不僅僅是冰冷的機器和條約,更是時代洪流中,一位中國官員如何試圖在內憂外患的夾縫中,為古老帝國尋覓一綫生機。他與外國使節周鏇的智慧,與國內保守派的鬥智鬥勇,都寫得鞭闢入裏。書中對淮軍的崛起和發展也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那不僅僅是一支軍隊的組建,更是李鴻章個人政治權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基石。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其中付齣的巨大心血,他對史料的搜集和考證,讓這段曆史顯得格外真實可信。從江南製造局的初創,到北洋海軍的雄心勃勃,再到甲午海戰的悲歌,每一個事件都仿佛曆曆在目。這本書讓我對晚清中國的復雜局勢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李鴻章這個人物有瞭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我得說,《李鴻章大傳》這本書,讓我對曆史人物的評價標準,都有瞭某種程度的顛覆。以往,我們總喜歡將曆史人物簡單地分為“好人”和“壞人”,但這本書卻讓我認識到,曆史的復雜性遠遠超齣瞭我們的想象。作者在描述李鴻章時,並沒有采取任何預設的立場,而是以一種極其嚴謹的態度,去還原一個真實的李鴻章。他會毫不避諱地展現李鴻章的功績,例如在發展近代工業、建立新式海軍方麵的貢獻,但同時,他也同樣深入地挖掘瞭李鴻章在外交上的失誤和妥協,以及這些失誤給國傢帶來的深遠影響。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李鴻章晚年的描寫,那種英雄遲暮的孤獨感和對國傢未來的深深憂慮,被作者刻畫得淋灕盡緻。讀到這些部分,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悲涼。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引發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某種既定的結論。
評分慢慢看,細細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評分好,值得擁有
評分圖書質量很好包裝精美,很滿意
評分圖書質量很好包裝精美,很滿意
評分賣給老人看的,還沒有看
評分賣給老人看的,還沒有看
評分圖書質量很好包裝精美,很滿意
評分慢慢看,細細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評分還可以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