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大传

李鸿章大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晓秦 著
图书标签:
  • 李鸿章
  • 晚清
  • 历史人物
  • 传记
  • 近代史
  • 政治
  • 外交
  • 洋务运动
  • 清朝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405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642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事维艰,谁在为大清王朝遮风挡雨?

近400幅罕见历史图片,独特视角,人性化解读

揭秘晚清头号重臣崛起与毁誉真相

1.全书从李鸿章的三十岁写到七十二岁,时间跨度四十二年,共四卷八十二章。第一卷写李鸿章为吕贤基、周天爵、福济和曾国藩四任钦差大臣和封疆大吏参赞佐幕之经历;第二卷写李鸿章组淮军,与曾国藩、曾国荃绞杀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之过程;第三卷写李鸿章兴办洋务、筹建海防,以及日军侵略台湾和中法战争;第四卷写中日甲午战争。

2.李鸿章一生,点翰林,拜巡抚,升总督,晋位大学士,授爵一等伯,任首席封疆大吏兼北洋大臣二十五年,主持海军衙门十年,手握清廷水陆兵权,他是末世才志之士;主持洋务运动和筹办海防,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兴办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企业,被后世誉为中兴名臣;他亲身参与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处于关键地位,受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无奈落得“和谈状元”之“美名”。

3.帝国黄昏,体制腐败,官宦保守顽固,社会风气不开,李鸿章辗转周旋其间,移祸避衅,苦心孤诣把持大局,为清廷鞠躬尽瘁,力图挽狂澜于既倒,助清廷苟延数十载,终未能立百年大计于后世。盖棺论定,正如梁启超所言,“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4.作者文笔老辣凝重,展示宏大的叙事风格,以场景转换和人物对话串联重大历史事件的方式,架构历史大场面,写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同时,重要人物、重要战场、宫阙、会馆、炮台、服装、枪炮、军械、兵舰等辅以老照片或插图近400幅,重现真实的历史现场。

5.自负颟顸的帝王、或谨慎或猜忌的权臣、步步为营的封疆大吏、或忠勇或胆怯的将士、奸猾刁钻胥吏、或冷漠或无奈的草民、骄衿傲慢的洋人……晚清重要人物粉墨登上封建末世大舞台,演绎四海变秋气的腐朽与神奇、黑暗与光明。


内容简介

  

末世才志之士李鸿章,任首席封疆大吏兼北洋大臣二十五年,主持海军衙门十年,手握清廷水陆兵权。他又被誉为中兴名臣,主持洋务运动和筹办海防,开中国军用、民用工业之先河。他更是近代外交史上的“和谈状元”,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处于关键地位,受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

本书以老辣凝重的文笔、宏大的叙事风格,以场景转换和人物对话串联重大历史事件的方式,架构出历史的大场面的大架构,描述了李鸿章浮沉跌宕的人生传奇,勾勒了一个性格矛盾、复杂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晚清风云变幻的社会局势。同时,重要人物、重要战场、宫阙、会馆、炮台、服装、枪炮、军械、兵舰等辅以老照片或插图近400幅,重现历史现场。

帝国黄昏,体制腐败,官宦保守顽固,社会风气不开,李鸿章辗转周旋其间,移祸避衅,苦心孤诣把持大局,为清廷鞠躬尽瘁,力图挽狂澜于既倒,助清廷苟延数十载,终未能立百年大计于后世。


作者简介

王晓秦,大学教授,长期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进行研究工作,现供职北京印刷学院。多年来钻研于文史类作品的写作与研究;精通英文,善于挖掘国外的史料,与中国史料进行对比研究,成果颇丰。

精彩书评

  

◇李鸿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毛泽东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短;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所长。——梁启超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

◇使当日尽用公言,成功必不至此;若晚节无此自见,士论又当如何。——严复

◇大清帝国中一个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伊藤博文


  

目录

第一卷 婉转随人盖九年......................................................................................001

第 一 章 吕贤基临危受命,李鸿章投笔从戎 / 002

第 二 章 团练大臣抵达合肥,七品编修返归故里 / 011

第 三 章 随天大王扯旗造反,巡抚大人借力乡勇 / 024

第 四 章 七大圩主分兵剿捻,官军乡勇当阵对峙 / 033

第 五 章 周盛波刀劈陆遐龄,众乡勇血洗旗杆村 / 040

第 六 章 朝廷捉襟见肘,幕客巧开财源 / 047

第 七 章 押送厘金踏访炀帝陵,酒后失言道员遭冤杀 / 057

第 八 章 英公使探访天京 骄天王辱慢洋人 / 066

第 九 章 太平军攻克舒城,吕贤基劈印自刎 / 078

第 十 章 左右无靠心绪茫然 先奸后娶险生激变 / 084

第 十 一 章 刘铭传逞威蚌埠镇 解埠商随机巧周旋 / 095

第 十 二 章 李鸿章投靠福济 磨店乡毁于兵燹 / 108

第 十 三 章 满汉合力攻含山 佐领意外受超擢 / 115

第 十 四 章 李家父军中病殁,福巡抚夺情留人 / 124

第 十 五 章 嚣张跋扈天怒人怨,睚眦相报同室操戈 / 133

第 十 六 章 杀臣子天王渡难关,战局缓少荃丁父忧 / 143

第 十 七 章 候补官贱卖顶戴,记名道茫无指归 / 153

第 十 八 章 李鸿章投奔座帅,曾国藩训导门生 / 160

第 十 九 章 英法联军兵临城下,咸丰皇帝巡幸木兰 / 173

第 二 十 章 廷枢动荡扑朔迷离,总督谨慎应对变局 / 182

第二十一章 筹办安庆军械所,弹劾门第鼎盛人 / 194

第二卷 三千里外欲封侯......................................................................................203

第二十二章 钱鼎铭千里求援,李鸿章招募淮勇 / 204

第二十三章 督率淮军赴上海,初识华尔常胜军 / 220

第二十四章 上海战局蹇涩,天京连声告急 / 230

第二十五章 常胜军讨要赏银,李巡抚驾驭洋酋 / 240

第二十六章 怡和码头验收洋枪,上海海关针插不入 / 249

第二十七章 洋总兵命丧慈溪城,白齐文抢劫海关道 / 262

第二十八章 布罗网缉拿洋逆贼,借客将管带常胜军 / 270

第二十九章 阳澄湖上订密约,叛将恻隐走忠王 / 280

第 三 十 章 程学启苏州杀降,常胜军事端再起 / 292

第三十一章 金陵禁脔不容染指,执拗九帅笨法攻城 / 300

第三十二章 天京城土崩瓦解,李秀成情急突围 / 312

第三十三章 李秀成从容就义,曾国藩删削手稿 / 321

第三十四章 湘军大功告成,九帅急流勇退 / 326

第三十五章 曾国藩北上剿捻,李鸿章宴请恩师 / 333

第三十六章 友军火并,名将难御 / 342

第三十七章 抽厘金遭遇参劾,写奏疏严词抗辩 / 350

第三十八章 曾国藩劳师糜饷,李鸿章变计运筹 / 356

第三十九章 控扼胶莱,倒守运河 / 364

第 四 十 章 大功薄赏将领愤懑,济宁聚讼少帅为难 / 375

第四十一章 大潜山人矫情,曾李双请名将 / 387

第四十二章 龙王庙祈风求雨,徒骇河全歼西捻 / 395

第三卷 坐镇北洋牵朝纲......................................................................................405

第四十三章 故友同年谈洋务,两宫太后询功臣 / 406

第四十四章 恭亲王神侃洋务,李鸿章恭谨应答 / 419

第四十五章 津门百姓宣泄积怨,圣母教堂火光冲天 / 428

第四十六章 调济人情法理,议结天津教案 / 437

第四十七章 淮军公所庆大寿 盛家父子买前程 / 448

第四十八章 秘鲁华工上公禀,中国买办争利权 / 459

第四十九章 日本人谋图台湾,美领事应聘参赞 / 468

第 五 十 章 北洋大臣痛斥日使,贪心皇商惹祸杀身 / 477

第五十一章 朽木引发泼天案,臣工罢修圆明园 / 487

第五十二章 盛宣怀巧意送洋灯,赵小莲坦然收红利 / 500

第五十三章 北洋水师无大将,马队统领任操督 / 508

第五十四章 李鸿章借力老部曲,刘铭传上折办铁路 / 517

第五十五章 吴长庆率军赴朝鲜,袁世凯临机露锋芒 / 526

第五十六章 张树声贪名恋位,李鸿章婉转收权 / 539

第五十七章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小臣上疏政局遽变 / 551

第五十八章 中法和谈三番更张,谅山守军战和两难 / 563

第五十九章 枢廷大员犹豫彷徨,福建水师坐失良机 / 576

第 六 十 章 台湾岛孤悬海外,李中堂抽调“庆”军 / 585

第六十一章 吴长庆金州归天,日本人汉城发难 / 590

第六十二章 李鸿章坐镇天津,金登干赴法议和 / 602

第六十三章 潘鼎新伤重歇肩,冯子材建功边关 / 611

第六十四章 伊藤博文出使中国,《天津专条》暗伏隐患 / 620

第四卷 一误流光悔后迟......................................................................................633

第六十五章 醇亲王视察海军,庆郡王贪揽财权 / 634

第六十六章 洋提督愤怒辞职,老司阍含泪别离 / 650

第六十七章 洋举人力争上游,武进士甘拜下风 / 660

第六十八章 扬国威水师访日本,议武备总兵上条陈 / 672

第六十九章 邓世昌议论无烟药,刘铭传辞官归故里 / 683

第 七 十 章 东学道驱逐倭洋,日本人密谋战争 / 695

第七十一章 朝鲜国局势恶化,袁世凯逃离汉城 / 702

第七十二章 北洋水师丰岛遇袭,“济远”“广乙”仓促应战 / 708

第七十三章 诿过饰功蒙朝廷,虚骄颟顸宣战书 / 723

第七十四章 平壤城孤悬危地,叶志超怯懦溃退 / 731

第七十五章 祸机重叠辗转相继,内外交困心生狐疑 / 744

第七十六章 大东沟海战对决,北洋军鬼哭神泣 / 756

第七十七章 黄金山下杀逃将,北洋署里议和戎 / 771

第七十八章 老佛爷万寿无疆,旅顺口众将为难 / 783

第七十九章 西太后煞然收权,救命草随风飘去 / 792

第 八 十 章 日本大臣张扬跋扈,清廷专使大受挫辱 / 799

第八十一章 困兽犹斗唯一死,孤岛悲歌恸地哀 / 808

第八十二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悲心怅然赴马关 / 823


精彩书摘

◇李鸿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毛泽东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短;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所长。——梁启超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

◇使当日尽用公言,成功必不至此;若晚节无此自见,士论又当如何。——严复

◇大清帝国中一个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伊藤博文


前言/序言


好的,为您提供一份不涉及《李鸿章大传》内容的图书简介。 --- 书名:《文明的十字路口:19世纪晚期全球秩序的重塑与中国的抉择》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聚焦于全球范围内权力结构的深刻变迁、新兴意识形态的碰撞以及传统帝国在新旧交替中的挣扎与重塑。这不是一部聚焦于单一人物或某个特定国家的编年史,而是一幅宏大而精微的时代画卷,旨在探究在工业革命的强大驱动力下,世界是如何从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秩序,艰难转向一个更加复杂、多元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全球体系的。 第一部分:蒸汽与钢铁的时代——西方的扩张与内部张力 本部分着重考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成为重塑全球格局的核心引擎。我们不再将工业化视为一个线性的进步过程,而是将其视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它不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极大地拉伸了国家间的力量差距,并催生了深刻的社会内部矛盾。 技术霸权的构建与“新帝国主义”的逻辑: 详细阐述了钢铁、电力、化学工业的突破如何为欧洲列强提供了远超以往的军事和经济优势。重点分析了俾斯麦体制下的德国崛起,它如何以一种全新的、基于效率和民族主义的模式挑战了传统的英法主导地位。通过对《华盛顿条约》之后美国制造业的转型分析,揭示了技术进步如何加速了“大西洋共同体”的形成,以及这种力量如何在资源获取和市场控制方面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压迫网络。 意识形态的交锋:自由主义的巅峰与局限: 探讨了功利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西方思想界的盛行。这些思想如何被用来为殖民扩张和国内的阶级分化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细致描摹了第一代社会主义者和工会运动在伦敦、巴黎、柏林掀起的社会改良浪潮,这些内部的“革命”声音,与外部的帝国扩张构成了尖锐的讽刺和悖论。 “不流血的战争”:全球市场的重组: 引入了经济史学中的“世界体系理论”视角,剖刻画了以伦敦为中心的金融网络如何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重点分析了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巴拿马地峡的规划,以及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如何服务于核心资本主义世界的利益,并边缘化了那些无法融入现代金融体系的经济体。 第二部分:古老帝国的黄昏与现代性的渗透 本部分将焦点投向了那些被卷入现代性洪流,却在文化和制度上经历剧烈阵痛的非西方世界。我们摒弃了“落后”或“停滞”的简单标签,而是尝试理解这些古老文明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外部冲击时所做出的复杂、多样的适应性努力。 奥斯曼帝国的“坦志麦特”改革的终局: 深入考察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和中东地区面临的民族主义分裂与欧洲势力的干预。分析了其自上而下的改革(如军事和法律现代化)在面对根深蒂固的宗教社群结构和财政依赖时所遭遇的内在阻力,最终如何导致其逐渐沦为“欧洲病夫”。 明治维新:激进的模仿与本土精神的重塑: 这一案例被视为非西方世界成功转型的典范,但本书对此进行了批判性审视。探讨了日本精英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吸收西方的技术、军事和政治组织,同时警惕性地保留和重塑了“国体”和天皇神圣性的叙事。分析了这种“自上而下的革命”如何迅速地将日本从一个封建社会推向了与西方列强并肩的帝国主义行列,并立即将其自身的扩张目标投向了邻国。 东南亚的“橡胶与锡”经济: 描绘了在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等殖民地,地方经济如何被完全纳入全球生产链。农民从自给自足转向了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这种结构性依赖如何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以及地方精英在殖民权力下如何扮演了新的中介角色。 第三部分:新的世界秩序的幽灵——冲突的序曲 历史的转向往往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酝酿。本部分探讨了在19世纪末期,那些预示着20世纪灾难的结构性因素是如何形成的。 军备竞赛的螺旋式升级: 聚焦于德法之间在阿尔萨斯-洛林问题上的长期僵局,以及海军竞赛如何成为衡量民族尊严的工具。阐述了僵硬的联盟体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如何将欧洲拖入一个“囚徒困境”式的安全困境,使得任何小的地区冲突都有可能引发全面的灾难。 全球边界的最后划分:非洲的瓜分与国际法的失效: 详细记录了柏林会议(1884-1885年)这一象征性事件。探讨了欧洲列强如何在地图上任意切割主权和民族,以及这种基于欧洲视角的几何学划分,如何为未来非洲大陆的冲突埋下了深刻的制度性创伤。 现代民族主义的“教义”化: 分析了民族主义从早期的启蒙色彩,如何一步步异化为排他性的、常常是种族主义的政治工具。探讨了“德意志精神”、“法兰西荣耀”等宏大叙事如何在教育体系、大众媒体中被灌输,为即将到来的“总体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结论:十字路口的抉择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理解,19世纪末的世界并非不可避免地滑向战争,而是各种选择、误判、傲慢和恐惧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全球化进程第一次加速的背景下,不同文明的领导者们在“如何回应现代性”这一根本问题上做出了决定性的抉择,这些抉择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继承的复杂世界遗产。本书试图以冷静、多维的视角,还原一个充满活力、矛盾与巨大悲剧潜能的时代全貌。

用户评价

评分

《李鸿章大传》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震撼。这种震撼,并非来自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来自对一个伟大时代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一个复杂人物的全面理解。作者的文笔相当大气,叙事流畅,仿佛一条大河奔涌向前,将读者带入晚清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当时社会思潮和政治斗争的描写,那种变革与守旧的激烈碰撞,充满了历史的张力。李鸿章在这个洪流中,扮演的角色,既是推动者,也是被裹挟者。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史料,将李鸿章的决策过程、内心挣扎,以及他与当时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互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如何被无数个个体,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上,所塑造和改变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部深刻的时代史,让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李鸿章大传》简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人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复杂多面的李鸿章。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李鸿章处理洋务运动的详细叙述。那些看似枯燥的技术引进、船坚炮利的制造,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智慧的博弈和战略的考量。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和条约,更是时代洪流中,一位中国官员如何试图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为古老帝国寻觅一线生机。他与外国使节周旋的智慧,与国内保守派的斗智斗勇,都写得鞭辟入里。书中对淮军的崛起和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那不仅仅是一支军队的组建,更是李鸿章个人政治权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石。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其中付出的巨大心血,他对史料的搜集和考证,让这段历史显得格外真实可信。从江南制造局的初创,到北洋海军的雄心勃勃,再到甲午海战的悲歌,每一个事件都仿佛历历在目。这本书让我对晚清中国的复杂局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李鸿章这个人物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李鸿章大传》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对于李鸿章个人情感世界的挖掘。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政治史,但没想到,作者竟然能将一个帝国的重臣,写得如此有血有肉,充满人性的挣扎与无奈。书中关于李鸿章家庭生活的描写,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异常动人。他与妻妾、儿子的关系,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这些细腻的情感流露,让他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政治符号,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普通人。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棘手的外交事件时,书中不仅展现了他的政治手腕,更揭示了他内心的煎熬与彷徨。例如,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他内心的痛苦和责任感,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并没有回避李鸿章的错误和争议,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同情的视角,去呈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所做的艰难抉择。读完这本书,我对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是简单的批判或赞扬,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敬意。

评分

我得说,《李鸿章大传》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都有了某种程度的颠覆。以往,我们总喜欢将历史人物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但这本书却让我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者在描述李鸿章时,并没有采取任何预设的立场,而是以一种极其严谨的态度,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他会毫不避讳地展现李鸿章的功绩,例如在发展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方面的贡献,但同时,他也同样深入地挖掘了李鸿章在外交上的失误和妥协,以及这些失误给国家带来的深远影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李鸿章晚年的描写,那种英雄迟暮的孤独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到这些部分,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悲凉。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某种既定的结论。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史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对李鸿章这个名字感到复杂。而《李鸿章大传》则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得以深入地探究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其所处的时代。作者对晚清政治格局的分析,简直是入木三分。他不仅仅是讲述李鸿章个人的故事,更是通过李鸿章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深刻的危机。书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并非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深入剖析了其历史局限性和深远影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和微观洞察力。他能够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清晰地看到,李鸿章的每一个决策,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责任。这本书让我对“变法图强”的艰难,以及在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卖给老人看的,还没有看

评分

评分

卖给老人看的,还没有看

评分

评分

慢慢看,细细品味不一样的人生

评分

慢慢看,细细品味不一样的人生

评分

慢慢看,细细品味不一样的人生

评分

李鸿章大传,不错

评分

发来的都是新叔,还没拆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