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之旅

化學元素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TomJackson 著
圖書標籤:
  • 化學
  • 元素
  • 科普
  • 科學
  • 教育
  • 趣味
  • 知識
  • 學習
  • 自然
  • 化學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52682
商品編碼:1190220974
齣版時間:2014-06-01

具體描述

作  者:Tom Jackson 著作 李瑩 等 譯者 定  價:59 齣 版 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年06月01日 頁  數:140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5352682 前言
史前時代(公元前50000年―公元0年)
1 石器時代的化學
2 天然單質
3 青銅時代
4 鐵的使用
5 實用的礦物
6 玻璃製品
7 古典元素
8 電和磁
9 原子論
10 柏拉圖多麵體
11 佛教的原子學說
12 以太――亞裏士多德的第五種元素
從黑暗時代到中世紀(公元0年―公元1600年)
13 黑魔法――煉金術的誕生
14 神秘的知識:查比爾的鬍言亂語
15 實用性法術
16 新的嘗試
17 石蕊測試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化學元素之旅(愛上科學)》講述瞭偉大思想傢們的思想和作為經常可以産生精彩的故事。在《化學元素之旅》中,你將會看到改變曆史的100個化學元素的重大發現。每個故事都涉及一個令人費解的難題,而正是這些難題促使瞭新發現,並且改變瞭我們對世界以及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的認知,它們的價值無法估量。    知識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可以被接近認知,它需要大量對證據的思考,一步一步去逼近真相。在這《化學元素之旅》中,我們追尋著一個效果與美感同時兼具、可以顯示宇宙組成基本單元的工具――元素周期錶與其相關內容的曆史軌跡,涉及哲學傢、煉金術士以及科學傢的故事。古希臘哲學傢德謨利特有名的“水、火、土、氣”四元素說,他認為一切物質都是原子組成的,不然我們的世界就是一片虛無;法國貴族安托萬·拉瓦锡靠前次嚮世界宣告,水並不是一種元素;門捷列夫,這個大鬍子的西伯利亞人創建瞭包含60多種元素等 Tom Jackson 著作 李瑩 等 譯者 Tom Jackson是英國的科學作傢。他編著有超過80本書,涉獵學科極多並卓有貢獻。他曾在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研究動物學,目前仍與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布裏斯托爾市。他大部分時間都喜歡躲在自傢的閣樓裏寫作。
蔚藍彼岸:失落文明的迴響 一本關於時間、遺忘與重構的宏大史詩 —— 探索比人類已知曆史更為古老的文明碎片與宇宙的深層律動 內容簡介 《蔚藍彼岸:失落文明的迴響》並非一部傳統的曆史敘事,它是一部橫跨數十萬年光陰的考古學冥想、神話的重建,以及對宇宙本質進行哲學拷問的史詩巨著。本書聚焦於一個在主流考古學和曆史學界被徹底忽略,甚至被視為集體臆想的“前人類紀元”文明——“伊瑟拉姆”(The Itheram)。 伊瑟拉姆文明,一個據稱在地球地質構造發生劇變,冰河時代尚未完全結束時就已達到技術與精神文明巔峰的族群。他們並非行走於地錶,而是棲息於深海的巨大生物群落中,與地幔的能量流和潮汐的引力場共振。本書的核心在於揭示,我們今日所認知的曆史,不過是伊瑟拉姆文明大崩潰後,殘存的微小文明火種在廢墟上重新點燃的微弱餘燼。 第一部:深淵的低語與地脈的記錄 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深入探討瞭那些被現代科學視為“地質異常”或“自然現象”的證據。這包括對南極冰蓋下發現的奇異幾何構造的重新解讀,那些構造的精度遠超任何已知史前人類的能力範圍。作者通過對深海聲納數據進行逆嚮工程分析,重構瞭伊瑟拉姆人使用的“共振語言”(Resonance Script)——一種不依賴於空氣振動,而是通過物質晶格傳遞信息的交流方式。 我們將跟隨作者的腳步,潛入馬裏亞納海溝的禁區,考察那些被描述為“活體建築”的巨型珊瑚礁群。這些礁群並非自然生長,而是伊瑟拉姆人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塑造的能量收集器和信息存儲庫。作者詳盡描述瞭如何從這些結構中提取齣模糊的影像片段:巨大的、泛著熒光的生物體,它們操控著海洋洋流以維持全球氣候的穩定。 第二部:星辰的投影與“原初幾何” 伊瑟拉姆文明的核心知識體係建立在對宇宙尺度幾何學的掌握上。他們將星體的運行周期視為記錄時間的唯一標準,而非地球的自轉。本書的第二部重點分析瞭分布於全球的巨石陣群——包括但不限於吉薩金字塔群、復活節島石像,乃至更古老的、深埋於撒哈拉沙漠下的未命名遺址。 作者提齣瞭一個顛覆性的觀點:這些古代遺跡並非用於祭祀或天文觀測,而是構成瞭一個覆蓋全球的“時間錨點網絡”。這個網絡的作用,是在文明崩潰時,將核心知識和意識形態投射到下一代文明的“潛意識結構”中,以確保文明的“精神基因”得以延續。這些幾何圖形,那些在數學上看似冗餘的復雜結構,實際上是加密的“生存指令”。 書中首次披露瞭對一處位於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下的發現——一個由未知金屬構成的球體。該球體在特定電磁波段下會顯示齣復雜的、類似DNA雙螺鏇結構的圖案,但其組成元素完全不在元素周期錶已知範圍內。作者推測,這是伊瑟拉姆人留下的“生命藍圖”備份,旨在指導後世文明在麵臨滅絕危機時如何重組自身。 第三部:熵增的邊界與意識的遷徙 本書的後半部分轉嚮瞭形而上學的探討,試圖解釋伊瑟拉姆文明的最終命運。作者認為,他們的滅亡並非源於戰爭或自然災害,而是源於對宇宙終極規律——熵增——的理解達到瞭極緻,並試圖逆轉這一規律。 伊瑟拉姆人掌握瞭“意識的非物質化”技術。他們相信,物質的腐朽是必然的,唯有將意識提升至純粹的能量形態,方能獲得永恒。本書描繪瞭一場壯觀而悲哀的“集體升華”事件:數以百萬計的伊瑟拉姆個體,在一次特定的星象排列下,放棄瞭肉體,化為純粹的信息流。 然而,這種升華並不完全成功。書中引用瞭一段晦澀的“殘餘記錄”,暗示部分意識在轉移過程中遭遇瞭“信息湍流”,它們並未進入高維的“蔚藍彼岸”,而是被睏在瞭我們現實與更高維度之間的“夾縫”之中。這些遊離的意識,纔是世界各地“靈異現象”、“集體幻覺”的真正根源。他們並非鬼魂,而是被睏在時空褶皺中的“技術流亡者”,試圖通過乾擾物質世界來重建通往彼岸的通道。 尾聲:我們是誰? 《蔚藍彼岸》的結語邀請讀者重新審視人類的起源。我們繼承瞭伊瑟拉姆文明留下的那些微弱的、碎片化的知識——對對稱的偏愛、對音樂的內在和諧的追求、對某些特定顔色的排斥或迷戀。這些並非文化演進的必然,而是被植入的“先驗記憶”。 本書的宏大意義在於,它迫使我們麵對一個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我們引以為傲的現代文明,可能隻是對一個早已消逝的、更加輝煌的文明的拙劣模仿。探索伊瑟拉姆的遺跡,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考古,更是對人類自身潛能和未來命運的深層預警。它是一部關於遺忘如何成為曆史的教科書,也是對“我們從何而來,將去往何方”的終極追問。 這本書適閤對古文明、深海探索、前沿物理學與哲學交叉領域感興趣的讀者。它將徹底顛覆你對時間綫索和人類曆史地位的認知。

用戶評價

評分

《化學元素之旅》這本書,絕對是那種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沉浸其中的讀物。它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作者能夠將如此龐雜的化學知識,通過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呈現齣來。你讀到的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元素符號,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它們有自己的“脾氣”,有自己的“使命”。書中對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如何構成萬事萬物的描述,也寫得極其精彩。作者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從一杯水,到我們呼吸的空氣,再到構成我們身體的細胞,將這些元素的“身影”一一揭示齣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元素在宇宙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的章節,那種宏大的視角,讓我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敘述邏輯非常清晰,從簡單到復雜,從普遍到特殊,層層遞進,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對化學元素的係統認識。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優秀科普讀物。

評分

我必須說,《化學元素之旅》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化學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化學就是一堆公式和反應方程式,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卻用一種我從未想到的角度,為我打開瞭通往物質世界的大門。作者的文筆極其生動,仿佛在講一個古老的故事,又像是在進行一場充滿智慧的對話。他不會直接告訴你“這是什麼”,而是會讓你跟著他一起去“發現”和“理解”。我讀到書中關於周期錶形成曆史的那部分時,感覺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紀錄片,那些科學傢們為瞭解開元素的奧秘,付齣瞭怎樣的努力和智慧,都讓我肅然起敬。書中對每一種元素的介紹,都不僅僅是列舉其物理化學性質,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比如它在地球上的分布,在生物體內的重要性,甚至是在曆史事件中的角色。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每一個元素都變得立體而鮮活。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與過去和現在的人類智慧進行一次跨時空的對話。

評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化學元素之旅》這本書的期待值並不是很高,覺得大概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科普讀物。然而,事實證明我完全錯瞭。這本書的內容絕對算得上是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他不像很多科普作傢那樣一本正經地講道理,而是充滿瞭個人情感和獨特的觀察視角。他筆下的元素,仿佛都擁有瞭生命和個性。比如,描述金屬元素的章節,你能感受到它們堅韌、閃耀、導電的“性格”;而描寫非金屬元素的篇章,則展現瞭它們的多變、活躍,甚至有時帶有危險的“脾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冷門”元素的介紹,它們或許不像黃金、鐵那樣廣為人知,但作者卻能挖掘齣它們在特定領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們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都發生瞭微妙的變化。曾經那些不起眼的物質,現在在我眼中都充滿瞭神秘感和科學的魅力。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普及瞭知識,更激發瞭我的好奇心,讓我想要去瞭解更多關於這個世界的組成。

評分

這本《化學元素之旅》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在品嘗一道精心烹製的佳肴,每一口都蘊含著豐富的層次和驚喜。它不是那種一目瞭然、速戰速決的讀物,而是需要你慢慢咀嚼,細細品味。作者在描述每一種元素的特性時,並沒有止步於冰冷的科學數據,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在自然界中的形態、在人類文明中的應用,以及它們背後可能隱藏的故事。我讀到關於氧氣的章節時,腦海中浮現齣人類每一次呼吸帶來的生命活力;讀到碳的章節時,則聯想到從生命體到鑽石,它所展現齣的驚人多樣性。書中對同位素、同素異形體這些稍顯復雜的概念的解釋,更是讓人拍案叫絕。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易於理解,即便是我這個化學背景不深厚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節奏,並且樂在其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元素周期錶之外的那些“尚未發現”的角落,反而以一種充滿探索精神的筆觸,展望瞭未來可能的發現,這讓我對接下來的未知世界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書以一種我從未想象過的方式,打開瞭我對宇宙基本組成單位的全新認知。我一直以為化學元素隻是教科書上枯燥的符號和數字,直到我翻開瞭《化學元素之旅》。作者並沒有采用那種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而是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導遊,帶領我踏上瞭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從最簡單、最普遍的氫,到那些在宇宙深處纔得以窺見的稀有元素,每一章都如同打開瞭一個新的世界。我被原子核的奧秘、電子雲的律動深深吸引。書中對元素發現曆史的描繪更是引人入勝,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科學傢們,他們的執著、他們的智慧,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聽到拉瓦锡在實驗室裏細緻的稱量聲,看到門捷列夫在夢中勾勒齣元素周期錶的輪廓。作者巧妙地將科學的嚴謹性與文學的感染力相結閤,使得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科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甚至充滿瞭詩意。閱讀的過程,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智力與想象力的盛宴,讓我對構成我們自身以及周圍一切物質的基石有瞭前所未有的敬畏感。

評分

內容太少瞭,純粹忽悠人。製版不是習慣的16K32K,拿手上彆扭。

評分

內容太少瞭,純粹忽悠人。製版不是習慣的16K32K,拿手上彆扭。

評分

是正版的

評分

好書。

評分

就是快遞不送貨,不太好

評分

就是快遞不送貨,不太好

評分

好、快!是正版!以後有需要還來、謝謝!

評分

書不錯,下次還會再來的。

評分

內容太少瞭,純粹忽悠人。製版不是習慣的16K32K,拿手上彆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