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绪论、序编、上编、中编、下编五部分。绪论对传统上古音研究的观念和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序编讨论的是传统古音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即今音学和等韵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概貌。介绍了《切韵》系韵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切韵》音系的基本框架,对等韵图、等韵门法以及早期等韵学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全面深入的总结、陈述。上编、中编、下编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即论题“传统古音学研究”之所在。上编第三、第四两章沿着古音学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史为经,以学人代嬗、学术传承为序,对古韵研究的从孕育、发端到深入、臻密的过程,对古韵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评述;第五、第六、第七三章则以专题的形式,对古韵部、古声母、古声调三方面的研究做了总结和介绍。如第五章作为古韵研究的专题,就提炼和选择了古韵研究中的“入声”“阴阳对转”“旁转、通转”“本音、变音”四块核心内容,分别介绍了各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发展、深入的过程。中编是材料轮,下编是方法论。这两部分是全书的特色所在。
黄易青,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等。
王宁,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主要著作有《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以上与其老师陆宗达教授合著)、《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汉字构形学导论》等。
曹述敬,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音韵学词典》《音韵学辞典》《钱玄同年谱》等。
绪论 传统上古音研究的观念和方法
序编 传统古音学的基础:今音学和等韵学
第一章 今音学
第一节 《切韵》系韵书的发展及研究概况
第二节 《切韵》音系
第二章 等韵学
第一节 等韵图对语音结构和系统的分析
第二节 门法
第三节 早期等韵学
上编 传统古音研究
第三章 古音学的孕育与发端
第一节 汉魏以来对古音的认识
第二节 宋元明的古音学
第四章 古韵部框架的建立和臻密
第一节 顾炎武、江永、段玉裁的古音学
第二节 戴震、孔广森、严可均的古音学
第三节 王念孙、江有诰、张惠言的古音学
第四节 姚文田、刘逢禄、朱骏声等人的古音学
第五节 清人对古音研究的总结
第六节 章 太炎、黄侃、钱玄同、王力的古音学
第五章 古韵研究专门课题
第一节 入声
第二节 阴阳对转
第三节 旁转、通转
第四节 本音、变音
第六章 古声母研究
第一节 古声纽相转规律的探讨
第二节 古声纽的分析与归并
第三节 古声纽系统的构建
第七章 古四声研究
第一节 从顾炎武到黄侃的古四声研究
第二节 古四声研究的材料及其分析方法与处理程序
中编 材料论
第八章 研究上古音的材料及其运用
第一节 先秦韵文
第二节 谐声材料
第三节 《切韵》
第四节 传世文献中的语言文字材料
第五节 训诂中的音韵学材料
第六节 方言材料
下编 方法论
第九章 传统古音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时地音变互动观及时地音变综合考察法
第二节 归纳法与演绎法
第三节 结构分析法与系统观
第四节 概率统计法与渐变观
第五节 上古音研究中的以义正音法
第六节 清儒古音研究中考古与审音二者的相互推动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对“存疑”部分的坦诚处理。很多时候,学术研究的魅力就在于那些尚未被完全解决的谜题,而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些难题。在讨论到一些关键的音位划分或者某个古音系统重建的争议点时,作者并没有武断地站在某一方,而是清晰地列举了各方的论据和反驳,并坦诚地指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这种开放和审慎的态度,在我看来比那些故作全能的论断更有价值。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接受既定的结论。例如,在对某一特定韵类进行分析时,书中列举了好几种可能的拟音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案在解释后续音变时的优缺点。这种展示研究过程的透明度,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套科学研究方法的范例展示。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享受”,不如说是“修炼”。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在咖啡馆里轻松翻阅的书籍。大量的专业术语、复杂的音系图表以及对大量早期文献的间接引用,要求读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先决知识储备。如果缺乏对基础音韵学的了解,初次接触很可能会感到云里雾里,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更适合作为进阶参考书来使用,在你已经对领域有了初步概念之后,再来寻找更精细、更深入的解释和论证。它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它敢于触及那些复杂交织的理论难题,并且试图提供一个相对自洽的解释框架。可以说,这是一本能够真正提高阅读者学术辨识力和思辨能力的重量级作品,虽然过程略显艰辛,但收获是实实在在的学术内功。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那近乎百科全书式的覆盖面给震撼到了。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聚焦于某一特定朝代或某一小部分音韵现象的专著,但事实远超我的预期。作者的视野非常宏大,从上古音的重建模型到中古音的流变,再到近现代方言的演变趋势,似乎都有所涉猎。这种广度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感觉像是在攀登一座信息量巨大的知识高山。不过,正是这种包罗万象的结构,使得它成为一个极好的“参考手册”。每当我遇到某个具体的历史音变问题时,我都可以迅速翻到相应的章节去查阅,找到一个相对全面且有依据的解释。当然,也正因为内容涉猎广,某些章节的论述深度似乎不如那些专门研究某一小块的单行本,但对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来说,这种平衡是难能可贵的。它迫使你跳出原有的狭隘视角,去理解整个历史脉络的连续性。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感到非常有趣,它有一种独特的、略显古奥的学术腔调。不是那种刻意卖弄学问的晦涩,而更像是老一辈学者在严肃场合下习惯的表达方式。句子结构常常很长,逻辑连接词用得极其考究,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否则很容易在复杂的从句中迷失方向。比如,书中某个论断的提出,往往需要层层递进,先是回顾某某学派的观点,再提出其局限性,最后才引出作者自己的修正或补充。这种写作方式虽然对年轻读者不太友好,但对于习惯了精读传统学术著作的人来说,反而有一种亲切感和信服力。它体现了一种对思考过程的尊重,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带领读者一步步走完论证的整个过程。每一次读完一个段落,都像是在跟一位博学的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需要不断地去辨析和消化他所铺陈的思维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老派学者的严谨,封面设计简洁,字迹清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我本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翻阅的,想了解一下学术界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基本框架是如何构建的。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展现出了相当强的理论功底,他对前人研究的梳理非常到位,几乎涵盖了近百年来的主要流派和争议焦点。尤其是他对某个关键概念的界定,那种细致入微的考量,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术的深度。书中对文献的引用也极为扎实,脚注标注详尽,很多是我之前没注意到或者忽略掉的次要文献,作者似乎是下了很大功夫去挖掘和梳理的。虽然初读时可能会觉得信息密度有点大,需要反复咀嚼,但对于真正想进入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它不是一本轻松的入门读物,更像是一份需要投入精力的地图,指引着通往更深层次学术探究的方向。
评分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新出著作,古音学必读!!!
评分好东西,你值得拥有,用着不错。
评分好东西,你值得拥有,用着不错。
评分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书很好,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京东服务也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正在看想再看看了又看
评分好东西,你值得拥有,用着不错。
评分观点创新有限,算是综述性作品
评分观点创新有限,算是综述性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