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全译美绘本)

爱的教育(全译美绘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德·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 著,杨娜兰 译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绘本
  • 教育
  • 成长
  • 亲情
  • 家庭
  • 意大利文学
  • 经典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85538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5418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爱藏本成长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页数:3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爱的教育(全译美绘本)》以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恩里科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学年结束,共写了100篇日记,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二是恩里科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批注;三是9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这100篇日记所记载的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是恩里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却生动、鲜活地塑造了一个个小人物形象,他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在不经意间深深沁入我们的心灵,激起一道道感情的涟漪,使爱充盈我们的心田,永驻心中。整部小说涉及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说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着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的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这对我国当前功利教育日益盛行、素质教育明显滞后的现实,无疑更具实用意义,更能让我们反思: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全书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眼光,从10月开学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学年结束,共写了100篇日记。记载的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这种“爱”上至国家、民族、家园,小到位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甚至陌生人间的交往,是一部及具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已成为各国中小学生的成长必读书。
   整部小说涉及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地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作者简介

埃·德·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意大利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自幼向往军营,立志为意大利统一、独立献身。曾入意大利著名军事学院——摩德纳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后参加了统一意大利的第三次独立战争。军营的生活期间,他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出版后一举成名,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为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他游历了欧、亚许多国家,写下众多游记,如《西班牙》、《荷兰》《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1879年至1889年,这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其中1886年出版的《爱的教育》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亚米契斯晚年变成了社会主义者,并于1891年加入社会党,他热切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1908年3月11 日,因心脏病猝死于勃丁格尔。

精彩书评

   《爱的能》一书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却以为世界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夏丏尊
   亚米契斯是意大利知名作家。他只有些小的创造力,他的作品的结构也很平常,而且他有一个弱点就是伤感的悲观主义。他写得出色的是书中的几个小人物。他的描写,差不多和照相一般准确,却又都生动感人。
   ——《近代意大利文学》作者 科里森?莫利
   《爱的教育》充溢浓烈深挚的真情。全书既无起伏跌宕的情节,也无贯穿始终惊天地、泣鬼神的主要角色,之所以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皆因亚米契斯熔铸了自己的真情,敝开了心灵之门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能引起强烈的心灵共振和反响……
   ——《儿童文学教程》主编 浦漫汀教授

目录

十月
开学第一天/002
我们的班主任/004
一件不幸的事/005
卡拉布里亚的男孩/007
我的同学们/008
侠义之举/010
我二年级的女老师/012
在阁楼里/014
学校/015
帕多瓦的小爱国者(每月故事)/016

十一月
扫烟囱的男孩/020
万灵节/022
我的好朋友加伦/024
木炭工与绅士/025
弟弟班级的女班主任/027
我的母亲/029

我的伙伴克莱提/030
校长/034
士兵们/036
内利的守护神/038
全班第一名/040
伦巴第小哨兵(每月故事)/041
穷苦人/047

十二月
商人/050
虚荣心/051
第一场雪/053
小泥瓦匠/055
一个雪球/057
女教师们/059
受伤老人的家里/061
小抄写员(每月故事)/063
毅力/070
感激之情/071

一月
助教/074
斯大迪的藏书/076
铁匠的儿子/077
一次有趣的拜访/079
维多利亚?伊曼纽尔国王的葬礼/081
弗兰提被开除出学校/082
撒丁岛的击鼓少年(每月故事)/084
爱国之情/093
嫉妒/094
弗兰提的母亲/096
希望/097

二月
一枚理所应当的奖牌/100
良好的决心/102
玩具火车/103
傲慢/105
工伤/106
囚犯/108
父亲的护士(每月故事)/112
工厂/120
马戏团的小丑/122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125
盲人小孩/127
病重的班主任/133
大街上/135

三月
夜校/138
打架/140
家长们/143
第七十八号囚犯/144
死去的小孩子/146
三月十四日前夕/147
颁奖仪式/149
吵架/153
我的姐姐/155
罗马格纳的血渍(每月故事)/157
病床上的小泥瓦匠/165
加富尔伯爵/168

四月
春天/172
国王阿姆博托/173
幼儿园/178
体育课/182
我父亲的老师/184
缓慢的康复/195
劳动者间的深情/196
加伦的母亲/198
朱赛佩?马志尼/199
公民英勇勋章(每月故事)/201

五月
畸形孩子/208
自我牺牲/210
消防员/212
六千里寻母记(每月故事)/214
夏天/245
如诗一般的生活/247
聋哑人/248

六月
加里波第/258
军队/259
意大利/261
三十二度/262
你的父亲/263
在乡下/265
夜校生颁奖仪式/268
我病逝的女老师/271
谢意/274
一场海难(每月故事)/275

七月
母亲的最后忠告/284
考试日/285
最后一科考试/288
告别/291

精彩书摘

扫烟囱的男孩
1日,星期二
昨天下午,我到我们学校旁边的女子学校去了,把这个帕多瓦的男孩的故事拿给我姐姐西尔维娅的老师看,她很想看这个故事。那里有七百名女学生!我到达她们学校时,学校刚放学。那些学生都走了出来,因为即将来临的万圣节,她们大都兴奋不已。
在那儿,我注意到一件很感人的事情。就在马路对面,学校大门正对的地方,站着一个十分矮小的扫烟囱的人,他的整张脸都是黑色的,拎着一个大口袋和一把刮刀,一条胳膊支在墙壁上,而头则埋在胳膊里,哭得非常伤心。有两三个三年级的女学生走到他身旁,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先生?您为什么要哭啊?”
但是他却不回答,继续哭泣。“唉,先生,请告诉我们您出了什么事吧,你哭什么啊?”女孩子们继续说道。不一会儿,扫烟囱的人把脸从胳膊里抬了起来。这是一张孩子的脸,脸上带着泪滴,他跟小女孩们讲,他之前给好几家人打扫了烟囱,还赚了三十个铜币。痛心的是现在他把这些铜币给弄丢了,因为他的口袋破了一个洞,那些铜币就从这个洞里滑了出去,他还给这些女孩子看了那个洞,而他不敢就这样空着手回去。
“师父一定会狠狠地打我的,”他说着,接着哭起来,又一次把脸埋在了臂弯里,绝望极了。这些孩子们站在那里,神色严肃地看着他。与此同时,其他的女孩子们,不论是个子大的、个子小的、穷孩子抑或是上流社会的孩子,都背着她们的小书包围拢过来,一个帽子上插了根蓝色羽毛长得比较高大的女孩子,从口袋里掏出了两个铜币,说道:
“我就剩两个铜币了,我们来为他集资吧。”
“我也有两个铜币,”另一个女孩子说,她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
“我们所有的人一起出钱,肯定凑够三十个铜币的。”之后,她们一起大声喊道,“阿梅利亚、丽姬娅、阿妮娜,谁有铜币啊,多少铜币都可以,把你们的铜币都交到这里来吧!”
有些同学原本准备拿铜币去买鲜花,或者练习簿的,听到号召就把它们捐了出来。有一些低年级的女同学捐了几个分币,刚才那个帽子上插了羽毛的女生把所有的铜币都拢在了一起,大声地数了起来:
“八个、十个,总共有十五个!”但是她们还需要更多的铜币。不一会儿,一个看起来年长些像是个助教的人,出现在女孩子们的身旁,给了她们半个里拉,所有人都很感谢她,现在还差五个铜币。
“五年级的学生过来了,她们的身上肯定会带着钱的。”一个女孩儿说道。
她们过来了,纷纷解囊,一时间,铜币就像暴雨一般倾泻而下。大家还急匆匆地向这里围拢过来。这群身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女孩子们把那个扫烟囱的男孩围在团团围住,在外围,羽毛蹁跹、丝带飘动,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应该早就凑齐了三十个铜币了,可更多的铜币依源源不断地被送来,那些低年级的女孩子们身上没有钱,就在高年级的女生中来回穿梭,想把她们的鲜花也捐献出来,好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不知道校工什么时候出现了,她尖声喊道:“校长来了!”
女孩儿们立即四散逃开了,就像是一群各自纷飞的麻雀。这时我只见那个扫烟囱的男孩,孤零零的一个人,站在街道的正中央,满心欢喜地擦着他的眼泪,手里捧了满满一大把的铜币,而他的纽扣眼里、口袋里、帽子上插满了鲜花,还有好多花散落在他的脚边。
在阁楼里
28日,星期五
昨天下午,我和母亲、姐姐西尔维娅,一同去给报纸上刊登的那个可怜女人送些亚麻布。我抱着包裹,西尔维娅拿着那张记了名字和地址的小纸条。我们爬到了一座高楼的顶层,上到阁楼,来到了一条有很多扇门的长长的走廊。我母亲敲了敲最后的那一扇门,开门的是个年轻的女人,满头金发,身材削瘦,我突然间有种强烈的感觉,我似乎以前在哪儿见过她,而且她头上戴的蓝色方巾也非常眼熟。
“您就是报纸上登载的那个人吗?我们了解了您的很多情况啊!”我母亲说道。
“是的,夫人,我就是那个人。”
“唉,我们给您拿了些亚麻布料。”
那个女人开始不停地感谢、祝福我们,似乎怎么感谢、祝福都觉得不够。就在这时,我注意到旁边有一个阴暗的房间,在它空旷的角落里,有个男孩儿跪在一把椅子前,他的后背正对着我们,似乎是在写着什么。他的的确确是在写东西,因为他把纸放在了椅子上,而墨水瓶就搁在地板上。唉,他怎么能在那么黑暗的房间里写东西啊?我正想着,突然认出来,那不是克罗斯吗?那个菜贩的儿子,那个有一只残臂的克罗斯啊,就在这个女人把东西收拾起来的空当,我轻声告诉母亲我刚刚所看到的情况。
“别出声儿,”母亲答道,“别让他知道你在施舍东西给他的母亲,他可能会为此感到羞耻的,别对他说话。”
可就在那一个瞬间,克罗斯转过身来,我尴尬极了,而他却对着我笑了。见此,母亲推了我一下,让我赶快过去跟他拥抱一下,我过去抱了抱他。他站起身来,抓住了我的手说“我在这儿。”
那可怜的女人这时对我母亲说道,“我孤苦伶仃一个人带着这个孩子,他父亲去美国有七年了,我还生病了,没法再卖菜赚几个小钱糊口了,我们连张桌子都不剩了,可怜的克罗斯连个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以前门口里还放了张长桌子,他还勉强能在那儿写作业,但后来桌子被拿走了,他写作业时连盏灯都没有,可把他的眼睛给毁了。不管怎么说,我还能让他上学,就谢天谢地了,还好政府给他发了书本和练习簿,我可怜的里基诺啊,他能学习就那么开心,唉,我可真是命苦啊!”
我母亲把她钱袋里的最后一分钱都掏出来给了那母亲,还吻了吻那男孩儿。我们走出他家门时,母亲都快要哭出来了,她借着这个机会对我说道:
“你看看那个男孩儿多可怜啊,不得不艰难地做功课,而你却什么都不用操心,反而觉得学习对你来说是件苦差事儿,唉,我的恩里科啊,他学习一天所付出的艰辛,比你学习一年的还要多啊,他应该被授予奖牌。”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爱的教育》第一部分 十月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在乡下度过的三个月假期,如梦般一闪而去了。早上,母亲送我去巴雷蒂分校报到,我还想着乡下的事,满心的不乐意呢。


《爱的教育》是一本享誉全球的儿童文学经典,它以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在一年中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刻意去宣扬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小故事,将爱、善良、勇敢、诚实、责任、友谊、奉献等美好的品德,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 故事的背景与人物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意大利,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里。他的父母都是善良而有教养的人,他们不仅悉心照料安利柯的生活,更注重对他品德的培养。安利柯的班级里聚集了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孩子,有勤奋好学的克罗西,有乐于助人的斯图特,有聪明活泼的卡隆,也有一些在成长中面临各种困难的孩子。 日记体的叙事方式 《爱的教育》采用的是日记体的叙事方式,这使得故事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每天,安利柯都会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学校里发生的点滴小事,老师的教诲,同学之间的互动,以及自己在成长中的思考和感悟。这些日记不仅展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更折射出那个时代意大利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教育理念。 闪耀的“爱”的主题 正如书名所示,“爱”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主题。这种爱,体现在方方面面: 家庭之爱: 安利柯的父母对他的爱是无私而深沉的。他们关心他的学习,更关心他的心灵成长。父亲的教导、母亲的温柔,都化作安利柯心中最温暖的力量。父母的榜样作用,也让安利柯学会了如何去爱他人,如何去关怀弱者。 师生之爱: 安利柯的老师们,特别是他的班主任,是一位充满智慧和爱心的教育者。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老师们用耐心和鼓励,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发现自身的价值。在老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 同学之爱: 班级里的孩子们,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之间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大家会伸出援手;当有同学取得进步时,大家会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他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体谅和包容。这种纯真的同学之爱,是孩子们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社会之爱: 书中还描绘了许多超越学校和家庭的爱。例如,安利柯目睹了许多感人的场景,有路人的善举,有军人的英勇,有父母对孩子的牺牲。这些小故事,让安利柯,也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贯穿其中的美德 《爱的教育》不仅仅是一本讲述爱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美德的书。书中通过安利柯和他的同学们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以下美德: 善良: 善良是人性的基石。安利柯和他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乐于助人,不计较得失。他们会对生病的同学表达关心,会帮助年长的老人,会尊重不如自己的人。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却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温暖着周围的人。 勇敢: 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敢于面对。安利柯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或是同学间的误会时,都会努力去克服。书中也描绘了许多小英雄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诚实: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安利柯在犯错后,会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他对父母和老师坦诚相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诚实的孩子,才能赢得他人的真心。 责任: 责任感是成长的标志。安利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会认真负责;在承担家庭责任时,也会尽力而为。他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只有承担起责任,才能变得更加成熟。 友谊: 友谊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安利柯和他的同学们,在共同学习和玩耍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成长。这份纯洁的友谊,成为了他们在成长道路上重要的精神支柱。 勤奋: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安利柯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展现了勤奋学习的态度。他们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勤奋的精神,也激励着安利柯不断进步。 同情心: 同情心是连接人心的桥梁。安利柯对弱者,对不幸的人,总是充满了同情。他会为受欺凌的同学感到难过,会为贫困的人们祈祷。这种同情心,让他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让他变得更加富有同情心。 深刻的教育意义 《爱的教育》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成为经典,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教育意义: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只是枯燥的说教,而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生动的故事,将美好的品德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者非常注重描写安利柯的内心活动,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困惑与成长。这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家校结合的重要性: 书中描绘了安利柯父母与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他们共同关注着孩子的成长。这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健康成长的孩子。 榜样的力量: 故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榜样,有老师的正直,有父母的慈爱,有同学的优秀,也有陌生人的无私。这些榜样,为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他们走向光明。 培养健全人格: 《爱的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通过对各种美德的展现,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对读者的启迪 阅读《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会带来深刻的启迪: 对于孩子: 他们能够从安利柯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敬师长,如何成为一个善良、勇敢、诚实的孩子。 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智慧,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如何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对于所有读者: 即使是成年人,在阅读《爱的教育》时,也会被书中纯真的情感所打动,重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爱与善良,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 《爱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如同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告诉我们,生活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心中有爱,怀揣善良,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也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种阅读口味比较挑剔的人来说,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书不多,但这本书做到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呼吸感”。文字的张弛有度,叙事节奏时而紧凑如鼓点,时而舒缓如慢板,这种韵律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沉浸式的体验。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境,那种饱含深情却又克制有度的表达,非常高级。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用力过猛,试图用戏剧性的冲突来抓住读者,而是用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引导你去内省。读完最后一页,我没有立刻合上书本,而是静静地坐着,感受那种意犹未尽的余味。这本书真的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领悟浮现,因为它触及的是人性中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具匠心。它不是按照时间线或者主题强行划分的,更像是一张由无数细小的情感节点编织成的网,你从任何一个点切入,都能感受到整体的和谐与连贯性。阅读的过程就像在森林里漫步,你可能先看到了A点的阳光,接着被B处潺潺的溪流吸引,但这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导向森林深处的那个共同的源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教育”的反思,它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灌输知识”的定义,将教育的核心重新定位在了“塑造品格”上。这种超越时代的思考,让这本书即便是放在今天读来,也毫无过时之感。它提供了一个看待世界和对待他人的全新视角,一种基于同理心的、更具人性温度的观察方式。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矫揉造作、充满空洞口号的读物,毕竟“教育”和“爱”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太容易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赞美,而是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复杂性,那些微妙的嫉妒、不公的对待,甚至是无意识的伤害,都被作者一一剖析。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于“自省”的强调。它不只是要求我们去爱别人,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先学会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真正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书中的辩证思维特别棒,它不会给你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让你自己去寻找平衡点。我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心理咨询,只是媒介是纸和墨。那种阅读的快感,来源于思想被不断碰撞、拓展,最后形成自己新认知的过程,非常酣畅淋漓。

评分

这本关于成长的书,简直就是一本心灵的指南针。它娓娓道来,没有说教,却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反思自己的言行。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就像是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幽暗。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待“错误”的态度,不是一味地谴责,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错误背后的动机,然后温柔地指引方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好像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对生活中的摩擦和不理解也多了一份包容。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爱”这个宏大的主题,发现爱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的耐心和理解。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充满了古典韵味,但叙事节奏又非常贴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一种被熨帖的感觉。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壁炉旁,轻声细语地分享人生的智慧,让人在宁静中获得力量。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个非常低落的时期翻开这本书的,当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异的魔力,它不像那些心灵鸡汤那样,只提供短暂的兴奋剂,而是像一剂温和却持久的营养剂。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语言朴实到近乎白描,正因如此,那些蕴含的情感才显得尤为真实和有力量。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到“默默的奉献”,作者描述的场景让我眼眶湿润了——那不是英雄主义的壮举,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微不足道的善意汇聚成的巨大能量。这种对日常美好的捕捉能力,让这本书的层次一下子拔高了。它教会我,即便身处困境,也依然有能力去创造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这是一种积极的生存哲学。

评分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全书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眼光,从10月开学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学年结束,共写了100篇日记。记载的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这种“爱”上至国家、民族、家园,小到位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甚至陌生人间的交往,是一部及具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已成为各国中小学生的成长必读书。

评分

埃·德·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意大利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自幼向往军营,立志为意大利统一、独立献身。曾入意大利著名军事学院——摩德纳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后参加了统一意大利的第三次独立战争。军营的生活期间,他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出版后一举成名,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为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他游历了欧、亚许多国家,写下众多游记,如《西班牙》、《荷兰》《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1879年至1889年,这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其中1886年出版的《爱的教育》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亚米契斯晚年变成了社会主义者,并于1891年加入社会党,他热切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1908年3月11 日,因心脏病猝死于勃丁格尔。内容简介

评分

整部小说涉及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地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评分

整部小说涉及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地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评分

整部小说涉及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地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评分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全书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眼光,从10月开学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学年结束,共写了100篇日记。记载的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这种“爱”上至国家、民族、家园,小到位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甚至陌生人间的交往,是一部及具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已成为各国中小学生的成长必读书。

评分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整部小说涉及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可贵的是,小说自始至终以孩子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的美丑、善恶,让孩子自发地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有爱心、有活力、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