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想录

史想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国涌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思想
  • 哲学
  • 文化
  • 回忆录
  • 个人经历
  • 社会
  • 政治
  • 传记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52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860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套装数量:1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当人们谈论民国时,是在谈论什么?

  在无根的年代,求索现代中国的起源和去路;

  跟随傅国涌先生,读懂岁月深处的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与思想的交融

  从晚清到民国,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波澜壮阔、曲折动荡的大转型时代,产生了无数的故事、传说与历史之谜。这个时代已有的成就与未尽的使命,都与今天的我们息息相关。

  知名学者傅国涌先生以充满现代思想的视角重审转型时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给我们讲述政治人物、企业家、报人、文学家与思想家,乃至无名小卒的故事,探讨转型时代个人成长与抉择的可能性,对我们理解转型中的当下中国不无启迪。全书集中体现了作者数十年来读史与阅世的思考成果,史学与思想交融于一体,展现了坦荡真诚的学人情怀,堪称一部独特的史学《随想录》。

  ★收藏、阅读皆相宜

  流沙河、王家葵先生题写书名,布面精装。

内容简介

  《史想录》由知名学者傅国涌先生的系列演讲稿结集而成,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关键问题:辛亥革命、“五四”、知识分子及商人阶层、百年言论史和企业史等,重构了百年中国内在的历史脉络,为我们生动地呈现出历史的丰富面貌,对理解转型中的当下中国不无启迪。

作者简介

  傅国涌,知名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法制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史和近代企业传统。代表作有《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等。

精彩书评

  《史想录》留下了我二三十年来读史的一些心得和我思考的痕迹,如果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对这块正处于深刻变化中的土地有所助益,我将深感欣慰。我深信,在历史中埋藏着新的生命。

  ——傅国涌

目录

第一辑

清朝是如何脱轨的? / 3

辛亥百年变局 / 13

谈出来的民国 / 26

20世纪中国两次转型的机会 / 45

回眸“五四”九十年 / 63

从“五四”出发寻找真与美 / 78

第二辑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几个章节 / 95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阶层的光荣与梦想 / 11:7

百年现代化进程的两个推动力: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 / 140

企业家阶层在转型时代的选择 / 158

思想不败:近代中国转型的思想脉络 / 172

第三辑

宋教仁的百年之问 / 191

史量才与上海民间社会 / 208

从绍兴出发寻找现代中国之路 / 225

站在鲁迅的起点上 / 242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 277

后记 / 294

精彩书摘

  《史想录》留下了我二三十年来读史的一些心得和我思考的痕迹,如果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对这块正处于深刻变化中的土地有所助益,我将深感欣慰。我深信,在历史中埋藏着新的生命。

  ——傅国涌

前言/序言

  此书所收的十二篇文字,陆续发表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上海的双月刊文学杂志《收获》上,我原来打算将栏目题为“煞风景”,后来改为“常识与通识”,规矩多了,但意思还在,因为讲常识,常常煞风景。我是经常跑来跑去的人,跑来跑去为稻粱谋。答应了《收获》的专栏,有时是将以前记下的想法扩展成篇,有时是现想现卖,然后从所在地发传真到上海的编辑部去。这样的交稿方式,全拜手提电脑的功能之赐。不过,麻烦的是我必须随身带够世界各地的电源转换插头和电话线转换插头,幸亏手提电脑备有电压自动转换器,否则,将有220V电源变压器的铁疙瘩在行李里。现在来看这十二篇文字,实在同情读者。常识讲得如此枝蔓杂乱,真是有何资格麻烦读者?有何资格麻烦编辑者?想来想去,看在常识的面子上,还是结个集吧。
  至于为何要讲常识,十二篇中各有所述,此不赘。

《星火燎原: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宏大叙事》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编年史,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结构、思想流变与权力重塑的宏大叙事。它以时间为经,以社会群体为纬,力图揭示中国如何在短短百年间,经历了从传统帝国体系的瓦解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艰难构建,直至最终走向全球化舞台的复杂历程。全书结构严谨,论证细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理解驱动那段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深层力量。 第一部分:旧世界的崩塌与新思想的萌芽(1900-1927) 本部分聚焦于清末民初的剧变。我们首先审视的是传统儒家士大夫阶层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军事挑战时的集体失语与焦虑。这不是简单地描述“失败”,而是深入探讨其内部结构性矛盾——中央集权的僵化与地方实力的膨胀如何共同催生了帝国的结构性危机。 随后的论述集中于“救亡图存”思潮的爆发。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章太炎的革命哲学,以及早期知识分子对“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狂热追捧,被置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并非终点,而是一系列新旧权力真空的开始。紧接着,对五四运动的解读超越了“文学革命”或“爱国运动”的单一标签,将其视为中国精英阶层对自身文化主体性进行痛苦重构的关键时刻。我们详细考察了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的推广、对传统伦理的颠覆,以及这种思想冲击如何迅速被政治力量所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第二部分:意识形态的竞逐与国家机器的重构(1927-1949) 本卷深入探讨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决定性的权力竞争时期。通过对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地方军阀之间复杂博弈的细致描绘,本书试图剥离神话色彩,还原那段充满血与火的政治现实。 国民党方面,我们分析了其试图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工业化导向的现代政权所面临的内在挑战:派系斗争的顽固性、官僚资本的膨胀及其对社会公平的侵蚀。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建设的评估,侧重于其在特定区域的成就与全国性覆盖的不足。 与此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本书采取了一种社会学而非纯粹军事史的视角。重点在于其如何有效地将底层农民和被压迫阶层组织起来,并通过土地改革的承诺,构建起一套超越传统国家机器的、具有强大动员能力的社会网络。我们详细分析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背后的社会动员机制,以及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节点下,各政治力量力量对比发生的微妙变化。长征的叙事不再是孤立的英雄史诗,而是对特定地理环境、游击战术与群众基础相互作用的案例研究。 第三部分:社会实验与乌托邦的实践(1949-1978) 新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性断裂。本部分的核心议题是“改造中国”的宏大实验。首先是对建国初期一系列社会改造运动的考察,如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以及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洗礼”。这些行动如何彻底重塑了阶级关系与政治忠诚体系,成为理解后续一切政治运动的基础。 随后的论述聚焦于经济建设的两种主要模式——“一五”计划的工业化路径与“大跃进”的激进尝试。作者对“大跃进”的分析,着重探讨了中央决策失误、地方执行的狂热化以及信息反馈机制的彻底崩溃如何共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本书用大量篇幅处理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我们拒绝将其简化为权力斗争的简单版本,而是将其视为一场自上而下发动的、以打破既有官僚结构和既定精英阶层为目标的、带有深刻文化革命色彩的社会动荡。对红卫兵运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揭示了青年群体在特定意识形态感召下,对既有秩序的颠覆欲望。 第四部分:转型、开放与全球视野的重塑(1978至今) 本部分探讨了中国社会在邓小平时代开启的“改革开放”进程及其对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的深远影响。 我们考察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式特征——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再到加入全球贸易体系的过程。这种渐进性如何巧妙地平衡了效率的提升与政治稳定的需求,是本部分的关键议题。 社会结构的变迁是另一核心:城市化浪潮的兴起、新的社会阶层的分化(如私营企业家、技术官僚与流动工人)如何挑战了原有的均质化叙事。同时,本书也探讨了思想领域在对外交流中经历的冲击与调整——市场经济的逻辑、消费主义的兴起以及对“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理论建构。 结语:历史的韧性与未来的张力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对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特性”的哲学性反思。它探讨了中国文化在面对巨大外部冲击时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以及不同历史阶段中,集体意志与个体权利之间的紧张关系。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冷静、不带过多道德评判的历史框架,供读者在复杂的现代世界中,更好地定位和理解这个东方大国的过去与现在。本书的叙事风格力求清晰流畅,注重史料的交叉验证,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深厚学术底蕴但易于理解的阅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二: 翻完最后一页,我脑子里留下的是一片混沌的迷雾,不是那种意犹未尽的哲思,而更接近于“到底想说什么”的困惑。这本书的结构像是一座迷宫,有着无数精美的岔路和看似通往宝藏的指示牌,可当你真正走进去,却发现许多路径都是死胡同。作者似乎沉迷于构建复杂的体系和庞杂的背景设定,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势力都有其详尽的年表和权力结构图,这无疑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研究基础。然而,过度的信息轰炸,让故事的主线变得岌岌可危。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读一本高阶的设定集,而非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特别是当叙事视角在不同人物间频繁跳跃时,前一个角色的情绪高潮还未完全消退,就被另一个角色的宏大叙事打断了。这极大地削弱了情感的共鸣。我特别留意了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关键角色,他们的成长弧线显得仓促,似乎是为了配合作者预设的某个历史节点而不得不完成任务,而非真正有所觉醒。对于追求史诗感和逻辑自洽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丰富的“料”,但要从中提炼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人性故事,则需要读者付出巨大的耐心和二次解读的努力。它更像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光芒内敛,但开采不易。

评分

评价五: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作者的知识储备令人惊叹,对于所描绘的那个时代背景的细节掌握达到了令人佩服的地步。然而,这种对细节的迷恋,似乎也反过来束缚了故事的自由发展。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读者对这些领域没有事先的了解,阅读过程中的停顿和查阅会变得异常频繁。这无疑抬高了阅读的门槛,使得那些只是想放松地享受一个好故事的读者可能会望而却步。我注意到,在一些本该是高潮的段落,作者并没有选择用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收尾,反而倾向于用一种近乎记录片式的、客观冷静的方式收束叙事,仿佛在提醒我们:“看,历史就是这样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强烈的宿命感虽然有其深刻的主旨,但在阅读体验上却显得有些压抑和缺乏惊喜。总而言之,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带着学术探究精神去阅读的读者,对于寻求纯粹娱乐性或情感宣泄的读者来说,它可能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它是一部值得尊敬的作品,但可能不是一部容易亲近的作品。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挺高的,毕竟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和某种未知的探索欲。但是,真正沉下心来读,我发现它在叙事节奏的处理上有些许的让人捉摸不透。开篇的部分略显缓慢,仿佛作者在搭建一个极其宏大的舞台,但初期铺垫的细节过多,导致核心冲突的展现被一再推迟。我几次差点在第三章那里放弃,主要是感觉人物的动机刻画得不够鲜明,很多重要的转折点似乎是生硬地被推进,而不是自然而然地从前因后果中生长出来的。比如,书中描述主角团队的一次重大决策失误,如果能更深入地挖掘当时环境的压力以及个人心理的挣扎,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信息不对称”,读起来的代入感会强得多。而且,语言风格上,偶尔会出现一些过于学术化或晦涩的表达,这对于追求流畅阅读体验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小小的门槛。当然,我也看到了它在某些场景描绘上的功力,比如对某个古代城市黄昏景象的捕捉,那种光影的变幻和历史的沉寂感是相当到位。但总的来说,如果作者能在保持其深度的同时,适当地“润滑”一下叙事的棱角,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会提升一个档次。我期待后续阅读能有更令人振奋的突破。

评分

评价三: 坦白讲,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选择非常古典,拿在手上颇有古籍的风范,这一点上设计团队绝对是加分的。然而,内容上的体验却与这优雅的外表形成了某种反差。我必须指出,书中某些章节的处理手法显得过于“冷静”和抽离。它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记录历史事件,数据详实,逻辑清晰,但在描绘人性的挣扎、个体在巨大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时,笔触却显得异常苍白。例如,书中对某次关键性战争的描述,完全侧重于战略部署和资源调配,仿佛战场上的士兵只是棋盘上的符号,没有血肉,没有恐惧,更没有胜利后瞬间爆发出的那种复杂情感。这种“去人化”的叙事倾向,使得即使故事的格局再大,也始终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让人无法真正热泪盈眶或是拍案叫绝。我希望作者能多注入一些文学性的想象力,去填充那些基于事实框架的“空白地带”,让冰冷的史实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温度。期待下一次阅读能看到作者在艺术表达和历史还原之间找到更和谐的平衡点。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雄心勃勃”,作者显然有着构建一个完整世界观的宏大抱负。在世界观的构建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从地理气候到社会阶层,再到宗教信仰,都做了细致入微的铺陈。然而,这种铺陈的副作用是,很多初期的铺垫部分读起来像是“填充物”,对推动当前情节的紧迫性帮助不大。我不得不承认,我是被拖着往前走的,每当我想放下书本时,又会被“也许下一章会有转机”的侥幸心理拉回来。书中对一些次要人物的命运安排也颇为草率,有些角色的出现仅仅是为了传达一个信息或完成一个象征性的任务,随后便迅速消失在历史的角落,这让人感觉他们的存在缺乏必要的意义和重量。如果能更精炼地提炼那些真正核心的冲突点,减少枝蔓,也许能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为集中和酣畅淋漓。这本书的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它更像是一个素材库,而非一部成品小说,需要更多的打磨和聚焦才能真正爆发出其应有的光彩。

评分

非常值得购买收藏的一本书,纸张不错,印刷清晰,满意。

评分

活动价购入,布面精装。

评分

还不错,我很喜欢,建议大家看看。

评分

船长夫妇的生活也是这样吧。日日辛苦劳作,与海浪搏斗,与海鸥嬉戏,有时也会像现在这样,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把笃定的目光投向深海,就像骄傲的君主,无边的大海就是他们的疆域版图。

评分

价廉物美物超所值价廉物美物超所值价廉物美

评分

物美价廉,快递给力,支持

评分

好。。。。。。。。

评分

作者的演讲集集录而成,买来看看。

评分

东西很好,我很喜欢。快递给力。哈哈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