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民国时,是在谈论什么?
在无根的年代,求索现代中国的起源和去路;
跟随傅国涌先生,读懂岁月深处的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与思想的交融
从晚清到民国,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波澜壮阔、曲折动荡的大转型时代,产生了无数的故事、传说与历史之谜。这个时代已有的成就与未尽的使命,都与今天的我们息息相关。
知名学者傅国涌先生以充满现代思想的视角重审转型时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给我们讲述政治人物、企业家、报人、文学家与思想家,乃至无名小卒的故事,探讨转型时代个人成长与抉择的可能性,对我们理解转型中的当下中国不无启迪。全书集中体现了作者数十年来读史与阅世的思考成果,史学与思想交融于一体,展现了坦荡真诚的学人情怀,堪称一部独特的史学《随想录》。
★收藏、阅读皆相宜
流沙河、王家葵先生题写书名,布面精装。
《史想录》由知名学者傅国涌先生的系列演讲稿结集而成,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关键问题:辛亥革命、“五四”、知识分子及商人阶层、百年言论史和企业史等,重构了百年中国内在的历史脉络,为我们生动地呈现出历史的丰富面貌,对理解转型中的当下中国不无启迪。
傅国涌,知名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法制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史和近代企业传统。代表作有《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等。
《史想录》留下了我二三十年来读史的一些心得和我思考的痕迹,如果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对这块正处于深刻变化中的土地有所助益,我将深感欣慰。我深信,在历史中埋藏着新的生命。
——傅国涌
第一辑
清朝是如何脱轨的? / 3
辛亥百年变局 / 13
谈出来的民国 / 26
20世纪中国两次转型的机会 / 45
回眸“五四”九十年 / 63
从“五四”出发寻找真与美 / 78
第二辑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几个章节 / 95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阶层的光荣与梦想 / 11:7
百年现代化进程的两个推动力: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 / 140
企业家阶层在转型时代的选择 / 158
思想不败:近代中国转型的思想脉络 / 172
第三辑
宋教仁的百年之问 / 191
史量才与上海民间社会 / 208
从绍兴出发寻找现代中国之路 / 225
站在鲁迅的起点上 / 242
21世纪会是胡适的世纪吗? / 277
后记 / 294
《史想录》留下了我二三十年来读史的一些心得和我思考的痕迹,如果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对这块正处于深刻变化中的土地有所助益,我将深感欣慰。我深信,在历史中埋藏着新的生命。
——傅国涌
评价五: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作者的知识储备令人惊叹,对于所描绘的那个时代背景的细节掌握达到了令人佩服的地步。然而,这种对细节的迷恋,似乎也反过来束缚了故事的自由发展。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读者对这些领域没有事先的了解,阅读过程中的停顿和查阅会变得异常频繁。这无疑抬高了阅读的门槛,使得那些只是想放松地享受一个好故事的读者可能会望而却步。我注意到,在一些本该是高潮的段落,作者并没有选择用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收尾,反而倾向于用一种近乎记录片式的、客观冷静的方式收束叙事,仿佛在提醒我们:“看,历史就是这样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强烈的宿命感虽然有其深刻的主旨,但在阅读体验上却显得有些压抑和缺乏惊喜。总而言之,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带着学术探究精神去阅读的读者,对于寻求纯粹娱乐性或情感宣泄的读者来说,它可能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它是一部值得尊敬的作品,但可能不是一部容易亲近的作品。
评分评价四: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雄心勃勃”,作者显然有着构建一个完整世界观的宏大抱负。在世界观的构建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从地理气候到社会阶层,再到宗教信仰,都做了细致入微的铺陈。然而,这种铺陈的副作用是,很多初期的铺垫部分读起来像是“填充物”,对推动当前情节的紧迫性帮助不大。我不得不承认,我是被拖着往前走的,每当我想放下书本时,又会被“也许下一章会有转机”的侥幸心理拉回来。书中对一些次要人物的命运安排也颇为草率,有些角色的出现仅仅是为了传达一个信息或完成一个象征性的任务,随后便迅速消失在历史的角落,这让人感觉他们的存在缺乏必要的意义和重量。如果能更精炼地提炼那些真正核心的冲突点,减少枝蔓,也许能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为集中和酣畅淋漓。这本书的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它更像是一个素材库,而非一部成品小说,需要更多的打磨和聚焦才能真正爆发出其应有的光彩。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的期望值其实挺高的,毕竟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和某种未知的探索欲。但是,真正沉下心来读,我发现它在叙事节奏的处理上有些许的让人捉摸不透。开篇的部分略显缓慢,仿佛作者在搭建一个极其宏大的舞台,但初期铺垫的细节过多,导致核心冲突的展现被一再推迟。我几次差点在第三章那里放弃,主要是感觉人物的动机刻画得不够鲜明,很多重要的转折点似乎是生硬地被推进,而不是自然而然地从前因后果中生长出来的。比如,书中描述主角团队的一次重大决策失误,如果能更深入地挖掘当时环境的压力以及个人心理的挣扎,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信息不对称”,读起来的代入感会强得多。而且,语言风格上,偶尔会出现一些过于学术化或晦涩的表达,这对于追求流畅阅读体验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小小的门槛。当然,我也看到了它在某些场景描绘上的功力,比如对某个古代城市黄昏景象的捕捉,那种光影的变幻和历史的沉寂感是相当到位。但总的来说,如果作者能在保持其深度的同时,适当地“润滑”一下叙事的棱角,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会提升一个档次。我期待后续阅读能有更令人振奋的突破。
评分评价三: 坦白讲,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选择非常古典,拿在手上颇有古籍的风范,这一点上设计团队绝对是加分的。然而,内容上的体验却与这优雅的外表形成了某种反差。我必须指出,书中某些章节的处理手法显得过于“冷静”和抽离。它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记录历史事件,数据详实,逻辑清晰,但在描绘人性的挣扎、个体在巨大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时,笔触却显得异常苍白。例如,书中对某次关键性战争的描述,完全侧重于战略部署和资源调配,仿佛战场上的士兵只是棋盘上的符号,没有血肉,没有恐惧,更没有胜利后瞬间爆发出的那种复杂情感。这种“去人化”的叙事倾向,使得即使故事的格局再大,也始终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让人无法真正热泪盈眶或是拍案叫绝。我希望作者能多注入一些文学性的想象力,去填充那些基于事实框架的“空白地带”,让冰冷的史实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温度。期待下一次阅读能看到作者在艺术表达和历史还原之间找到更和谐的平衡点。
评分评价二: 翻完最后一页,我脑子里留下的是一片混沌的迷雾,不是那种意犹未尽的哲思,而更接近于“到底想说什么”的困惑。这本书的结构像是一座迷宫,有着无数精美的岔路和看似通往宝藏的指示牌,可当你真正走进去,却发现许多路径都是死胡同。作者似乎沉迷于构建复杂的体系和庞杂的背景设定,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势力都有其详尽的年表和权力结构图,这无疑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研究基础。然而,过度的信息轰炸,让故事的主线变得岌岌可危。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读一本高阶的设定集,而非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特别是当叙事视角在不同人物间频繁跳跃时,前一个角色的情绪高潮还未完全消退,就被另一个角色的宏大叙事打断了。这极大地削弱了情感的共鸣。我特别留意了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关键角色,他们的成长弧线显得仓促,似乎是为了配合作者预设的某个历史节点而不得不完成任务,而非真正有所觉醒。对于追求史诗感和逻辑自洽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丰富的“料”,但要从中提炼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人性故事,则需要读者付出巨大的耐心和二次解读的努力。它更像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光芒内敛,但开采不易。
评分还不错,我很喜欢,建议大家看看。
评分这次活动相当给力,这书关注特别久了,这次有券一起拿下,京东真没得说
评分瑞德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思嘉,但他更了解思嘉,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 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思嘉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思嘉,宠爱思嘉,照料思嘉,让她事事称心,而思嘉却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思嘉,被卫希礼,被思嘉愚蠢的固执磨光的。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的心,死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没有勇气再去尝试,最后,他绝望了!
评分物流迅速,价格便宜,值得购买!
评分好!!!!!!!
评分这次活动相当给力,这书关注特别久了,这次有券一起拿下,京东真没得说
评分《史想录》留下了我二三十年来读史的一些心得和我思考的痕迹,如果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对这块正处于深刻变化中的土地有所助益,我将深感欣慰。我深信,在历史中埋藏着新的生命。
评分趁著傅國湧老師這兩天都在成都,抓緊時間當面討教。
评分布面精装,装帧不错,内容没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