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北京行政學院副院長,北京市秘書學會副會長王群多年公文寫作真切體味。
★《品味公文:公文寫作漫談四十篇》全新修訂升級版、公文寫作技術活集大成之作。
★老書齣版十六年來幾經加印、售罄,位居老秘網、我是筆杆子-愛微幫等經典公文寫作類書籍推薦榜首,近韆迴帖求書而不得。
《品味公文》不是低層次地簡單講解公文格式的條條框框,而是集作者幾十年的機關寫作積纍,歸納齣豐富而實用的寫作實戰經驗,是站在“大手筆”的高度教導如何寫齣有內容有價值的以文輔政的工作報告、調研報告、講話稿等。
王群,1948年10月生,江蘇蘇州人。
曾任北京市委辦公廳副巡視員、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北京行政學院副院長、北京行政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院長,兼任北京市秘書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委講師團客座教授。對於秘書工作特彆是公文寫作有較深研究,在刊物上發錶過數十篇文章,多次在全國性公文寫作研修班上講學。
主要著作有《品味公文》《中華秘書全書》《機關應用文寫作大全》《信息工作》等。
寫在前麵
1. 公文以簡為美
2. 寫作的三階段
3. 文以識為高
4. 字語為意役
5.“有竹”與“無竹”之辨
6. 文似觀山不喜平
7. 公文主題辨析
8. 角度的選擇
9. 化陳腐為神奇
10. 詳寫與略寫
11. 虛寫與實寫
12. 用材與謀篇
13. 切忌“觀點+事例”
14. 綜閤的技巧
15. 硬接硬轉
16. 層、段的組閤
17. 正確運用“章斷條連”
18. 公文語言ABC
19. 公文寫作須咬文嚼字
20. 有關“有關”
21. 提升四種能力
22. 高帽與長靴
23. 標題四戒
24. 簡報標題三要
25. 標題與標點
26. 公文的文采
27. 香菱學詩的啓示
28. 朗誦公文
29. 從八股文說起
30. 公文的古為今用
31. 總結莫成“豆腐賬”
32. 關於“意見”的意見
33. “請示”探究
34. 怎樣寫領導講稿
35. 何為“好信息”
36. 信息稿的加工
37. 信息的深層開發
38. 談談辦公室調研
39. 怎樣寫好論文
40. 怎樣成為寫作高手
41. 鄧小平語言的魅力
42. 熟知未必真知
43. 從“牛”說起
44. 讀書雜談
45. 日本公文印象
19公文寫作須咬文嚼字
三十一年前,筆者調入北京市委機關時,秘書處裏有一位老譚同誌,身無職務,級彆卻比處長還高(副局級),工作隻一件——市委文件文字把關。市委擬下發的文件,經秘書處修改後,一概送老譚審核。老譚是北京大學的高纔生,文字功底深厚,終日坐在碩大的辦公桌前,架著老花鏡看稿子。他審稿不慌不忙,一篇五六頁的稿子,往往推敲一天,可謂咬文嚼字,甚至吹毛求疵。經他審過的文稿,直送秘書長簽發。有時,趁文稿還未送走,我悄悄翻看一下自己處理的文稿,那觸目的硃筆圈改處,既令我赧顔又由衷欽佩,從中得益不少。記得那一時期,上報下發的市委文件從未齣過文字問題,連一個標點符號都沒錯過。
現今的公文,給我的感覺是文字水平下降。不知是核稿人員修辭煉句的功力不夠,還是字斟句酌的定力不足,文字粗率的也大有“文”在。舉例為證:××市人民政府2008年4月10日頒發的《××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屬法規類公文,用政府令的形式頒布。在這篇五韆餘字的公文中,硬傷纍纍,需要修改的有四十多處。下麵對其主要問題試做評改。
全文為七章四十六條。第一章為總則,共八條,因為文字不多,逐條評點。
第一條為瞭保證電梯安全運行,預防和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和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結閤本市實際情況,製定本辦法。
此條第一句“為瞭保證電梯安全運行”,沒有限定《辦法》所“保證”的區域。該《辦法》的施行區域是××市,管不瞭也“保證”不瞭外省市的電梯安全運行,此句應改成“為瞭保證本市電梯安全運行”。
第二句“預防和減少事故”,提法不妥。製定《辦法》的目的就是預防和製止安全事故,絕不是為瞭少發生一些事故。從理論上講,《辦法》製定的底綫是,隻要嚴格執行這些規定,電梯運行就應該是安全的,就不應該發生安全事故。所以,此句應改成“防止安全事故”。
第三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中,“人民群眾”概念太大,指代不明;“生命”一詞不如用“人身”更貼切,應改成“保障電梯乘員人身和財産安全”。我查瞭一下,《辦法》中這一提法是套用國務院頒布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原文,這樣套用是不妥的。因為《條例》是對八大類設備的規定,用語必然概括一些;而《辦法》隻是針對電梯一種設備,用語則應盡量具體,少用或不用概括敘述。
這裏順便講一下公文寫作中的概括敘述問題。概括敘述是用抽象簡潔的語言,錶現事物的整體。在概括敘述中,概括的高低程度,取決於概括對象的廣度。黨中央、國務院文件概括的對象多是全國性的事物,因此公文用語往往需要高度概括,概括敘述、“原則話”必然多一些;地區乃至基層的文件,概括的對象相對來說要狹小甚至單一,公文用語則應適度概括,運用中度、低度概括,多用具體敘述,“本地話”多一些。目前基層公文中齣現的“照搬照套”上級文件、大話套話滿紙飛現象,多是因為不諳“適度概括”的道理。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電梯的生産(含製造、安裝、改造、維修、日常維護保養,下同)、使用、檢驗檢測及其監督檢查等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此條有兩個問題:一是對“電梯”的內涵和外延沒有確切地說明。按照國務院《條例》的規定,“電梯”是指“動力驅動、利用沿剛性導軌運行的箱體或者沿固定綫路運行的梯級(踏步)、進行升降或者平行運送人或貨物的機電設備,包括載人(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等”。這樣重要的定義,在此條以至整個“辦法”中竟然不見。
二是,第一句括號中的“日常維護保養”,不應列在生産環節中,按照《條例》的錶述應列在使用環節中(這也是常識)。此句應改為:“本市行政區域內電梯的生産(含製造、安裝、改造、維修,下同)、使用(含日常維護保養,下同)。”
第三條電梯生産、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製度和崗位安全責任製度。電梯生産、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電梯安全全麵負責。
此條第一句錶述不明確。對安全管理製度、責任製度,不該采用泛指錶述。公文中經常用到類彆詞和類屬詞,類彆詞是泛指一類事物(如“管理製度”);類屬詞是指一類事物下屬的具體事物(如“電梯安全管理製度”)。要根據語言環境,該用類屬詞時就不用類彆詞。否則,造成錶述不明,譬如一個人對自己的姐姐不叫“姐姐”卻叫“旁係親屬”。此句應改為:“建立健全電梯安全管理製度……”
第二句中的“本單位電梯”,錶述不準確,應改為“本單位所生産或使用的電梯”。法規條文的錶述必須十分嚴密,不能産生歧義,讓人鑽空子。例如這句中“本單位電梯”,其字麵意思是:所有權為本單位的電梯。按這個意思理解,廠傢生産的電梯一旦賣齣去,就不再是本單位的電梯瞭,廠傢就不負有安全責任瞭。顯然這不符閤此條的本意。
除文字方麵的問題外,最後一句中“全麵負責”的提法,斷無道理。試問,電梯使用單位電梯工違規操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要電梯生産廠傢負責嗎?這樣規定還有誰敢生産電梯呀!這條規定可改為:“電梯生産單位應對電梯安全性能以及安全事故涉及的電梯質量問題負責;電梯使用單位應對電梯的安全使用負責。”
第四條市和區(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是本市負責電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以下簡稱電梯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區(縣)電梯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電梯的安全監督管理。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區(縣)電梯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督促、檢查和指導。
此條第一句主、賓語發生矛盾。主語由兩個並列成分聯閤構成(市、區縣質監局);賓語隻有一個(本市……工作主管部門),它不能將主語的兩個成分完全兼顧起來,因為區(縣)質監局不可能是××市某一工作的主管部門。一個句子的主謂賓各部分,若其中一個部分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並列成分構成,而另一個部分隻有一個成分,就一定要使它們之間相互兼顧,避免顧此失彼的毛病。此句賓語部分的改法有兩種:①在“本市”後麵加上“和區(縣)”;②將“本市負責”四字刪去,改為“本地區”。
第二句錶述不全麵。市和區(縣)都設立電梯安全監管部門,而此句隻對區(縣)電梯安全監管部門提齣責任要求,似乎市電梯安全監管部門就不負有做好電梯安全監管之責。這一缺失是不應該的,應在主語中加上市電梯安全監管部門。
第三句中的“加強”一詞不妥。因為“加強”錶示“在原有基礎上更有效”的意思,一般用於已經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對今後的工作提齣要求,而不適閤用來明確工作職責。對第二、三句修改如下:“市和區(縣)電梯安全監管部門應當按照本辦法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電梯的安全監管工作。市電梯安全監管部門還負有對區(縣)電梯安全監管部門的督促、檢查和指導之責。”
第五條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電梯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督促和支持區(縣)電梯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及時協調、解決電梯安全監督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此條最後一句的謂賓不搭配。謂語由“協調、解決”兩個成分並列構成,其中“協調”與賓語“問題”不搭配。有兩種改法:如改賓語則改為“重要工作和問題”,使謂語兩個成分分彆搭配賓語兩個成分;如改謂語則改成“協商、解決”,與賓語“問題”均可搭配,但恐與原文本意略有齣入。
第六條學校、新聞媒體、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開展電梯安全知識和電梯安全法律的宣傳、普及工作,倡導文明乘梯,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此條犯瞭公文的常見病:普遍號召,籠統要求,難以落實。比如,要求學校開展電梯安全知識和電梯安全法律的宣傳、普及工作,仔細分析一下很不現實,因為鄉村小學也是“學校”,有必要開展這種宣傳普及工作嗎?至於“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範圍更寬泛,細摳起來問題更多。目前一些公文在製定規定或提齣要求時,把需要執行的單位和不需要執行的單位不加區彆、混在一起,籠統要求如何如何,使接到文件的單位有的便難以執行。結果是能執行的就執行瞭,不能執行的就不執行瞭。久而久之,對這種籠統要求的工作,能執行的有的也不執行瞭,最後是公文的權威性、法定效力大打摺扣。
此條的修改,應從可操作性方麵考慮。電梯安全知識和電梯安全法律的宣傳、普及工作,涉及很多專業知識,似應由電梯安全監管部門牽頭,由電梯生産、安裝、維修單位和電梯使用單位(包括其委托的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分彆進行不同形式的電梯安全宣傳工作;新聞媒體和有關的學校、社區組織可在全國安全月期間對電梯安全知識、安全法律集中進行宣傳和普及。
此外,最後一句“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中,“安全意識”有泛指之嫌,應在前麵加上特指修飾詞“乘梯”二字;“能力”一詞不妥,乘客為瞭乘電梯還要增強此種纔乾,太強人所難瞭吧。此句可改為:“增強人們的乘梯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
第七條本市鼓勵推行科學的管理方法,采用先進技術,提高電梯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強電梯生産、使用單位防範事故的能力。
先說文字上的問題。一是語序不妥。這是一個因果句,前因是兩個成分:“科學管理+先進技術”,後果也是兩個成分:“電梯技術性能+管理水平”,但是前後句兩個成分的順序不一緻,不符閤前後對應的錶述習慣。鑒於一般的錶述順序是“技術”在先“方法”在後,所以此句可改為:“本市鼓勵采用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提高電梯的安全性能和生産運行的管理水平……”二是最後一句中“事故”一詞之前,應加上“電梯安全”幾字,否則,容易産生歧義。
此條內容上的問題是,隻說鼓勵而不說如何鼓勵,像一張空頭支票。作為政府一級的鼓勵,有何鼓勵政策、奬勵辦法?應有具體說法,不能隻用兩個鉛字瞭事。否則,不會産生任何激勵作用。目前一些公文中,充斥著這種“沒有錯也沒有用”的話,官話燴套話,口號原則湯,有人戲稱其為“大話公文”。這不僅敗壞瞭文風,還使公文的公信力下降。前一段時間,網上調侃電視劇《潛伏》造成的後遺癥,說現今人們見瞭雞窩就想伸手掏金條,見瞭紅頭文件就想劃根火柴燒掉。調侃之中流露齣對“大話公文”的厭惡。
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嚮電梯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舉報電梯安全違法行為和電梯事故隱患。
此條中的“電梯事故隱患”語義不通。“事故”一詞意為禍患,“隱患”一詞意為隱藏著的禍患;“事故隱患”=“禍患隱藏著的禍患”,完全不通。此處應改為“電梯安全隱患”。在此《辦法》中,有五處使用“事故隱患”,一處使用“安全事故隱患”,三處使用“安全隱患”,應統一使用“安全隱患”。
以上總則八條,條條帶傷。不禁令我想到舊時的一首打油詩:“齣兵三十二,迴來十六雙。人馬都還在,個個帶刀傷。”公文寫得如此遍體鱗傷,是寫作的大敗仗。
以下六章,為節省篇幅,不再逐條評改,而是分成十個問題,既有語言上的毛病,也有內容上的欠缺,每個問題舉一兩例評改。
1.層次混亂
層次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錶現次序,既是客觀事物的發展階段和各個側麵的有序體現,也是作者思維流動的發展過程。文章的大、小層次安排,是寫作的關鍵環節,應做到嚴謹、分明,切忌鑿枘不投,段落不清,次序混亂。
第二章電梯的生産
……
這本關於公文寫作的書,我得說,它確實在很多方麵觸動瞭我這個長期在文字泥潭裏掙紮的人。我一直覺得,公文寫作這玩意兒,就是一門僵化的藝術,要麼是生硬的套話連篇,要麼就是費盡心思也繞不清的邏輯。可讀完這本書後,我的看法有瞭微妙的轉變。它沒有直接給我一闆一眼的模闆,反而是從一種更宏觀的角度,探討瞭“筆杆子”背後的思維定式。比如,它對“公文的靈魂在於目的性”的闡述,讓我猛然醒悟,我過去總是在琢磨“怎麼寫得漂亮”,卻忽略瞭“為誰服務,達到什麼效果”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書中通過幾個非常貼近實際場景的案例分析,那種層層剝繭的剖析過程,簡直就像是高手在現場演示。尤其是它關於如何在復雜信息中提煉核心要點的章節,對我啓發最大。我過去總是習慣於把所有搜集到的材料一股腦塞進去,顯得臃腫不堪,而這本書則教我如何像外科醫生一樣,精準地切除冗餘,隻留下最能支撐觀點的骨架。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每一份需要撰寫的報告時,都有瞭一種“運籌帷幄”的底氣,不再是簡單的文字搬運工。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節奏把控得相當齣色,完全沒有傳統理論書籍的枯燥感。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接地氣,夾雜著一些幽默的自嘲和對職場怪象的精準吐槽,這使得閱讀過程變得輕鬆愉快,完全不像是在啃一本技術手冊。我特彆喜歡它在探討如何處理“敏感信息”和“情緒錶達”那一章節。在公文中,情感的錶達往往是最大的禁區,但作者卻巧妙地指齣,即使在最嚴肅的文體中,也需要有微妙的“情感溫度”來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比如,在錶達對基層工作人員的感謝時,措辭的輕重就能極大地影響效果。這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那種“一律冷峻”的寫作方式,那種方式雖然安全,但確實顯得有些拒人於韆裏之外。這本書教會我的,是在規則的框架內,尋找人性化的錶達空間,如何在“政治正確”和“人情練達”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這種對人性微妙之處的把握,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寫作指導範疇。
評分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術”,而在於教你“道”。市麵上太多書籍側重於教你如何使用“提升效率的XX個小技巧”,但往往這些技巧在遇到真正棘手的問題時就失效瞭。這本書則更像是一部“公文思維的底層架構設計圖”。它反復強調,所有的文筆技巧,最終都要服務於“治理能力”的展現。例如,在闡述如何撰寫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時,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訪談提綱,如何甄彆信息源的可靠性,這些前期準備工作,纔是真正決定報告質量的關鍵。這讓我意識到,我過去常常將寫作視為一個孤立的環節,而忽略瞭它其實是整個信息處理和決策支持鏈條中的一環。這本書的格局很大,它提供給讀者的,是一套係統性的、可以遷移到任何復雜文字工作中的思維模式。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隻會修補文字的匠人,而更像是一個能夠構建信息體係的工程師,這種視野的拓展,纔是最寶貴的收獲。
評分我一直以為,所謂的“公文寫作技巧”,無非就是熟悉那些官方術語和固定句式。然而,這本書的視角實在是太獨特瞭,它更多地像是一本“職場溝通心理學”的入門讀物,隻不過載體恰好是公文。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權力語言”和“受眾分析”的深入剖析。很多時候,公文寫得不好,不是因為用詞不當,而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收文者的立場和預期。這本書裏舉瞭一個關於項目審批流程的例子,書中指齣,在嚮高層匯報時,關鍵不在於你做瞭多少細緻工作,而在於你如何用最簡潔的語言描繪齣風險點與決策點。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讓我開始關注文字背後的權力結構和溝通意圖。它讓我明白,好的公文,與其說是寫給“文件係統”看的,不如說是精心設計的一場針對特定讀者的“思想投射”。這種深刻的洞察力,是市麵上那些教你“五段論”、“三要素”的教輔書所無法比擬的,它真正觸及瞭公文寫作的底層邏輯,讓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仿佛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在試圖“去魅”公文的神秘感。過去總覺得,能寫齣漂亮公文的人,都是自帶一種神秘光環的“文字大師”。但這本書卻拆解瞭這種“大師”的養成過程,將其歸結為一套可學習、可訓練的係統能力。其中關於邏輯鏈條構建的部分,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經常在寫論述性報告時,感覺自己的思路像一團亂麻,東拉西扯,沒有一條主綫。這本書用非常清晰的圖示和步驟,教導如何從一個寬泛的議題,通過層層遞進的分解,最終形成一個堅不可摧的論證體係。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清晰”,而是展示瞭“如何達到清晰”。更妙的是,它並沒有把所有的公文都視為鐵闆一塊,而是根據不同的文種(比如,通知、請示、總結),推薦瞭不同的“思維框架”。這種靈活性和針對性,使得我不再是僵硬地套用一個公式,而是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調配我的寫作“工具箱”。這是一種真正的賦能,讓我從畏懼動筆,轉變為期待每一次清晰錶達的機會。
評分不錯,物流快,紙張也可以,值得購買。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對於想成為筆杆子的人來說幫助真的很大!
評分京東讀書日活動力度大‘從事工作涉及公文寫作’因此選購瞭很多相關書籍,但其實公文寫作最重要的還是積纍。
評分大學畢業後大學語文還給老師瞭 工作知識不夠又來補
評分這次在京東買瞭一批書,自己留著慢慢看。感覺不錯。書都是正版,一如既往支持京東。
評分大學畢業後大學語文還給老師瞭 工作知識不夠又來補
評分法國的風格和豆腐乾和規範和法國恢復掛號費的掛號費更好地發給迴復更好地發揮地方更好地發揮的發揮地負海涵
評分我是理工大學的學生,老師推薦買王群老師的《品味公文》,九幾年那版買不到瞭,幸好新版齣瞭,而且案例都是新的,應用文寫作必備啊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