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永通先生听了我上的几节课,“逼”我写一本《简单教数学》专著,2012年9月终于被“逼”出来了。
原来,我也能做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
没想到,永通先生继续鼓励我写第二本《数学,究竟怎么教》,也与出版社签订了合同,但迟迟交不了稿,很是抱歉!
永通先生安慰我:不要紧,慢慢来,好书不是速成的。我的这本《数学,究竟怎么教》是不是好书,得由读者说了算。
我心中的好书是能让人看得懂、有碰撞、有思考、有启发的书,因此,我选择教师身边发生的故事与读者分享。
由于自己理论水平不高,不敢太过理论,更多地以案例形式阐述自己的数学教育心得,写理论家们没有的东西,以图占点便宜。
本书呈现了几十个案例来阐述“数学,究竟教什么”“学生,究竟怎么学”“教师,究竟怎么教”三个问题,这些都是自己亲身经历和难以忘怀的教育故事,以求真情实感。
围绕“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这三个问题来写,基本是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冷思考。
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时髦的教学用词,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方式的选择,但都是形式上的改革,而非本质上的改变。课程改革最为核心的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如果不适合,改。二是课堂教学是否适合学生?如果不适合,改。也就是说,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而改。
因此,课程改革最要研究的是学生。
正因为如此,这本书三个问题的聚焦点是学生,从学生的学出发,追寻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学生是怎么学数学的,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学,力图告诉青年教师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有生命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从学生的学开始的。
有人说:学生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是的,研究学生永无止境且意义深远,因为真正的课改不是拍拍脑门的事,是为了提供更适合学生的教育。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当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规律以及他们长大后所要面对的未来的社会。
这本书的出现,要感谢的是我的学生与同事,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这么多的故事。还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永通先生及各位编辑的指导与帮助。
2015年12月
我一直觉得,数学学习就像是在攀登一座巍峨的山峰,而大多数教材都试图将我直接推到山顶,让我难以适应。但《大夏书系·数学》却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登山体验。它更像是在山脚下为我铺设了一条蜿蜒曲折但又充满惊喜的小径,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而且每一步都踩得踏实。书中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阐释,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会深入探究“为什么是这样”,并且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比如从集合论的角度,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甚至还会涉及一些跨学科的联系。这种多维度的讲解,让我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能够触及到其本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经常会引用一些古老的数学思想,并将其与现代的数学成果进行巧妙的对比,让我能看到数学的传承和演变,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智慧。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数学,更是在学习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它教会我如何去分解复杂的问题,如何去寻找隐藏的模式,如何去验证自己的推论。
评分我必须承认,《大夏书系·数学》在我的阅读清单中,绝对是那种“读一本,少一本”的珍宝。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数学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胜的叙述之中。书中对于一些数学概念的引入,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是我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它不像其他书籍那样,强迫你记住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和引导,让你自己去发现并理解这些概念。而且,书中对数学应用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几个高深的领域,而是会从一些非常基础的原理出发,展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强大力量,比如在信息加密、数据分析,甚至是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这让我觉得数学的学习不再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也非常吸引人,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反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和人文的温度,让人越读越想读,越读越觉得豁然开朗。
评分翻开这本《大夏书系·数学》,我本是抱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心态,想看看它究竟能如何“教”。毕竟,数学这门学科,其抽象与严谨,常常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抛出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一种非常亲切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引导我一点点地走进数学的世界。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许多数学书籍那样,上来就堆砌一大堆符号,而是从一些非常生活化、甚至带点趣味性的场景入手,比如如何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或是如何通过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来理解基本的概率概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历史故事的穿插,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讲述数学家们的生平,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和突破,让我看到了数学的“人情味”,也感受到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伟大。这种叙述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书中的作者一起,共同经历一场探索之旅。它让我明白,数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根植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需要我们用一种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与数学“搏斗”的读者来说,《大夏书系·数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摒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冗长的证明,而是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引领我走进数学的殿堂。书中在解释一些核心概念时,往往会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让我理解这些概念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特别欣赏它对“为什么”的强调,它不会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而是会深入挖掘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逻辑依据,让我明白数学知识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和挑战,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趣味性,更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它让我看到了数学的另一面,一种充满逻辑美、艺术美和创造美的学科。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数学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做题”和“考试”上,总觉得它是一门死记硬背、套用公式的学科。直到我接触到《大夏书系·数学》,我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大夏书系·数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把我当成一个需要被填鸭式灌输知识的学生,而是把我当作一个渴望理解的探索者。书中对于数学思想的挖掘,那种抽丝剥茧的精妙,以及对每一个概念背后逻辑的严谨推敲,都让我叹为观止。它没有回避那些可能让人困惑的细节,反而会详细地解释,并且会用一些生动的类比来帮助我理解。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某个定理的时候,会先从提出问题的源头讲起,然后展示前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所做的各种尝试,包括一些看似错误的思路,这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和 relatable。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学会了定理本身,更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数学的活力和创造性,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思想体系。
评分真的很不错,很有收获,值得。
评分价格适中,质量不错,是书友们不错的选择!
评分正版书质量很好价格合理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书
评分及时,态度好。
评分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书
评分专业人士收藏的!
评分及时,态度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