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克平,段士民,尹林克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荒漠植物
  • 野外识别
  • 植物图鉴
  • 中国植物
  • 植物手册
  • 植物分类
  • 生态学
  • 植物志
  • 植物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912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791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自然手册丛书
开本:小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6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荒漠区包括温带荒漠区和暖温带荒漠区。温带荒漠区包括阿拉善荒漠区、河西走廊荒漠区和准噶尔盆地荒漠区;暖温带荒漠区包括哈密(戈壁)荒漠区、吐鲁番盆地荒漠区、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荒漠区和敦煌—库木塔格荒漠区。荒漠区总面积1095×10^3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1.4%。

  本册所收录的荒漠植物就是在大气干旱、多风沙、重盐碱、高寒贫瘠等特殊恶劣的荒漠气候环境下分布和生存的一类植物。他们各自构成了灌木荒漠、小乔木荒漠、半灌木荒漠、小半灌木荒漠、多汁木本盐类荒漠、高寒荒漠和荒漠草原群落中的建群种、优势种和伴生种。

作者简介

  段士民,男,副研究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标本馆负责人。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和植物保育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新疆野生植物比较熟悉,尤其是本区野生荒漠植物。


  尹林克,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3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曾任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主任。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的相关专著有《肉苁蓉及其人工种植》、《塔里木河流域资源植物利用与生态经济开发技术》、《沙漠趣味植物》、《中国新疆野生植物》、《温带荒漠区药用植物资源及产业化栽培实践》、《新疆珍稀濒危特有高等植物》、《植物世界》和《新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等。


《世界著名植物园巡礼:从热带雨林到高山雪域》 本书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田野考察,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全球的植物探索之旅。我们将聚焦于世界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园,探寻这些“活的植物博物馆”背后蕴含的科学价值、文化意义以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导览手册,而是一部融合了植物学、园艺学、历史学和旅行文学的深度作品。 第一部分:热带的呼吸——探秘湿润王国 本部分将笔墨集中于那些坐落在赤道附近,以其惊人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形态多样性而闻名的植物园。 新加坡植物园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我们将详细解析新加坡植物园如何从一片殖民地橡胶种植园,蜕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重点探讨其标志性的国家胡姬花园 (National Orchid Garden),不仅展示了数万种兰花的惊人美学,更深入剖析了新加坡在人工授粉技术和珍稀兰花保育方面的尖端研究。我们将描绘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温控技术,模拟不同海拔和气候带的微环境,成功培育出在自然界难以存活的珍稀物种。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园内保存的东南亚本土热带雨林残余部分的生态结构,以及其对城市生态平衡的贡献。 爪哇岛茂物植物园 (Kebun Raya Bogor):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之一,茂物植物园承载了荷兰殖民时期在热带植物引种和经济作物研究上的雄心。我们将重现19世纪植物学家在那里进行野外收集和分类的场景。重点考察其著名的棕榈科 (Arecaceae) 专区,这是全球收集棕榈树种类最多的地方之一。此外,本书还会详述茂物植物园在苏门答腊巨花(Rafflesia arnoldii)等寄生植物研究上的贡献,以及它如何应对当地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生存压力。 第二部分:温带的诗意——欧洲古典园林的精髓 本部分转向欧洲,探索那些在启蒙运动和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下建立的植物园,它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更是艺术与秩序的体现。 英国邱园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邱园无疑是全球植物学的核心。本书将用大量篇幅介绍其宏伟的棕榈馆 (Palm House) 和温室 (Temperate House),这些维多利亚时代的钢铁与玻璃奇迹,本身就是工程学的杰作。我们将深入探讨邱园庞大的植物标本馆(Herbarium)的运作机制,分析数百万份干燥标本如何成为物种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石。特别会剖析其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植物收集历史,以及如何平衡历史遗留的“植物帝国主义”阴影,转向更公平的国际合作模式。 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园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Paris): 我们将聚焦于巴黎植物园作为法国科学机构的地位。本书将详细介绍其“历史温室” (Grandes Serres) 的建筑特色,以及其作为法国启蒙时代博物学教育中心的演变。重点关注其在植物命名法(Taxonomy)历史上的关键地位,特别是林奈学说传入法国后的发展脉络。 第三部分:高寒的挑战——适应极端环境的植物方舟 本部分将视野投向了那些在严酷气候条件下,致力于保护高山、北极及温带寒冷气候植物的特殊园地。 瑞士日内瓦万国植物园 (Conservatoire et Jardin botaniques de Genève): 我们将探讨日内瓦植物园如何利用其地理优势,专注于阿尔卑斯山脉及欧洲特有植物的研究。书中会详细阐述其阿尔卑斯植物区的景观设计哲学,模拟天然的高山岩坡环境,展示植物对低氧、强紫外线和短暂生长季的适应策略。同时,本书也会介绍其在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中的独特贡献。 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尽管技术上不是植物园,但与保育功能紧密相关): 虽然主要关注实地展示的植物园,但为全面展现“活的植物保护”的边界,本书将简要对比全球种子库的功能。重点分析高山植物种子在低温下休眠的生理机制,以及这种“备份”策略与活体植物收集的互补性。 第四部分:新世界的脉动——美洲的生态多样性与保育实践 本部分考察美洲大陆上,融合了原住民知识与现代科学的植物园。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我们将探讨密苏里植物园在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全球性项目,尤其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实地工作。重点分析其如何运用现代基因测序技术,识别并保护那些因栖息地丧失而濒临灭绝的特有物种。书中会描述其著名的热带温室的设计,如何精确控制湿度和光照,以维持来自遥远热带雨林的脆弱生命。 墨西哥国家植物园 (Jardín Botánico del Bosque de Chapultepec): 本书将聚焦于墨西哥如何在其首都利用城市绿地建立具有文化和教育意义的植物园。着重介绍其在龙舌兰科(Agave)和仙人掌科(Cactaceae)的保育和研究工作,这些植物不仅是当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也是墨西哥文化的重要符号。我们将探讨园方如何将本土知识融入现代植物保护叙事中。 结语:未来植物园的使命 全书最后将对全球植物园的未来进行展望,探讨它们在应对气候变化、病虫害传播以及城市扩张压力下,如何通过基因库维护、教育推广和前沿生态修复研究,继续扮演地球生命方舟的角色。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全球植物多样性的敬畏之心,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对我们共同绿色遗产的保护行动中。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本《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本来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阅读体验如此之好!作为一个对植物野外识别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专业又不失趣味的入门读物。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的编排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很容易跟着书中的介绍一步步去了解和识别植物。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植物时,都会配上一幅高质量的彩图,而且图片不仅展示了植物的整体形态,还会突出一些关键的鉴别特征,比如叶片的细节、花朵的构造等等,这对于在实际野外操作时帮助很大。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讲述植物特征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植物生长习性的介绍,比如它们对光照、水分的需求,以及与土壤的相互关系,这让我在认识植物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它们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如果书中能再增加一些关于荒漠植物的分布区域图,或者关于当地荒漠生态环境的简要介绍,那就更完美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的优秀植物识别手册,它让我对中国荒漠植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最惊喜的发现之一!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在戈壁、沙漠边缘顽强生长的植物都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真正实用的入门书籍。很多图鉴要么过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要么内容不够详实,难以在野外环境下对照。而这本《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则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它清晰的排版和丰富的图片所吸引。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来设计这本书,每一页都满满的干货,却又一点都不显得拥挤。尤其让我赞赏的是,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植物的学名和拉丁名,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是一些生活习性,来介绍每一种植物。我特别喜欢它对植物“家族”的介绍,比如通过讲述沙拐枣属的植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让我对这些看似相似的植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书中的照片质量非常高,色彩鲜艳,细节清晰,这对于在野外进行识别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野外看到的就是植株整体的形态和局部特征。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一些药用植物的介绍,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它们传统用途的小故事,那就更棒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去探索荒漠的奥秘。

评分

作为一个对自然科学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常常会去野外探险,但每次面对那些在严酷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时,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我尝试过一些其他的植物图鉴,但往往都因为过于学术化或者信息量不足而束之高阁。《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的出现,可以说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易懂性。它不是那种堆砌大量专业术语的学术著作,而是真正站在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去引导读者认识和了解荒漠植物。我喜欢它对植物的描述方式,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往往会提到一些非常实用的鉴别要点,比如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果实的特征,以及它们通常生长在哪种土壤或地形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荒漠中的生存智慧”这一章节的构思,虽然我还没仔细阅读,但光是这个标题就足以引起我的兴趣,我希望它能介绍一些植物在极端环境下进化出的奇特生存策略。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手绘的插图,那就更完美了,手绘图往往能抓住植物最本质的特征,而且更具艺术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书,它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空白,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荒漠植物的兴趣。

评分

话说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荒漠植物的识别手册,简直是相见恨晚!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一直想捕捉一些在极限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之美,但苦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常常只能拍下它们的身影,却无法知晓它们的名字和故事。《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提供了清晰的植物图片和准确的学名,更重要的是,它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这些植物的“前世今生”。我喜欢它对植物的起源、演化和适应机制的介绍,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但足以让我对这些顽强生命的生存之道产生敬意。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某个植物在当地的传说,或者它如何被当地居民利用,都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倍感乐趣。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关于一些珍稀或濒危荒漠植物的介绍,如果能包含一些关于保护这些物种的呼吁,那就更有意义了。我希望这本书的后续版本能加入一些与植物相关的生态系统介绍,比如荒漠植物与昆虫、鸟类之间的互动关系,那样就更全面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对荒漠自然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我得承认,我一直对荒漠地区那种荒凉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情有独钟。当我看到《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这本书时,我简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在这本书里,我期望能找到那些在恶劣气候下生存的植物的秘密。我想知道它们是如何抵御干旱、烈日和风沙的,它们有着怎样的生长周期,以及它们在整个荒漠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果书中能对不同种类的荒漠植物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花期、果期以及它们适宜生长的具体环境,那就再好不过了。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一些具有经济价值或药用价值的荒漠植物的介绍,了解它们在当地的传统应用,这会让这本书更具实用性。当然,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识别能力。我希望它能够提供足够详细的描述和清晰的图片,让我能够自信地在野外辨认出各种植物。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野外考察的安全提示,或者关于如何正确采集植物标本的建议,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

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希望能够扩大收录范围,为一些“零”基础的人员提供更广阔的的内容。

评分

山东册的出版社不一样,纸质感觉更好一点,是铜版纸……

评分

之前已经买过两册,彩图清楚,因为买了这系列书把从小很常见但是不知道名字的植物对上了号,这次一看又有新的赶紧买买买,可惜还有两册没货了,不然一起都买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的口袋书,适合植物爱好者使用

评分

山东册的出版社不一样,纸质感觉更好一点,是铜版纸……

评分

很好地口袋书,适合植物爱好者使用

评分

好书,编的好,山东植物必备好书。。。。。。。。。。。。。

评分

活动买的 快递速度挺快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