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科学史(第4卷):18世纪科学》为一般读者和专业人士提供18世纪科学发展的 详尽和全面的概述,探讨17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及主要的新增长点,尤其 是实验科学的含意。这本书既是一本叙事性的书,也是一本解释性的书,还 可以当成参考工具书来用。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科学,也谈到了一些传统文 明中的科学和殖民地的科学。所包含的范围,既有对科学本身认知维度的分 析,也有对其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的解释,两者兼顾。撰稿者大 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军人物,他们既叙述了有关问题当前的不同研究 成果以及方法论上的争论,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罗伊·波特(1946~2002),伦敦大学学院韦尔科姆·特拉斯特(Wellcome Trust)医学史中心医学社会史荣休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200多本书和众多文章的作者,其中包括《社会医生:托马斯·贝多斯与启蒙运动晚期英国的疾病生意》(DoctorofSociety:Thomas Beddoes and the Sick Trade in Late Enlightenment England,1991);《伦敦:社会史》(London:A Sociaf History,1994);《“人类的最大利益”:人类医学史》("The Greatest Benefit to Mankind":A Medical History of Humanity,1997)以及《身体政治:英国的疾病、死亡与医生(1650~1900)》(Bodies Politic:Disease,Death and Docto in Britain,1650-1900,2001)。合著《贝特莱姆皇家医院史》(The History of Bethlem,1997)。
插图目录
撰稿人简介
总主编前言
1 导言
第一部分 科学和社会
2 “科学革命”的遗产:科学和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机械论自然哲学和启蒙运动
18世纪中叶对机械论自然哲学的怀疑性批评
有活力的自然:启蒙运动晚期对怀疑论的回应
结论:在启蒙运动活力论与浪漫主义自然哲学之间
3 科学、大学和其他公共领域:欧洲和美洲的科学教育
1700年左右
18世纪大学里的科学:创造空间
18世纪大学里的科学:课程
供应的扩大
结论
4 科学机构与科学组织
詹姆斯·E.麦克莱伦三世
17世纪的“组织化革命”
科学院时代
期刊
大学和学院
天文台
科学机构与欧洲的扩张
植物园
社会中的组织化科学
19世纪的补遗
5 科学与政府
6 自然知识的探索:科学和大众
牛顿主义
农学
医学
植物学
结论
7 从事科学的男性形象
史蒂文·夏平
虔诚的博物学家
品行端正的哲学家
有教养的自然哲学家
结论:文明专家和未来
8 哲学家的胡须:科学研究中的女性与性别
公共机构的图景
……
第二部分 各门学科
第三部分 专题研究
第四部分 非西方传统
专名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结论:在启蒙运动活力论与浪漫主义自然哲学之间
启蒙运动活力论通过对18世纪晚期的绝对方法和还原理性主义的怀疑论批评得以成长,并从这种批评中获得养分。像它的新机械论者对手一样,它建立在一种深信不疑的认识论的谨慎之上,这种谨慎愿意暂缓无条件的判断,而倾向于有条件的判断。只要模棱两可和相互矛盾被看做是建设性的,而不是被看做既危险又无效,它就会欣欣向荣。伴随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产生的紧张状态,那种认识论上的谨慎被获得绝对答案的愿望所粉碎。蔑视科学“陷入了感官反映的垃圾堆”,浪漫主义自然哲学致力于一种新的普遍的数理原理,即一种整体化的观点(考虑到数十年战争的压力、社会和情绪动荡的压力、对启蒙运动晚期信念丧失焦虑情绪的压力)使得年轻的男女渴求绝对答案,这种答案将世俗世界归类于偶发现象,并断言精神是现实世界的真正本质。如果启蒙运动活力论试图限制机械论的规则,自然科学则可望摧毁它。像弗里德里希?谢林(1755 -1854)所宣称的,对自然进行哲学探讨意味着“把羞怯的自然从僵死的机械论中分离出来,使之生气勃勃,也可以这么说,按自由的原则,使之上升到其自身的自由发展”。精神、自由和活力被视为同一种东西。“所有原始的(ursprunglichen),即所有动态的、自然界的现象(Erscheinungen)都必须用力来解释,它们存在于物质中,甚至当物质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因为静中亦有动,这是动力学哲学的基本假设)。”
这种新的理性冒险试图联合启蒙运动活力论所抛弃的东西:在一个不同层面上恢复普遍性观点,这些观点曾推动柏拉图、毕达哥拉斯、普拉提诺、笛卡儿和莱布尼茨的哲学发展;将精神和物质统一为一个一致的、协调的整体,自然中没有跳跃,没有虚空,并且生命物质与无生命物质之间没有差别;对偶然性发动全面的攻击;描述宇宙从始至终的历史,把它看成一个由绝对的、内在的精神因素发展而来的生命本质(living essence)。它提供了一个以当时最先进的“科学”语言阐述的新的“创造神话”,这些“科学-以启蒙运动活力论为中心,同时试图超越加给它们的解释限制。它的目的是“完整的历史,这部历史包括整个宇宙分化,从原初的一,经过太阳系和地球的形成、自然界三领域的繁衍……直到人类中的万物最高形式(the culmination of the universe in humankind)”。这个由洛伦茨?奥肯(1779-1851)借用毕达哥拉斯的训令:几何学是历史(Ceometria est Historia)所代表的、无所不包的观点,把由哲学的同一性概念认可的沉思性内省的结果提高到自然普遍真理的地位。启蒙运动晚期朴素认识论成为确定性神坛上的祭品。自然哲学家希望将科学和哲学融入新的文化、科学和美学的综合中——这种综合被后现代主义者看做启蒙运动事业的特征,而不是将相对立的精确观察的行为和想象力的重构行为并列和协调它们。
这是最大的讽刺,因为仔细审视启蒙运动的晚期,可揭示一种倾向于后现代主义甚于浪漫主义的思考和行为的方式。把自然看做不只是“物的堆积”,是为了给灵魂和个体一席之地,为了避免盲目的还原论,为了承认模棱两可和相互矛盾的认识论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晚期的启蒙运动至少部分地预想到事物的序列——它们不为人知,跟常常与之相联系的工具理性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存在像启蒙运动计划这样的东西,那么它包括对差异、自由运动和创造极大的尊重。亚当?弗格森(1723-1816)——位热衷自然哲学的读者——在1767年对这一点做了明确表述。
我们对市民社会秩序的看法经常是错误的:这种看法来自于毫无生气和僵死的学科的类推;我们将混乱和活动看做与其基本性相对立的东西;我们认为,它仅符合服从、掩藏和鲜为人知之事:在墙体中,石头最好的序列是,它们被适当地固定在它们应该处于的位置上;若它们骚动,大厦则必倾覆:但人在社会中的秩序是他们被放在他们力所能及的位置上。前者的结构是由僵死或毫无生气的零件构成的,后者是由富有生气和活力的成员构成。当我们在社会中寻找仅是不活动的和宁静 的秩序时,我们忘了我们研究对象的本性,并且找到的是奴隶的秩序,而不是自由人的秩序。
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名为《剑桥科学史(第4卷):18世纪科学》的书,它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独特,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来展开,而是更侧重于展示18世纪科学思想的整体发展脉络和相互关联。我特别欣赏它对科学社群和交流方式的描绘,比如皇家学会、科学院等机构如何成为知识传播和验证的中心,以及当时的科学出版物、通信交流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书中对于“科学革命”的后续影响以及“科学方法”在不同领域的渗透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有助于理解为何18世纪的科学进步如此迅速且具有颠覆性。作者对于当时科学知识与哲学、社会、政治思想的互动关系也进行了精彩的阐释,这让我看到了科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其所处的时代土壤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地质学和生物学早期发展的章节,那些对化石的研究、对物种起源的猜测,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初步,但它们所展现出的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和求知欲,着实令人钦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文采,论证充分,引用的史料也十分丰富,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有了更立体、更人性化的认识。它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18世纪科学发展的迷宫,并指引我看到了那些闪耀的星辰。
评分这本《剑桥科学史(第4卷):18世纪科学》的书页泛黄,散发着古老图书馆特有的纸张气息,正如18世纪那个科学思想萌芽、蓬勃发展的时代一样,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活力。我翻开书页,立刻被那精美的插图和细致的文字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堆枯燥的史实罗列,更像是一幅宏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了18世纪科学家的群像。从牛顿的力学体系如何被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到电磁学领域的早期探索,再到化学革命的酝酿,每一个章节都如同一个独立的故事,讲述着那些伟大的头脑如何挑战旧的观念,如何通过严谨的实验和精妙的推理,一步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启蒙运动对科学进步影响的论述,它清晰地勾勒出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对知识普及的追求,如何共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科学精神。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诸如拉瓦锡、卡文迪许、富兰克林等关键人物的贡献,他们的生平轶事和科学思想交织在一起,读来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碰撞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一同经历了科学的洗礼。虽然有些章节涉及的物理和化学概念对我来说有些深奥,但作者的讲解总能让我抓住核心要点,并且激发出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
评分当我拿到《剑桥科学史(第4卷):18世纪科学》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一直对18世纪那个科学大爆炸的时代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以一种非常宏观且细腻的视角,为我展现了那个时期科学发展的全景图。我被书中对科学与技术结合的案例所吸引,例如,蒸汽机的改进如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而这些技术进步又如何反过来刺激了科学研究的深入。作者在分析不同科学分支的相互影响时,也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光学和声学研究的进展如何为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本质提供了更多线索。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早期电学研究的章节,那些关于静电、闪电的实验和理论,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简陋,但它们所蕴含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的好奇心,足以令人动容。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在讲述科学家的成就,更是在描绘那个时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图景,包括科学的传播、教育、以及公众对科学的态度。我从中看到了18世纪的科学家们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凭借智慧和毅力,不断挑战着人类认知的边界。这本书让我对科学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拿到《剑桥科学史(第4卷):18世纪科学》这本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我总觉得历史类的书籍,尤其是关于科学史的,很容易陷入枯燥的叙述和乏味的理论。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序言,就被作者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所吸引。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分析背景,将18世纪的科学发展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牛顿之后物理学发展的部分,作者不仅仅解释了新的理论和发现,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探讨了这些发现是如何被当时的科学界所接受、争议,以及最终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书中对于实验仪器和技术进步的描述也相当精彩,它们是如何为科学发现提供基础,又如何被新的科学需求所推动,构成了一个有趣的良性循环。我被书中对18世纪光学、热学、声学等领域最新进展的介绍所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更是那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科学,更是在讲述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一种勇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18世纪,一个充满变革和创造力的时代,也让我对科学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剑桥科学史(第4卷):18世纪科学》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人生体验。它带我走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火花的年代,让我看到了科学是如何从宗教的束缚和传统的藩篱中挣脱出来,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我被书中对18世纪数学发展的详细阐述所震撼,微积分的进一步发展,概率论的兴起,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作者在分析不同科学分支的联系时,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物理学的进步如何为化学、地质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科学与启蒙思想之间辩证关系的部分,它清晰地展示了理性的光辉是如何照亮了科学的道路,而科学的进步又如何反过来巩固和发展了启蒙思想。书中对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描述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些关于星体运动的精确计算,关于地球结构的探索,都展现了人类突破自身局限,认识宏观与微观世界的决心。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每一个论点都有理有据,引用的文献也十分严谨,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科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评分菲尔普斯教授根据对工资与价格的处理方法以及关于预期的等等标准,将现代宏观经济学思想分为七个学派,即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新兴古典学派、新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宏观经济学、新古典与新一代新古典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及结构主义学派。阐述他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看法 义了不同的学派,并介绍、评价了各学派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内容系统、简洁,具有诸多独到见解。
评分不错呀,就是太贵了呀,写得还不够深入呀
评分名著,值得收藏,值得购买。
评分《剑桥科学史》第七卷,介绍了18世纪以来关于社会科学(包括行为科学和经济科学)的概念、实践、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对于社会知识的历史发展,包括它的哲学假设、它的社会和学术组织,以及它与科学、医学、政治、官僚机构、宗教和各种专业知识领域的关系,作者们提供了新颖的和综合性的说明。全书共43章,探讨了塑造社会科学的各种流派和传统、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地理学、史学和统计学)的成就以及国际上关于东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社会科学的评论。对社会科学进入政府、企业、教育、文化以及社会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也是本卷论述的特点之一。本书是一部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文化史,它对社会科学诸学科参与开创现代世界的活动进行了分析。本书的撰稿人都是他们各自领域中世界一流的学者,参与了现代编史学和方法论的论战,而且都提出了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
评分如果以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点的话,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其发展道路上已经前行了近80年。在此期间,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一直在继承、发展、创新和分化中演进。目前,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精髓的学习,对于克服在政策制定和理解上存在的简单化、泛理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不读书,没前途, 没梦想。
评分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玻恩所言:“如其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物理学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为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仅在于它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还因为它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正因为如此,使得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能的结晶,文明的瑰宝。
评分不读书,没前途, 没梦想。
评分JD物流给力,图书信得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