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识图与应用

地形图识图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涛,张洪 著
图书标签:
  • 地形图
  • 地图学
  • 地理信息系统
  • 野外工作
  • 测绘
  • 地理教学
  • 户外运动
  • 军事地理
  • 地质学
  • 环境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393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85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地形图识图与应用》可作为中、高职资源勘查(非测绘类)相关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云南省“三校生”考试、国土资源类专业技能《地形图识图》科目的参考教材。

内容简介

  《地形图识图与应用》共分为6章,前面5章结合中高职专业国土资源大类中的非测绘专业工作所需的地形图特点,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组织相关知识。强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识图、用途能力。第6章简单介绍了常见科学计算器的常用功能。本书图文并茂,针对中高职非测绘类学生的特点,理论结合实际,配有练习,突出应用能力。
  本书可作为中、高职资源勘查(非测绘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云南省“三校生”考试,国土资源类专业技能《地形图识图》科目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黄涛,男,2005年至今工作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评价与规划专业《实用测量学》课程教学。

  张洪,男,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1996年至今主持多项国家、省级测绘项目,具有丰富的测绘工作经历。

目录

第1章 认识地形图 1
§1.1 地图、地形图、平面图、专题地图 1
§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3
§1.3 地形图的用途 4
综合练习题1 4
第2章 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6
§2.1 地面点高程 6
§2.2 地面点的坐标 8
综合练习题2 12
第3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4
§3.1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14
§3.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6
§3.3 地形图的图廓元素 22
综合练习题3 25
第4章 地形图的地物、地貌表示 29
§4.1 地形图图式 29
§4.2 地物符号 39
§4.3 地貌符号 42
综合练习题4 47
第5章 地形图的应用 55
§5.1 地形图的判读 55
§5.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57
综合练习题5 64
第6章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69
§6.1 计算器使用状态 69
§6.2 角度运算及转换 70
§6.3 坐标转换 70
综合练习题答案 72

前言/序言

  为了满足中、高职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国土资源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做了充分的调研,国土资源大类中绝大部分专业都需要有地形图的应用能力,但这个能力与测绘技能是有区别的,由于专门针对地形图应用编写的教材十分匮乏,各个学校都选用测量技术方面的教材用
  于教学,不能突出地形图读图、应用的能力。因此,编写一本能适应中、高职教学需要又能突出地形图应用的教材非常必要。
  地形图识图与应用是为培养中、高职国土资源类(非测绘专业)专业的地形图应用能力而编写的。教材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选取地形图应用所必须的测量技术知识,减少理论阐述(部分内容直接取自国家相关规范),增加实践指导和练习。本书可作为中、高职国土资源类(非测绘专业)相关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中职升学考试参考教材。编写此教材是新的尝试,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现代工程测量原理与实践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工程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先进技术及其在各类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广阔范围,力求将经典的测量学知识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空间定位技术深度融合,为读者提供一套扎实而前瞻性的专业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测量学基础理论与数据处理 本部分重点构建读者对测量学学科的整体认知框架。 第一章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详细阐述了测量的目的、任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追溯了传统大地测量学向现代工程测量学演进的关键节点,包括从经典几何量测到三维空间坐标定义的转变。重点讨论了误差理论在工程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区分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引入了精度、准确度、可靠性等核心指标的数学定义与工程意义。 第二章 大地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深入剖析了不同参考椭球面(如WGS84、CGCS2000)的定义、参数及其相互间的几何关系。系统讲解了高斯-克吕格投影、UTM投影的数学模型、投影畸变分析以及图上距离与地面距离的相互换算。详细介绍了七参数法、三参数法等不同精度要求的坐标转换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演示了跨带、跨区域坐标系转换的实用技巧。 第三章 测量数据平差基础 本章聚焦于提高测量成果可靠性的核心技术——平差计算。从误差传播定律出发,构建了最小二乘原理在线性与非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系统讲解了间接平差、条件平差和附有先验信息的最小二乘平差的建立过程、参数求解及成果评定。强调了数据一致性检验(如卡方检验、单位权中误差检验)在确保工程数据质量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现代测量技术与仪器应用 本部分深入探讨当前主流的高精度空间定位与测量技术及其仪器的操作、维护与数据采集。 第四章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技术 全面介绍GNSS(包括GPS、北斗BDS、GLONASS、Galileo)的系统结构、信号原理及定位模型。重点阐述了静态、快速静态、动态实时定位(RTK)和网络RTK(NRTK)的技术特点、适用场景和精度控制要点。讨论了卫星轨道误差、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等误差源的削弱方法,以及GNSS数据后处理软件的操作流程。 第五章 全站仪与经典几何测量 详述了现代电子全站仪(Total Station)的结构原理、测量流程和数据采集模式。系统讲解了高精度角度测量(如对中、对点、对边)的误差来源与消除方法。重点解析了现代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如精密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极坐标放样(放样与接收)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强调了对精密仪器标定和检校的重要性。 第六章 激光扫描技术与三维建模 深入介绍地面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和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模式(如 SLAM)和数据精度评估。重点讲解了点云数据的预处理(配准、滤波、分类)技术。详述了如何利用点云数据进行复杂结构物体的尺寸复核、工程量计算、变形监测的初始数据准备及三维可视化建模的方法。 第三部分:工程应用与特殊测量技术 本部分将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具体的工程领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复杂问题。 第七章 变形监测与结构健康监测 阐述了工程结构变形监测的基本理论,包括监测网络的布设原则、观测方案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倾斜监测的精度要求。着重讲解了利用GNSS、高精度水准仪和应变计等仪器进行长期、实时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分析,如基准站的长期稳定性和位移模型建立。 第八章 隧道与地下工程测量 系统讲解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控制测量和竣工验收测量技术。详细介绍了中线测设、高程控制的精度要求。深入探讨了盾构法施工中的隧道贯通测量、掌子面控制、隧道偏心纠正等特殊技术。对于复杂洞室,讲解了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与设计模型(BIM)的对比分析方法。 第九章 大型构件安装与精密对中 本章专注于超高精度工程的测量控制。讲解了大型桥梁(如悬索桥、斜拉桥)主塔、主缆索塔、钢箱梁的安装测量控制技术,包括线形拟合、三维坐标传递与对中。介绍了利用高精度光学仪器(如激光跟踪仪)进行的精密对中和平面度检验技术,以及如何应对环境(如温度、风力)对精密测量的影响。 第十章 矿山测量与三维可视化 针对矿山开采的特点,阐述了矿区地形测绘、采掘工作面的定位放样技术。重点介绍了地表与井下控制测量联测的数学方法,以及井下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建立与维持。讨论了如何利用测量数据进行矿岩体稳定性分析、爆破轨迹设计和采空区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附录 附录包含工程测量常用规范、标准数据格式接口(如 DXF, DWG, LAS)的说明,以及常用的专业软件操作流程简介。 本书内容深度适中,理论推导严谨,同时注重工程实践中的操作细节和问题解决能力,是高等院校测量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资源勘查等相关专业师生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理想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探微》,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它不像一般的画册,只是简单地展示作品,而是深入剖析了中国山水画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美学原则和文化精神。作者从“气韵生动”的创作理念讲起,到“移情于景”、“搜尽奇峰打动人心”的创作过程,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书中对不同画派、不同画家的代表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比如范宽的“骨法用笔”,李成的“淡墨清雅”,都描绘得绘声绘色,仿佛我能亲眼看到大师挥毫泼墨,感受他们笔下的天地万物。最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对“意境”的阐释,如何通过“留白”、“皴法”、“墨法”等技法,营造出“可游可居”的画面,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山山水水”,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和人文情怀。

评分

偶然翻到这本《城市规划原理与实践》,本以为会是那种枯燥的政策法规汇编,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城市“生长”的纪录片,从城市功能分区讲到交通组织,从绿地系统规划到历史文化保护,每一个章节都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精美的图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人性化街道设计”的章节,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街道剖面图,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人行道宽度、绿化带、街道家具等细节,来提升步行体验和社区活力。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应对城市扩张带来的挑战,比如土地利用效率、公共服务配置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切身感受到的问题。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总是能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微观的细节。尤其在谈到历史街区保护时,那种对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的尊重,让我深受触动。读完之后,我对“城市”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生活方式的有机体。

评分

手里这本《地理信息系统(GIS)入门指南》真是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我一直觉得GIS是个很专业的领域,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向导,带着我在数字化的地理世界里探索。从GIS的基本概念,到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再到空间分析的各种方法,作者都一步步地讲解得很清楚。尤其是关于“地图符号学”和“专题地图制作”的部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不同的地图会呈现出不同的信息,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地图来有效地传达地理信息。书中还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比如如何利用GIS分析交通流量、预测洪涝灾害,这些都让我看到了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最有趣的是关于“空间查询”和“叠加分析”的讲解,通过各种“条件筛选”和“层层叠加”,仿佛在玩一个逻辑推理游戏,不断发现新的地理规律。

评分

这次入手了一本《大地测量学基础》,本来是抱着学习专业知识的想法,没想到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都做得相当用心。开篇就从大地测量的发展历程讲起,历史感十足,让我对这项古老又重要的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书中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讲解,虽然是基础内容,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和例子来阐述,比如用一个大橙子来类比地球,瞬间就明白了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还有关于测量仪器原理的介绍,从古老的测角仪到现代的GPS,每一种仪器的演变都伴随着精美的线稿图,甚至还有一些老式仪器的照片,感觉就像在翻阅一本博物馆的图册。尤其是讲到大地基准和坐标系统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公式,而是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地图投影如何影响区域测量精度,让我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探索精神的测量年代,一点点揭开地球的面纱。

评分

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书,原本以为会是晦涩难懂的科学理论,但它却像一本技艺精湛的“寻宝图”。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比如光学影像、雷达影像等,来识别地表物体和现象。作者用大量的实际影像例子,比如识别农作物类型、监测森林火灾、分析城市扩张等,配上清晰的标注和解译流程,让我一步步学会了“读懂”这些来自太空的图像。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纹理特征”、“光谱特征”等解译方法的讲解,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用“像不像”,“颜色深浅”来类比。还有关于图像增强和变化检测的技术,通过“给照片做美容”和“找出不一样的地方”,让我明白了如何让隐藏的信息显露出来。整本书的学习过程,就像是在玩一场高科技的“找茬游戏”,乐趣无穷,而且还能学到实用的知识。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质量还可以。质量还可以。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质量还可以。质量还可以。

评分

刚拿到,相信京东,一直在京东网购

评分

很好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