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南方版)

园林植物学(南方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志坚,陈锡沐,翁殊斐 编
图书标签:
  • 园林植物学
  • 植物学
  • 园艺
  • 南方植物
  • 园林景观
  • 植物分类
  • 植物生理
  • 植物生态
  • 园林设计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646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88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风景园林专业规划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9
字数:6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园林植物学(南方版)》内容包括绪论、总论与各论3部分。总论部分主要阐述园林植物的一些共性内容,包括园林植物的园林特征、栽培养护和分类方法等。
  各论中对园林植物的分类,分别为绿荫树类、观赏棕榈类、观赏竹类、风景林木类、花灌木类、绿篱与绿雕塑类、藤蔓类、一二年生花卉类、宿根花卉类、球根类、仙人掌与多浆植物类、水生花卉类、草坪与地被植物类、室内观赏植物类和特色植物类等15个基本单元,以大量篇幅对各类型园林植物进行种类介绍。
  《园林植物学(南方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四年制园林、园艺、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园林类专业的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城市绿化、风景旅游区管理、公园管理等相关方面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0 绪论
0.1 园林植物与园林植物学
0.2 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0.3 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概况

上篇 总论
1 园林植物的园林特性
1.1 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
1.2 园林植物的园林应用
1.3 园林植物的配置
2 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
2.1 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
2.2 园林植物栽培设施
2.3 园林植物的繁殖
2.4 园林植物的栽植
2.5 园林植物的土、肥、水管理
2.6 园林植物的整形和修剪
2.7 园林植物的花期调节
3 园林植物的分类
3.1 园林植物分类的方法
3.2 植物系统分类法
3.3 实用综合分类法

下篇 各论
4 绿荫树类
4.1 绿荫树类概述
4.2 常用针叶绿荫树类
4.3 常用阔叶绿荫树类
5 观赏棕榈类
5.1 观赏棕榈类概述
5.2 常用观赏棕榈类
5.3 结语
6 观赏竹类
6.1 观赏竹类概述
6.2 常用观赏竹类
6.3 结语
7 风景赫木类
7.1 风景林木类概述
7.2 常用风景林木类
8 花灌木类
8.1 花灌木类概述
8.2 常用花灌木类
8.3 结语
9 绿篱和绿雕塑类
9.1 绿篱和绿雕塑类概述
9.2 常用绿篱和绿雕塑类
10 藤蔓类
10.1 藤蔓类概述
10.2 常用藤蔓类
11 一二年生花卉类
11.1 一二年生花卉类概述
11.2 常见一二年生花卉类
11.3 结语
12 宿根花卉类
12.1 宿根花卉类概述
12.2 常用宿根花卉类
12.3 结语
13 球根花卉类
13.1 球根花卉类概述
13.2 常用球根花卉类
13.3 结语
14 仙人掌与萋浆植物类
14.1 仙人掌与多浆植物类概述
14.2 常用仙人掌与多浆植物类
14.3 结语
15 水生花卉类
15.1 水生花卉类概述
15.2 常用水生花卉类
15.3 结语
16 草坪与地被嵋掬类
16.1 草坪与地被植物类概述
16.2 常用草坪植物类
16.3 常用地被植物类
16.4 结语
17 室内观赏塘掬类
17.1 室内观赏植物类概述
17.2 常用室内观赏植物类
17.3 结语
18 特色膪掬类
18.1 观赏蕨类
18.2 兰花类
18.3 盆景树类

附录1 常用园赫糟掬一赀表
附表1 常用绿荫树类简介
附表2 观赏棕榈类简介
附表3 常用观赏竹类简介
附表4 常用风景林木类简介
附表5 常用花灌木类简介
附表6 常用绿篱和绿雕塑类简介
附表7 常用藤蔓类简介
附表8 常用一二年生花卉类简介
附表9 常用宿根花卉类简介
附表10 常用球根花卉类简介
附表11 常用仙人掌与多浆植物类简介
附表12 常用水生花卉类简介
附表13 常用草坪与地被植物类简介
附表14 常用室内观赏植物类简介
附表15 特色植物类简介
附录2 植物垃丁学名索引
附录3 植物汉语拼音索引
《山野寻芳:中国特有植物的秘密》 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次深入中国大地,探寻那些鲜为人知、却独具魅力的特有植物的奇幻旅程。我们将抛开温室与盆景,走进千山万壑,穿越雨林与草原,发掘那些在特定地域孕育出的、绝无仅有的生命奇迹。 第一章:云雾缭绕的秘境——西南山地珍稀植物的呼唤 在中国西南地区,雄奇的山脉与湿润的气候共同造就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崇山峻岭,揭开这里特有植物的神秘面纱。 “中国鸽子树”的绝境重生: 我们将深入了解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的生存困境与保护希望。从它独特的“花苞”——两枚大型白色苞片,犹如白鸽展开翅膀,到其漫长的演化历史,再到当下濒危的现状,我们将探讨影响其生存的地理、气候因素,以及当地社区与科研机构为保护这一“活化石”所做的努力。我们将不仅仅描述它的形态美,更将触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所承载的科学研究价值。 “东方玫瑰”的野性绽放: 聚焦于某些在西南地区分布的蔷薇科特有物种,它们或许没有玫瑰的耀眼光环,却拥有更原始、更野性的魅力。我们会考察它们如何适应高山寒冷或潮湿多雾的环境,观察它们在野外环境中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们与当地昆虫、鸟类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我们将详细描述它们的叶形、花色、果实形态,并尝试还原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场景。 “林下瑰宝”的隐秘生命: 在西南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中,许多附生植物和林下草本植物默默生长,它们或是耐阴的蕨类,或是拥有独特花卉的兰科植物。本书将深入探寻这些“隐士”般的植物,了解它们如何在斑驳的阳光下,依靠腐殖质或寄主植物的滋养,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具有药用价值或观赏潜力的特有草本,它们的生存策略,以及它们在当地生态循环中的位置。 “悬崖上的精灵”: 许多特有植物选择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安家,它们顽强的根系能够穿透石缝,它们微小的身躯却能承受严酷的风雨。我们将记录这些“悬崖上的精灵”的故事,探讨它们如何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获取水分和养分,以及它们如何利用风传播种子。我们会详细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思考人类是否能够从它们身上获得启发,解决生态修复的难题。 第二章:北国风光与高原草甸——寒温带及高寒地区特有植物的坚韧 向北,我们来到广袤的北方大地,跨越寒温带的森林,抵达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这里的植物在极端的低温、强烈的紫外线和稀薄的空气中,进化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 “北方红宝石”——红景天的秘密: 我们将深入探讨红景天(Rhodiola spp.)在北方及高原地区的分布与适应性。它在缺氧、低温、强辐射环境下生长的能力,使其成为研究“耐寒性”与“适应性”的绝佳范例。本书将详细分析红景天的不同种类,它们在形态、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利用特殊的生理机制来抵御严酷的环境。我们还将触及它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但重点将放在其生物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上。 “草原上的宝石”——特有野花探秘: 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新疆的准噶尔盆地,以及青藏高原的草甸,生长着无数色彩斑斓的特有野花。我们将聚焦于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如某些特有的龙胆科、报春花科植物。我们将记录它们如何在短暂的生长季节里,迅速完成开花、结果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如何吸引传粉者。本书将注重描绘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姿态,比如在狂风中摇曳的花朵,或是在雪水初融时悄然绽放的生命。 “森林的守护者”——北方特有灌木与乔木: 在兴安岭、长白山等地的寒温带森林中,生长着许多适应低温的特有乔木和灌木。例如,某些种类的杜香(Ledum spp.)或越橘属(Vaccinium spp.)植物,它们如何在漫长的冬季中休眠,又如何在短暂的夏季里焕发生机。我们将深入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高原的低语”——特有草本植物的生存策略: 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寒生态系统之一。这里的特有草本植物,如某些特有的嵩草(Carex spp.)或苔草,它们如何利用绒毛、矮小的植株形态来抵御寒风,如何利用发达的根系来固定土壤,以及如何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植物的生长节律,以及它们对高寒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 第三章:江河湖海与东南丘陵——湿润地区特有水生与陆生植物的繁盛 穿越广阔的腹地,我们来到东部湿润地区,这里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丘陵连绵。丰富的水分和相对温和的气候,孕育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水生和陆生特有植物。 “水中精灵”——特有水生植物的浮沉: 聚焦于长江、珠江流域以及江南水乡的特有水生植物。例如,某些种类的睡莲(Nymphaea spp.)或浮萍(Lemna spp.),它们如何在水面上铺展,如何利用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养分,以及它们如何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我们将详细描绘它们的叶片形态、花朵结构,以及它们在不同水域环境中的生长差异。 “江南烟雨”中的特有芳踪: 在东南丘陵地区,如武夷山、黄山一带,隐藏着许多珍稀的特有植物。本书将重点介绍几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特有乔木或灌木,例如某些种类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或者拥有独特花叶的观赏灌木。我们将描述它们如何适应湿润多雾的气候,如何吸引传粉昆虫,以及它们在当地人文景观中的地位。 “竹海深处”的特有竹类: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而许多竹子种类仅在中国特定地区分布。我们将深入竹海,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特有竹种,了解它们独特的生长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当地生态和文化中的重要性。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具有特殊形态或用途的竹子,比如细长的观赏竹,或是能够提供特殊建筑材料的竹种。 “山茶古韵”: 在中国南方,山茶花(Camellia spp.)的种类繁多,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特有物种。我们将深入这些区域,探访那些生长在山林中的野生山茶,了解它们的野外形态、花色花期,以及它们在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本书将着重描绘这些野生山茶与栽培品种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四章:保护与传承——守护中国特有植物的未来 在旅程的最后,我们不能不关注这些宝贵植物的命运。本书将不仅仅是植物的记录,更是一份对未来的呼唤。 栖息地的挑战: 我们将深入探讨因人类活动(如城市扩张、农业开发、森林砍伐)导致的特有植物栖息地破坏问题。我们将分析这些活动对特定物种生存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思考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平衡。 科研与监测: 介绍当前中国在特有植物保护方面进行的科研工作,包括物种鉴定、种群监测、基因库建立等。我们将展示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特有植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的力量: 强调公众在特有植物保护中的重要性。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公民科学项目和社区保护案例,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身边的植物保护行动中来,从小事做起,共同守护我们身边的绿色财富。 未来的展望: 最终,本书将以一种充满希望的笔触,展望中国特有植物保护的未来。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研究、有力的保护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些独一无二的生命奇迹,能够继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山野寻芳:中国特有植物的秘密》,是一部献给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朋友们的读物。它旨在唤醒您内心深处的自然情怀,让您重新认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那些不为人知却同样璀璨的生命。它不是一本指南,而是一扇窗,带您窥视中国特有植物王国深邃而迷人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植物形态的简单罗列和识别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植物的生态习性、繁殖方式乃至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尤其是关于南方气候特点下植物生长的探讨,考虑得非常周全,这对于我这个地处亚热带地区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曾经在选择庭院植物时感到无从下手,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案例分析,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适应当地环境的绿色空间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引用的研究数据和实例都显得非常权威和可靠,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阅读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一股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是一种享受。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叙事中带着一种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读起来丝毫没有传统教科书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即便是描述一些技术性的内容,也能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者历史渊源,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例如,它讲述某些传统园林植物的文化寓意时,那种诗意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历史悠久的园林之中,感受到了植物与人文的完美交融。这种将科学性、艺术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可以细细品味的园林艺术鉴赏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到手里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尤其是那些植物插图,绘制得细腻入微,色彩还原度极高,几乎能让人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植物种类时,那种系统性的分类和描述方式,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结构无疑是极大的帮助。书中的术语解释也很到位,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阐述清楚,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似乎非常注重实际应用,很多地方都提到了这些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搭配建议,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评分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精益求精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关注了常见的观赏植物,还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资源,这对于保护和发扬地方园林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植物的养护难易程度进行了明确的标注和对比,这对于时间精力有限的普通园艺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参考。我曾经因为选错了植物而浪费了不少心血,但有了这本书的指引,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既美观又易于打理的“好伙伴”。那种事无巨细的关怀,让人感到非常贴心。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似乎是按照一种从宏观到微观,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递进逻辑来组织的。一开始是基础的植物分类和术语界定,然后逐步过渡到不同功能区(如遮荫、花坛、水景等)的植物选择原则,最后还附带了非常实用的索引和检索工具。这种清晰的知识脉络,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定位到相关章节。我特别欣赏它在某一章节中对“耐逆性”的全面分析,详细列举了各种植物对光照、水分、土壤酸碱度的耐受范围,这种量化的信息对于精细化管理园林绿化项目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大成者的园林植物学参考典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