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在身邊

專利在身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諸敏剛,李程 著
圖書標籤:
  • 專利
  • 知識産權
  • 科技創新
  • 實用性
  • 法律
  • 發明
  • 專利檢索
  • 專利分析
  • 商業價值
  • 知識轉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知識産權齣版社
ISBN:97875130408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2566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2
字數:1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知識産權相關從業者,i智庫微信粉絲等。'

  打造知識産權強國,專利就在我們身邊!

內容簡介

  本書是知識産權領域自媒體首次創新嘗試,主要內容精選自2014年知識産權齣版社i智庫公眾微信賬號的原創微信文章。本書既包括對日常生活用具、節日的專利相關解讀,也有對知名企業和熱點行業的專利分析;既體現瞭專利在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中的價值,同時也為提高公眾專利意識提供瞭素材。本書可供相關專利管理部門、企業、科研院所及對專利申請有興趣的廣大讀者參考。

作者簡介

  諸敏剛,男,中共黨員,德國馬普所(MPI)訪問學者,研究員。1980年就讀於南京工學院動力係(現為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工程熱物理專業。後在國傢知識産權局專利局物理部工作。曆任物理部副處長,物理部處長,材料部副部長,專利審查北京協作中心副主任,機關服務中心主任,現任知識産權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2014—2015年數字齣版年度影響力人物,2015年全國新聞齣版業互聯網創新人物。

 
  李程,男,中共黨員,1995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2002年獲美國約翰·馬歇爾法學院法學碩士(LLM)學位;2013年獲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位。在國傢知識産權局工作20年,現任知識産權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全國青聯第11屆委員會委員,國傢知識産權局領軍人纔,信息化和初審流程學術委員會評審委員,發錶知識産權方麵的論文1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身邊的專利 / 001

漸凍人,專利能為你做什麼? / 003

抑鬱癥來襲,專利有所作為 / 007

搶票風雲起,誰傢專利強? / 009

專利“抗擊”過敏性鼻炎 / 012

為“來自星星的孩子”申請的專利 / 014

防曬,夏日永不落幕的話題 / 016

小彩票裏的專利大智慧 / 018

第二章 節日中的專利 / 023

五一特輯:傢務中的發明創造 / 025

2014足球世界杯中的專利之智能足球鞋 / 028

2014足球世界杯中的專利之黃油手 / 031

中鞦月明:月餅專利知多少? / 033

聖誕節專利之最 / 038

第三章 社會熱點中的專利 / 043

絕不濛你!馬航搜救設備探秘 / 045

來自島嶼的專利 / 048

藍光——中國DVD又一次專利之痛 / 056

2013年中國專利運營四大態勢 / 058

轉嚮架,速度與安全? / 061

第四章 股票中的專利 / 065

專利幫您選股票 / 067

永清環保(300187)——專利利劍 / 071

專利護航以嶺藥業(002603) / 073

奧特迅(002227),充電樁概念? / 078

樂普醫療(300003)——專利走嚮國際 / 081

第五章 專利與通信行業 / 085

思科在華遭遇瓶頸,專利映射衰落還是復活? / 087

4G生死時速,專利不容忽視 / 093

專利誤用——碳元科技嚇跑三星 / 096

專利“預言”iPhone 6外觀 / 098

蘋果Siri真的不能使用瞭? / 101

第六章 專利與醫藥行業 / 107

中國製藥企業——透過危機迷霧,敢問路在何方? / 109

並購背後——透過滇虹藥業看中國中藥專利格局 / 114

從禽流感特效藥“達菲”看專利布局 / 119

從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報告看醫藥用途發明 / 121

埃博拉病毒肆虐,Are We Ready? / 124

第七章 專利與汽車行業 / 129

特斯拉的中國影響力 / 131

中國輪胎市場的專利格局 / 137

北京國際車展亮點——新能源汽車 / 143

第八章 專利與互聯網行業 / 149

騰訊專利探秘 / 151

那些年,UC專利那些事兒 / 155

從山寨到創新——小米專利之路 / 157

圖形界麵保護給中國企業帶來瞭什麼? / 161

不朽的喬布斯專利 / 165

網購的下一個十年,你用什麼支付? / 167

第九章 高校與專利 / 173

清華大學專利保護狀況研究 / 175

京津冀211高校專利代理花落誰傢? / 180

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之巔峰對決 / 188

石墨産業技術創新狀況——學研篇 / 191

關於我們 / 197

谘詢培訓中心i智庫 /199

前言/序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齣,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谘詢製度。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專業領域的長期研究積纍,可以為政府決策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在2016年“兩會”期間,國傢知識産權局局長申長雨錶示,知識産權是創新的原動力,是創新成果嚮現實生産力轉化的紐帶和橋梁。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加需要發揮知識産權製度保障和激勵創新的重要作用。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知識産權國傢智庫,更好地為“兩局”服務、為專利事業服務,知識産權齣版社谘詢培訓中心在2014年創立的對外知識産權谘詢培訓服務統一品牌“i智庫”,以傳播知識産權智慧,助力政企發展決策為宗旨。自建立以來,“i智庫”團隊依托知識産權齣版社強大的數據資源和專利信息産品研發能力,通過微信、微博、專欄等綫上綫下渠道,已為數十個地方政府、數百傢大型企事業單位提供瞭全方位專業的知識産權谘詢服務,為政府製定産業知識産權戰略和産業規劃提供有力依據,為企業進行市場定位和專利布局提供谘詢意見,降低和避免經濟與科技活動中知識産權風險。“i智庫”已經為數萬名知識産權管理人員、專利工程師、研發人員、市場人員提供瞭係統的知識産權培訓服務。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知識産權服務領域創新日新月異,並不斷積極探索“互聯網+知識産權”模式。谘詢培訓中心於2014年推齣i智庫微信公眾平颱訂閱號,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嚮公眾介紹國內外專利法律、法規和專利管理機構,普及知識産權知識。i智庫微信公眾平颱能夠第一時間從專業角度解讀專利熱點資訊,分享通信、醫藥、汽車、互聯網企業和高校在知識産權管理和知識産權保護方麵的案例,挖掘專利信息及其價值,分析相關技術在國內外申請趨勢,與競爭對手對比分析,探討技術發展前景和市場機會。i智庫微信文章的內容不同於傳統分析報告,意在以短小精悍的方式、更接地氣的語言瞭解專利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傳播知識産權智慧,助力企業發展決策。

  i智庫微信公眾平颱訂閱號已經纍計幾韆名粉絲,吸引瞭行業內外人士對知識産權熱點資訊的廣泛關注,通過綫上問答進行互動,提供用戶所需信息資料,綫下組織行業論壇活動給粉絲與行業專傢交流討論的寶貴機會。我堅信,在i智庫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將為用戶提供更全麵、更專業、更具特色的知識産權服務!

  諸敏剛

  2016年3月


科技前沿:智能時代的算法與倫理 圖書簡介 在信息洪流洶湧澎湃的今天,我們正身處一個被算法深度塑造的時代。從精準推送的購物推薦到復雜的金融模型,從自動駕駛汽車的決策係統到醫療診斷的輔助工具,算法已不再是抽象的數學概念,而是深刻嵌入我們日常生活肌理的驅動力。然而,這種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背後,潛藏著巨大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科技前沿:智能時代的算法與倫理》深入剖析瞭當代信息技術的核心——算法的運行機製、演化路徑及其對人類社會産生的多維影響。 本書並非聚焦於具體的某一項技術應用或單一的法律規範,而是以一種宏觀而審慎的視角,探討驅動這場智能革命的底層邏輯。我們首先將搭建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復雜算法的構建原理,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絡、強化學習等核心範式。我們將追溯這些技術如何從理論模型發展成為能夠影響數億人行為的實際係統,分析它們在處理海量數據時所展現齣的強大預測能力和模式識彆能力。 隨後,全書的核心將轉嚮對“算法倫理”這一新興領域的深度挖掘。在數據驅動決策日益普遍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嚴肅麵對算法的固有局限性與潛在風險。本書詳細探討瞭“算法偏見”(Algorithmic Bias)的來源與後果。偏見並非源於算法“故意作惡”,而是曆史數據中固有的社會不公、歧視和刻闆印象在訓練過程中被無意間吸收、固化,乃至放大。我們將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案例,展示偏見如何在信貸審批、招聘篩選、刑事司法等敏感領域造成係統性的不平等,並探討如何通過更公平的數據采集、模型設計和後置審計來緩解這些結構性問題。 本書的另一重要篇章聚焦於“透明度與可解釋性”(Transparency and Explainability)。在一個“黑箱”模型統治的時代,當一個決策——比如拒絕瞭一筆貸款申請或判定瞭一項醫療風險——是由一個深層神經網絡做齣的,我們是否有權要求知道“為什麼”?我們剖析瞭LIME、SHAP等可解釋性技術(XAI)的發展,分析瞭在保障商業機密與實現公眾問責之間尋求平衡的艱難路徑。對於高風險應用,如自動駕駛的安全關鍵決策,缺乏可解釋性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法律責任和公眾信任的基石。 此外,本書對數據主權與個人隱私的邊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隨著物聯網(IoT)和5G技術的普及,個人數據以前所未有的粒度和廣度被收集、分析和交易。我們不僅分析瞭《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等全球性監管框架的嘗試,更著眼於隱私保護計算(Privacy-Enhancing Technologies, PETs)的前沿,如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和差分隱私(Differential Privacy),它們試圖在不犧牲模型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護個體數據的機密性。 在探討技術哲學層麵時,本書也涉及瞭“自主性”與“控製權”的議題。當AI係統在軍事、金融交易等領域獲得越來越高的決策自主權時,人類如何保持必要的乾預和最終控製?我們探討瞭“AI對齊”(AI Alignment)問題,即如何確保超級智能係統的目標函數與人類的共同利益保持一緻,這不僅是工程問題,更是關乎人類文明未來走嚮的哲學拷問。 《科技前沿:智能時代的算法與倫理》旨在為政策製定者、技術開發者、法律專業人士以及所有對未來世界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提供一份全麵的指南。它不提供簡單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嚴謹的分析框架,幫助讀者批判性地審視我們正在構建的智能世界,引導我們從技術驅動的樂觀主義中抽身,以審慎的態度,共同塑造一個既高效又公正的算法未來。本書強調,技術進步的價值,最終取決於我們如何設計和管理它所帶來的社會後果。 目標讀者: 科技政策研究者、數據科學傢、倫理學傢、法律從業者、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及關注科技對社會影響的普通讀者。 核心關鍵詞: 算法偏見、可解釋性人工智能(XAI)、數據治理、機器學習倫理、隱私計算、自主係統、科技哲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專利在身邊”,非常巧妙地拉近瞭讀者與“專利”這個概念的距離。我一直以來都對知識産權,尤其是專利,抱有一種敬畏又疏離的態度,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太遠,是專傢們的領域。然而,這個書名仿佛在說,“嘿,專利就在你身邊,你可能都沒發現!”這激起瞭我的強烈好奇心。我猜想,這本書大概率不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法律讀物,而會用更加平易近人的語言,結閤生活化的例子,來闡述專利的概念和意義。我非常期待它能解答一些我心中的疑惑:比如,我們身邊有哪些看似普通的東西,其實都擁有專利?專利到底是如何保護這些創新成果的?它會不會講述一些普通人如何通過專利,實現瞭自己的價值,或者解決瞭生活中的難題的故事?我尤其希望書中能有一些案例,是關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小麻煩,作者是如何通過一些巧妙的設計,申請瞭專利,然後這些設計被廣泛應用,最終服務瞭我們大傢的。這本書,在我看來,可能是一本能夠啓發我關注身邊事物、發現生活中的創新火花的讀物,讓我認識到,即使是微小的創意,隻要受到專利的保護,也能煥發齣勃勃生機。

評分

一本讓人眼前一亮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從封麵和目錄的初步瀏覽,就足以勾起我對“專利”這個概念的好奇心。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專利是屬於那些高科技公司或者發明傢的專屬領域,與我這樣普通人似乎有些距離。然而,“專利在身邊”這個書名卻帶著一種親切感,似乎在暗示著,專利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潛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我想,這本書很可能顛覆瞭我以往的認知,讓我發現原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發明、小創新,背後都可能蘊藏著專利的智慧。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來解析專利的構成要件,以及它如何保護瞭發明者的權益。比如,我很好奇,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某些物品,比如手機殼、某個品牌的咖啡機、甚至我們常坐的交通工具上的某個設計,是否都與專利有關?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淺齣地介紹一些專利申請的流程,或者講講一些發明傢如何從一個靈感變成一項有價值的專利?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身邊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發現隱藏在尋常生活中的不凡之處。

評分

“專利在身邊”這個書名,本身就給我一種信息:它將我一直以來認為的“高冷”的專利知識,變得觸手可及。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那些冗長繁復的法律條款,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個個隱藏在尋常事物背後的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揭開專利的神秘麵紗。我很好奇,它會不會從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物品入手,比如我們使用的各種app、手機上的某個功能、甚至我們吃的零食的包裝設計,去講解其中可能蘊含的專利信息?它是否會解釋,為什麼有些産品能夠迅速占領市場,除瞭質量和營銷,專利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識彆身邊潛在的“專利點”的方法,或者如何保護自己的原創想法,讓它們不被他人模仿。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關於專利的介紹,更可能是一本關於“發現”與“保護”的書,它能教會我如何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去發現那些被專利的光芒所照亮的創新之處。

評分

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它裝幀精美,設計上就透露著一股嚴謹又不失活力的氣息,這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好感。我之前對專利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新聞裏那些巨額的專利官司,或者那些晦澀難懂的法律條文。但“專利在身邊”這個書名,卻給瞭我一種截然不同的期待——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打專利官司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本帶領讀者探索專利如何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指南。我設想,書中很可能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而是會穿插一些真實的故事,講述那些平凡人是如何通過一些奇思妙想,獲得瞭屬於自己的專利,並因此改變瞭生活。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舉例說明,我們身邊有哪些常見的物品,它們的設計或功能是如何受到專利保護的?比如,我每天用的筆,或者孩子玩的玩具,它們的設計上會不會有值得關注的專利點?這本書是否會教我如何識彆一個物品是否具有專利?甚至,它會不會啓發我,如何從我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挖掘齣潛在的發明點,並思考它們是否可以申請專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激發我的創造力,讓我對“創新”這個詞有更具象化的理解,不再覺得它隻是大公司的事情。

評分

一本題為“專利在身邊”的書,無疑是在嚮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發齣一份邀請,邀請我去探索一個我曾經認為十分遙遠且復雜的領域。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本書不會是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更像是一次有趣的發現之旅。我設想,作者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去講述專利的故事。也許會從一些我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開始,比如我們常穿的鞋子、我們用的牙刷、甚至我們開車經過的紅綠燈,去挖掘它們背後的專利秘密。它是否會讓我們明白,為什麼有些設計如此巧妙,以至於我們習以為常,但這些巧妙之處,其實都是被專利所保護的?我特彆渴望看到書中能介紹一些關於“靈感”如何轉化為“專利”的過程,以及那些發明者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這些稍縱即逝的火花的。這本書,在我看來,很有可能是一本能夠激發我觀察力、培養我創新思維的讀物,它將告訴我,專利不僅僅是法律條文,更是我們生活進步的驅動力,是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閃光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