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易经杂说
作 者:南怀瑾
I S B N :9787506078030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第1版
印刷时间:2015-4-1第1次
字 数:字
页 数:376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克
定 价:39元
目录
敲门砖
洁静精微
三易
《易经》的三原则
理、象、数
玩索而有得
卦与八卦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监本《易经》
六十四卦的来源
错综复杂
错卦与综卦是什么意思?
复杂的道理
交互卦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方图
圆图
京房十六卦变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京房卦变与人生
京房卦变的用法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五行思想的起源
什么是五行?
五行的生克
五行的方位
天干与五行
天干五行配
天干的阴阳
地支
地支与黄道十二宫
六十花甲与历史验证
十二生肖
地支与命理
纳甲与易数
察见渊鱼者不祥
焦京师徒与郭璞
金钱卦
先知、神通与现代心灵学
又一种卜卦的方法
动爻的断法
《河图》与《洛书》的文化根源
从天文星象看《河图》
《洛书》与大禹治水
不传之秘
《系传》——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
时与位
日月运行 寒来暑往
十二辟卦
阳物、阴物,错把冯京当马凉
阴阳与刚柔
节气与十二律吕
十二辟卦的应用
生命的来源
至简至易
设卦而现象
一动不如一静
于变万化 非进则退
生死、昼夜、刚柔
天地之变尽于六
居之安
动的哲学
自助、人助、天助
善补过
《易经》人生哲学的五大原则
万事通
三大问题
乐天知命
安土敦仁
化生
曲则全
怎么睡着的? 怎么醒来的?
神无方 易无体
元、亨、利、贞的乾元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终日乾乾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见群龙无首——吉
《彖辞》——孔子对《易经》的批判
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玉皇大帝的六条龙马
大吉大利的保合太和
天行与天道——《象辞》的说法
《文言》——人文的思想体系
尽善尽美的人生
特立独行——默默无闻的潜龙
的修养与风范
知至至之 知终终之
山中的宰相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莫到琼楼上层
用九而不被九用
成功与成名
好的开始
性与情
利与义
心物一元
卦情
理想与现实
的条件与修养
度过危机
无可无不可
大人的境界
只字真言
坤卦的研究
《参同契》透露了坤卦的秘密
坤为什么独利母马
大地的文化
邵康节的宝瓶子
不习无不利
无成有终的哲学
括囊无咎
黄裳元吉
物极则反
用六永贞
妇唱夫随 阴阳颠倒
孔老夫子的因果观
直内方外 四海一家
抬轿子
谨言慎行
黄中通理——至高的人生境界
嫌于无阳
屯卦
屯的卦义
屯卦的创业精神
站稳脚跟 待机而动
屯如邅如 前程茫茫
穷寇勿追 见机而作
风云聚会 万事随心
练达人情与食古不化
泣血涟如 不可长也
蒙卦
由宗教而教化人生
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行到有功方为德
刑法与教育功能
易理的平淡与神秘
秋胡戏妻
需卦
《彖辞》、《象辞》的矛盾
需卦爻辞
学《易》与用《易》
卦序的问题
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孔子说创世纪的开始
从蒙到师,人类世界的第*次大动乱
比泰之间的繁荣景象
否——人类第二次的文明低潮
同人大有——人类文明的更上层楼
由蛊而剥 看人性的堕落
由复到离看人生兴衰往还
孔夫子的婚姻观
功成,名遂,身退
永无尽止
不断的研究与求证
内容
本书介绍了六十四卦的来历、过去卜卦的几种方法、《易经》与五行、干支、《河图》《洛书》的配合运用等;阐释了《系传》所揭示的人生和历史哲学;详细讲解了乾卦、坤卦、屯卦、需卦的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以之为例,示范六十四卦的研究方法;说明了《序卦》排列六十四卦的理由,等等。
作者简介
南怀瑾(1918-2012),生于中国浙江乐清县,学者、文化名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古朴典雅的气质,初翻开时,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立刻沉浸到一种宁静的氛围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文字编排上的用心,繁体字的排版与现代印刷技术结合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不至于阅读起来太过费力。虽然我对《易经》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但这本书的行文方式却有一种令人安心的亲和力。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耐心地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尤其是在介绍一些基础概念时,作者的阐述总是能抓住重点,用最直白的语言去描摹那些晦涩难懂的哲理。这种叙事风格,让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探索下去的兴趣。总而言之,光是从装帧和文字的引导性来看,这本书就已经成功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相当到位,丝毫没有拖沓之感,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仿佛是作者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我尤其留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理论时的逻辑构建,他似乎总能预判到读者在哪个环节可能会产生困惑,并提前在后续的段落中给出合理的解释或类比。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流畅得如同行云流水,没有那种需要频繁查阅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的窘境。对于像我这样,平日里工作繁忙,只能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人来说,这种高效且富有引导性的结构简直是福音。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堆砌了大量的旁征博引,反而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更注重核心思想的提炼和清晰的表达。读完某一小节,总有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非常适合希望在短时间内对某一领域建立初步系统认知的人士。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设计理念,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脉络的尊重与整合。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在描绘一张宏大的文化地图,将散落在不同领域的元素,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感受到了作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匠心,他似乎深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使得读者在接受具体信息的同时,也能获得一种全局观的提升。这种整合性的视野,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照系,让学习者不至于在浩瀚的古代典籍中迷失方向。每一次合上书本,脑海中浮现的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个清晰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启蒙读物所能带来的最大裨益。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透露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又不失现代读者的亲切感。它没有那种过度雕琢的辞藻,文字是干净、精准、有力量的。阅读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所探讨主题的那份敬畏与热爱,这种真挚的情感是无法伪装的,也正是这种真诚,让我在面对那些看似深奥的知识点时,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特别是在描述那些历史事件或哲学思辨时,作者的笔触显得既庄重又不失生动,仿佛能够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去感受古人的思维模式。这种叙事上的张力,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传递工具,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值得反复玩味。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己心境的变化,而对同一段文字产生新的感悟,这正是优秀著作的魅力所在。
评分坦白说,我挑选这本书时,其实是带着一丝疑虑的,因为市面上关于传统文化的解读版本实在太多,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陷入那些故作高深的文字陷阱。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巧妙地规避了学院派的僵硬和民间解读的随意性。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能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去审视和梳理这些流传已久的体系,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理解框架。我欣赏他那种平衡的智慧,既尊重传统脉络,又敢于用现代的认知工具去重新审视和阐释,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能够有效地“活”在当下。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和可读性,让它摆脱了“老生常谈”的窠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