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修订本)
定价:20.00元
作者:洪修平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01
ISBN:9787806432716
字数:348000
页码:4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部禅宗研究专著繁征博引,对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作了条分缕析的深刻阐述,论证充分、可靠。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视野开阔、视角新颖。作者坚持历史的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从外来佛教与传统哲学文化的相互关系中探讨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并从佛教中国化这个大背景下来考察禅宗的形成与分化发展。
目录
序
序
绪论
章 人心与止观:禅宗思想溯源
节 早期禅学概观
第二节 般若与禅观
第三节 人心、佛性与解脱
第二章 心境与心性:达摩禅之展开
节 藉教悟宗与安心符道
第二节 身佛不二与息妄显真、任性逍遥
第三节 随心自在、无碍纵横
第四节 东山法门与禅宗初创
第三章 无心与观心:南能北秀之分化
节 心境本寂、绝观忘守
第二节 南北禅宗对立之形成
第三节 观心看净、方便通经
第四章 佛性与实相:曹溪的顿悟禅(上)
节 惠能与《坛经》
第二节 以空融有、空有相摄
第五章 识心与见性:曹溪的顿悟禅(下)
节 即心即佛、自在解脱
第二节 识心见性、顿悟成佛
第六章 超佛与越祖:南宗禅的繁盛
节 超佛任运与无心自然
第二节 越祖分灯与五家宗风
第三节 杨岐黄龙与宋代禅学
第七章 禅宗与中国哲学
节 三教合一与农禅并作
第二节 传统哲学发展的环节
附录
一 主要阅读书目
二 主要参考书目
三 人名索引
四 词语索引
后记
修订后记
作者介绍
洪修平,1954年生,江苏苏州人。1977-198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校。198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1995,赴美国作访问学者一年。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
阅读这本专著的体验,犹如在迷雾中寻得了一座古老的灯塔。作者的行文风格是极其克制而精准的,每一个句子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与打磨,没有一句多余的赘述,却又将复杂晦涩的哲学概念阐释得清晰有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历史语境的还原能力,他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和观点,更是在重建思想产生的那个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比如,在论述某个学派的兴起时,他会细致地描摹当时士人阶层的精神困境与追求,使得那些抽象的教义瞬间变得鲜活、可感。这种叙事手法,让原本枯燥的学术梳理过程,充满了探案般的吸引力。我常常在阅读到某个关键转折点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闭上眼睛,试着去感受古人的心境,那份对“空”与“有”、“顿”与“渐”的执着辩论,仿佛就在耳边回响。这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思想家内心世界的窗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沉静中蕴含力量的墨色调,配上字体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那个需要静心体悟的东方智慧殿堂。我拿起它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这绝非那种轻飘飘的入门读物,而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结晶。内页的纸张质地也颇为考究,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装帧的工艺看得出是用心了,书脊的连接处处理得十分牢固,翻阅起来毫不费力,可以想象,这本书是为那些愿意伴随作者进行一次漫长而深入的精神旅程的读者准备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展现出的那种谦逊而坚定的学术态度,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语气,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看似宏大实则与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问题。这种前期的铺垫,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入探索的欲望,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追溯那些思想流动的源头与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精妙绝伦,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性叙事,而是在宏观框架下,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剖析。我发现,作者在处理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张力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驾驭能力。他没有将它们简单地归类为“正统”与“旁支”,而是细致地梳理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参照的复杂关系网。特别是对某些关键人物思想的对比分析部分,简直可以作为学术范本来研究。作者似乎总能在最关键的节点抛出一个极具穿透力的疑问,然后层层递进,拨开迷雾,直抵核心。这使得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思辨过程,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不断地与书中的观点进行内心交锋。这种高质量的智力挑战,是阅读此书最大的乐趣所在,它有效地避免了此类题材常见的沉闷感。
评分坦白说,初翻此书时,我略微感到有些畏惧,毕竟是修订版,想必内容更为深化,术语会更加专业。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在严谨的学术性与广泛的可及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他没有牺牲深度去迎合浅显的阅读趣味,但同时,他使用的比喻和引用的经典案例又极其贴切自然,能有效地帮助初学者建立起初步的认知框架。对于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人性的新视角。它教会我,很多我们今天视为理所当然的思维定势,其实都可以在更古老的思想脉络中找到其最初的萌芽和演变路径。这种回溯源头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我思考的维度,让我对“当下”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具耐心的处理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修订质量非常出色,看得出编辑团队和作者在这次再版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文字的校对和引文的规范性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这对于一本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古代文献引用的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我特别留意了书中新增的几处注释和拓展章节,它们不仅是对原有论述的补充和印证,更像是作者在多年研究后的新感悟的结晶,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最新的研究动态。每当读到那些经过修订后更加精炼的表述,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学术生命力的跃动。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时常翻阅的工具书和思想指南,它的价值随着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所增加,是案头不可或缺的常备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