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一个更为真实、更有温度的张国荣,重新定义“纪念”的意义。
谨以此书,献给永远的哥哥。
特别附录《张国荣人生大事记》《张国荣唱片年表》《张国荣参演电影表》。
采用双层高级PU软皮材质,锁线装订,拥有超级文艺的手感,值得荣迷珍藏。
张国荣,二十世纪艺坛明星,影视歌多栖发展的成功代表人物之一。
讲述张国荣从出生伊始,到结缘音乐、相识电影,再到歌坛影坛铸就辉煌,*后陨落的一段传奇历程。作者梳理和再现了张国荣的一生,结合现有资料及拓展分析,从他的成长、他的生活、他的音乐、他的电影以及他的导演梦出发,以个人化的平实视角、细腻饱满的文字质感,穿梭今昔,映照内心,给读者展现一个更为真实、更有温度的张国荣,重新定义“纪念”的意义。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风继续吹,继续宠爱哥哥,宠爱自己的美好期待
关熙潮,
1987年生,A型血,金牛座。
北京诚客优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家。
自2006年从事传媒行业以来,担任多家卫视娱乐节目导演,参与影视剧创作十余部。
新浪微博:@关熙潮
chapter 1 浮生
1.伊始 2.女人 3.手足 4.早熟 5.浮生
chapter 2 来者
1.新路 2.触礁 3.奈何 4.相印 5.恋曲 6.来者
chapter 3 风起
1.转机 2.并进 3.缘分 4.情路 5.风起
chapter 4 光华
1. 高歌 2. 扬威 3. 猛进 4. 争霸 5. 光华
chapter 5 五年
1. 白色 2. 涅槃 3. 转生 4. 虞姬 5. 五年
chapter 6 还梦
1.天王 2.宠爱 3.自我 4.春光 5.还梦
chapter 7 天时
1.尾站 2.掠影 3.理想 4.热情 5.天时
chapter 8 烟灭
1.绝唱 2.偷心 3.异度 4.纪念 5.烟灭
附录:
张国荣人生大事记
张国荣唱片年表
张国荣参演电影表
女人
在误拍三级片《红楼春上春》时,已有人评价张国荣跟贾宝玉是极为相似的,天生尤物,风华绝代,命运都是一样的大起大落。贾宝玉的一生是离不开女人的,胭脂浓香如影随形,这一点跟张国荣大相径庭。
自幼开始,家里的三个年长的女性就铺陈出了三段命运,摇曳于尘世,各自孤独。
张国荣的母亲潘玉瑶很早就跟张活海结婚了,帮忙打理一些日常的琐事,然后就生了“一窝孩子”。张家有两房人,另一房并无所出。
潘玉瑶的心里是极不平衡的,年轻的时候曾经向张活海索要家用,却遭到一口回绝。另一房姨太太也不是好惹的主儿,两女共侍一夫,争风吃醋是肯定的。因为怄气,继母甚至拿尿淋过张国荣。
张活海在感情上并不是个安分的人,用张国荣的话说,就是“颇中意女人”,拈花惹草,招蜂引蝶。他经常到尖沙咀的半岛酒店租房,约一些美丽的女士聊天。潘玉瑶为此郁郁寡欢,甚至找来私家侦探调查张活海。夫妻感情的不断恶化,兴许令她觉得嫁错了人。加之工作忙碌,嗷嗷待哺的子女反而显得累赘,更别论什么母爱了。
有一张旧照,是张国荣五岁时和母亲一起拍的——张国荣坐在汽车上,傻笑着目视前方。潘玉瑶在一边站着,双手交叠,一只胳膊倚在车上,盯着镜头。微卷的头发垂在后颈,大花旗袍裹着丰腴的身材。母子之间并没有任何亲密的动作和眼神的交流,更像是一对陌生人。
在张国荣看来,母亲也是自私的,程度远胜于父亲。张国荣长大之后,母子两个在宝丰大厦一起住,那个时候就已经觉得合不来,更像是一对普通朋友,保持有礼有节的关系。出于孝道,张国荣在经济上一直支援母亲。
张国荣三十二岁那年,母亲已经年迈。他把母亲接到自己住的来帕路斯海滨的公寓。在传统家庭中,老母亲和儿子的相处,就算不亲昵成怎样,至少也是温和放松的,偶尔拌拌嘴也再平常不过。但潘玉瑶还会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借用一下洗手间啊?”
也许两个人都试图付出努力,但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到了这样的年纪,已经不想再费力挽回什么。即便跟母亲相处的时日远比跟父亲的多出许多,张国荣却说,母亲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不同于父亲。如果今时今日他不是有所成就的张国荣,这段母子关系怕是会变成另外的样子了。
淡漠的亲情,给张国荣的心理投下了一层阴影,致使他对婚姻关系极其不信任。“如果相爱,没有这一纸婚姻证明书,一样可以过得很好;如果要分手,有这一纸婚约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最喜欢的舅舅结婚了,张国荣看着舅母嫁过来,在宴席上号啕大哭,拼命地用手去抓舅母,肝肠寸断的样子让长辈们不知所措。
亲情的缺失究竟能造就什么?它至少会是一根刺,永远扎在心里。所谓原谅,遥遥无期。
当满世界都在歌颂母爱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形单影只的孩子,拥抱着无助的童年。
在那栋老房子里,还有一个女人。她跟张家并无亲缘关系,在张国荣看来却是家里的一份子。她是用人,叫六姐。
二○一一年,许鞍华执导,叶德娴、刘德华主演的《桃姐》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对胜过母子关系的主仆情。桃姐是Roger的用人,把他从小拉扯大。成年后的Roger待桃姐如生母,一直照顾她养老,直到最后天人永隔。影片引起轰动之时,张国荣已经离去八年,如果他能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部片子,一定会泪流满面。他的性格是感性而宽厚的,何况这故事本就是他自身的写照。
慈爱温厚的双臂揽他入怀,陪他一起玩耍,看着他在游泳池里嬉戏……如果没有六姐,张国荣的童年几乎会彻底暗淡。她在张国荣的生命里出现了三十四年,看他成长、扬名。当初,张国荣想走演艺道路,由子承父业的“中环十二少”转战歌坛,遭到了家里的强烈反对。在这个关头,是六姐偷偷地给他经济上的支持,鼓励他走自己想走的路。
“六姐的地位恍如歌曲《Monica》(张国荣成名曲)中的主角,她对我嘘寒问暖,把我从小带大,是健康又愉快的工人。这位工人在我心目中已经不是工人,地位已超越我母亲,我非常珍惜六姐,我觉得亲密情人失去后可以再找,但如果她突然消失,我指的是百年归老,我会非常伤心,她是我一生之中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对生命的美好领悟,缘于记事之初给你温热的人。
跟大多数孩子一样,童年记忆里至少会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你曾以为她出生时便是那个样子,以佝偻的形态存在。你不理解她在絮叨些什么,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行走不灵光,她就是那么尴尬地活着。
张国荣的外婆六十岁就瘫了,平时有用人服侍,伺候她梳洗、饮食。虽然从小就跟外婆一起住,但他们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罢了。
外婆是个孤独的老人,很少说话,坐在紫藤椅上,看着孙辈们吵吵闹闹,很少有机会看女儿女婿一眼,只知道他们很忙。
外婆的去世,让张国荣终生难忘。
小学一年级,张国荣放学回家,来接他的照旧是六姐。
“十仔,一会儿回家别害怕啊,外婆睡着了。”六姐说。
张国荣一头雾水,仰着脸问六姐说:“什么叫睡着了?”
六姐愣了一下,语塞了,拉着张国荣的小手继续走。
回到家里的时候,表哥表姐们全都来了,亲戚们汇聚一堂,痛哭流涕。
表哥走过来,说:“十仔,再来看一眼外婆。”
外婆是坐在藤椅上死去的,嘴巴微微张开,脑袋栽歪到一侧,皮肤已经呈黑紫色。哭声在周围此起彼伏,张国荣盯着外婆的脸,直到有人来七手八脚地收尸,大人们也顾不得哭,跟着一起忙活起来,赶去殡仪馆。
这是张国荣第一次感受到神秘的死亡。
众人的泪水是看得见的,素黑的衣装是看得见的,安详的遗体是看得见的,唯有生老病死的深厚意义,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体味。
屋子里少了一个人,这是最直观的感知。摆弄一下藤椅,薄薄的灰,坐在上面的老人不见了。
身为幼者,当你降临人间,许多家人都老了,甚至已经垂垂暮矣。
潘玉瑶,张国荣的母亲,一个委委屈屈的正房,在不幸的婚姻里终其一生。她的市侩、无奈与冷漠,碎片式的形象,拼拼凑凑也拼不出“母亲”二字。可曾有那么一时,她愿意坐下来,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补衣服,看他穿在身上,露出带有成就感的笑意;可曾有那么一时,凝望着镜中白发,知道大去之期不远,拉着儿子健硕的臂膀,嘱托人生不易?她的心事,已无人知晓。
六姐,漂泊一生没有定所。在她尚未老去的时候,哺育过这个特别的孩子。情同母子,有些东西却终究不可代替。她和张国荣,都有各自的孤独。
外婆,去世如存在一般静默。所有人都会离开,只是大多数人不是传奇。在去世前一秒钟,头脑里一幕幕的画面,将是怎样的苦乐,又有多少道不出的厌倦、诉不尽的流连?
俱往矣。
……
当《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张国荣传》的封面映入眼帘时,我脑海中闪过的,是那个在舞台上耀眼夺目的身影,以及在银幕上那个眼神充满故事的他。我并不是那种会过度沉迷于某个明星的追随者,但张国荣,他身上总有一种难以忽视的吸引力,一种超越了年龄和时代的艺术魅力。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想要更靠近一些,却又怕过于窥探的心情来阅读。 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去捕捉张国荣音乐和表演背后的灵魂的?那些歌曲,那些电影,它们是如何被赋予了如此深刻的情感和生命力的?书中的描述,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是什么样的经历和感悟,才成就了他在艺术上的高峰?我想从书中看到,他对音乐的热爱是如何萌芽的,他对表演的理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这本书,似乎在试图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加丰满的艺术形象,一个在光环之下,仍然保有真诚与热爱的灵魂。
评分初次翻开《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张国荣传》,便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封面那张熟悉的、带着一丝疏离的笑容所吸引。我不是那种对所有明星都狂热追捧的粉丝,但张国荣,他身上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一种跨越时间、横贯时代的吸引力。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去阅读,期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传奇人物,又害怕触碰那些太过沉重的过往。 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张国荣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象征。他的一生,仿佛一场华丽而短暂的烟火,璀璨夺目,却又带着一丝易逝的忧伤。书中那些字里行间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平流水账,更多的是试图还原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哥哥”。从年少时的青涩,到舞台上的光芒万丈,再到银幕上的风华绝代,每一个角色,每一次演绎,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镁光灯之外,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瞬间,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什么支撑着他走过那些巅峰与低谷?是怎样的内心世界,造就了那个舞台上无可匹敌的王者?这本书,似乎在试图一点点拼凑出这个完整而又充满谜团的张国荣。
评分说实话,在拿起《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张国荣传》之前,我对张国荣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他那些广为传唱的歌曲和深入人心的电影角色上。他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偶像,带着耀眼的光芒。然而,这本书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这位艺术家更深层次的认知。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书中那些细腻的笔触所打动,仿佛能感受到他生命中的脉搏。 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如何呈现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一步步成长为万人瞩目的巨星的过程的。那些早期的青涩,那些在挫折中坚持的勇气,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都让我觉得,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我也很想知道,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些关键性的转折点?是什么让他做出了那些重要的选择?书中的叙述,不仅仅是对他事业的梳理,更像是一次对他内心世界的探索,试图去理解他面对荣耀和争议时的心态,以及他在追求艺术完美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
评分当我捧着《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张国荣传》时,心中涌起的,并非是简单的猎奇心理,而是一种对艺术生命力深深的敬畏。我一直觉得,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本身就是他们最好的传记,而这本书,则试图在这层光环之下,挖掘出那个真实存在过的个体。读的过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香港,空气中弥漫着粤语歌的悠扬,霓虹灯闪烁着浮华与落寞。书中对于他演艺事业的描绘,那些经典的角色,那些令人惊艳的舞台表演,都仿佛重现眼前。 我尤其在意的是,作者是如何去捕捉他内心世界的细微之处的?是怎样的情感起伏,怎样的思考挣扎,最终化为了那些传世的艺术作品?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能深入到他的灵魂深处,去理解他的艺术追求,他的自我超越,以及他面对人生种种考验时的心境。那些关于他对表演的热爱,他对艺术的执着,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都是我渴望了解的。我想从中看到,一个艺术家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艺术棱角,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的独特符号。
评分坦白说,我并非资深的“荣迷”,但张国荣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他不仅仅是一位歌手或演员,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一种复杂情感的寄托。《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张国荣传》这本书,我以一种非常平静却又充满好奇的心态去翻阅。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不带丝毫的矫揉造作,只是真诚地展示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我所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他事业上的成就,更多的是想去了解他作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他有怎样的童年经历,怎样的家庭背景,这些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是怎样的?书中的描述,是否能够触及到他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与坚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还原一个立体的张国荣,一个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有理想有迷茫的普通人,同时又是一位有着非凡才华和独特魅力的艺术家。
评分书是好书,包装不给力.
评分非常精美的包装,送货迅速,服务态度非常好
评分看样子还行
评分挺好
评分买了很多书,这一本单独从上海库发过来的,不知是包装简陋还是什么原因,寄到书皮都卷边了,内容还没看。
评分?
评分不错,速度很给力
评分帅印很好
评分好的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