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論》:亞當斯密倫理學經典,溫傢寶總理5次推薦。
★6次修訂,大師巨著全譯導讀版,比《國富論》更好懂。
★討論善惡美醜正義責任等概念,揭示人類社會賴以維係、和諧發展的秘密。
★市場經濟良性運行不可或缺的聖經,堪稱西方世界的《論語》。
★經濟學傢梁小民、美國時代周刊、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弗裏德曼及阿馬蒂亞森、《沉思錄》譯者何懷宏推薦。
《道德情操論》是亞當斯密的倫理學著作,全書從人類的情感和同情心齣發,討論瞭善惡、美醜、正義、責任等一係列概念,進而揭示齣人類社會賴以維係、和諧發展的秘密。
亞當.斯密,英國哲學傢和經濟學傢,古典政治經濟學代錶人物。1723年生於蘇格蘭伐夫郡的柯科迪,1740至1746年在牛津大學學習。1751年被任命為格拉斯哥大學的邏輯學教授,翌年改任道德哲學教授。1759年齣版《道德情操論》,1776年齣版《國富論》。1778年獲得蘇格蘭海關專員的職位,1790年7月17日於愛丁堡去世。
不讀《國富論》不知道應該怎樣纔叫利己,讀瞭《道德情操論》纔知道利他纔是問心無愧的利己。——[美]197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 米爾頓-弗裏德曼
第一捲論行為的閤宜性
第一篇論閤宜感/003
第一章何謂同情/004
第二章心有靈犀的愉悅/010
第三章由己及人,是待人處世之根本/014
第四章續前章/018
第五章可親又可敬之美德/023
第二篇論各種程度閤宜得體的激情/027
第一章肉體引發的種種激情/028
第二章緣於思維定式的激情/033
第三章不友善的激情/037
第四章友善的激情/042
第五章論自私的激情/045
第三篇論幸運和不幸對行為閤宜性的影響/049
第一章
旁觀者對悲傷所持的同情無法與
當事人自己的感受相提並論/050
第二章論野心的源起,兼論貧富差距/057
第三章嫌貧愛富心理對道德情操的影響/068
第二捲論優缺點;或,報答和懲罰的對象
第一篇論對優點和缺點的感覺/077
第一章賞罰分明/078
第二章理所應當的感激與憤恨/081
第三章正義與仁慈之美/084
第四章要點重申/087
第五章論優缺點/089
第二篇論正義和仁慈/097
第一章正義與仁慈的比較/098
第二章論正義、自責及對優點的自覺/103
第三章論上帝所賦予的天性構成的效用/107
第三篇論命運對人類情感的影響/113
第一章命運何以産生影響/114
第二章論命運影響的大小/119
第三章這種情感何以瞬息萬變/129
第三捲論情感和行為的基礎,兼論責任感
第一章如何評判自我贊同與不贊同/136
第二章喜愛贊揚及畏懼譴責/140
第三章論良心的影響力和權威性/159
第四章自欺欺人的天性/183
第五章道德的行為準則等同於上帝的法則/189
第六章論責任感的閤宜性/197
第四捲論效用對贊成情感的作用
第一章論效用對美的影響/206
第二章論效用對品質和行為的影響/215
第五捲習慣和風氣對道德情感的影響
第一章習慣和風氣影響我們對美與醜的判斷/224
第二章論習慣和風氣如何影響道德情感/232
第六捲論有關美德的品質
第一篇論個人品質對自身幸福的影響/247
第二篇論個人品質對彆人幸福的影響/255
第一章關心與我們的天性密不可分/256
第二章天性對我們有深遠影響/266
第三章善行普照萬物/274
第三篇論自控力/279
結論/307
第七捲論道德哲學體係
第一篇論關乎道德情感的種種問題/315
第二篇論已對美德本質作齣的各種說明/319
第一章美德以閤宜性為本/320
第二章美德以審慎為本/343
第三章美德以仁慈為本/350
第四章論善惡不分的體係/357
第三篇論已經形成的有關贊同本能的各種體係/367
第一章贊同本能源於自愛原則/368
第二章贊同本能源於理性原則/371
第三章贊同本能源於情感原則/375
第四篇各種道德實踐準則的方式/381
第五章論優缺點
導言:
這一章區分瞭兩種同情:第一是對動機和情感的同情,他稱之為“直接的”同情;第二是對行為效果的贊許或者說同情,他稱之為“間接的”同情。斯密說,對某一行為持褒奬態度的這種感覺,其實是“直接的”同情和“間接的”同情的復閤,既需要同情、贊許其行為的動機,又可以在其行為中看到“被行為人”進行奬賞的價值,僅有動機或者僅有效果都是不完全的。
同樣,覺得某一行為有過失的這種感覺和覺得某一行為有功勞的感覺一樣,都是一種復閤的感覺,同樣也是由兩種不同的情感組成:一種是對行為者感情錶示的直接反感;另一種是對受難者的憤恨錶示的間接同情。如果我們認為某種行為不閤宜,一定是由於我們對“行為人”的情感與動機缺乏同情或有某種直接的反感。再者,如若我們判斷某一行為有過失或該受懲罰,也是由於我們同情受害者心裏的憤恨。
如果我們覺得某人的行為閤宜,隻是由於我們同情“行為人”的情感和動機,以此類推,如果我們覺得某一行為是有益的或有對其進行奬賞的價值,也隻是由於我們同情“被行為人”心裏的感激。我們不妨把前一種同情稱為“直接的”同情,把另外一種同情稱為“間接的”同情。
除非我們事先贊許施惠者施惠的動機,否則我們確實無法完全體會受惠者心裏的感激,所以,基於這個緣故,對某一行為持褒奬態度的這種感覺,似乎是一種復閤的感覺。它由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組成:一種是對行為者情感的直接同情;另一種是對從他的行為中受益的那些受惠者所錶示的感激的間接同情。
在許多不同的場閤,我們可以清楚地區分齣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即便它們已經被摻雜和混閤在自己對某一特定品質或行為應得好報的感覺之中。當我們翻閱史書,讀到有關某人仁慈高尚的行為的史料時,會非常急切地想知道這偉大行為背後的意圖,並且我們是多麼熱烈地欣賞與贊許這樣的意圖啊!他們那種慷慨激昂的寬大胸襟,讓我們感到熱血澎湃,我們是異常渴望他們的成功,如果不幸看到他們以失敗而收場,我們的悲傷不言而喻。我們在想象中仿佛自己就置身於那些遙遠的和久被遺忘的冒險經曆之中,而我們自己正在扮演西庇阿①、卡米盧斯②、提莫萊昂或阿裏斯提得斯式的角色。以此看來,我們的感覺還隻是建立在對這些行為人直接同情的基礎上。但是,我們對從這種行為中受益的那些人的間接同情,也堪稱熱烈。每當我們設想自己置身在受益者的處境時,我們是帶著一種何等熱烈和真摯的同情去體會他們對曾經與他們一起齣生入死的恩人的感激之情啊!以至於我們會像他們那樣去擁抱他們的恩人,對於他們即使是有些近乎發狂的感激也很容易報以理解,並與之産生共鳴。我們深知,對他們來說給予自己的恩人任何榮譽和財富作為報答都覺得遠遠不夠,滴水之恩,湧泉難報!總之,我們會衷心地稱贊和同意他們的做法。但是,如果從他們的行為看,他們似乎對自己所受到的天大恩惠毫無感覺,不思迴報,那我們一定會震驚得無法形容。總而言之,我們覺得那些施惠之人很值得奬賞,他們理所應當得到報答,以便讓他們能夠對自己的付齣感到愉快和欣慰,而這完全是因為我們對同情抱有的感激與敬愛。當我們帶著這種情緒去切身體會那些當事者的處境時,我們必然會為施惠者崇高的善行激動不已。
如果我們認為某種行為不閤宜,一定是由於我們對“行為人”的情感與動機缺乏同情或有某種直接的反感,同樣的,如若我們判斷某一行為有過失或該受懲罰,也是由於我們同情受害者心裏的憤恨,我們也可以把它稱之為間接的同情。
我們不可能體諒或同情受害者心裏的怨恨,除非我們的內心反對行為人的動機,並拒絕對它們錶示任何同情。所以,基於這個緣故,覺得某一行為有過失的這種感覺,和覺得某一行為有功勞的感覺一樣,也是一種復閤的感覺,同樣也是由兩種不同的情感組成:一種是對行為者感情錶示的直接反感;另一種是對受難者的憤恨錶示的間接同情。
……
這部著作的文字功底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邃,仿佛能穿透曆史的迷霧,直抵人性的核心。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被那些精妙的論述所摺服,那些看似平淡的敘述,實則蘊含著洞察世事的非凡智慧。它不像某些理論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以一種近乎娓娓道來的方式,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哲思和洞察的世界。那種感覺就像是與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對坐,聽他講述那些關於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學問。每一個段落都經過深思熟慮,邏輯嚴謹,卻又處處流露齣對人類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構建其倫理體係時的那種宏大視野,他不僅僅關注個體的行為準則,更將這種準則置於社會互動的廣闊背景之下,使得整個理論體係顯得如此堅實而具有生命力。這種閱讀體驗,是近年來少有的,讓人在閤捲之後依然久久不能平靜,反復咀嚼其中的精髓。
評分這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人性”的溫柔而審慎的觀察。它不像某些倫理學著作那樣將人塑造成一個理想化的、完全理性的存在,而是坦然接受瞭人性的復雜、矛盾乃至軟弱之處。作者並未苛求我們成為聖人,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在充滿不完美的世界中,努力去培養那些能夠促成和諧社會的基礎性美德。這種腳踏實地的態度,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實踐的可能性。它提供瞭一種基於現實的、可操作的道德指南。每次讀到關於“想象中的旁觀者”如何參與我們道德判斷的部分,都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做決定的過程。這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場持續性的自我對話和內在重塑,其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遠超一般書籍帶來的短暫愉悅。
評分初翻開這書時,我原本預期會是一場艱澀的智力馬拉鬆,畢竟涉及到“倫理”與“情操”這類宏大主題,往往意味著枯燥的術語和復雜的演繹。然而,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敘述方式充滿瞭人情味和畫麵感。他似乎總能找到最貼切的生活場景來闡釋那些抽象的道德原則,使得那些高高在上的哲學思辨瞬間變得鮮活而可觸及。你會發現,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想法和行為,都被作者精準地捕捉並置於理論的顯微鏡下進行審視。這種被深刻理解的感覺,是閱讀過程中最令人愉悅的部分。它不是在說教,而是在陪伴你一起探索“何以為善”的路徑。書中的結構安排也極其巧妙,層層遞進,將復雜的情感糾葛梳理得井井有條,即便你沒有深厚的學術背景,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並從中汲取到實實在在的指導意義,令人拍案叫絕。
評分說實話,我抱著一種“瞻仰經典”的心態開始閱讀,深怕自己無法企及作者思想的高度。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所探討的核心議題——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心、公正感以及自我約束——竟然如此貼近我們現代生活的睏境。那些在職場中經曆的利益衝突,傢庭內部的溫情維係,甚至是對陌生人施以援手的瞬間,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深刻的理論支撐和人性的投射。作者的洞察力超越瞭其所處的時代,仿佛他能預見現代社會復雜關係中的所有微妙張力。更難得的是,全譯本的質量極高,翻譯的流暢自然,完全沒有傳統譯著那種生硬的“翻譯腔”,使得閱讀體驗達到瞭近乎母語般的順暢,這對於理解精妙的倫理邏輯至關重要。它不是一本隻能束之高閣的“學術磚頭”,而是可以隨時翻閱、隨時獲得啓發的案頭必備書。
評分從編排和導讀的角度來看,這版本處理得極為體貼入微。對於初次接觸此類經典著作的讀者來說,那些深入淺齣的導讀部分簡直是及時雨,它們像一盞盞明燈,精準地照亮瞭作者思想體係的關鍵節點,幫助我們快速抓住核心要義,避免在浩瀚的文本中迷失方嚮。它既保留瞭原著的學術完整性和思辨的嚴密性,又通過現代化的解讀手法,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這使得我們能夠以一種更輕鬆、更具目的性的心態去吸收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流。這種“大師指路,茅塞頓開”的感覺,讓原本可能望而生畏的經典,變成瞭人人皆可親近的智慧源泉。可以說,這個版本的設計,真正體現瞭對讀者學習體驗的尊重與關懷。
評分集中買瞭一批書,都還沒看,配圖也不一定對得上,此評論暫無參考價值,書的內容如何待以後追評吧。
評分又快又好。。。。。。
評分不錯!!!!!!!!!!!!!!!
評分又快又好。。。。。。
評分又快又好。。。。。。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難得一見的好書,好好學習。
評分不錯
評分集中買瞭一批書,都還沒看,配圖也不一定對得上,此評論暫無參考價值,書的內容如何待以後追評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