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

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国富,江磊,朱绍维,马术文 著
图书标签:
  • 五轴数控
  • 数控加工
  • 加工精度
  • 建模
  • 分析
  • 控制技术
  • 机械制造
  • 工业工程
  • 误差补偿
  • 刀具轨迹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64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116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3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从五轴数控加工及精度相关技术理论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五轴数控加工及精度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五轴数控机床的运动学建模、后置处理、综合误差建模、几何误差测量及补偿、热误差补偿、样条插补、加工表面质量控制以及加工仿真技术,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从理论到实例,阐述了作者在五轴数控加工及精度研究方面的进展。通过《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的学习,读者可从各个方面掌握五轴数控加工及精度相关技术。
  《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可作为各类大学机械类制造专业学生和教师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各研究机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五轴数控加工机床的类别与特点
1.2 五轴数控加工的分类与特点
1.3 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内容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于多体系统的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建模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基于多体系统的五轴数控机床结构描述
2.2.1 五轴数控机床拓扑结构
2.2.2 五轴数控机床低序体阵列
2.3 基于多体系统的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理论
2.3.1 多体系统运动变换原理
2.3.2 五轴数控机床坐标系设置
2.3.3 五轴数控机床变换矩阵
2.3.4 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方程
2.3.5 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约束条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五轴数控机床后置处理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 五轴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
3.2.1 刀具/工作台转动型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求解
3.2.2 工作台转动型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求解
3.2.3 刀具转动型五轴数控机床运动学求解
3.3 五轴数控机床工作空间分析及超程现象
3.3.1 基于工件坐标系的五轴数控机床工作空间分析
3.3.2 五轴数控机床加工超程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五轴数控加工综合误差建模
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 五轴数控加工工艺误差源分析
4.2.1 切削加工前产生的误差
4.2.2 切削加工中产生的误差
4.2.3 切削加工后产生的误差
4.3 五轴数控机床误差定义
4.3.1 机床几何误差
4.3.2 机床伺服跟随误差
4.3.3 工件安装位姿误差
4.3.4 刀具几何误差和安装误差
4.4 机床进给轴几何误差模型
4.5 五轴数控加工误差综合模型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五轴数控机床的几何误差检测与补偿
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 五轴数控机床平动轴几何误差检测
5.3 五轴数控机床转动轴几何误差检测
5.3.1 工作台转动轴几何误差的测量
5.3.2 刀具转动轴几何误差的测量
5.4 工件位姿误差测量与辨识
5.5 零件尺寸和形状精度预测
5.5.1 轮廓法向误差预测与误差比重分析
5.5.2 尺寸精度与形状精度预测
5.6 几何误差补偿算法
5.6.1 补偿算法流程
5.6.2 补偿中的转角突变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五轴数控机床的热误差补偿
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五轴数控机床的主要热源及热误差机理
6.3 五轴数控机床温度的测量及测温点优化
6.3.1 测温装置的选择
6.3.2 关键测温点
6.3.3 关键测温点计算实例
6.4 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和温升的关系模型
6.4.1 热误差建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6.4.2 热误差补偿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6.5 五轴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
6.5.1 热误差补偿原理
6.5.2 热误差补偿方式
6.5.3 热误差补偿的实现技术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五轴数控加工表面质量控制
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 加工表面波纹缺陷控制策略
7.2.1 侧铣加工的切削力模型
7.2.2 转动轴不稳定状态的定义
7.2.3 波纹缺陷控制流程
7.3 切削力不稳定状态的调整
7.3.1 切削刃扫掠面积的计算
7.3.2 进给速度的调整
7.4 转动轴运动不稳定状态的调整
7.4.1 非单调不连续转动或往复转动
7.4.2 单调不连续转动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五轴数控加工样条插补
8.1 国内外研究现状
8.2 五轴数控加工的样条曲线格式
8.3 五轴数控加工的样条曲线构造方法
8.3.1 样条曲线的矩阵表示
8.3.2 样条曲线的节点矢量
8.3.3 样条曲线的控制点
8.3.4 样条曲线的参数
8.4 五轴数控加工的样条插补算法
8.4.1 刀位点预插补
8.4.2 加减速区间调整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
9.1 国内外研究现状
9.2 刀具扫描体创建
9.2.1 包络面
9.2.2 临界轮廓线
9.2.3 扫描体模型构建
9.3 工件模型CSG表达
9.4 工件模型CSG渲染
9.4.1 渲染算法
9.4.2 渲染效率
9.4.3 渲染流程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五轴数控加工仿真系统MSIM开发
10.1 系统框架搭建
10.2 加工仿真系统几何建模
10.2.1 机床建模
10.2.2 刀具建模
10.2.3 毛坯建模
10.3 五轴数控加工仿真流程
10.3.1 NC代码解析
10.3.2 机床运动控制
10.4 几何模型建模及实例库模块
10.4.1 几何建模模块
10.4.2 实例库模块
10.4.3 加工仿真模块
10.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五轴数控加工通用后置处理系统MPOST开发
11.1 通用后置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11.2 数据库设计
11.2.1 刀位语句格式库
11.2.2 数控代码格式库
11.2.3 机床拓扑库
11.2.4 机床实例库
11.3 后置处理流程
11.3.1 刀位预处理
11.3.2 运动求解
11.4 五轴数控加工通用后置处理系统MPOST模块
1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航空发动机叶片、飞机结构件、汽车覆盖件模具等大量采用五轴数控加工技术。掌握五轴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对我国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我国在五轴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及其零部件等方面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先进技术被封锁和形成瓶颈,引进的五轴数控机床多为国外淘汰产品,且技术和系统封闭,这对使用和掌握五轴数控加工技术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面对国外制造列强对五轴数控机床的限制性购买,我国要发展成为军事、经济上的强国,必须研制和掌握自己的五轴数控机床及加工技术。为此,我国在最近几年,开展了“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专项项目研究,集中全国在五轴数控机床研制的主机厂、应用厂商、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开展五轴数控机床的研制和在典型航空、轮船、发动机、汽车等领域的重点应用研究,笔者所领导的团队有幸在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的相关领域参与了多项研究工作。
  笔者在五轴数控加工研究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虽然研究单位、人员众多,但有关五轴数控机床及加工技术方面可供参考的书籍很少,相关研究文章侧重点不一样,也不具有系统性,没有国产化的应用软件或系统作为支撑,这显然对掌握五轴数控加工技术带来了难度。为此,笔者萌生了积累最近10多年研究结果,写一本有关五轴数控加工及精度技术方面著作的想法,以期为五轴数控加工及精度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过笔者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整理出项目有关的五轴数控加工及精度技术方面研究成果,并系统性地归纳,形成了本书。
《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图书简介 引言 在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五轴数控加工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实现复杂曲面零件高效、高精度制造的关键技术。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到模具制造,五轴加工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愈发严苛。然而,五轴加工的复杂性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加工精度的建模、分析与控制便是核心难题。本书正是针对这一痛点,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五轴数控加工精度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本书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为 [在此处插入本书具体章节划分,例如:九章],内容涵盖了五轴数控加工精度的方方面面。 第一部分:五轴数控加工精度理论基础 第一章:五轴数控加工基础与精度概述 详细介绍五轴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坐标系定义、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 深入剖析影响五轴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机床结构、刀具、工艺参数、环境因素等。 阐述加工精度的常见术语与评价标准,为后续的建模与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五轴数控加工误差来源分析 系统梳理五轴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误差,如几何误差、运动误差、热误差、装夹误差、刀具磨损误差等。 对每一类误差的产生机理进行详尽分析,并探讨其在五轴联动加工中的耦合效应。 重点关注机床补偿、误差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技术 第三章:五轴数控加工几何误差建模 深入研究五轴机床的结构误差,包括直线轴和旋转轴的偏斜、垂直度、定位精度等。 介绍利用齐次变换矩阵、D-H参数等方法建立机床的运动学误差模型。 探讨基于误差传播矩阵和误差补偿模型的几何误差建模方法。 第四章:五轴数控加工运动误差建模 分析五轴联动过程中,各轴运动的协同与相互影响。 建立基于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等动态参数的运动误差模型。 研究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进行建模。 第五章:五轴数控加工热误差建模 阐述机床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其对精度的影响,包括主轴温升、导轨温升、环境温度变化等。 建立基于有限元分析(FEA)或实验辨识的热误差模型。 探讨热膨胀系数、热形变等关键参数的测量与应用。 第六章:综合误差建模与误差耦合分析 将几何误差、运动误差、热误差等进行集成,建立综合误差模型。 研究不同类型误差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其叠加效应。 介绍误差分解与辨识方法,为精准补偿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分析与评估 第七章:加工精度仿真与预测 利用建立的误差模型,结合CAD/CAM软件,进行加工过程的仿真。 预测在不同加工策略、参数下的工件最终精度。 研究不同误差模型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第八章:加工精度在线监测与评估 介绍基于激光干涉仪、球杆仪等精密测量设备进行加工精度评估的方法。 探讨应用传感器技术(如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实现加工过程的在线监测。 研究如何利用监测数据实时评估加工精度,并为反馈控制提供依据。 第四部分:五轴数控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第九章:五轴数控加工精度补偿与控制策略 详细阐述基于模型的误差补偿技术,包括前馈补偿、反馈补偿。 介绍机床结构误差、运动误差、热误差等不同类型的补偿方法。 探讨主动补偿、自适应补偿等先进控制策略。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针对特定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制定最优的补偿与控制方案。 本书特色与价值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系统性: 从误差的来源、建模、分析到控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野。 理论性: 深入阐述了五轴加工精度背后的物理机理和数学模型,为读者理解问题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支撑。 实践性: 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案例和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指导实际的加工操作。 前沿性: 涵盖了当前五轴加工精度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高校机械工程、制造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 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精密仪器等行业的数控技术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研发工程师。 对五轴数控加工技术感兴趣的从业人员和技术爱好者。 结语 掌握五轴数控加工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知识体系,助力您在复杂零件的高精度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我们相信,本书将成为您探索五轴加工精度奥秘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机械设计领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师,一直以来,我都在追求如何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最大程度地考虑制造的可行性和精度,以减少后期生产中的返工和成本。五轴数控加工的出现,无疑为复杂零件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加工挑战。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吸引我的是它强调的“建模”和“分析”,这正是我在设计阶段非常关注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在设计软件中就对五轴加工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如何通过三维模型来预测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涉和死角,以及如何根据设计要求,为五轴加工制定最优的策略。我甚至设想,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提前模拟五轴加工的过程,从而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加工难题,从而在设计阶段就将精度“固化”到产品中。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五轴加工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并掌握如何将其优势更好地融入到机械设计流程中,从而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

评分

作为一个刚刚开始接触航空航天领域的设计工程师,我发现这个行业对于零件的精度要求简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很多关键部件,比如涡轮叶片、发动机舱内的精密组件,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公差都必须达到微米级别。而我听说,五轴数控加工是实现这些高精度复杂曲面加工的利器。所以,我一直非常渴望能够深入了解五轴加工的原理和技术细节。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这几个词,就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特别好奇,书里面会不会详细讲解在航空发动机这种极其复杂的曲面零件加工中,如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模型来预测和补偿因为热变形、刀具磨损等原因引起的加工误差。我甚至设想,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实际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的五轴加工案例,展示如何通过精密的刀具路径规划和实时的加工参数调整,来确保最终零件的精度符合最严苛的设计要求。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在航空航天这样对精度有着极致追求的行业里,五轴数控加工是如何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的,以及它在提升航空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评分

我最近接触到了一些高科技医疗器械的制造过程,比如精密植入物、手术导板等,这些产品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尺寸精度以及表面光洁度都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任何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影响到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我了解到,五轴数控加工在这些精密医疗器械的制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让我觉得它可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精密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的大门。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如何使用五轴加工技术来制造具有复杂内部结构和高精度表面的医疗植入物,例如骨骼关节、人工晶体等,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刀具路径规划和切削参数控制,来获得极高的表面质量,以满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我甚至期待,书中会探讨在医疗器械制造过程中,如何应对材料的特殊性(如钛合金、陶瓷等)以及如何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我而言,了解五轴加工在精密医疗器械制造中的应用,不仅能帮助我理解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更能让我对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可能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金属3D打印技术,这东西确实是改变了很多传统的制造思维,但同时我也发现,在追求高精度和复杂结构的打印时,后处理的加工环节同样至关重要,甚至有时候比打印本身更具挑战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极高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的零件,传统的CNC加工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五轴数控加工,在处理这些打印后零件的精加工方面,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里会不会探讨五轴加工在金属3D打印后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通过五轴加工来达到打印过程中难以实现的内腔精度,或者如何处理那些具有复杂投影面的零件。这本书的“精度”二字,让我联想到在3D打印过程中,材料特性、打印路径、甚至环境因素都会对最终零件的精度产生微妙的影响,而五轴加工的引入,是否能有效地弥补这些打印带来的精度上的不足,或者说,它又是如何与3D打印的技术特点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极致的精度呢?我非常有兴趣了解,这本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一些针对3D打印零件的五轴加工策略,以及如何根据打印材料和结构的特点来优化加工参数,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这对我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方向,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整合3D打印和CNC加工的优势,创造出更高价值的精密部件。

评分

我是一位对精密仪器制造充满兴趣的爱好者,尤其对那些涉及高精度光学元件、精密测量设备等领域的产品制造过程非常着迷。我听说,五轴数控加工在制造这些精密仪器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实现传统加工难以企及的精度和复杂性。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让我觉得它能够深入揭示这些精密仪器制造背后的技术奥秘。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如何利用五轴加工技术来制造高精度的光学镜头、球面、非球面等复杂曲面,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刀具路径和切削参数控制,来达到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以满足光学性能的要求。我甚至设想,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在精密仪器制造中,如何运用五轴加工来解决特殊材料(如高硬度合金、陶瓷等)的加工难题,以及如何进行严苛的质量检测和精度评定。对我而言,了解五轴加工在精密仪器制造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精尖科技产品的制造原理,并可能为我日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创业提供灵感。

评分

一本关于精密加工的书,我一直对这方面的东西挺好奇的,特别是现在制造业发展这么快,好多东西都越来越精细化了。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以前接触过一些金属加工相关的知识,但对五轴数控加工这个概念总是有点模糊,总觉得它比一般的加工要复杂很多,而且对精度要求也特别高。这本书的标题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这几个词,感觉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深入到核心的技术层面。我当时脑子里就想,五轴联动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它比三轴或者四轴在加工精度上能带来多大的提升?书里会不会详细讲解那些复杂的刀具路径规划算法,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和补偿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五轴加工的那种“高精尖”的疑惑,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五轴加工的轮廓,理解它为什么能达到更高的精度,以及实现这个高精度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技术支撑。我甚至想,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实际案例分析,比如加工某个复杂曲面零件的时候,五轴加工是如何优于传统方法的,那肯定会更加生动有趣。我是一名制造业的从业者,一直希望能在这个领域有所精进,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正是我需要的,希望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和实用的知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先进的加工技术。它看起来是一本能够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书,让我对精密制造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目前在一家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工作,我们主要生产的是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动力总成部件,这些部件对于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那些需要进行精密加工的曲面零件,比如曲轴、凸轮轴等。我了解到,五轴数控加工在这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和零件精度。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让我觉得它非常贴近实际生产需求。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如何针对汽车发动机中的复杂曲面零件,比如气门导管、连杆等,进行精确的五轴加工路径规划,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误差补偿技术,来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达到行业内的最高标准。我甚至期待,书中会提供一些在实际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基于五轴加工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处理由于材料应力释放引起的变形,或者如何优化切削参数以减少表面粗糙度。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五轴数控加工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核心价值,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来提升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评分

我是一名制造业的科研人员,长期关注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那些能够突破传统加工瓶颈的技术。五轴数控加工一直是我的研究重点之一,因为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对于提升加工精度和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让我觉得它可能深入探讨了五轴加工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我非常期待,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精度建模方法,例如基于几何学、物理学或机器学习的建模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模型来预测和分析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源,包括机床本身的误差、刀具的误差、以及工件的误差等。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这些误差的产生机理,并提供有效的控制策略,例如在线误差补偿、离线误差补偿等,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五轴加工的精度。我甚至设想,书中是否会提出一些新的、具有创新性的精度分析和控制方法,为我未来的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提供一些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五轴数控加工的精髓,并能在我的研究领域中有所突破。

评分

我是一名模具制造行业的资深技师,从业多年,亲眼见证了模具制造技术从传统的二维加工到三维复杂曲面加工的巨大转变。现在,很多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的模具,其造型都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精细,特别是那些具有复杂曲线、斜面、倒扣的型腔,用传统的设备加工起来非常困难,而且精度难以保证。我一直听说五轴数控加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技术。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让我觉得它非常实用,能够深入到实际操作的层面。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如何对复杂的模具型腔进行五轴刀路的设计,如何进行加工过程中的碰撞检测,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模具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参数,以达到最高的加工精度和最佳的表面质量。我甚至期待,书中会提供一些实际的模具加工案例,比如某个汽车发动机缸盖模具或者某款高端手机外壳模具的五轴加工过程,展示如何通过这本书中所述的技术,克服各种加工难点,最终制造出高质量的模具。对我而言,学习和掌握五轴加工技术,将是提升我个人技术水平和应对未来模具制造挑战的关键,而这本书,看起来正是能够提供我所需知识的宝库。

评分

我是一名对新材料加工技术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最近对一些新型复合材料、高强度合金等的加工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追求这些材料的高精度、复杂形状加工时,传统的加工方式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我听说,五轴数控加工是解决这类难题的有效手段。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精度建模、分析及控制技术”,让我觉得它可能涵盖了如何应对新材料加工挑战的关键技术。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复合材料或高强度合金,建立精确的加工模型,以及如何分析这些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开裂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我甚至期待,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如何通过五轴加工技术,成功加工出具有复杂结构和高精度要求的异形件,从而充分发挥新型材料的性能优势。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否为我打开一扇关于新材料精密加工的大门,让我了解这项先进技术是如何与新材料的特性相结合,共同推动制造业的进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