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

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仲华,龚晓雯 著
图书标签:
  • 工业机器人
  • 机器人应用
  • 自动化
  • 机械工程
  • 制造
  • 编程
  • 控制系统
  • 维护
  • 故障排除
  • 工业4
  • 0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94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63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助力两化深度融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主要特点
① 面向热点、内容全面。工业机器人是当前的热点,本书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为主题,针对初学者、从业人员、设计调试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3类读者,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机械部件的结构组成、安装维修,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连接调试,应用中的编程操作、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术。不仅可帮助初学者完成从入门到提高的过程,而且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提高水平,并指导产品研发设计和安装调试维修。
② 选材典型、实用性强。本书将以世界知名的安川机器人产品为载体,重点针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编程操作、使用维修等实际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删除了传统的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插补控制等理论性内容;并通过典型机器人的整机及部件结构原理图、装配爆炸图、控制系统电路图、程序实例等实用性技术资料,为产品研发设计、编程操作、调试维修提供参考。
③ 技术先进、特色鲜明。本书将从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发展和分类概况,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和技术性能等基本知识入手;依次阐述工业机器人本体的机械结构组成及安装维护要求;核心部件的结构原理和装配调整方法;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控制系统安装连接技术;机器人基本命令和作业命令的编程;机器人手动和示教编程、再现运行操作;以及系统设置和参数设定、硬件配置和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高层次调试、维修技术。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均为同类书籍中首次阐述,彰显了本书的主题和特色。

2. 作者特色
本书作者是***科技成果开发功臣,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装备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材料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委员。曾多次赴德、日、美、法、意、匈、荷、比等先进国家进行长时间的技术培训和学习,对国内外全新技术和产品较为熟悉。作者所在的单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主持单位,作者是工业机器人国家资源库建设专家组成员,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稍有研究,相关资源较为丰富。
作者已公开出版专著23部,高校规划教材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社60周年电工电子分社畅销书作者,也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长期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机器人的产生、发展和分类概况,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和技术性能等基础知识;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机械核心部件的结构原理和安装维护要求;对工业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组成、控制部件的安装连接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命令,以及点焊、弧焊、搬运、通用机器人的作业命令的编程进行了完整的说明;对工业机器人的手动操作、示教编程、再现运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本书还对工业机器人的变量编程、平移编程、作业文件编制等高层次编程技术,以及控制系统设置、参数设定、硬件配置、运行监控、数据备份与恢复、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高层次调试维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说明。
本书选材典型,技术先进,内容全面,案例丰富,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工程应用,是工业机器人设计、使用、维修人员和高等学校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龚仲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级教授。***科技成果开发功臣,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开发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12届政协委员;江苏省品牌专业负责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及***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负责人。 历任常州机床总厂车间主任、设计科科长、副总工程师;常州工学院机械系副主任、机电研究所副所长、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常州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装备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材料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曾经获得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 三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学设计三等奖等多项科技、教学成果奖。 多次赴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法国、意大利、匈牙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家进行技术培训、学习。已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编著本科、高职国家规划教材9部;出版技术专著20部;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目录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述 1
1.1 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 1
1.1.1 机器人的产生及定义 1
1.1.2 机器人的发展 4
1.2 机器人的分类与概况 8
1.2.1 机器人的分类 8
1.2.2 工业机器人概况 10
1.2.3 服务机器人简介 12
1.3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产品 15
1.3.1 技术发展与典型应用 15
1.3.2 主要生产企业及产品 17
第2章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性能 22
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特点 22
2.1.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22
2.1.2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26
2.2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态 29
2.2.1 垂直串联机器人 29
2.2.2 水平串联机器人 32
2.2.3 并联机器人 33
2.3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性能 36
2.3.1 主要技术参数 36
2.3.2 工作范围与承载能力 38
2.3.3 自由度、运动速度及定位精度 40
第3章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44
3.1 垂直串联机器人 44
3.1.1 本体基本结构 44
3.1.2 机身结构与传动系统 47
3.1.3 手腕的基本形式 49
3.1.4 前驱RBR手腕结构 50
3.1.5 后驱RBR手腕结构 52
3.1.6 后驱RR 3R手腕结构 58
3.2 SCARA及Delta机器人 61
3.2.1 前驱SCARA结构 61
3.2.2 后驱SCARA结构 63
3.2.3 Delta结构简介 66
3.3 工业机器人结构实例 67
3.3.1 MH6机器人简介 67
3.3.2 基座和腰部结构 70
3.3.3 上、下臂结构 72
3.3.4 手腕结构 74
第4章 机械核心部件及安装维护 80
4.1 CRB轴承及同步带 80
4.1.1 机械核心部件概述 80
4.1.2 CRB轴承及安装维护 81
4.1.3 同步带及安装维护 85
4.2 滚珠丝杠 87
4.2.1 原理与结构 87
4.2.2 安装与维护 90
4.3 滚动导轨 93
4.3.1 原理与结构 93
4.3.2 安装与维护 95
4.4 谐波减速器原理与产品 97
4.4.1 基本结构与变速原理 97
4.4.2 哈默纳科产品与性能 102
4.4.3 谐波减速回转执行器 107
4.5 部件型谐波减速器 108
4.5.1 水杯形产品及安装维护 108
4.5.2 超薄形产品及安装维护 110
4.5.3 礼帽形产品及安装维护 111
4.5.4 薄饼形产品及安装维护 114
4.6 单元型谐波减速器 116
4.6.1 结构特点与产品系列 116
4.6.2 标准型产品及安装维护 118
4.6.3 中空轴 轴输入产品及安装维护 121
4.6.4 密封型产品及安装维护 124
4.6.5 超薄型产品及安装维护 125
4.7 简易单元型谐波减速器 131
4.7.1 结构特点与产品系列 131
4.7.2 产品的安装与维护 132
4.8 齿轮箱型谐波减速器 135
4.8.1 结构特点与产品系列 135
4.8.2 产品的安装与维护 137
4.9 微型谐波减速器 139
4.9.1 产品系列与主要特点 139
4.9.2 产品的内部结构 141
4.9.3 产品的安装维护 143
4.10 RV减速器原理与产品 144
4.10.1 基本结构与变速原理 144
4.10.2 纳博特斯克产品与性能 149
4.11 部件型RV减速器 153
4.11.1 产品的安装连接与要求 153
4.11.2 基本型产品的安装维护 158
4.11.3 标准型产品的安装维护 161
4.11.4 紧凑型产品的安装维护 164
4.11.5 中空型产品的安装维护 166
4.12 齿轮箱型RV减速器 168
4.12.1 高速型产品的安装维护 168
4.12.2 标准型产品的安装维护 171
4.12.3 扁平型产品的安装维护 174
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连接 177
5.1 系统组成与连接总图 177
5.1.1 控制系统组成 177
5.1.2 电源连接总图 181
5.1.3 信号连接总图 183
5.2 控制部件及安装连接 185
5.2.1 ON OFF单元 185
5.2.2 安全单元 187
5.2.3 I O单元 191
5.2.4 电源单元及IR控制器 197
5.3 伺服驱动器安装连接 199
5.3.1 电源模块 199
5.3.2 伺服控制板 201
5.3.3 逆变模块 204
5.3.4 制动单元 206
5.4 机器人的电气连接 208
5.4.1 电气件安装和连接 208
5.4.2 动力电缆连接 212
5.4.3 信号电缆连接 215
5.4.4 其他部件连接 222
第6章 工业机器人基本命令编程 224
6.1 程序格式与控制命令 224
6.1.1 程序结构及实例 224
6.1.2 轴组与坐标系选择 227
6.1.3 命令分类与使用条件 232
6.2 移动命令编程与实例 236
6.2.1 命令格式与要求 236
6.2.2 编程要点与实例 241
6.3 输入 输出命令编程与实例 244
6.3.1 I O信号及功能 244
6.3.2 命令格式与要求 245
6.3.3 编程要点与实例 248
6.4 程序控制命令编程与实例 251
6.4.1 执行控制命令 251
6.4.2 程序转移命令 254
6.5 变量的编程与实例 256
6.5.1 变量分类与使用 256
6.5.2 变量读写命令 258
6.5.3 变量运算命令 262
6.5.4 变量转换命令 267
6.6 平移命令编程与实例 271
6.6.1 命令与功能 271
6.6.2 编程实例 273
第7章 点焊机器人作业程序编制 275
7.1 焊接机器人概述 275
7.1.1 焊接的基本方法 275
7.1.2 焊接机器人及应用 276
7.2 机器人点焊系统 280
7.2.1 电阻焊原理与工具 280
7.2.2 点焊系统组成与设备 281
7.3 点焊作业文件的编制 284
7.3.1 控制信号与作业命令 284
7.3.2 焊机特性文件编制和I O设定 288
7.3.3 焊钳特性文件编制 292
7.3.4 焊钳开合和手动焊接条件设定 295
7.3.5 电极参数和TCP设定 298
7.4 点焊作业命令编程与实例 301
7.4.1 焊接启动命令 301
7.4.2 连续焊接命令 305
7.4.3 空打命令及应用 309
7.4.4 焊钳更换命令 315
第8章 弧焊机器人作业程序编制 317
8.1 机器人弧焊系统 317
8.1.1 弧焊原理与方法 317
8.1.2 弧焊系统组成与设备 319
8.2 弧焊作业文件的编制 322
8.2.1 弧焊控制与作业命令 322
8.2.2 焊机特性文件编制 328
8.2.3 辅助条件及管理文件编制 332
8.3 弧焊作业命令编程 337
8.3.1 焊接启动命令 337
8.3.2 焊接关闭命令 342
8.3.3 焊接设定命令 346
8.3.4 渐变焊接命令 348
8.3.5 弧焊监控命令 350
8.4 摆焊作业命令编程与实例 354
8.4.1 摆焊功能与参数 354
8.4.2 摆焊命令编程与实例 359
8.4.3 摆焊文件编制与摆焊禁止 361
第9章 其他机器人作业程序编制 365
9.1 搬运机器人概述 365
9.1.1 搬运机器人及应用 365
9.1.2 搬运系统组成与设备 370
9.2 搬运作业命令编程与实例 374
9.2.1 控制信号与作业命令 374
9.2.2 作业命令编程与实例 377
9.3 通用机器人概述 380
9.3.1 通用机器人及应用 380
9.3.2 加工系统组成与设备 381
9.3.3 涂装系统组成与设备 383
9.4 通用作业命令编程 385
9.4.1 控制信号与作业命令 385
9.4.2 工具启 停命令编程与实例 388
第10章 机器人手动与示教操作 390
10.1 示教器及功能 390
10.1.1 结构与组成 390
10.1.2 操作面板 392
10.1.3 显示器 397
10.2 机器人的安全操作 401
10.2.1 开 关机与系统信息显示 401
10.2.2 安全模式及设定 404
10.3 机器人手动操作 406
10.3.1 轴组与坐标系选择 406
10.3.2 关节坐标系点动 409
10.3.3 其他坐标系点动 413
10.3.4 工具的点动定向 416
10.4 机器人的示教编程 418
10.4.1 示教条件及设定 418
10.4.2 程序创建和程序名输入 421
10.4.3 移动命令的示教 424
10.4.4 作业命令的输入 427
10.5 命令的编辑操作 431
10.5.1 编辑设置与程序搜索 431
10.5.2 移动命令的编辑 436
10.5.3 其他命令的编辑 440
10.5.4 程序暂停与点重合 443
第11章 程序的编辑和再现运行 445
11.1 程序的编辑 445
11.1.1 程序复制、删除和重命名 445
11.1.2 注释编辑和程序编辑禁止 449
11.1.3 程序块剪切、复制和粘贴 451
11.2 速度修改、程序点检查与试运行 455
11.2.1 移动速度的修改 455
11.2.2 程序点检查与试运行 457
11.3 变量的编辑操作 459
11.3.1 数值、文字变量编辑 459
11.3.2 位置变量编辑 461
11.4 再现方式与运行条件设定 465
11.4.1 主程序设置与调用 465
11.4.2 再现显示、速度及运行方式设定 467
11.4.3 操作条件及特殊运行设定 470
11.4.4 程序平移转换及设定 473
11.4.5 程序镜像转换及设定 477
11.4.6 程序点调整(PAM设定) 479
11.5 程序的再现运行 483
11.5.1 再现运行的操作 483
11.5.2 预约启动运行 485
第12章 控制系统的功能设定 491
12.1 机器人原点的设定 491
12.1.1 绝对原点的设定 491
12.1.2 第二原点的设定 496
12.1.3 作业原点的设定 497
12.2 工具文件的设定 499
12.2.1 工具文件的显示与编辑 499
12.2.2 TCP及坐标系设定 502
12.2.3 TCP的示教与确认 504
12.3 机器人高级安装与设定 507
12.3.1 工具重量、重心、惯量的设定 507
12.3.2 机器人安装与载荷设定 510
12.4 用户坐标系的设定 512
12.4.1 用户坐标系及设定 512
12.4.2 用户坐标系的示教 514
12.5 运动保护区的设定 516
12.5.1 软极限及硬件保护设定 516
12.5.2 干涉保护区的设定 520
12.5.3 碰撞检测功能的设定 527
第13章 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修 530
13.1 系统显示与操作设置 530
13.1.1 示教器的显示设置 530
13.1.2 日历、管理时间及再现速度设定 536
13.1.3 快捷操作键及定义 539
13.2 系统参数设定与硬件配置 544
13.2.1 系统参数的显示与设定 544
13.2.2 控制系统的I O配置 547
13.2.3 控制系统的基座轴配置 550
13.2.4 控制系统的工装轴配置 555
13.3 系统数据保存、恢复和初始化 558
13.3.1 外部存储器的安装与使用 558
13.3.2 文件夹及设定 561
13.3.3 文件的保存与安装 563
13.3.4 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566
13.3.5 系统的初始化操作 570
13.4 系统的状态监控 571
13.4.1 I O监控、命名与输出强制 571
13.4.2 伺服运行状态监控 575
13.5 系统报警与故障处理 577
13.5.1 报警的显示、分类及处理 577
13.5.2 操作错误的显示与处理 579
13.5.3 模块工作状态指示 581
附录1 安全模式与菜单显示、编辑一览表 585
附录2 DX100系统参数一览表
《工业机器人:赋能智能制造的新篇章》 这是一本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对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以及机器人技术感兴趣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学生以及行业决策者,提供全面、深入且前瞻性知识的读物。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工业革命的浪潮,深入理解工业机器人如何从最初的自动化设备演进为驱动现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将系统性地阐述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以及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不仅仅关注“是什么”,更深入剖析“为什么”和“如何做”,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认知。 第一部分:工业机器人的基石——原理与技术 工业机器人的概念与分类: 详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历史演变,以及按照结构(如关节型、SCARA型、Delta型、笛卡尔型等)、功能、载荷能力等不同维度进行的分类,帮助读者理解各种机器人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核心技术解析: 传动与驱动系统: 深入讲解齿轮传动、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在机器人运动中的作用,以及不同驱动方式的优缺点。 控制器与编程: 剖析机器人控制器的架构、通信方式,以及主流的机器人编程语言和方法,从指令级到高级语言的演进。 传感器技术: 探讨视觉传感器(CCD、CMOS)、力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在机器人感知环境、进行交互中的关键作用。 运动学与动力学: 阐述正逆运动学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动力学模型如何用于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响应速度。 人机交互技术: 介绍安全区域划分、安全指令、远程监控等,确保机器人与人类协同工作的安全性。 末端执行器(End-Effector)的多样性: 聚焦于抓手、焊枪、喷涂枪、测量工具等各种末端执行器的设计原理、选型原则以及如何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定制。 第二部分:工业机器人的大脑与神经——智能化与感知 机器视觉与目标识别: 深入讲解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机器学习在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应用,如何实现工件定位、缺陷检测、产品分拣等。 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 介绍静态与动态路径规划算法,如A算法、Dijkstra算法等,以及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先进的运动控制策略。 传感器融合与环境感知: 探讨如何整合多种传感器数据,构建更精确、更全面的环境模型,实现机器人自主导航、避障与交互。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介绍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在机器人学习、优化决策、适应复杂环境中的潜力与实践。 第三部分:工业机器人的血脉——系统集成与应用实践 机器人集成系统设计: 从产线布局、工装夹具设计、安全防护、电气连接到软件集成,全方位讲解如何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机器人工作站或自动化生产线。 主流工业机器人品牌与系统: 简要介绍ABB、KUKA、FANUC、Yaskawa等国际知名品牌及其核心产品线,以及不同品牌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市场定位。 在关键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 汽车制造: 焊装、总装、涂装、搬运等环节的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电子制造: SMT贴片、精密装配、检测、包装等领域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金属加工: 搬运、上下料、去毛刺、打磨、抛光等工艺的机器人应用。 食品与医药: 洁净环境下的搬运、码垛、包装,以及精密灌装等。 物流仓储: 自动导引车(AGV)、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中的机器人应用。 机器人维护与故障诊断: 提供基本的维护指南、常见故障现象分析以及预防性维护的策略。 第四部分:工业机器人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协作机器人(Cobots): 深入探讨协作机器人的定义、安全性设计、优势以及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区别,预测其在人机协同生产中的重要性。 柔性制造与智能工厂: 分析工业机器人如何成为实现柔性生产、大规模定制以及构建智能工厂的核心要素。 服务机器人与新兴应用: 简要展望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服务业、医疗、教育等新兴领域的潜在拓展。 行业挑战与发展机遇: 探讨技术瓶颈、人才需求、成本效益等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专业深度,配以丰富的图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知识。无论是希望踏入自动化领域的新手,还是寻求技术升级与创新的行业专家,都能从中获益。我们相信,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就是掌握未来制造业的核心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机械臂的操作原理,以及如何让它们完成各种精细的任务感到着迷。最近,我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的书,这激发了我极大的学习兴趣。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机器人动力学方面的详细讲解,比如如何计算机器人关节的力矩,以及如何进行动力学仿真,来预测和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我还对书中关于机器人手臂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很感兴趣,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机器人的性能和寿命。另外,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机器人的传感器技术,尤其是力觉和触觉传感器,它们如何让机器人能够感知并响应外界的物理接触,这对于实现精密的装配和人机交互至关重要。我还希望了解机器人是如何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集成的,例如MES、WMS等系统,以及如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控制。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机器人安全性设计的部分,例如如何避免碰撞、如何设置安全区域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响应。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扇通往更高级别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的窗口,我期待通过它的学习,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工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工业机器人如何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感到好奇。偶然间,我看到了《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这本书立即吸引了我。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机器人末端执行器(End Effector)的设计和应用,比如各种夹爪、焊接工具、喷涂设备等,它们如何根据不同的作业需求进行选择和定制。我还对书中关于机器人安全性方面的内容特别关注,希望能够了解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如何有效地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包括风险评估、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紧急停止系统的设计。另外,我也想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些关于工业机器人标准和法规的介绍,比如ISO标准等,这些对于规范行业发展和确保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行业最佳实践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避免走弯路。对我来说,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智能制造世界的“大门”,我希望能通过它,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一名能够驾驭先进制造技术的专业人士。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更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融入到我的工作流程中,而工业机器人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在寻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本名为《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的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机器人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关于如何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能耗。我还对书中关于机器人离线编程和仿真技术的介绍非常期待,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利用专业的软件来创建和测试机器人程序,从而在实际部署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另外,对于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我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AI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例如机器学习在目标识别、路径优化以及自主决策方面的潜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我还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内容,了解如何将机器人无缝地集成到现有的生产线中,并与其他自动化设备进行协同工作。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全面的“智能制造指南”,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前景,为我未来的技术革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评分

我是一名对制造业的未来充满憧憬的技术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对工业机器人那精准、高效的作业方式所吸引。最近,我入手了《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这本书的厚重感和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专业劲儿。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机器人驱动技术的详细讲解,包括不同类型电机(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驱动机器人完成复杂动作。我还想深入了解机器人减速器的作用和分类,以及它们在实现高精度定位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另外,对于机器人本体的结构设计,我也是充满了好奇,比如不同类型的关节设计(如旋转关节、直线关节)如何影响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工作空间,以及各种材料的选择如何影响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和动态响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机器人本体设计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此外,我还对机器人的可靠性工程和寿命预测非常感兴趣,希望书中能有相关的介绍,帮助我理解如何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故障率。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工业机器人的百科全书”,我渴望通过它的阅读,构建起对工业机器人最全面、最扎实的认知体系。

评分

我是一名对自动化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想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这个热门领域。《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这本书,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它的名字就让我觉得内容非常全面。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基础概念讲起,比如机器人的自由度、工作空间、运动学等,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控制算法和编程技术。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编程案例,最好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例如搬运、装配、焊接等,这样我就可以边学边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我还对书中关于机器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例如如何利用视觉传感器进行目标识别和定位,如何利用力觉传感器进行精确的力控操作。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关于工业机器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知识,以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份“学习计划”,我渴望通过它的指导,系统地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知识体系,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最近实在是被工业机器人迷住了,各种新闻、短视频里全是它们的影子,感觉未来社会肯定少不了它们。我之前就一直想找一本能系统性地了解工业机器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书,从原理到应用,最好能有点深度。偶然间看到了《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光看名字就觉得内容肯定很扎实,想着捧着它,就能把机器人从头到脚都给摸透了。拿到书的那一刻,沉甸甸的手感就让人安心,封面设计也挺专业,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编程、安全等等方方面面,这正是我想要的,感觉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特别期待能在这个手册里找到关于不同类型工业机器人的详细介绍,比如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在哪些行业应用最广泛,以及它们是如何与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协同工作的。我还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比如它们的运动控制算法,如何实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运动,以及传感器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像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等等,它们是如何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响应的。另外,编程部分对我来说也是重中之重,掌握了编程,才能真正地让机器人“动起来”,为我所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编程案例,最好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这样我就可以边学边练,理论联系实际,尽快上手。最后,安全问题也是我非常关注的,毕竟工业机器人是大型设备,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危险。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规范、防护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确保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万无一失。总之,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我通往工业机器人世界的敲门砖,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探索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领域。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动态,感觉这个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地介绍工业机器人各个方面的书籍,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这个行业。当我看到《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的时候,我立刻被它吸引了。这本书的名字就非常有分量,感觉内容一定非常充实。我特别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机器人协同工作的内容,比如多机器人协同搬运、协同装配等,这些都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希望能够了解它们是如何通过通信协议和协调算法来实现高效协同的。另外,对于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我也非常感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工业机器人常用的视觉传感器类型、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如何通过视觉系统实现工件的识别、定位和引导。这对于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除了技术层面的内容,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关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例如,人工智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和自主。同时,我也希望了解柔性制造、智能工厂等概念与工业机器人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份详尽的“地图”,能够指引我探索工业机器人这个广阔而充满潜力的世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行业的发展脉搏。

评分

我在一次技术交流会中听说了《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这本书,据说内容非常详实,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各个层面,这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特别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机器人系统校准和标定的详细指导,了解如何确保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高精度。我还对书中关于机器人网络通信和协议的介绍很感兴趣,比如如何实现机器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以及如何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一直认为,在日益复杂的工业环境中,机器人与物联网(IoT)的结合是未来的趋势,所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这方面的内容。此外,我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机器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实用技巧,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我还对书中关于工业机器人租赁、服务和生命周期管理等商业模式的讨论很感兴趣,这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行业。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来源,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工具。

评分

作为一个在制造业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切体会到工业自动化,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我经常接触到一些基础的自动化设备,但对于更高端、更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我一直渴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这本厚重的书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迫切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工业机器人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它的机械结构、驱动系统、传感器以及控制系统。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工业机器人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特定工业场景下的选择依据,例如在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物流搬运等不同行业中,哪种机器人更具优势,以及它们是如何被集成到整体生产线中的。我对书中关于机器人编程的部分尤其感兴趣,因为掌握编程是实现机器人功能的核心。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使用各种编程语言和工具,为机器人编写出高效、准确的运行程序,并且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工艺要求,例如路径规划、轨迹跟踪、多轴联动等。此外,对于工业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我也希望能有详细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设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机器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以及定期的维护保养计划,以确保生产线的平稳运行。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职业技能,应对未来制造业挑战的“实战指南”。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自动化技术,特别是工业机器人领域充满好奇,感觉它们是现代制造业的灵魂所在。最近恰巧入手了《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翻阅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宝藏”。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书中关于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原理的讲解,比如它们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算法实现精确运动的,各种减速器、电机、编码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机制。我希望能够在这个手册里找到关于运动学和动力学在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理论来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另外,关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详细阐述也让我眼前一亮。我渴望了解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像是PLC、示教器,以及它们是如何接收指令、处理信息并最终驱动机器人执行动作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机器人品牌,如ABB、KUKA、FANUC等,进行一些深入的介绍,包括它们的优势、技术特点以及在不同行业中的经典应用案例。这样,我不仅能理解通用的技术原理,还能对实际的产品有更直观的认识。此外,这本书对于编程的讲解我也非常期待,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使用示教器进行离线编程,以及各种高级编程技巧,比如路径规划、碰撞检测等,这些都是实现复杂任务的关键。当然,在工业生产环境中,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人机协作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和安全方面的指导。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暗示了内容的丰富性,而我渴望通过它,不仅获得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成为一名能够驾驭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人才。

评分

东西真的很物美价廉,老顾客了

评分

好东西

评分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评分

能够满足现场使用需求,考虑下次再买。

评分

这本书理论性很强,很难看懂!

评分

专业书籍,内容全面,还没仔细看,应该是一本不错的专业书籍。

评分

工业机器人完全应用手册,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用书

评分

这本书理论性很强,很难看懂!

评分

是正品,很全面,物流给力!值得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