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篮球
作 者:陈国瑞
I S B N :9787533531041
出 版 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2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08年2月1日第1次
字 数:128000字
页 数:168页
开 本:大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克
原 价: 23元
目录
一、篮球运动基本常识
(一)比赛场地与篮球
1.标准比赛场地与篮球架
2.篮球
(二)篮球术语与符号
1.FIBA常用术语
2.NBA常用术语
3.符号与图示
(三)球员位置与装备
1.球员位置与任务
2.球员装备
(四)赛前热身
1.熟悉球性练习
2.篮球操
3.赛前练习
4.篮球游戏
(五)赛后调整与恢复
1.整理与放松
2.伸展练习
3.疲劳与恢复
二、篮球基本技术与训练
(一)移动技术与训练
1.站立姿势
2.起动
3.变速跑
4.变向跑
5.侧身跑
6.起跳
7急停
8.转身
9.跨步
10滑步
11移动技术的训练
(二)运球技术与训练
1.原地高运球
2.原地低运球
3.急停急起运球
4.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5.体前变向不换手运球
6.后转身变向换手运球
7.背后变向换手运球
8.原地交叉步持球突破
9.原地同侧步持球突破
10.跳步急停持球突破
11.运球技术的训练
12.持球突破技术的训练
(三)传接球技术与训练
1双手胸前传球
……
(四)投篮技术与训练
(五)个人防守技术与训练
(六)抢篮板球技术与训练
三、篮球实用战术与训练
(一)进攻战术配合与训练
(二)防守战术配合与训练
四、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一)篮球竞赛工作
(二)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篮球运动基本常识
篮球运动简单易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通过激烈对抗的篮球比赛,不但可以进行球技切磋交流,而且还能增进友谊。因此,篮球运动深受大众喜爱,广泛普及。但大部分篮球爱好者对篮球的基本常识还不够了解,这不但会影响对球技的掌握速度与改进,而且容易在运动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本章主要介绍比赛场地与篮球、篮球术语与符号、球员位置与装备、赛前热身、赛后调整与恢复等知识。
(一)比赛场地与篮球
1 标准比赛场地与篮球架
(1)标准的篮球场地:比赛场地应是一块有定硬度、无障碍物的平坦地面,长28米、宽15米(从界线内沿丈量)。篮球联合会为举办比赛,有权批准小尺寸为长26米、宽14米的比赛场地。中圈应标在比赛场地的,半径为l 80米(从圆周的外沿丈量)。如果中圈里面着色,它必须与限制区内的颜色相同。罚球线应画成与每条端线平行,从端线内沿到它的外沿应为5.80米,其长度为300米。三分线应从端线引出两条垂直于端线的平等线,外沿分别距球篮的中心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6.25米。该交点距端线内沿中点的距离为1.575米。球队席区域应标在记录台和球队席同侧的场外。每个区域由一条从端线向外延伸至少长2米的线和另一条离中线5米且与边线成直角并至少长2米的线所限定。
……
内容
蓝球比赛对抗激烈、复杂多变、技巧性高,极富趣味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已成为当今世界体坛重要的竞赛项目之一。它不仅是一项集竞技与趣味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称之为体育文化或篮球文化),有强体、增智和教育的作用。同时,篮球运动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展现了人体和心灵的优美。为了不断提高篮球运动水平,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满足广大爱好者和初学者,尤其是青少年的需求,本书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训练方法,总结一些教练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与训练经验编写而成。
全书以图解技术动作为主,加以文字说明,并附赠VCD教学光盘,直观地介绍了篮球的技术、战术与练习方法,使读者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介绍了篮球运动基本常识、篮球基本技术与训练、篮球实用战术与训练、蓝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可供读者看着学,跟着练,从小学生到大学生 从初学者到已掌握几手绝招的篮球爱好者,都可以从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想弄明白裁判判罚的那些“灰色地带”,毕竟在业余比赛中,很多争执都源于对规则理解的偏差。关于“阻挡”和“带球撞人”的区分,这本书确实花了不少篇幅去解读FIBA和NBA规则的不同细微之处,这一点我给好评,它提供了很多官方判例分析,很具有参考价值。然而,在裁判技法部分,内容明显不足。裁判工作不仅仅是规则的文字背诵,它更是一门关于“站位、视角和预判”的艺术。这本书提到了“裁判的移动路线”,但更多的是理论上的阐述,比如“保持在防守端的二次线附近”,却缺乏对不同进攻战术下,裁判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站位的实战指导。我本来很期待看到一些“黄金站位图”,比如当打挡拆发生在三分线外时,主裁和副裁分别应该卡在哪个点上,才能获得最佳的判罚视野。这本书里几乎没有这类直观的图形辅助。它似乎更侧重于“规则条文的解释”,而不是“临场执法的技巧训练”。对于希望成为裁判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知识是基础,但远远不够转化为实战的能力。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处理“高压判罚”时的心理建设,以及如何通过肢体语言与球员和教练有效沟通的技巧,这些在实战中比规则条文本身更关键。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强烈感受是“厚重”——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厚度,更是知识体系的压迫感。它似乎想把所有跟篮球相关的一切都塞进去,从最原始的规则起源,到复杂的心理素质训练,都有涉及。然而,在内容组织上,这种“大而全”反而成了缺点。章节之间的逻辑跳跃性较大,前一页还在深入剖析“区域联防的弱点”,下一页画风突变就变成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这种跨度让我感觉阅读体验非常不连贯,很难保持专注力。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这本书在描述一些关键技术动作时,似乎默认了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身体控制能力。例如,在讲解“急停跳投”时,它直接进入了“重心转移与蹬地发力”的细节分析,但完全跳过了对“正确持球姿势”和“跑动中接球”的系统性指导。这就像是直接教人开F1赛车,却忽略了如何踩离合器。对于我们这些还在学习“如何不被球拍到头”的水平来看,这本书的起点设置得太高了。我需要的是那种从“站立姿势”开始,一步步修正手型、肘部角度的详尽剖析,最好能配上那种慢动作捕捉的特写照片,清晰地展示肌肉群的发力轨迹。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但它更像是一本给教练员阅读的参考书,而不是给运动员量身定制的训练手册。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手足无措,封面设计得中规中矩,坦白说,第一印象并不算惊艳。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充满现代设计感的排版,毕竟篮球运动本身就充满了速度与激情。然而,这本书的内页印刷质量虽然合格,但那种略显陈旧的字体和布局,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本上世纪末的教材。我翻开目录,发现它似乎试图涵盖篮球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运球、投篮,到复杂的阵地进攻和区域防守。理论部分写得倒是详实,引经据典,对于篮球规则的解释也相当细致,特别是关于走步和二次运球的界定,引用了大量的官方条文。但问题在于,这些文字描述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显得过于枯燥和抽象。比如讲到“手腕柔韧性对抛投的影响”时,作者用了一大段文字来分析力矩的传递,我读完后脑子里还是浮现不出那个画面,更别提如何去模仿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清晰的步骤分解图,或者至少是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辅助理解。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教授在课堂上做的详尽讲座,知识点非常全面,但缺乏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桥梁。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想深入研究理论体系的球迷来说,或许能从中挖掘出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但对于渴望快速上手、提高球技的“球场小白”来说,可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啃下来这些文字砖块。整体感觉,它更偏向于一本学术性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本实用的“教练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本来就比较高,毕竟书名里提到了“技术、战术与练习方法教程”,我寻思着至少能看到一些系统化的训练计划。结果是,练习方法部分显得有些零散和碎片化。它罗列了大量的基本功训练,比如“原地运球的三十种变化”,“罚球线的跟进脚步调整”等等,这些项目本身都是有价值的,但问题出在“如何组织训练”上。书里把这些零散的训练点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没有提供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周训练计划模板,比如“初级阶段如何分配时间在力量、速度和技术练习上”,或者“如何针对性地改善我的后仰跳投”。对于我这种时间有限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我需要的是一个可以直接套用到我每周三次训练中的日程表,而不是一堆单独的“菜谱”。此外,战术部分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图示非常少,大部分都是用文字描述跑位和掩护的逻辑。比如讲解“挡拆后外弹的后撤步配合”,光靠文字描述,我得在脑子里构建一个三维模型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勉强理解那个跑位意图。我更倾向于那种直接画出球场网格,用箭头和数字清晰标注每个球员移动轨迹的图例。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知识的穷尽”,而不是“技能的习得”。它给了你工具箱里所有的工具,但没告诉你如何一步步造出一张桌子。如果能加入一些训练日志的模板,或者根据不同位置(控卫、中锋)定制的进阶路线图,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整体呈现方式,让我感觉它更像是某个体育院校的内部资料汇编,而不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商业出版物。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尚可,但封面那种硬邦邦的质感,加上字体和插图的风格,总透露着一股浓浓的“九十年代教科书”的味道。我特意去看了一下附带的那张VCD光盘(虽然现在很少用到光盘了),光盘的内容与书本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和呼应,但VCD的制作水平堪忧,画质模糊,动作捕捉的流畅性很差,很多关键技术动作的慢放镜头根本看不清细节,球员的着装和场地也显得非常老旧,这大大削弱了其作为“教学光盘”的说服力。比如,当书中用文字描述“后撤步的突然爆发力”时,我本指望光盘能提供清晰的慢动作演示来佐证,结果光盘里的演示动作显得非常僵硬,球员的肌肉发力和节奏感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这使得光盘的辅助教学作用大打折扣,反而成了鸡肋。一个现代化的篮球教程,应该充分利用视频的优势,提供多角度、慢速、高清晰度的动作分解,最好还能有教练员的实时语音指导。这本书的配套光盘,非但没有提升整体体验,反而拉低了整套产品的档次。我更希望是网络视频链接或者二维码,可以直接导向高清的教学资源,而不是这种物理媒介的附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