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致远CEO杨天南历时八年原创之作
冯仑、雪球方三文、唐朝、小小辛巴、东博老股民、闲来一坐话投资、一只花蛤一致推荐。
全景呈现作者2007~2015年公开投资组合记录,在80%下跌的日子,从100万到699万,如何实现战胜指数、跑赢大势且绝对盈利。
我在这个行业干了20年,现在还在。
辨材须待七年期
--一个投资家的20年(一)
2012年6月20日
2012年夏初的5月是我给《钱经》杂志撰写专栏5周年的时节,有心将过去的文章集合成册,以便于翻阅,顺便将过去20年的投资经历做个回顾,权且当作自序吧。
对于写这样一个题目,我一直是斟酌踌躇、心存顾虑的,因为英文中"investor"这个词可以翻译为投资人、投资者,也可以译为投资家,但在中文的语境里,投资人和投资家却存在着巨大差别。反复考量之后,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以投资为主业,在经历了市场周期性考验之后,依然能战胜大盘,并且以此解决了生活中的财务问题;同时将投资的知识传播于大众,使之造福社会,且帮助一众社会家庭通过投资达至财务自由的境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一份贡献,这样的人被称为投资家应是无可厚非了。
自1993年算起,我入投资这行已是第20个年头了。一直以来,多会遇见关心"今年(或去年)回报多少"之类的问题,在回答了很多次之后,标准答案是:"我在这行业干了20年,现在还在。"
明白的人在见了上述答案后自然就会明白,无须再多问,因为凡是经历了过去20年的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其间的风风雨雨,这里虽然没有伏尸千里、流血漂橹的触目画面,却不亚于取人性命于千里之外、消敌于无形之中的惊心江湖,其间的惨烈最终多表现为青春过后,反而与财务健康的目标背道而驰,更不用提那些失去自由乃至生命的曾经的"牛人"们。可惜的是,往往只有历史过后,答案才能揭晓,这便是常言道的"不确定性"。
由于早期没有刻意做投资记录,这20年来,我约略估计自己的累计投资回报为200倍左右,即 20000%。而1993年春到2012年春,上证指数从1550点到2300点,累计升幅为52%( 52%),上涨仅仅800点,折合年复利2%( 2%),远远跑输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可见过去20年选择投资作为职业并不是一个好的抉择。
截至5月刊《钱经》杂志的实盘模拟组合部分显示,过去5年(2007年4月~2012年4月)专栏累计收益率为112.92%( 112.92%),而同期上证指数则下跌32.20%(-32.20%)。由于杂志出版的固定性,这个"戴着镣铐的舞蹈"较实际的运作为差,例如我们披露的儿童财商教育账户,在过去两年(2010年4月~2012年4月)中累计回报率63.2%( 63.2%),而同期杂志专栏的回报率为19.8%( 19.8%)。
白居易有诗云:"试玉需烧三月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通常考察投资水平有经历完整周期的记录为佳,恰好5月整理了一个投资个案,自2005年5月至2012年4月底整整7年,期间5年熊市、2年牛市,经历了"熊-牛-熊"的市场循环,表现如下:
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回报率为 21.88%;
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回报率为 208%;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回报率为 22.69%;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回报率为 -31.73%;
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回报率为 58.52%。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回报率为 23.87%;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回报率为 -5.6%;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回报率为 20.77%。
在遭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暴风雪、核泄漏、干旱、洪水、金融危机种种打击以及绝望、疯狂、恐惧、惊慌等非人境遇之后,每一个当初的100万元最终成长为703万元,折合年复利回报率 32%,累计回报率 603%,同期上证指数累计 112%,香港恒生指数累计 51.82%,美国道琼斯指数累
计 28.89%。这仅仅是个大致的反映,因每个投资案在起止的时段、市场配置的不同,以及对于投资理念认知度、配合默契度的不一,导致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这已经构成了我们日常资产管理的重大挑战。
最早读到关于投资的书,是我父亲买的《在华尔街的崛起》(One Up on Wall Street),作者是美国传奇的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1990年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标价4.90元,这本粉红色封皮的书历经20余年的时空变迁,如今仍奇迹般立在我的书架上。当时我看不太懂里面说的东西,印象最深的是,林奇买的第一只股票叫飞虎航空,两年时间从7美元涨到32美元解决了学费问题,林奇自豪地写道:"可以说,我是靠飞虎公司的'奖学金'读完了沃顿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没想到在相隔仅仅8年之后,我有了几乎与林奇近乎相同的
经历。
本期没有交易。收到分红:片仔癀0.70元/ 股,鄂资B 0.015 877美元/股,惠理0.058港元/股,谭木匠0.2297港元/股,合计收取股息13 139.66元人民币。支付财务费用5000元。为便于计算,财务费用由按季支付变为按月支付。期末资产总值1 826 872.00元人民币。
年轻人仅仅是暂时的"贫",却不"穷"。
股市发放的留美奖学金
--一个投资家的20年(二)
2012年7月20日
与今日争相报考公务员的风气截然相反,20年前社会流行的是"下海",很多热血青年辞去公职追寻理想,1991年我也加入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大军。
在椰风海韵的海口,头天晚上遇到的人是潘石屹,后来SOHO中国董事长。老潘精于数字与市场,口才绝佳。老潘后来推荐了戴眼镜瘦瘦的人大研究生,在简陋的环境里与我谈中国未来的前途,他叫易小迪,现在阳光100的董事长。再后来,见到理想丰满的冯仑(万通董事局主席)、目光深邃的王功权(后来著名的风投大佬兼2011年更为著名的"私奔帝")。总之,当时他们没房也没有什么钱,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有的只是青春、热情、干劲与理想,但是年轻的人们仅仅是暂时的"贫",却不"穷"。虽然没有钱财,却胸怀大志,之后的20年他们将理想演绎成现实。
第一次启蒙应该是听海南证券董事长张志平讲股票。当时印象深刻关于股票的书是水运宪写的《股票,叩击中国大门:深圳股市大震荡》,很久以后才知道《乌龙山剿匪记》是他的代表作。
实际进入股票市场应该始于1993年,那年北京天龙、天桥上市。股票投资的"低门槛"让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能没有阻碍地进入股市,能投资赚钱,还不需要特权,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行贿,实在是太好了。很多年以后,我才逐渐明白,正是股市的"看似低门槛"其实害了很多人,并令许多人前赴后继、执迷不悟,在这方面股市确有与赌场相似之处。视股市如赌场却还在里面掺和的人本身就是赌徒,小赌怡情倒也罢了,想通过赌博取得财务成功无异于缘木求鱼。
最初开户是在华夏证券东四十条营业部,当时常见负责人之一是范勇宏(后来华夏基金的老总),以及忙碌的股评家赵笑云,那里还有当时籍籍无名后来却名满江湖的人--姓王名亚伟。
1993年入市并不是个好时机,那年春天上证指数达到1500点,次年跌至悲惨的300点,相隔12年之后的2005年上证指数才998点,相隔19年之后的2012年春天也不过2200点。当时大家实际上都不明白股票到底为何涨跌,于是各种今天看来莫名其妙的理论活跃于媒体及市井,当年的振振有词今日看来多是妄言与臆断。
1993~1995年,我也像现在很多人一样处于"玩一玩"的阶段,没有多少钱投资,跌了固然不高兴,却不至于跳楼;涨了高兴一下,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如饥似渴于各种可能得到的投资书籍,并通过认真工作积累本金。在互联网尚未出现的日子中,文字信息的获取成本比今天高很多,去新华书店看书,为了省下存自行车的2分钱存车费,需要将车停在远远不要钱的地方,再走回到书店。即便去图书馆,基本上也是站着看书,舍不得从书架走回座位的时间,渐渐养成了飞速阅读的习惯。
这种黑暗中的摸索直到1995年有关巴菲特的书出现在我生命里,如同黑屋中忽然射进一道灿烂的日光,又如同茫茫暗夜中的航船发现了指路的明灯。这本书就是后来的《巴菲特之道》,他的投资理念诸如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好企业好价格等现在听来尽人皆知,但当时简直是天外来音,闻所未闻。时至今日,关于巴菲特的书籍是我书架上的最大部分,中英文皆有,达百本之多。对于他的景仰之情在多年之后融入我写的《巴菲特,生日快乐!》一文中。
乘着来自巴菲特的灵光,1996年年初我倾尽所有播种于股市,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我写道:"在春节休市前几乎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了,看来目前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其后的两年采取"买入并持有"的方式,仅仅持有两只股票--长虹和兴化,取得约10倍的回报(同期指数大约上升了2倍),奠定了后来的财务基础。这段经历当年以《关于股票投资的通信》系列分期发表于《金融时报》,以至于时隔10余年后,还有人因此寻找到我。再之后我决定去美国读书,可以说我是用长虹的"奖学金"读完了美国MBA课程。
如何在远隔重洋,没有互联网信息、没有网上交易的年代,决胜万里之外,这是个从未有过的挑战。
本期收到民生银行分红0.30元/股,合计收取股息94 500.00元人民币。卖出片仔癀(000423)200股,104.75元/股。买入东阿阿胶(00423)500股,39.04元/股;中信(600030)4000股,12.87元/股;美股EDU 600股,12.75美元/股。支付财务费用5000元。期末资产总值1 708 054.15元人民币。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思考框架”,而不是一套僵化的操作指南。作者反复强调的那些核心原则,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极大的心智力量去坚守。他对于“常识的陷阱”的剖析尤其深刻,揭示了大众思维如何系统性地导致集体性的错误决策。我尤其喜欢他用来描述市场非理性时所使用的那些极富画面感的词汇,它们生动地描绘了市场情绪的潮起潮落,让人对市场的短期波动有了更超脱的认识。这本书给予读者的,更像是一套抵御市场噪音的“防火墙”,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专注于那些真正能带来长期价值的东西。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并在人生不同阶段都能读出新意的作品,其深度远超一般投资类书籍的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时而又像惊涛拍岸般充满张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投资环境变化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他总能找到一个与当代情境高度契合的、甚至跨越时空的参照物,让读者瞬间领悟到背后的本质。例如,他对某一轮泡沫破裂的描述,简直像是在重演一出古老的悲剧,但其蕴含的教训却是历久弥新的。此外,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探讨也极具启发性,作者并未将自己塑造成无所不知的圣人,反而坦诚地展示了自己在信息收集、甄别和解读上的努力与失误。这种谦逊的态度,反而大大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它让我明白,投资的胜利,往往不取决于你比别人知道得多多少,而在于你是否能比别人更早、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显而易见却被大众忽视的事实。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简单的编年体,而是似乎在不同章节之间构建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关联,仿佛是一幅精密的路线图。每一部分都像是为理解下一部分的某个关键概念做铺垫,读起来有一种抽丝剥茧、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关于“风险管理”和“心理博弈”的章节,作者用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剖析了人类思维中的固有缺陷。他没有回避那些艰难的时刻,反而将它们作为构建坚固投资体系的基石来阐述。我感觉作者的教育背景可能非常多元,因为书中不时穿插的关于哲学思辨和历史观点的穿插,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格局。它让你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赚钱,更是如何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一个清醒、理性的自我。这种将金融实践提升到人生哲学的层次的尝试,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特点。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赞叹,作者对叙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仿佛带着读者一同穿越了那些关键的金融风暴与市场狂欢。初读时,我着实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所震撼,那些关于决策的挣扎、面对巨额亏损时的心理波动,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绝非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他没有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将复杂的金融逻辑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之中。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时期市场情绪的捕捉,简直是神来之笔,那种全民狂热或者集体恐慌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焦躁不安。读到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取舍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深思,这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博弈,更是关于人性深处的贪婪与克制之间的永恒拉锯战。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即便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被故事本身所深深吸引,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财富积累的过程,更像是一部关于毅力和远见的史诗,而非简单的投资指南。这种叙事的力量,才是让这本书超越一般财经书籍的真正魅力所在。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展现“时间”维度上的深度。它不像那些鼓吹短期暴富的读物,而是坦诚地揭示了长期主义的艰辛与最终的甜美。阅读过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慢火熬制”的匠心。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在漫长岁月中被忽略的微小变化,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复利效应,最终汇聚成了惊人的财富版图。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引用和对照也极为精准,每一次回顾过去,都不是为了炫耀过往的成功,而是为了印证某个被时间反复检验的真理。这使得全书的基调沉稳而富有力量,没有丝毫浮躁之气。读完后,我立刻放下手头那些急于求成的心态,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的规划,那种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是任何速成秘籍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这种对耐心的极致颂扬,无疑是这本书中最具价值的哲学遗产之一。
评分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都挺好的,还有个小书签送。
评分本来买了两本不同的书,但有一本缺货,申请有的先发出,结果今天收到了。朋友介绍这个书好,所以必须读一读!
评分??一个投资家的20年
评分很好的一次购物,无论从哪方面都很成功,下次还会买。
评分大师经典,正版书,物流速度很快。唯一不满就是,物流包装也太渣了,就不能裹一层泡泡塑料吗?
评分本书记录了一个投资家,在股市当中的心路和操作历程,具有非常深远的参考意义,值得非常细细的去读。
评分可以,很好,京东很方便,京东很方便!
评分翻译的质量也十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