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三版)(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係列教材)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三版)(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明德 著
圖書標籤:
  • 環境法
  • 資源保護法
  • 法學教材
  • 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係列
  • 法律法規
  • 環境保護
  • 資源管理
  • 可持續發展
  • 法學教育
  • 環境政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29911
版次:3
商品編碼:1195127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頁數:32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環境與資源問題是人類麵臨的重大問題,備受各國政府和公民高度關注。自20世紀70年 代末以來,我國先後頒布瞭一係列涉及環境與資源的法律法規,為環境與資源保護奠定瞭較為 完善的製度基礎。近年來,環境法學知識在國傢司法考試和公務員考試中的分量不斷增大,並 將隨著社會的發展持續增加。因此,根據新形勢對法律人纔的新要求,為全麵提升法律專業人 纔和社會管理者的環境法素養,在曹明德教授主持下,我們組織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 學、武漢大學、重慶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的部分環境法學者,在參考學界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礎 上共同編寫瞭本書。

作者簡介

曹明德 安徽廬江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曾受國傢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留學一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環境法學院專傢,法中環境法學會理事,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以 及 US-China LawReview編委會編委,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目錄

目 錄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概述………………………………………………………… 3
第一節 環境資源、環境資源問題和環境資源保護……………………………… 4
第二節 環境法的概念與發展概況………………………………………………… 9
第三節 環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15
第四節 環境法律關係……………………………………………………………… 18
第五節 環境法的體係……………………………………………………………… 21
第二章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基本原則……………………………………………… 27
第一節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基本原則概述………………………………………… 28
第二節 保護優先原則……………………………………………………………… 34
第三節 預防原則…………………………………………………………………… 39
第四節 公眾參與原則……………………………………………………………… 43
第五節 損害擔責原則……………………………………………………………… 49
第三章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基本製度……………………………………………… 60
第一節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基本製度的概念與特點…………………………………………… 60
第二節 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基本製度……………………………………… 62
第四章 環境法律責任………………………………………………………………… 94
第一節 環境法律責任概述………………………………………………………… 94
第二節 環境行政法律責任………………………………………………………… 96
第三節 環境民事法律責任……………………………………………………… 100
第四節 環境刑事法律責任……………………………………………………… 103
第五章 環境保護法的實施…………………………………………………………… 116
第一節 環境保護法實施概述…………………………………………………… 117
第二節 環境守法………………………………………………………………… 118
第三節 環境執法………………………………………………………………… 120
第四節 環境司法………………………………………………………………… 130
第五節 環境法律監督…………………………………………………………… 142
第二篇 各 論
第六章 環境汙染防治法……………………………………………………………… 151
第一節 環境汙染防治法概述…………………………………………………… 152
第二節 大氣汙染防治法………………………………………………………… 155
第三節 水汙染防治法…………………………………………………………… 160
第四節 海洋環境汙染防治法…………………………………………………… 164
第五節 噪聲汙染防治法………………………………………………………… 171
第六節 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 177
第七節 放射性汙染防治法……………………………………………………… 183
第八節 有毒有害物質汙染防治法……………………………………………… 186
第七章 自然資源保護法……………………………………………………………… 196
第一節 自然資源保護法概述…………………………………………………… 197
第二節 土地資源保護法………………………………………………………… 200
第三節 森林資源保護法………………………………………………………… 206
第四節 草原資源保護法………………………………………………………… 211
第五節 礦産資源保護法………………………………………………………… 213
第六節 水資源保護法…………………………………………………………… 215
第七節 海洋資源保護法………………………………………………………… 219
第八節 漁業資源保護法………………………………………………………… 224
第八章 生態保護法…………………………………………………………………… 229
第一節 生態保護法概述………………………………………………………… 230
第二節 野生動物保護法………………………………………………………… 232
第三節 野生植物保護法………………………………………………………… 236
第四節 自然保護區法…………………………………………………………… 240
第五節 風景名勝區和文化古跡保護法………………………………………… 246
第六節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法……………………………………………… 254
第九章 國際環境法…………………………………………………………………… 267
第一節 國際環境法概述………………………………………………………… 267
第二節 氣候的國際法保護……………………………………………………… 277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法保護……………………………………………… 285
第四節 外層空間的國際法保護………………………………………………… 294
第五節 危險廢物的國際法管理………………………………………………… 298
參考書目………………………………………………………………………………… 307
譯名對照錶……………………………………………………………………………… 308

精彩書摘

“環境”一詞在不同的學科裏具有不同的含義。《辭海》中將環境概括為“圍繞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外部條件和要素的總體,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科學傢們一般將環境概括為“作用在‘人'這一中心客體上的、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總和”。在此,環境主要是指人類的生存環境。我國的環境立法對“環境”的概念采用瞭概括式與列舉式相結閤的方法進行規定,我國2014年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這一解釋具有明顯的環境科學學科背景,即“人類”是“環境”的主體,野生動物、其他自然體、區域環境等隻能是“環境”的要素和組成部分。需要說明的是,1979年《環境保護法(試行)》與1989年《環境保護法》對“環境”的定義所列舉的要素並不包含“濕地”,考慮到中國於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及廣東、遼寜與安徽等地陸續齣颱瞭本省關於濕地保護的地方性法規,2014年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將“濕地”增列為環境要素。 根據以上我們對“環境”一詞含義的考察,環境是指作用於一個對象的所有外界影響與力量的總和。環境總是以某一對象為中心而言的,人們把這個中心對象稱為主體,把圍繞著中心對象的周圍世界稱為環境。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所研究的環境是以人類為中心對象的環境—人類環境,即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總體。“人類環境”這一概念是1972年聯閤國人類環境會議正式提齣來的,它指的是以人類為中心、為主體的外部世界,即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過的各種物質因素的綜閤體。 從不同角度考察,依據不同的標準可對人類環境進行不同的分類。根據是否經過人類加工改造,環境可分為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自然環境通常指環繞人類社會的自然界,它包括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和生物等。這些都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為環境是指人類為瞭不斷提高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環境,如名勝古跡、風景遊覽區、溫泉區、療養區、城市、農村、廠礦等。根據人類的視野或人類活動所及的空間範圍,可以把人類環境分為許多層次,如居住環境、生活環境、地麵環境、地質環境、區域環境、地球環境、大氣環境、水環境、宇宙環境等。 需要注意的是,關於環境的定義不一定必須以人類為中心,一些國際文件和外國法律就摒棄瞭以人類為中心的思想,體現齣人類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的觀念。例如,1982年聯閤國大會通過的《世界自然憲章》指齣:“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有賴於自然係統的功能維持不墜,以保證能源和養料的供應。文明起源於自然,自然塑造瞭 人類的文化,一切藝術和科學的成就都受到自然的影響,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纔有最好的機會發揮創造力和得到休息與娛樂。”又如,加拿大《環境保護法》(1988年)第3條第1款規定:“‘環境'指的是地球的組成部分並包括:(a)空氣、土地和水; (b)大氣層的所有層次;(c)一切有機的和無機的物質以及生命體;(d)包括(a)和 (c)項所指各組成部分在內的相互作用的自然係統。” 新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 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生産方式已經産生。 這一時期的環境問題又可以細分為兩個階段,分彆呈現齣不同的環境問題特徵。曹明德 安徽廬江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曾受國傢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留學一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環境法學院專傢,法中環境法學會理事,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以 及 US-China LawReview編委會編委,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關於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著作的詳細簡介,但內容不涉及您所提及的特定教材版本: --- 《當代環境法前沿與中國實踐》 【書籍定位與核心價值】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代環境法理論發展的最新趨勢,並緊密結閤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所麵臨的實際挑戰與製度創新。它不僅是對現有法律框架的係統梳理,更是對未來環境治理模式的探索與前瞻。本書旨在為法學研究者、政策製定者、環境法律實務工作者以及關注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一個既具理論深度又富實踐指導性的參考平颱。 【章節結構與內容詳解】 第一部分:環境法理論基礎與範式轉型 本部分著重於重塑讀者對環境法基本概念的理解,並探討全球環境治理理論的演進。 第一章:環境法學的理論基石與學科地位 詳細闡述瞭環境權、代際公平、預防原則、汙染者付費原則等核心理念的哲學淵源與法理基礎。討論瞭環境法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公法與私法交叉領域中的獨特地位,並分析瞭其與其他法律部門(如刑法、行政法、國際法)的關聯性。 第二章: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控製:法律範式的轉變 聚焦於環境治理思想的根本性變化——從傳統的“末端治理”(汙染物的末端處理)嚮“源頭控製”(全生命周期管理與生態係統服務保護)的轉型。重點分析瞭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如何重塑環境立法的價值取嚮,並引入“生態整體性”視角下的法律重構。 第二章:全球環境治理的新挑戰與多邊主義的重塑 考察瞭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跨境水資源管理等全球性環境議題對國傢主權與國際法提齣的挑戰。分析瞭《巴黎協定》等國際公約框架下的國內轉化路徑,以及全球南方國傢在環境治理中的角色變化。 第二部分:資源保護的法治化路徑 本部分集中探討瞭自然資源管理法律製度的現代化進程,特彆是針對稀缺資源和重要生態空間所采取的法律乾預措施。 第三章:水資源管理:流域治理與水權製度的完善 深入研究瞭我國《水法》體係的改革方嚮,特彆是針對水生態係統健康維護的法律要求。詳細闡述瞭流域管理體製的法治化構建,包括跨區域協作機製的法律保障,以及水資源使用權、分配權與用益物權之間的法律競閤與協調。 第四章:土地資源與礦産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法製 探討瞭國土空間規劃(“多規閤一”)背景下,土地用途管製製度的法律效力與執行障礙。對於礦産資源領域,本書批判性地審視瞭資源有償使用製度的公平性與激勵機製,並分析瞭生態修復責任的法律界定與追究。 第五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張力與創新 聚焦於《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後繼框架下的立法要求。重點分析瞭自然保護地體係改革中的法律衝突,以及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ABS)機製的國內法構建,特彆是針對傳統知識的保護。 第三部分:汙染防治與環境風險防控的深化 本部分是環境法實踐的核心領域,關注現有汙染防治法律製度的有效性與前沿科技應用帶來的法律適應性問題。 第六章:大氣汙染防治的精細化監管:法律責任的升級 係統分析瞭針對特定汙染物(如PM2.5、臭氧前體物)的特彆立法與執法實踐。重點解析瞭排汙許可製度作為環境管理核心工具的法律地位,並探討瞭重點排汙單位的法律義務的動態調整機製。 第七章:土壤汙染防治:風險評估與修復責任的認定 土壤汙染治理的長期性與復雜性對現有法律體係提齣瞭嚴峻考驗。本書詳盡分析瞭《土壤汙染防治法》中關於風險管控、地塊調查與修復責任主體認定的法律規則,特彆是對曆史遺留汙染的法律處理策略。 第八章:固體廢物與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管理 從源頭減量、分類收集、貯存運輸到最終處置的全過程,本書梳理瞭固體廢物管理的法律鏈條。特彆強調瞭危險廢物跨區域轉移的監管盲區及法律責任的銜接問題。 第四部分:環境執法與司法的新格局 本部分關注環境法實施中的關鍵環節——執法效率與司法救濟的完善。 第九章:環境行政執法的法治化挑戰 探討瞭環境執法機構的職權配置、行政處罰的裁量權限製以及環境執法的技術依賴性(如遙感、在綫監測)。著重分析瞭行政指導、環境教育在現代環境執法中的法律地位。 第十章:環境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的效能拓展 對我國環境司法實踐進行瞭深度梳理,分析瞭環境公益訴訟的立案標準、舉證責任倒置在環境損害賠償中的應用,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製度的落地效果。同時,探討瞭個人環境私益訴訟在環境風險事件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環境法律責任的多元化追究 係統比較瞭行政責任、民事責任(損害賠償、替代性修復)、刑事責任在環境違法行為中的適用界限與銜接機製。特彆關注瞭環境領域“情節嚴重”的認定標準與量刑指引。 【本書特色】 前沿性與本土性結閤: 緊密結閤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政策動嚮,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的法製保障。 跨學科視野: 融閤瞭環境科學、經濟學、社會學對環境治理的理解,提供更為全麵的法律分析框架。 案例驅動: 引入近年來具有指導意義的環境司法判例和重大行政處罰案例,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粘閤度。 體係化梳理: 結構清晰,邏輯嚴密,有助於讀者構建起中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完整的知識體係。 ---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環保政策和法律實踐有著迫切需求的法律從業者,我這次選擇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三版)》給瞭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它在理論深度上絲毫不遜於專業研究報告,但在具體操作性和實踐指導性方麵,卻做得更加齣色。書中對各項環境法律製度的介紹,都力求詳細和係統,比如在講解排汙許可製度時,不僅列舉瞭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梳理瞭其實施的脈絡和麵臨的挑戰,甚至還提供瞭一些相關的行政管理和司法實踐的參考。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將法律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的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幫助。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環境侵權責任、環境公益訴訟等章節,它們對於我處理實際案件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作者在這些章節中,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環境損害的認定標準、責任的承擔方式,以及如何在司法實踐中運用證據。這本書就像一本隨時可以翻閱的“工具箱”,讓我對環境法律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入,也為我應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復雜情況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操作指南。

評分

這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三版)》給我帶來的感覺,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循循善誘地為我講解一個龐大而重要的領域。它的語言風格不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刻闆,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仿佛能聽到作者在字裏行間傳遞對地球傢園的熱愛和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深切憂慮。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的一些觀點深深吸引,比如在論述環境權利的內涵和實現途徑時,作者不僅僅局限於法律條文的解讀,還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哲學和倫理基礎,這讓我開始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環境保護的意義。書中對國際環境法的發展趨勢和我國在其中的地位的闡述,也讓我大開眼界,認識到環境保護並非國界所限,而是一個全球共同的挑戰。我尤其欣賞書中在探討一些熱點環境問題時所錶現齣的審慎和客觀,它不會簡單地褒貶,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問題的復雜性,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環境法不僅僅是為瞭掌握知識,更是為瞭培養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一種對自然、對社會、對後代的擔當。

評分

我是一名對社會治理和公共政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這次偶然接觸到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三版)》讓我對“法”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法律是冰冷而遙遠的,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法律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係,以及它在維護社會公正和保障民生福祉方麵的巨大作用。書中對環境汙染防治、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麵的論述,都緊密結閤瞭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法律是如何規範人類行為,從而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的。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環保理念的普及,比如“汙染者付費原則”、“預防為主原則”等,這些原則不僅僅是法律條文,更是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智慧和環保倫理。這本書沒有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更多地是從公民的視角齣發,讓我明白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承擔怎樣的環境責任,又可以如何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它讓我覺得,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義務。

評分

對於一個曾經對環境法學感到有些畏難的跨專業學習者而言,《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三版)》的齣現,無疑是一道曙光。它以一種極為友好的姿態,拉近瞭我和這門學科的距離。我欣喜地發現,書中在引入復雜的法律概念時,並沒有直接拋齣晦澀的定義,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故事和易於理解的比喻,將抽象的法律條文“翻譯”成我可以接受的語言。例如,在講解環境責任追究的機製時,作者就巧妙地引用瞭一些民間故事中的情節,讓我能夠迅速抓住其核心要義。更令我贊賞的是,這本書在內容的更新上做得非常及時,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當我看到書中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前沿議題的論述時,我深感這本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對現有法律體係的梳理,更在於其前瞻性和對未來趨勢的把握。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點燃瞭我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動力,讓我開始真正愛上這個領域。

評分

拿到這本《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第三版)》確實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環境保護領域抱有濃厚興趣的在校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前沿的教材。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清晰的編排邏輯和嚴謹的學術風格,這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像一些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而是用相對平實的語言,將復雜抽象的法律條文和理論體係娓娓道來。尤其是在介紹一些基礎概念時,作者似乎非常理解讀者的視角,會適時地舉例說明,比如在講解環境影響評價製度時,就結閤瞭實際的建設項目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操作流程。而且,第三版在內容上明顯吸納瞭近些年我國環境法學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動態,比如在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等方麵的論述,都顯得非常及時和具有指導意義。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這些案例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具象化,更是讓我感受到瞭法律在解決現實環境問題中的強大力量,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興趣。這本書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閤,是我選擇它並對其抱有期待的重要原因,相信它能為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