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精装本)

大家小书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精装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向奎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儒家思想
  • 中国哲学
  • 文化史
  • 历史
  • 思想史
  • 传统文化
  • 大家小书
  • 精装本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10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8449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如作者所言“大一统倡自《公羊》,……千百年来深入人心,变成我国民族间之凝聚力。……清末,满朝满野讲《公羊》,因而促进了变法维新运动。”本书带领读者上下三千年,纵横华夏九州,领略融合于华夏,承继自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凝聚力。

内容简介

  作品从公羊学谈起,系统地介绍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尤其解析了与儒家思想的密切关系,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中国思想史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杨向奎(1910—2000),字拱辰,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931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顾颉刚。后相继执教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主编《文史哲》,1957年杨先生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任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秦汉史研究室和清史研究室主任。著有《西汉经学与政治》、《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清儒学案新编》、《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墨经数理研究》、《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等。在从事历史研究的同时,还研究自然哲学和理论物理学,撰写了《论时间、空间》、《熵与引力》、《关于数理逻辑中的悖论》等论著。

目录

序言
一 先秦儒家之一统思想
二 一统天下的理想制度
三 公羊学派之形成与大一统思想
四 汉武帝之大一统与董仲舒的对策
五 司马迁与公羊学
六 何休对于公羊学的总结
七 宋儒之“春秋学”
八 清代前期的大一统论与公羊学
九 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大同思想
十 历史的回顾
后记

精彩书摘

  《大家小书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精装本)》:
  广义的“礼”,泛指社会文明,这是自古至今最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损”是去掉,“益”是增加,对待传统有损有益也就是批判地继承发展,因此才出现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良好局面。“从周”是法后王,这为后来荀子之“法后王”及公羊学派之“张三世”的理论建立了基础。夷、夏两系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系统,他们彼此交往,互相渗透,于是逐渐融合一体。夏代初期少康以前一段动乱的历史,即夷、夏交争而互相渗透以至融合的历史。夷、夏之争,在当时来说,已经不是异族间互相侵略,罗泌在《路史》中就曾以羿、浞之乱比之于安史之乱,后羿、寒浞实在是夏之叛臣,虽然傅斯年先生反对这种说法而认为夷羿是“敌国之君”。(见《夷夏东西说》)我们研究这一段历史过程,知道当时夷、夏之间的关系本来密切。史实见于《左传》襄公四年及哀公元年,襄公四年有: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钮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猹……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猹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猹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靡是夏遗臣而臣于后羿者,虽臣于二代而不以为忤,终复夏政,说明当时夷夏已少民族隔阂,而后来之《虞箴》有云:“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唐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见《夷夏东西说》)《虞箴》要夷羿而恢于夏家,是以夷夏为一体。又哀公元年《传》记此事有:“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郡,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以收夏众,抚其官职……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虞思妻少康以二姚,是虞夏两氏之族外婚;而虞属东夷,是夷、夏两族在夏代已融为一体。所以我们说,在华夏族及华夏文明之形成过程中,东夷与夏周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夏周文化不过是华夏文化之一支,田昌五先生的意思是可取的:“从部落王国到夏朝建立也是华夏族的形成过程,而夏文化则为华夏文化的一支,并不能成为单一的民族文化。”(见《古代社会形态析论》第202页)夏代文化不能代表整个华夏文化,因为其中融合了虞殷东夷系统的文化内容。这在考古发掘上看到的“文化叠压关系”中也可以得到说明。上引田氏著作于此指出:“这种联合和兼并的过程在考古文化中是有反映的。明显的如仰韶文化的氏族部落和大汶口文化的氏族部落,后期有在中原地区交错而处的现象。交错而处必然要发生斗争和联合,后来在这种斗争和联合中形成了所谓河南龙山文化。”(同上)虽然此所谓“形成了所谓河南龙山文化”的论断,是否即夷、夏两族交融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但作为民族融合而反映出文化之推陈出新,因而有考古上之反映,是没有疑问的。华夏民族文化之融合,自虞夏开端,至宗周而成熟,“郁郁乎文哉”之周文明,实在是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战国而后,在中国范围内新民族崛起,于是重新组合,而有汉族及汉文明。民族之融合,不断发展,代表本民族之文明亦不断在发展中,遂有中华民族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文明。
  ……

前言/序言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一部探寻中国政治哲学根基的恢弘史诗 内容简介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并非一本简单的教科书,它是一部深入肌理、钩沉索隐的学术巨著,旨在系统而深刻地阐释“大一统”这一核心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演进脉络,以及其与儒家思想之间密不可分的血脉联系。本书跳出了碎片化的历史叙述,从哲学、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将“大一统”的理念置于中国漫长的文明进程中进行审视,力图揭示其在中国政治制度构建、思想观念塑造乃至民族文化认同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核心概念的深度解析 本书的开篇,便对“大一统”这一概念进行了详尽的溯源与辨析。作者并非将“大一统”简单理解为疆域的广袤或政权的集中,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意涵。从早期中国社会“天下共主”的雏形,到秦汉帝国奠定的制度化基石,再到历代王朝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发展与修正,本书梳理了“大一统”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理论形态。其中,关于“统一”之“一”的内涵,是作者着力探讨的重点。它既指向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更象征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思想上的价值共识,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本书认为,“大一统”不仅是一种政治目标,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理想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儒家思想与大一统的共生关系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最核心的贡献,在于其对儒家思想与“大一统”理念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塑造的深刻洞察。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并非凭空而生,而是与早期中国社会关于政治秩序和统一的思考紧密相连。儒家学派,尤其是孔子、孟子等先贤,在构建其政治哲学时,便将“大一统”视为理想社会的必要条件。 仁政与王道: 本书详细论述了儒家关于“仁政”和“王道”的学说如何为“大一统”提供了合法性与道德基础。儒家认为,一个统一的政权,若能遵循仁政的原则,施行王道,以德服人,便能赢得民心,实现长治久安,这恰恰是“大一统”的理想状态。书中引用了大量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分析了“为政以德”、“民为邦本”、“协和万邦”等思想如何与“大一统”的政治实践相互印证。 礼乐制度与教化: 儒家所倡导的礼乐制度,在本书中被视为实现“大一统”的重要工具。礼乐不仅是维系社会秩序的规范,更是实现文化整合、塑造共同价值观的手段。通过推广一套共通的礼仪和音乐,能够消弭区域隔阂,培养共同的民族认同,从而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统治。本书深入分析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阐释了这一政策如何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意识形态,为“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支撑。 孝悌与忠君: 儒家关于家庭伦理的推衍,如“孝悌”观念,被本书视为“大一统”社会秩序在微观层面的基础。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儒家推己及人,最终实现“忠君爱国”的道德起点。通过强化家庭单位内的秩序与和谐,有助于构建一个稳定、可控的社会结构,这对于维持一个庞大帝国的一统至关重要。 天命观与正统性: 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观念,也为“大一统”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一个统一的王朝,若能顺应天命,德行高尚,便被视为“正统”,能够获得统治的合法性。这种天命观,使得“大一统”的政治合法性超越了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上升到一种道德与信仰的高度。 历史演进的脉络梳理 本书并非静态地分析理论,而是将“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的结合置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动态的考察。 秦汉帝国: 作者重点分析了秦朝的统一奠基,以及汉朝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如何将“大一统”理念制度化、常态化。从郡县制的确立,到文官制度的建立,再到国家祭祀与文化统一的推行,汉朝为后世的“大一统”树立了典范。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在这一分裂与融合的时代,本书探讨了“大一统”理念在遭遇挑战时,如何通过儒家思想的自我调适和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对话,得以延续和发展。隋唐盛世的再度统一,正是“大一统”理念在经历长期孕育后的一次辉煌实践,其制度创新和文化包容性,都与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 宋元明清: 在这些王朝,“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本书分析了宋代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深化,以及其如何反哺“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元朝作为非汉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大一统”的实践和对儒家思想的吸纳,以及明清时期“大一统”意识的强化,都在本书的梳理之列。 “大一统”的多重维度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超越了单纯的政治史解读,将“大一统”的内涵扩展至更广阔的领域: 文化统一: 本书深入探讨了“大一统”如何在文化上促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价值观,都在文化层面强化了“中国”的认同感。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普适性的文化载体,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秩序: “大一统”的实现,离不开一套稳定有效的社会秩序。本书分析了儒家思想如何通过强调等级、秩序和人伦关系,为维持社会稳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民族认同: 最终,“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并非基于单一的血缘或地缘,而是建立在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之上,而儒家思想正是这种共同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它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历史的独特性,把握中国文明的演进轨迹,理解中国当代政治哲学与文化思想的深层渊源。本书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凝聚力、文化认同的形成以及国家治理的智慧,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它提醒我们,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深厚的精神支撑与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而“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恰恰是中国历史上应对这一挑战的宝贵经验。 结语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以其宏大的视野、严谨的论证和深刻的洞察,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理解中国政治哲学与文化基因的精美画卷。本书不仅是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文明深层奥秘的读者来说,都将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收获颇丰的阅读体验。它将引导读者重新审视那些塑造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理念,探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尤其关注那些探讨“结构稳定性”与“内在张力”之间辩证关系的著作。我认为,一个长久存在的政治或文化形态,必然是在维持核心稳定性的同时,内部也孕育着不断自我修正或爆发冲突的潜在动力。我希望看到对这种动态平衡的深入挖掘,探讨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制度是如何应对内部的异见、外部的冲击,以及基层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优秀的分析不该只停留在描述“是什么”,更要阐释“为什么会这样持续”以及“哪些因素在悄悄改变其性质”。这种对复杂系统动力学的洞察,能让人对历史的演进过程产生更深刻、更具思辨性的理解。

评分

最近读了不少关于思想史的译著,发现一个普遍的难题是,很多翻译过来后,那种原汁原味的语境和微妙的哲学思辨常常被削弱了,读起来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我更偏爱那些在处理经典概念时,能够清晰界定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内涵与外延的论述。比如,对于那些承载了数千年文化重量的哲学范畴,作者如果能提供一个严谨的“概念史”的梳理,指出其意义是如何在不同代际的学者之间发生微妙偏移的,那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贡献。这种对思想脉络的精准捕捉,对于深化我们对传统智慧的理解至关重要,也避免了用当代观念去粗暴套用古人思想的误区。

评分

最近在思考传统学术体系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问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一种“非目的论”视角的解读,即不是将历史视为必然导向某个终点的线性发展,而是考察传统知识体系是如何在其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发挥其功能、构建其合理性边界的。重点在于理解,在特定历史阶段,一套思想体系是如何成功地组织了社会资源、确立了道德规范,并为精英阶层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这种研究视角,既能保持对历史情境的尊重,又能批判性地审视其局限性,避免了简单地将其美化或贬低。我期待看到对思想遗产如何在“继承”与“重塑”之间进行艰难抉择的细致描摹。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精装本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厚重感和典雅的气质,让人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翻完的“快餐读物”。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韵味,字体选择上透着一股古典的考究,那种淡淡的墨香似乎都要从纸张里散发出来似的。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精心制作的书籍,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次把它摆在书架上,那种视觉上的愉悦感就油然而生。触感上,纸张的磅礴大气与装订的严谨细致形成了完美的平衡,即便是长时间阅读,指尖触摸到的依然是那种令人舒适的纤维纹理。我想,对于一个爱书之人来说,书籍的物理形态和它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同等重要,这本精装本无疑在前者上做到了极致的用心,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奠定了非常高雅且期待的基调。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古代社会结构转型时,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多维度分析视角的资料,市面上很多论著往往过于偏重单一学科的解释框架,读起来难免有些片面和枯燥。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穿透历史表象,直达核心驱动力的深度分析。理想中的著作,应该能够将不同时期的政治演变、社会阶层流动以及文化观念的迭代,编织成一张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事件。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甚至早期经济史的观察点,来构建一个立体、有层次感的历史图景。这种全面且细腻的剖析,才能真正帮助读者理解一个庞大复杂体系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建立、巩固并最终走向变革的。

评分

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喜欢这个精装版的,内容不错,印刷也很好。

评分

大家小书现在可谓是井喷似的出书,让人买不过来了,这本书是老书了,但看作者的份上,还是买了。

评分

经典之作,精品收藏!

评分

满满的都是套路:1.活动开始之前无下限无节操的提价到98折。2.购物车里的书在活动开始之前突然呈无货状态,结束之后立马有货。3.限时间让人抢券。(200-100被抢到的几率近乎为0,网上却又有人大量出售)。严重鄙视京东!以前还觉得京东的存在很有必要,现在觉得有没有无所谓!

评分

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

评分

印刷精美,包装严禁,价格实惠,送货及时

评分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