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陆锡熊、戴震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历时10余年编成的。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44类,65属,有3400多种书,约10亿字,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成书后,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分藏于七阁。先抄好的四部分别藏于紫禁城文渊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沈阳文溯阁(现藏甘肃省图书馆)、圆明园文源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河北承德文津阁(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别藏于扬州文汇阁(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镇江文宗阁(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和杭州文澜阁(太平军二占杭州时倒塌,藏书散落民间,后经两次大规模修补,现藏浙江省图书馆),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
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一是内府藏书,二是清廷官修书,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四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每天至少可抄60余万字。
第四步是校订。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全书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官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四库全书》的价值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规模宏大,收录丰富。该书的编纂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被誉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
其次,分类科学。《四库全书》分类标准和部别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献传承的科学体系,它发挥了古典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主旨,沾溉后人,厥功至伟。编纂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派生著作,如《武英殿聚珍版书》《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考证》等,同时也推动了目录学与印刷事业的发展。
第三,传承历代文献。抄录和辑佚《永乐大典》中孤本书籍,集中梳理了明以前的历代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完备、周详的历史资料。正如近代学者萧一山所说,“以万千之遗书而汇成一团,以多数之简册而勒成一部,不惟齐整,易于保存,且完备,易于寻觅,吾国先人之宝籍得赖以不坠者,亦斯役之力也”。
《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虽然保留了大量的古籍,但编纂的过程,既是寓禁于征的过程,又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发生了48起“文字狱”。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在整体上重视儒家著作,轻视科技著作,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大部分科技著作因有碍于愚民而被禁毁。
本书的编纂沿用了原书的布局,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节选了各部的经典著作。在体例上,大部采用原文加译文的结构,以方便阅读。对于集部中的诗文则采用原文加注释的结构,旨在免去穿凿附会之意,由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去解读,从而尊重每一位诗文爱好者的艺术鉴赏个性。囿于学识,选篇、注解难免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购买这套《四库全书》完全是出于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敬畏。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过去,是理解其现在和未来的关键。而《四库全书》正是这样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文明精华的巨著。这款平装插盒版的出现,无疑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这部伟大典籍的门槛。拿到书后,我首先仔细检查了包装的每一个细节,从盒子的材质到内衬的设计,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八册书的装帧风格统一,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非常耐看。我特意翻看了其中几页,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所有内容,但那种字里行间的智慧和古人的思辨,已经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子部,我对那些关于古代哲学、政治、军事的书籍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治国之道和人生哲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宝贵窗口,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它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知识。
评分收到这套书的时候,心情是无比激动和期待的。我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套完整的《四库全书》,但往往高昂的价格和厚重的体积让我望而却步。这次幸运地看到了这款平装插盒套装,设计简洁大方,八册书的尺寸也很合适,放在书架上既不会占用太多空间,又显得格外有分量。拆开包装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纸张油墨香,混合着盒子的淡淡木质气息,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朴的年代。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其中一册,翻开第一页,里面工整的小字和清晰的排版,让我对古代文化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虽然我并非专业的学者,但对历史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套书,能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历史变迁、文学艺术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特别是里面的史部,我对那些关于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记载充满了好奇,希望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更好地理解当下。套装中的插盒设计,不仅保护了书籍,也让整体更显精美,非常适合作为一件传家宝或送给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
评分说实话,我是抱着一种“占有”的心态买下这套《四库全书》的。我一直觉得,作为中国人,拥有一套《四库全书》就像是拥有了中国文化的一份“正宗”血统证明。之前看过很多关于《四库全书》的介绍,知道它汇集了中国古代最精华的书籍,内容之丰富,知识之深厚,简直是难以想象。而这次的平装插盒版,恰好解决了价格和体积的问题,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拥有。拿到手后,我并没有立刻翻开阅读,而是把八本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桌上,欣赏了一番。那种古朴的装帧,那种低调的奢华,都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满足。我感觉,我并不是在购买一套书,而是在收藏一份无价的文化瑰宝。我喜欢这种“摆设”的仪式感,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文化的守护者。我打算先把这套书放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让它成为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也许有一天,当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我会逐字逐句地去品读其中的奥秘。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痴迷于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这次偶然看到了《四库全书》的平装插盒版,价格适中,而且包装精美,于是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虽然是平装,但八册书叠在一起,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历史的厚实感。打开盒子,里面的书册摆放得整整齐齐,插盒的设计很实用,既能保护书籍,又能方便拿取。我细细地摩挲着书的封面,那种素雅的米黄色和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我喜欢这种不张扬的设计,反而更能体现出《四库全书》本身的价值。我还没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看着目录,我就被里面庞大的知识体系所吸引。从经部到集部,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学术领域。我尤其对历史和文学部分感兴趣,希望能借此机会,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脉络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我很庆幸能拥有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那种素雅的米黄色,配上烫金的“四库全书”四个字,稳重中透着一股书卷气,一看就不是那种浮夸的包装。打开来,八册书静静地躺在绒布内衬的盒子里,盒子本身也做得非常扎实,边缘没有一点毛糙,合起来严丝合缝,感觉非常精致。我一直对《四库全书》这个名字有所耳闻,知道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到原著。这次看到这个平装插盒的版本,价格也比较亲民,就想着先入手一套,哪怕是了解个大概也好。拿到手之后,确实给了我惊喜,装帧的质感完全超出我的预期,感觉像是买到了一件艺术品。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里面的内容,但仅仅是翻阅了一下目录,就已经被其中包罗万象的学术领域所震撼。从经、史、子、集四个大类,到下属的各个细分门类,感觉里面囊括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所有智慧结晶。我对里面的《诗经》和《论语》尤其感兴趣,希望能借此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窗口。
评分不错就是内容不太全其他很赞!
评分还可以,很方便,以后不用总拔插头
评分图书收到 装帧不错 活动很给力 点赞!
评分图书收到 装帧不错 活动很给力 点赞!
评分很不错的书,赶上特价物美价廉,值!
评分很好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很一般,是节选册系,性价比不高。
评分给孩子买的,书不错,孩子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