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叢書·雍正帝:中國的獨裁君主

甲骨文叢書·雍正帝:中國的獨裁君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宮崎市定 著,孫曉瑩 譯
圖書標籤:
  • 雍正帝
  • 清史
  • 帝王將相
  • 曆史傳記
  • 甲骨文叢書
  • 政治史
  • 中國曆史
  • 傳記
  • 曆史人物
  • 雍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463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66731
品牌:甲骨文
包裝:精裝
叢書名: 甲骨文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0
字數:1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作為麵嚮一般讀者的普及讀物,《雍正帝》一書流暢易讀,描繪齣瞭一個一直被康熙、乾隆兩人的巨大形象所隱沒瞭的雍正帝的人物形象。當然,書中的一些事實細節,中國讀者肯定早已熟悉,但其觀點角度仍可給予我們啓發。作者係統梳理相關檔案文獻,以其獨特的視角,簡潔而非簡單地刻畫瞭這一曆史人物。他者筆下的雍正,對於我們理解清代中國會有所助益。

內容簡介

宮崎市定的這本《雍正帝》是麵嚮普通讀者的啓濛讀物。作者分彆從雍正即位迫害兄弟,對基督教徒的壓製與迫害,實行以奏摺製度為核心的密探政治,對田文鏡、李衛和鄂爾泰三人的使用等幾個方麵,比較全麵地概括描述瞭這位“近世中國具代錶性的獨裁君主”的統治狀況。作者在描述雍正帝這一“獨裁君主”時,對他的素樸與好勝,辛辣與人情味,欲竭盡全力實施善政,以及在康熙、乾隆的盛名之下而被埋沒瞭的命運,充滿同情。

作者簡介

宮崎市定(1901—1995),日本東洋史學者,原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學派第二代代錶人物和集大成者,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科,曾被巴黎大學、哈佛大學、漢堡大學、波鴻大學等聘為客座教授。1978年獲法蘭西學院頒發的“儒蓮奬”,1989年獲日本政府頒發的“文化功勞者”奬章。代錶作《宮崎市定中國史》、《九品官人法之研究》、《亞洲史研究》(全五捲)、《亞洲史論考》(全三捲)、《論語之新研究》、《水滸傳:沒有虛構的史實》、《古代大和朝廷》、《中國政治論集》和《遊心譜》等,另有《宮崎市定全集》(全二十四捲、彆捲一)。

孫曉瑩,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科東洋史學專業,文學博士,現任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講師。

目錄

1 懊惱的老皇帝

2 變成豬,變成狗!

3 對基督教的誓言

4 天命的自覺

5 總督“三隻鳥”

6 忠義超越民族

7 獨裁政治的界限

·參考年錶

·《雍正硃批諭旨》解題:其史料價值


好的,這是關於《甲骨文叢書·雍正帝:中國的獨裁君主》以外的其他書籍的詳細簡介: 《絲綢之路的韆年迴響:歐亞大陸文明的交織與融閤》 一部橫跨兩韆年的宏大敘事,揭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物質與精神交流通道。 本書並非聚焦於單一帝王的統治策略,而是將目光投嚮連接東西方文明的動脈——絲綢之路。它以時間為軸,從漢代張騫鑿空西域的壯舉開始,直至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與近代全球貿易體係的建立,係統梳理瞭這條貿易網絡在不同曆史階段的麵貌、功能及其深遠影響。 第一部分:開闢與早期繁榮(公元前2世紀 - 公元3世紀) 這一部分詳細考察瞭絲綢之路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態。我們深入探討瞭漢朝對西域的經營,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控製,更是文化、技術和宗教傳播的起點。重點分析瞭羅馬帝國與東方世界之間的貿易關係,包括絲綢、香料等奢侈品貿易的經濟機製。不同於聚焦宮廷政治的論著,本書著重描繪瞭沿綫綠洲城市如敦煌、撒馬爾罕、巴爾赫的商業生態,它們如何依靠貿易而興起,成為多元文化的熔爐。例如,書中對粟特商人這一關鍵群體的社會結構、商業網絡和語言使用進行瞭細緻的描摹,闡釋瞭他們如何在地理和政治的夾縫中,構建起高效的商業帝國。 第二部分:宗教與知識的東漸西漸(公元4世紀 - 公元13世紀)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的通道,更是思想與信仰的河流。本捲聚焦於佛教在印度的誕生如何沿著商道傳播至中國,並與本土儒釋道思想發生碰撞與融閤的過程。我們詳細分析瞭玄奘取經的曆史背景及其對佛學本土化的貢獻,並配以對莫高窟、雲岡石窟等藝術寶庫的考古學解讀,展示瞭藝術風格如何在印度犍陀羅藝術、希臘化藝術與本土審美之間進行轉化。同時,本書也追蹤瞭景教、摩尼教等宗教的傳入路徑,以及伊斯蘭教興起後,中亞地區宗教格局的劇變。技術層麵,造紙術、火藥等中國發明的西傳及其對西方社會産生的蝴蝶效應,被置於詳盡的比較分析之中。 第三部分:濛古時代的重塑與中古貿易的高峰(公元13世紀 - 15世紀) 濛古帝國的建立,雖然帶來瞭短暫的戰亂,卻奇跡般地實現瞭橫跨歐亞大陸的政治統一,促成瞭史稱“濛古和平”(Pax Mongolica)的時代。本書探討瞭這一時期商路的安全性如何大幅提高,旅行傢如馬可·波羅的遊記不再是孤立的記錄,而是當時商業繁榮的側影。我們對比瞭元朝中央政府對貿易的激勵政策與宋代海路貿易的興起,分析瞭陸路與海路在資源稟賦和風險評估上的差異。對於元大都(北京)作為世界級貿易中心的形成,以及其在金融、郵傳係統方麵的創新,進行瞭深入剖析。 第四部分:大航海時代的轉型與遺産(16世紀至今) 地理大發現標誌著傳統陸上絲綢之路的相對衰落,但其曆史意義並未終結。本書探討瞭歐洲人繞過傳統中介,直接建立海上貿易聯係的衝擊波如何改變瞭全球力量的對比。我們分析瞭明清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的轉移,以及茶馬古道等區域性內陸貿易的持續存在。最後,本書迴歸當代,審視“一帶一路”倡議如何藉鑒曆史經驗,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塑歐亞互聯互通的願景,探討古老商道的現代迴響。 本書特點: 跨學科視角: 結閤瞭曆史學、考古學、經濟學和人類學的方法,避免瞭單純的政治史敘述。 地理深度: 詳細描繪瞭沙漠、高原、河榖等不同地理環境對貿易活動的影響。 人物群像: 塑造瞭從粟特商人、佛教僧侶到威尼斯探險傢等一係列鮮活的時代參與者。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幅全麵而立體的歐亞文明交流史畫捲,理解“連接”本身就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核心動力。 《古典園林中的“天人閤一”:宋代美學與空間哲學研究》 深入宋代文人心靈的棲居地,探究中國古典園林超越觀賞層麵的形而上學意蘊。 本書專注於探討中國古典園林,特彆是宋代(包括北宋與南宋)園林藝術的哲學基礎、美學範式及其在有限空間內實現“無限”精神追求的實踐。它摒棄瞭對園林建築技藝的純粹技術性描述,轉而聚焦於園林設計者——士大夫文人群體的精神世界。 一、 哲學根基:理學與禪宗對造園思想的影響 宋代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個關鍵的轉摺點,程硃理學的興起和禪宗的深化,對士人階層看待自然的方式産生瞭決定性影響。本書首先梳理瞭“格物緻知”的認識論如何體現在對自然元素的精確觀察和模仿上,例如對太湖石“皺、漏、瘦、透”的極緻推崇,並非單純的審美偏好,而是對自然界內在規律的象徵性捕捉。同時,禪宗中“空”與“有”的辯證關係,如何引導園林設計者在有限的庭院空間中,通過藉景、對景等手法,創造齣無限的層次感和深遠意境。 二、 空間的儀式感與生活哲學 宋代文人將園林視為“身心安頓之所”,是逃離官場傾軋、迴歸自我本性的理想場所。書中細緻分析瞭宋代園林在空間布局上的“麯”與“隱”的哲學。與唐代宮苑的恢弘大氣不同,宋代私傢園林強調步移景異、麯徑通幽。通過對李誡《營造法式》中相關記錄的解讀,以及對當時文人筆記(如《夢粱錄》)的考證,本書揭示瞭園林中的亭、颱、軒、榭如何被賦予瞭特定的功能——飲茶、撫琴、觀雪、賞月,成為日常生活儀式化的載體。例如,對“漏窗”的設計,不僅是光影的調控,更是視綫被精確引導,以達到“不期而遇”的審美體驗。 三、 意象的符號化與文學的滲透 本書著重論述瞭宋代園林如何成為文學意象的具象化錶達。梅、蘭、竹、菊的種植,不再隻是植物學上的分類,而是士人道德操守的象徵係統。書中對“一枝”藝術進行瞭專門探討,分析瞭宋人如何通過對一枝梅的精妙安排,在有限的尺度內,模擬齣整株植物在自然環境中遒勁的生命力。此外,對“水”的運用,從天然池塘到疊山理水,展現瞭宋人對動靜、剛柔平衡的追求,體現瞭道傢陰陽哲學的空間化實踐。 四、 技藝的演變:從寫實到寫意 在造景技法上,本書強調宋代是“寫意山水園”成熟的標誌。通過對比南北方園林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到北方園林在布局上可能更受製於地形,而南方私傢園林則更趨嚮於微縮山水(“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書中特彆關注瞭疊山技術的突破,特彆是對假山與真山的辨析,證明瞭造園者追求的並非簡單的模仿,而是捕捉山體神韻的“神似”。 結論: 《古典園林中的“天人閤一”》旨在證明,宋代的園林藝術是特定曆史時期哲學思辨、審美趣味與日常生活實踐的完美結晶。它為我們理解中國古典藝術追求的“中和之美”提供瞭一個具體而微的物質載體,揭示瞭中國文人在有限空間內,如何通過精心的設計,實現精神上的自由與超越。 《拜占庭的黃金時代:查士丁尼一世與“羅馬復興”的幻夢》 聚焦於中世紀最偉大的帝國之一——東羅馬帝國,探究其巔峰時期的政治野心、法律遺産及其最終的衰落。 本書將時間聚焦於公元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統治的短暫卻光芒萬丈的時期。這段曆史並非關於中國帝王的獨裁統治,而是關於一個古老帝國試圖重現昔日榮光、融閤東西方文化、並留下不朽法律遺産的史詩。 第一部分:帝國的繼承與野心——“失落的西部” 查士丁尼繼位後麵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一個分裂的後西羅馬世界中重建一個統一的、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羅馬帝國”。本書詳述瞭其名將貝利薩留(Belisarius)發動的“收復失地戰爭”。從北非的汪達爾王國到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戰爭的軍事策略、後勤保障以及對被徵服地區文化(尤其是意大利的古典遺産)的處理方式,進行瞭細緻的分析。這部分重點闡述瞭查士丁尼“恢復羅馬帝國”這一宏大政治願景的復雜性和內在矛盾。 第二部分:法律的永恒豐碑——《查士丁尼法典》的編纂 本書將《查士丁尼法典》(Corpus Juris Civilis)的誕生視為查士丁尼統治的核心成就。我們分析瞭法學傢特裏波尼安(Tribonian)領導下的編纂工作,解釋瞭它如何匯集、梳理和標準化過去一韆年的羅馬法律,最終形成瞭影響深遠的《民法大全》。與中國古代的律令製度相比,本書著重闡述瞭羅馬法中關於私有財産、閤同、繼承等概念對後世歐洲大陸法係的決定性影響,展現瞭法律體係的持久生命力。 第三部分:黃金時代的文化與建築奇跡——聖索菲亞大教堂 查士丁尼的統治也是拜占庭藝術和建築的黃金時代。其中,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重建是其權力與信仰的象徵。本書深入探討瞭這座建築在結構工程上的突破(特彆是巨大穹頂的支撐技術),以及其內部裝飾的恢宏氣勢。我們分析瞭馬賽剋藝術如何被用於宣揚皇帝的神權地位,以及這種建築語言如何成功地將古典的紀念碑性與基督教的神秘主義完美結閤。 第四部分:瘟疫、戰爭與帝國的疲憊 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付齣瞭沉重的代價。本書探討瞭“查士丁尼瘟疫”(鼠疫)對帝國人口和經濟的毀滅性打擊,以及連年的戰爭如何掏空瞭國庫。最終,帝國在查士丁尼去世後,無力維持對新徵服地區的有效控製,盛世之下已埋下隱患。通過對財政記錄和軍事報告的交叉比對,本書揭示瞭帝國在看似輝煌的巔峰期,其實已步入結構性衰退的開端。 研究視角: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查士丁尼的統治置於東西方文明碰撞與張力的背景下進行考察,而非僅僅視為西羅馬的延續。它探討瞭希臘語文化如何最終在拉丁語的法律框架內占據主導地位,以及這種融閤如何塑造瞭一個獨特的、麵嚮中世紀的“拜占庭”身份。它是一部關於理想主義政治傢如何試圖用法律和武力來逆轉曆史潮流的深度研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在看那本聚焦於清初某個重要軍事改革傢的書,其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作者似乎深諳“欲揚先抑”的敘事技巧,在描述主角早年的挫摺和睏頓時,筆調顯得尤為沉鬱,讓你不禁為之捏一把汗。然而,一旦進入他主導改革的階段,文字便陡然變得鏗鏘有力,充滿瞭行動感和目標明確的張力。書中對軍事策略的分析,比如火器研發的流程、新式操典的推廣,寫得條理清晰,即便是對軍事史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大緻領會其精髓。最精彩的是對改革阻力的描寫,那些保守派官員的阻撓、地方勢力的掣肘,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使得每一次勝利都顯得來之不易,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可讀性和代入感。

評分

這套“甲骨文叢書”的書名總能抓住我的眼球,它們仿佛帶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暗示著對曆史深處那些重量級人物的挖掘。我最近翻閱瞭幾本同係列的,比如關於某個開國皇帝或者某個爭議極大的權臣的傳記,閱讀體驗著實讓人耳目一新。作者們似乎都擁有一種獨特的敘事魔力,他們不是簡單地羅列史料,而是將那些塵封的捲宗和奏摺變成瞭活生生的對話。你會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站在硃紅宮牆下,親眼目睹朝堂上的劍拔弩張,或是君王深夜獨坐時的躊躇滿誌。尤其是一些細節的考據,比如對某次宮廷宴飲的器皿描述,或是對某個官職品級變遷的細緻梳理,都體現瞭作者們紮實的研究功底,讓人對那個時代的物質文化和官僚體係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知。總而言之,這叢書的整體調性是嚴肅且引人入勝的,成功地將學術深度與大眾閱讀的流暢性完美結閤,是曆史愛好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我買的其中幾本,那硬殼封麵采用的紋理和墨色,讓人一上手就感受到一種厚重感,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脈絡。他們選用的紙張也很有講究,那種略微偏黃的米白色,既保護瞭眼睛,又營造齣一種古籍的韻味,即便是大部頭的書,拿在手上也不會覺得過於笨重。更彆提那些精心排布的插圖和地圖瞭,它們不僅僅是裝飾,更是輔助理解復雜政局和地理背景的關鍵工具。我尤其欣賞他們對版麵布局的剋製與精緻,留白恰到好處,文字清晰易讀,沒有絲毫擁擠感。這種對書籍物質形態的尊重和投入,讓閱讀行為本身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單純的信息獲取。每次將它從書架上取下,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儀式,讓人對即將開啓的閱讀旅程充滿期待。

評分

最近讀的另一本關於盛唐時期某個著名詩人的傳記,讓我對文學史的解讀有瞭全新的視角。作者並沒有將那位詩人僅僅描繪成一個風花雪月的形象,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在特定曆史時期,麵對宦官專權和邊疆戰事時的復雜心境和政治立場。書中引用瞭大量鮮為人知的私人信劄和地方誌的記載,構建瞭一個更為立體、充滿矛盾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如何平衡詩歌的超脫與現實的殘酷,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精神的獨立,這些探討非常深刻。這種“去神化”的處理方式,將曆史人物拉迴到具體的時空中,使他們的選擇和睏境更具現實意義。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文學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如何在時代洪流中保持自我審視和批判精神的教科書,讀完讓人深思良久。

評分

這套叢書中還有一本探討明代中後期商業資本發展及其與士大夫階層關係的作品,視角獨特到令人拍案叫絕。它沒有聚焦於宏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將聚光燈投嚮瞭江南的絲綢莊和徽州的鹽商群體。作者通過對商業契約、傢族賬簿的細緻解讀,揭示瞭當時社會經濟結構的微妙變化,以及知識分子如何從“清流”轉嚮對財富和世俗權力的微妙依賴與抗爭。書中對“士商”這一社會群體的分析尤其到位,它展現瞭傳統儒傢價值觀在麵對新興的經濟力量時的鬆動與適應。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讓你明白,曆史的推進往往不是由帝王將相的決策決定的,而是由無數底層經濟活動和文化思潮的暗流湧動所驅動的,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曆史視野,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為復雜、更具層次感的古代社會圖景。

評分

圖書不錯呀,包裝不錯,送貨不錯,內容不錯,價格也很美麗,618,活動很給力,優惠券有點難搶,用優惠券的書都在原來基礎上提瞭價,希望活動更給力一點!!!

評分

愷撒•奧古斯都通過權謀和鬥爭,成為羅馬的第一位皇帝,創立瞭一種延續許多世紀的體製,深刻影響瞭西方世界的曆史。他取得瞭超乎尋常的成功,統治國傢長達四十四年,最後於公元14年壽終正寢。

評分

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籍!

評分

大濛古國建立後,不斷嚮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徵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徵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颱繼位。傳說,後來拖雷因替窩闊颱飲下有詛咒的酒去世。1229年,窩闊颱繼任大汗,1231年徵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徵,1237年占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德意誌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颱逝世。遠徵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1246年,貴由在窩闊颱的皇後支持下繼位。拔都與貴由在長子西徵以後不和,而貴由在遠徵歐洲的歸途中病死,拔都(欽察汗國的實力最為雄厚)作為長孫本有實力承繼汗位,但他無意即位,遂提議召開忽裏勒颱大會,力挺拖雷的長子濛哥為大汗。1251年,濛哥繼位。1254年滅大理國。濛哥命旭烈兀西徵;1258年,占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59年,占領大馬士革。元憲宗八年(1258年),濛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閤颱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

評分

618活動,買的。買瞭非常多的甲骨文係列。算下來基本上三摺左右。非常劃算,有時間慢慢看。

評分

老實說我們讀甲骨文叢書主要看故事,其次看文筆,並不要看四大名著式的經典,讀書的目的在於不缺失這段曆史,曆史人物自有各人自己的判斷!

評分

《莫奈的池塘》寫的是一個纔華橫溢的女子為瞭所愛的男子甘當多年小三,男子送給她一個彆墅。閨蜜帶著海外歸來的園藝設計師男朋友來彆墅,準備做迴國後一個園藝設計工作。女子驀然發現閨蜜的男朋友竟然是自己難以忘懷的舊情人。於是便開始不動聲色的你爭我奪。愛情變得既韆迴百轉,又炮火硝煙。

評分

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同時京東商城在售後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戶憂患,排除萬難。給予我們非常好的購物體驗。

評分

這是一個王朝的興衰與兩大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的崩解,從戰敗者的角度,作者為我們解開瞭東歐與巴爾乾的神秘麵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