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车前子为当代知名文人,诗文画俱佳。
2《苏州慢》写到了名城苏州的方方面面,每个掌故,每个人物,每个处所,每件风物,作者以数十年的体验和笔力,呈现了一个如此江南气息十足,又超出了我们预料的奇妙的深厚的苏州。
《茶墨相》主题是文人的世界。是一个由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组成的完满精致的世界。
《味言道》写到了诸多自己与其他名人的研究和交往经历,如老舍、郁达夫、沈从文、艾略特、川端康成、艾青、张兆和、邹静之等等,既文风飘逸,又裨补实事。
《懒糊窗》书中写到了诸多自己与其他名人的研究和交往经历,如老舍、郁达夫、沈从文、艾略特、川端康成、艾青、张兆和、邹静之等等,既文风飘逸,又裨补实事。
内容简介
这套随笔精选集,萃集了车前子多年来的散文精品,完整地展示了他别开生面的文学才华和独特风格。
《苏州慢》作者写苏州的历史,写那些出生和流连苏州的人;写苏州的粉墙黛瓦,流水人家;写名胜,如网师园,虎丘塔,写技艺,如桃花坞,评弹昆曲;写苏州草木,如香樟桂花,腊梅海棠;写苏州市井,男人女人;写尽苏州天时地气,苏州人的肝胆性情。
无处不可落笔,无事不可成文,在作者独具的慧眼揣摩之下,苏州如一巨细无遗的盆景,幻化在眼前。
《茶墨相》为我们呈现了文人世界的各个层次,各个侧面。
在物质层面,文人对于细节、精致的追求,如茶、墨、纸、瓷、药的品味,那些无穷无尽的小物件,譬如镇纸、笔山、月份牌、藏书票、印章、玉石,如何体现文人的情趣。
在精神层面,文人生活在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琴曲、戏剧的琳琅供目的世界里,在这里他们与古为友。
文人的世界才是一个国度、一个文明中zui绵延传承,zui让人安顿皈依的地方。
《味言道》尽情抒写了自己丰富琳琅的食客体验。以精细的笔触展开了天南海北的美食图景,苏州馄钝,陕北油馍,吉林韭花,东洋芥辣;既有清雅嘉品,也有美味摊食,以至慈姑、洋葱、菜花、橘子,笔触所及,无不妙味隽永。又能抚今追昔,旧日已失的美味,时下迭出的新菜,可看出今昔之变;时令节气,鱼鸟果蔬肥瘦消长,能感受天地在舌尖的律动。
作者不仅仅罗列杯盘,更深谙食物与为人的微妙关系,由吃品、酒品而及人品,由酒局、饭局而至时局,品咂食的至味,酒的境界,人生的浅深。
《懒糊窗》发挥了杂文的特质,杂到ji致。既写花鸟虫鱼,手艺物件,又写到中外作家,江湖四方。写老舍、郁达夫、艾青、张兆和,也写艾略特、川端康成、毕加索、凡高;写古人、乡人,也写妻小、小县居民;写文人雅事,也写纸箱、锦盒、水井、尘埃。
无处不可落笔,无事不可成文,在作者独具的慧眼揣摩之下,就如放大镜下的一把沙子,颗颗粒粒都是熠熠生光的。
作者简介
车前子
1963年生于苏州。诗人,散文家,水墨工作者。
80年代朦胧诗兴起时的代表诗人。
2000年以后除了继续写诗之外,专攻散文和水墨。
其散文多次获奖,被认为是独树一帜的文体大家。
其绘画,被知名画家、颇受毕加索赞誉的张仃称为国内“真正的文人画”。
目前,出版有诗集与散文随笔集二十一种,举办过个人画展九次。
对他而言,“诗人作品中的自我,仅仅是一件艺术品”。
精彩书评
著名编剧邹静之对他的评价:
金农一分,周作人三钱。评弹祁调半分,言菊朋两瓣,玉华台淮扬菜厨子顾三哥四分,古董败子何先生二两,白石一块,八大一方,约等于车前子。
目录
《苏州慢》目录
粉黛记 ...1
门泊东吴万里船 ...7
苏州女人和苏州男人 ...12
香樟树与桂花 ...17
东山杨梅 ...19
西山枇杷 ...23
小巷小巷小,巷小巷小巷 ...26
有水一章 ...28
水 井 ...32
甲辰巷的甲辰塔 ...36
小公园和大公园 ...37
房 事 ...41
桥边生涯 ...48
阁楼偶记 ...51
桃花坞木刻年画 ...53
摹 本 ...56
太湖石与评弹 ...59
药香的艺圃 ...63
五峰园 ...67
藕断丝连之美 ...69
花气间记 ...73
秋天的故事 ...76
回忆怡园与沧浪亭 ...83
两个苏州人 ...86
苏州1979 ...90
赔我一个苏州 ...92
手艺的黄昏 ...96
日光灯管 ...101
烟草仕女 ...104
一条黄纸板糊出的小巷 ...107
明月前身 ...109
古老花园 ...116
南方的大路 ...123
苏州闲话 ...130
变 化 ...134
宋瓦杂抄 ...137
南社人物两题 ...140
泥 巴 ...146
流水账 ...152
回忆园路河山 ...158
恋爱中的女子 ...162
在苏州梦游 ...169
正文与附录 ...186
街头手艺人 ...193
补碗的 ...196
古董铺 ...198
南纸店,烟纸店 ...202
回忆点心店 ...206
家 ...209
天 井 ...213
小石灰桥 ...216
回忆树 ...219
皂 荚 ...223
蜡梅海棠车前子鸡冠花凤仙一串红 ...226
回忆茉莉花和茉莉花田 ...229
三湖记 ...231
江南的南方 ...233
雨 事 ...236
有一年大雪 ...239
浪漫个头 ...241
访制琴者 ...244
小人书 ...247
洋 画 ...251
陀 螺 ...255
一根有长矛那么长的火柴 ...259
铅笔记 ...261
沙橡皮白橡皮香橡皮肉橡皮 ...264
竹皮帖 ...267
旧衣帖 ...270
内心一个绿油油的鬼 ...274
水落石出 ...277
诗人与故乡 ...285
《茶墨相》目 录
昨晚的梦 ...1
紫砂之旅 ...3
回忆茶 ...7
茶意五帖 ...9
好事成双 ...14
香艳小说 ...17
青梅竹马 ...20
旧时月色 ...23
蒸青闲笔 ...26
橄榄札 ...28
茶 梅 ...31
茶渍记 ...34
茶渍又记 ...37
“早晨五点钟睡下” ...40
“今天上午心里有事” ...42
“晚上回家” ...44
碧螺春片段 ...47
孵茶馆 ...59
在虎丘喝茶 ...60
在紫金庵喝茶 ...62
在假山石后边吃茶 ...66
阿婆茶 ...70
水 墨 ...74
回忆书 ...79
临书但有惆怅 ...81
夕阳在山 ...86
杨风子四帖 ...89
桃之夭夭 ...94
俨然坐下 ...97
城南唱和 ...100
聚之为圣散之成仙 ...103
书法的终结 ...109
鬼神仙人 ...116
《清明上河图》是部小说 ...120
神龙见首不见尾 ...123
风流的本钱 ...126
刺鼻的味道 ...128
犹如在夏夜没有灯火的弄堂里听鬼故事 ...133
郑板桥三俗 ...138
千峰担当寒色 ...142
风凉笃笃 ...145
吐出一根线 ...148
花下醉 ...150
听《忆故人》 ...158
听《阳春》《白雪》 ...161
琴 挑 ...164
江流石不转 ...167
梧叶舞秋风 ...170
秋夜思 ...173
陈与义的临江仙 ...176
说“玉” ...179
一根线 ...181
刻 ...186
瞻 眺 ...189
不出汗 ...192
老年艺术 ...194
药与书 ...196
私人影集 ...198
藏书票与藏书章 ...201
金圣叹剩 ...203
颜 色 ...206
而流连光景不觉有年矣 ...213
长安记 ...218
戏之言 ...225
在园林梦游 ...233
在古琴梦游(上) ...247
在古琴梦游(下) ...267
后 园 ...278
探花人情 ...282
最好的散文是月份牌 ...286
墨 ...289
禁 书 ...291
范成大《梅谱》 ...295
《味言道》目录
吃它一年 ...1
路 上 ...5
慈姑与鸡头米 ...10
咸菜雪菜 ...14
一只流淌着水红色的菱角 ...18
初 一 ...21
立 秋 ...25
中秋节的吃物 ...28
四季歌 ...32
木 奴 ...36
去吃一碗面 ...39
绿杨馄饨 ...42
大饼油条粢饭汤团面衣饼南瓜团子蟹壳黄等等 ...45
袜底酥格麦地蔬格绿油油的麦饼格 ...48
橘红糕海棠糕脂油糕黄松糕桂花白糖条糕
薄荷糕蜂糕糖年糕水磨年糕扁豆糕 ...52
山芋的白吃甜吃与咸吃 ...55
开水淘饭 ...58
菜饭和炒饭 ...63
酒酿闲话 ...66
糖 ...69
热爱甜食的人 ...72
点 心 ...75
饸 饹 ...77
长板凳上吃藕粉 ...80
山西的面食 ...82
豆汁及其他 ...85
奶饽饽及其他 ...88
苦 笋 ...91
薄荷小院 ...92
故乡的野菜 ...95
说白了 ...97
说 鸡 ...100
富贵衣,叫花鸡 ...103
河 豚 ...106
鲽鱼头 ...111
松鼠鳜鱼 ...114
长年有鱼 ...117
石榴虾 ...121
甜驴肉和梨 ...124
炸金砖 ...127
云想衣裳 ...130
泥沙俱下 ...133
玫瑰竹夫人 ...135
学问太大 ...138
博士请客 ...141
芥 茉 ...144
落花生 ...147
山药书 ...150
名字与绰号 ...152
圆顶建筑 ...155
莴 苣 ...158
莲藕记 ...161
花菜进城 ...163
冬酿酒 ...167
吃老酒 ...169
酒及其他 ...173
喝酒的境界 ...176
喝杨梅酒的青年 ...178
最可回忆 ...181
回忆年夜饭 ...184
吃的怪癖 ...187
万法归一 ...190
饭 局 ...194
一个人的末日 ...200
好 吃 ...203
青橄榄青木瓜青女子 ...209
凝 神 ...214
拦腰与摘抄 ...247
粮 食 ...250
吃扁豆的习惯 ...255
牙膏的来历 ...258
饼干故事 ...261
梅 饼 ...264
童年的经典 ...266
《懒糊窗》目录
国子监街 ...1
嗅觉带我找地儿 ...5
玻璃灯罩 ...7
一个无名小站 ...10
青 花 ...12
凳 子 ...15
罗汉果 ...17
绣球花 ...20
菖蒲花 ...23
悬铃木 ...26
香 椿 ...28
西 瓜 ...30
花 ...32
辛夷花和太湖石 ...35
金 鱼 ...36
鸟 ...39
羊 ...42
偶 记 ...44
西洋画本 ...47
猜谜语 ...65
我们是赤裸的 ...69
盛夏的声音 ...73
白烟囱 ...75
张宗子 ...77
郁达夫 ...79
沈从文 ...81
老 舍 ...83
我的朋友邹静之 ...85
生活在学校附近 ...89
沉睡的花朵 ...95
粉红摘 ...100
苍茫的影子木马 ...104
童话 ...109
《古诗读物》序 ...111
十四田虫 ...112
有公鸡的地方 ...115
锦盒散页 ...117
貌似格言的脸面 ...124
腊月九忆 ...136
尘 埃 ...142
诗歌故事 ...146
如期而来如期而去 ...154
纪念一只纸箱 ...156
《影影集》两则及说明 ...159
筷子和《筷子的故事》 ...170
剥壳非为啖肉 ...173
被羽毛携带或携带羽毛 ...175
粗 枝 ...179
折鸟事件 ...182
偶像之城 ...184
自画像的片断与拼贴 ...189
瘦鹤病梅 ...193
叶落石遗 ...195
雨之集 ...197
紫一章 ...201
绿 H ...204
找 人 ...208
乡下纸牌 ...212
年底的织布机 ...217
随想蝉蜕 ...224
工业化的怀旧 ...242
县城和鸡毛 ...245
节气与哮喘,或农历中的梨 ...248
被唤醒的身体 ...254
在一根大烟囱下 ...257
明朝市井 ...260
佛 头 ...264
2000年故乡夏天 ...269
民 间 ...278
晚期风物 ...280
瓜田李下 ...283
城南旧事 ...286
这么多人混在一起 ...294
精彩书摘
苏州女人和苏州男人
嫁给苏州男人,等于嫁四个人
“女士请,女士先请!”
苏州女士先请。
苏州并没有多少绝色佳人,苏州女人的容貌水准普遍较高,在这么个水准中,要出落拔尖得出类拔萃,就不容易。不像有些地方女人的容貌水准普遍较低,那地方往往出美女,因为不均匀,好处尽往一两个女人身上奔跑而去。
苏州也并没有多少难看女人,除容貌的“均贫富”外,苏州水土也颇有大师风度,像陆游,写作近一万首诗,质量大致衡稳,不见明显落差。
苏州女人十分能干,其实中国女人都十分能干,只听说家道在男人手上衰落,没听说女人把家败掉。不但能干,还常常能干好。范仲淹这个家族,不就由一个寡妇一手拉扯而大?
旧社会的苏州女人像全中国女人一样。后来妇女解放,苏州女人的解放程度在中国就首屈一指了,首屈一指或许说不上,那也名列前茅。解放得早,负担就少,再加上苏州气候又不寒冷,又产绫罗绸缎,所以苏州女人一般都能轻装上阵。用个比喻,苏州女人像是轻骑;再用个比喻,苏州女人像是空心菜,朝气蓬勃,骨头都鲜嫩碧绿。
旧社会的苏州女人只得在家里嗑瓜子,一嗑两爿,客堂地上瓜子壳黑压压一片,不露一点白。不但旧社会的苏州女人在家里嗑瓜子,旧社会的中国女人大多数也是在家里嗑瓜子,能把瓜子嗑得如此身怀绝技,也只有苏州女人,她们虽说是解厌气,专注程度却并不小于刺绣,嗑嗑嗑,并且更带着烈火干柴般的热情。所以一旦得到解放,苏州女人的能量也就可想而知。有一种气概在男人身上不见得美观,在女人眼里就看得到它的魅力。苏州女人既能让男人闲着,又能让男人不闲着,男人不闲着的时候因为爱苏州女人,闲着的时候也因为爱苏州女人。苏州女人能让人爱,俗话说“讨人欢喜”,尤其是讨外地男人欢喜,这是苏州女人的特长。
上面说到瓜子,从一个城市瓜子销售量上,能看出这个城市妇女解放程度。据说现在采芝斋“玫瑰西瓜子”“奶油西瓜子”卖不大动,我听了心里高兴,说明苏州女人都在工作,没有因为解放得早,就停止进步,没有让男人豢养,而一些大城市却刮起一股闲妇之风,苏州女人不受影响,可以在妇女解放史上继续记上一笔。
苏州女人瓜子是不嗑了,但喝起酒。起码是我认识的一些苏州女文学艺术家都会喝酒。我走过几个地方,从没见过有像苏州女人把酒喝得那么豪爽的。京城里的几位资深编辑说,苏州女人喝酒太厉害了,拿着一大杯烧酒,说敬敬你,一口就干。关键是喝酒之后,还能工作。
我对苏州女人所知甚少,写不好。
快,跟上!苏州男人。
天生男女共一处。写完苏州女人,我就该写写苏州男人。但我知道我也写不好。因为我就是苏州男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自认为我这几年在北京,是做了点宣传苏州地方文化工作的,主要向北方姑娘推销苏州男人。“推销”这个词用得不好,好像苏州男人娶不到老婆。应该说成“介绍”。我这几年一有机会,就向北方姑娘介绍苏州男人。
我说“吃在成都,嫁在苏州”,一个姑娘家能找个苏州男人做老公,那是前世积德,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
有的北方姑娘被我吊起胃
前言/序言
《苏州慢》自序
苏州是我故乡,而已而已,而已吧。要说不爱,有点困难;要说爱,也不那么容易。
谁没有故乡呢!我是不是大惊小怪,居然不知不觉写下几百万字苏州,好像前世欠它的债,这世偿还。
有个秋天的午后,独坐乳鱼亭中,忽然《三笑》弹词巧云一般舒卷而来,原来有个老先生弯腰走过,他背驼得厉害,手里捧着的收音机像只枕头,塞在右耳朵下面。我们在还五百年前的债。老先生步履维艰地远去了,乳鱼亭四周返回寂静,虾兵蟹将六神无主,偃旗息鼓。我忽然想到,故乡会不会也欠我们债呢?比如眼下苏州,欠我债吗?欠我债吗?如果真欠的话,我也不客气,等它来还。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三百年后还我吧,五百年后还我吧,这样更好,古往今来,诗人都会给自己的故乡放高利贷。
是为前言。
车前子
《懒糊窗》自序
若干地方,若干花木,若干山水、朋友、鸡鸡狗狗和市井。这些东西,是我坐在虚室,从窗口看到。
窗户本是明瓦,东一块、西一块、上一块、下一块,如今鳞片脱尽,时光如水亦向东流乎?或忽然化龙,作风做雨,龙也是有鳞片的。鱼龙之所以混杂,因为鳞片混杂难分难解。
糊上一张棉筋纸就有区别,内是内,外是外,而不见外。
但这棉筋纸也难找,皮纸呢,少点白皙,或曰白皙之轻薄。糊窗纸要轻薄,糊名要厚。枯坐破窗,无所事事,有人破帽遮颜,我则破窗养眼,看到一点,记下一点,增之一点,减之一点。
从五六本旧作中,《懒糊窗》是我选美而出,当然破窗边美人稀罕,自然得罪爱美之心,但这本《懒糊窗》里每篇散文在我选美之际都被我增之一点减之一点,煞费苦心,好像“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宛如新作一般,仿佛多年婆婆又成媳妇。
懒糊窗,首先得有窗,还要老式那种,一推,差点掉下来。
是为前言。
车前子
《车前子随笔精选集》:穿越时空的文化拾遗与生活哲思 这套《车前子随笔精选集》共收录了车前子先生的四部随笔集:《苏州慢》、《茶墨相》、《味言道》以及《懒糊窗》。这不是一份简单的作品集,而是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养,为我们铺陈的一幅幅精致的文化画卷,一次次意味深长的生活对话,和一场场触动心灵的哲思漫步。阅读这套书,如同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情趣的老友家中,听他娓娓道来那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关于江南的温润,关于茶的清雅,关于食物的本真,以及关于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苏州慢》:江南水乡的韵味与温情 《苏州慢》是车前子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苏州篇章。苏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在车前子先生的文字里,不再仅仅是游客眼中的园林与小桥流水,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与细腻的情感。作者并非以观光客的姿态描摹,而是以一个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的“苏州人”的视角,缓缓展开。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苏州古街巷的曲径通幽,石板路上的岁月痕迹,以及吴侬软语在空气中弥漫的温柔。《苏州慢》不仅仅是对物质景致的呈现,更是对苏州独特生活方式的体味。作者会带你走进那些寻常巷陌,去感受那份“慢”的生活节奏——早晨一杯茶,悠闲地听评弹;午后逛逛街,品味街头巷尾的小吃;黄昏时分,坐在河边看日落,听橹声欸乃。这种“慢”不是消磨时间,而是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关照,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 作者在书中穿梭于苏州的古迹名胜,却不落俗套。他会关注到被忽略的细节,例如一块古老的砖瓦,一扇雕花的窗棂,甚至是一株墙角的野草,都能成为他感怀历史、体悟人生的载体。他笔下的苏州,既有江南水乡独有的温润与灵秀,也饱含着一份深沉的文化底蕴。那些关于苏州历史的轶事,那些隐匿在市井中的民俗风情,那些文人墨客留下的印记,都被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勾勒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 更重要的是,《苏州慢》流露出的,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苏州依然固守着一份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人心中的那份宁静与从容。车前子先生通过文字,试图留住这份宝贵的特质,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故土、对传统的情感共鸣。读《苏州慢》,你会被深深地吸引,仿佛也成为了那温婉的江南的一部分,体验着那份不紧不慢,细水长流的美好。 《茶墨相》:品味一杯茶的禅意与墨香的雅韵 《茶墨相》是车前子先生在茶与墨的世界里徜徉的记录。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精神寄托。而墨,作为文人书画的载体,承载着思想与情感,传递着艺术的韵味。在这本书中,车前子先生将这两者巧妙地融合,勾勒出一幅充满东方智慧与艺术美学的画卷。 作者对茶的理解,绝不仅仅停留在茶叶的种类、冲泡的技巧层面。他深入到茶的产地,探究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感受采摘时的细致,品味每一片茶叶在水中的舒展与释放。他会讲述关于茶的典故,关于历代茶人的趣闻,更重要的是,他将茶的品饮与个人的心境、与周遭的环境巧妙地联系起来。一杯茶,在作者的笔下,可以品出季节的更迭,可以体悟人生的起伏,可以沉淀浮躁的心绪。他用文字为我们示范,如何在一杯清茶中,寻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超脱。 而“墨相”,则是指墨所呈现的视觉感受,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涵。作者在书中,会分享他对中国书画的理解,对名家作品的赏析,以及他对汉字本身蕴含的意境的感悟。他会谈论毛笔的运使,墨汁的浓淡,纸张的质感,以及这一切是如何共同构成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更深层次地,他会探讨墨色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例如“留白”的智慧,笔墨的轻重缓急所传达的情感。 《茶墨相》是一场关于东方美学的探寻。作者在茶与墨的交融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髓。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品味,不仅在于物质的享受,更在于精神的契合。在品一杯茶时,能感受到自然的馈赠;在欣赏一幅字画时,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怀。这本书,是作者对生活情趣的升华,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读罢此书,你会对茶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墨有了更深的敬意,更重要的是,你会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茶墨相”的雅韵。 《味言道》:舌尖上的哲学与人间烟火的智慧 《味言道》是车前子先生对食物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食物,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它远不止于此。在作者的笔下,每一道菜肴,每一份食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都承载着人生的况味。这本书,是一场关于“吃”的哲学思考,是一次对人间烟火的深情回望。 作者谈论食物,不仅仅是在列举菜品,更是在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他会回忆儿时的家常菜,那些朴实无华,却饱含着母亲温暖的味道;他会探访各地的特色美食,品味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他也会关注食材的来源,感叹大自然的慷慨与馈赠。他认为,吃,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是一种连接人与人情感的桥梁。 《味言道》的核心,在于“道”。作者认为,食物的美味,不仅仅在于调味的多少,更在于食材本身的天然味道,在于烹饪过程中的匠心独运,在于享用时的心境。他会在对一道菜的赞美中,引申出关于生活哲理的思考。例如,一道看似简单的家常菜,可以教会我们珍惜当下,感恩平凡;一道需要精心烹制的佳肴,则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坚持与专注的力量。 书中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敏锐观察。他会捕捉到厨师在烹饪时的神情,会体会到食客在品尝时的满足,会思考食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意义。他笔下的食物,有温度,有故事,有哲理。他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其中,让读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的启迪。 《味言道》也反映了作者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情感。他珍视传统烹饪技艺,尊重食材的本味,倡导一种健康、自然、充满仪式感的饮食方式。他告诉我们,吃,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为了滋养身心,为了感受生活的美好。读这本书,你会被作者对食物的热情所感染,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餐桌,发现那些被忽略的,隐藏在平凡食物中的不平凡的智慧。 《懒糊窗》:在从容自在中寻觅生命的诗意 《懒糊窗》是车前子先生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诗意描绘,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缺失的“慢”和“闲”的回归。《懒糊窗》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息,仿佛透过一扇半开的窗户,看到的是一个充满阳光、微风和闲适的场景。 在书中,作者所倡导的“懒糊”,并非指消极怠工或无所事事,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从容与自在。他鼓励人们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细微美好,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摆脱外界的喧嚣与压力。他分享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给生活带来无限诗意和乐趣的时刻。 作者可能会写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倚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发呆,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惬意;可能会写到,悠闲地读一本书,不求速成,只享受文字带来的宁静;可能会写到,与家人朋友闲聊,分享彼此的心情,感受温暖的情感连接;也可能写到,只是静静地观察一只猫咪打盹,一朵云飘过,都能从中获得一份内心的平和。 《懒糊窗》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美丽,往往蕴藏在那些不被匆忙的日程所打扰的片刻。作者用他温柔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生活图景。他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出一些时间给自己,去“懒糊”一下,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放松。 这本书,是作者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一种温和的疗愈。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追逐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充盈与安宁。《懒糊窗》就像一扇打开的窗,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性,一种更贴近自然、更符合人性、也更有诗意的生活方式。读完这本书,你会更加懂得如何去爱惜自己的时间,如何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懒糊”时光,并从中发现生命的另一番况味。 《车前子随笔精选集》:一场触动心灵的文化与生活之旅 总而言之,《车前子随笔精选集》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次邀请。它邀请我们暂别尘世的喧嚣,走进车前子先生精心构建的精神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苏州的温婉,茶的禅意,食物的本真,以及从容自在的生活态度。这套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生活观察和独到的哲学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场触动心灵的文化与生活之旅。在作者的笔下,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细节,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每一段文字,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它是一次关于“慢”的品味,一次关于“雅”的体验,一次关于“真”的感悟,以及一次关于“悟”的升华。这套精选集,将成为你在喧嚣世界中,一个安静的港湾,一次精神的滋养,一份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