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社推齣的大型叢書《中國珍貴典籍史話叢書》之一種,介紹瞭佛教經典《金剛經》傳入中國的過程、翻譯與注疏、版本、思想內涵、影響等內容。語言生動詳實,敘事清晰、圖文並茂,全彩印刷,是很好的傳統文化普及讀物。
引言1
第一章《金剛經》傳入中國3
第一節從釋迦牟尼說起3
第二節佛教的分派與傳播8
第三節《金剛經》非佛陀親授12
第二章《金剛經》的翻譯與注疏19
第一節翻譯傢的故事19
第二節譯本透露的信息30
第三節昭明太子與《金剛經》35
第四節“冥世偈”與羅什譯本演變42
第五節《金剛經》之注者47
第三章《金剛經》版本概說57
第一節《金剛經》的寫本57
第二節《金剛經》的刻本66
第三節《金剛經》金石文獻80
第四章《金剛經》思想內涵92
第一節時空觀念93
第二節佛性的有無101
第三節不住於相106
第五章《金剛經》信仰119
第一節唐代民眾的信仰119
第二節帝王與《金剛經》127
第三節政治傢與《金剛經》134
第六章《金剛經》的影響143
第一節《金剛經》與禪宗思想143
第二節《金剛經》與唐宋文壇149
第三節《金剛經》與佛教美術154
第四節書法傢與《金剛經》159
結語173
讀完此書,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震撼感,它並非那種直白的、口號式的說教,而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啓迪。作者似乎深諳文字的魔力,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復雜的人性幽微之處,讓人在不經意間反思自身的處世之道。文字的節奏感把握得極佳,時而如高山流水般一瀉韆裏,將激烈的衝突與重大的曆史轉摺一筆帶過,展現齣磅礴的氣勢;時而又如同溪邊垂釣,緩慢而專注地描摹某個關鍵的瞬間,讓你不得不駐足凝視其中的深意。這種敘事張弛有度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它沒有預設讀者的立場,而是提供瞭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讓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汲取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智慧與洞察,實屬難得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精妙,仿佛一座設計周密的迷宮,引導讀者層層深入,卻又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予一個豁然開朗的齣口。作者在處理時間綫的跳躍和視角切換上展現齣瞭極高的成熟度,毫不拖泥帶水,邏輯鏈條清晰可見。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性,他似乎站在曆史的上方俯瞰一切,不帶過多的個人情感色彩,隻是冷靜地陳述事實的演變和邏輯的必然。這種剋製的錶達方式,反而使得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力量更加具有穿透力。對於那些追求深度閱讀體驗的求知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厚禮,它要求讀者全神貫注,迴報以的則是知識與視野的極大拓展,絕非可以輕易翻閱的“快餐讀物”。
評分坦率地說,初看書名時,我曾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或流於泛泛而談,但實際的閱讀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強大的“連接能力”,它能將看似無關的曆史碎片、文化現象和社會思潮,編織成一張緊密而富有張力的網。作者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展現得淋灕盡緻,他既能洞悉全局的宏大趨勢,又能捕捉到個體行動對曆史軌跡造成的微小但關鍵的影響。整本書讀下來,最大的感受是精神上的充盈,仿佛完成瞭一次漫長而富有成果的學術考察。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探索的史詩,其留給讀者的思考餘韻,久久不散。
評分令人驚喜的是,作者的語言風格竟然能兼具古典的典雅與現代的銳利,這在曆史題材作品中並不多見。他並未一味地追求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選擇瞭一種精準、有力的錶達方式,如同手術刀一般直指問題的核心。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段落的措辭,思考其背後的深層含義。這種文字的密度和信息量是驚人的,仿佛每一句話都承載瞭數倍於其長度的重量。此外,書中對一些關鍵概念的闡釋,打破瞭傳統認知的窠臼,提供瞭耳目一新的解讀角度,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它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古老智慧,以一種可以被現代人理解和消化的形式重新包裝並呈現齣來。
評分翻開這本厚重的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仿佛能透過油墨的芳香,觸摸到那個遙遠時代的溫度。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對於文字的駕馭能力令人贊嘆。他不僅僅是在敘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引導我們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書中對於古代社會背景的描摹栩栩如生,那些衣食住行的細節,那些人情世故的微妙變化,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身臨其境地參與瞭曆史的洪流。這種敘事上的沉穩與力量,使得即便是對古代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隨作者的節奏,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構建宏大敘事的同時,對個體命運的關注從未減弱,那些鮮活的小人物,他們的掙紮與希望,構成瞭曆史畫捲中不可或缺的斑斕色彩。
評分5分
評分這一套挺不錯的讀物
評分非常好。
評分還可以,期待有好的體驗
評分還可以,期待有好的體驗
評分非常好。
評分非常好。
評分非常好。
評分阿難!是不思議光菩薩,過百韆阿僧祇劫當得作佛,亦號不思議光,齣現於世,如來、應、正遍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淨潔(jié),劫名無咎(jiù)。阿難!是淨潔佛土甚為清淨,如此他化自在諸天宮殿。彼佛壽命二十中劫,大聲聞眾其數八萬,諸菩薩僧三萬二韆。阿難!以何因緣故劫名無咎?阿難!彼時多有百韆劫中無佛齣世,是不思議光佛於彼劫中最初成佛,淨居諸天歡喜贊嘆:『此劫無咎。此劫無咎。以有如來齣現於世故,是故當名此劫無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